淺論電視新聞寫作中的真實性與文學性

2020-12-14 人民網傳媒

摘要】:關於新聞和文學之間的關係,許多的電視新聞工作者都有共同的認識,就是文學會降低新聞的真實性。文學利用創造和虛構,樹立藝術內容或者人為。但是新聞的核心和價值卻在於「真」。文學中常用的兩種手段,卻是新聞絕對不能有的。儘管這樣,電視新聞的工作者在真實實踐的過程中愈來愈感受到一個對立的事情,僅僅單純直接地給人們講述事件的真相,觀看者、信息接收者反而對那嚴肅謹慎文字產生了反感或忽視,這也說明了一個事實,受眾們更加認可的報導形勢是需要聯合新聞的真實性和文學的感染力,只有通過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引起觀眾的關注,形成內心的共鳴。優秀的新聞作品可以直擊人內心的,讓人讀完、看完能有所思考,對社會有些震撼。電視新聞的創作必須是對事件真相的客觀說明,論述真實性與文學性以及在新聞創作領域的辯證統一關係。

關鍵詞】:電視新聞;新聞寫作;真實性;文學性

一、電視新聞寫作的真實性

(一)電視新聞的真實性能夠增加新聞價值

電視新聞是對最近事件真相的說明。真實性就是新聞的靈魂,也是新聞需要要素中最核心的,這個是絕對的、不能改變的。失去了真實的新聞,就是沒有意義,也丟失了存在的必要。在真實的實踐當中,有一些部門的記者只關注一時轟動,想像新聞、杜撰新聞,就利用自身大腦的想像去完成新聞的寫作,一般很容易將自身的思想內容生搬硬套的加給新聞當事人[1]。雖然這類新聞作品遣詞造句華麗,但是依然不具有一丁點的新聞價值。

(二)電視新聞應以事實為根據去體現立場

新聞的另一原則便是抒情有度:新聞不能與事件真相相離,因為事件而產生感情和想法需要表達,但是這個表達需要在以真相事實為限度,因此這就對寫作者寫作有所要求。在完成新聞寫作的時候,不可以違反新聞的原則,還要將自身的立場體現出來:支持和反對,批判和頌揚都要有所體現。另外,真實性對於新聞存在和影響力的發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對於新聞寫作的真實性要求都放在一個很關鍵性的地位,因而它成為了新聞媒體取信於廣大受眾的關鍵以及新聞工作者在新聞採訪、寫作、編輯、評論等工作做中追求的重要目標。這更顯示出新聞應該以事實為根據去體現立場,多層次的去體現新聞寫作的真實性。1948年通過的《聯合國國際新聞信條》:「報業及其他新聞媒介的工作人員應盡一切努力,確保公眾所接受的消息絕對準確,不能任意扭曲事實,也不可以故意刪除任何重要的事實。」全國記協1997年第二次修訂通過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的第四條就是「維護新聞真實性」。由此可見,新聞真實性的重要性[2]。新聞工作者必須通過對事實的報導揭示該事實發展的原因以及本質。作者在進行新聞寫作的時候,需要注意這兩個方面的有機統一,這樣才可以讓新聞作品在不失去核心、不違反新聞基本規律的同時,:還讓觀眾喜愛新聞,傳播一些社會消息,具備一定社會意義。電視的新聞作品是稍縱即逝的,優秀的作品可以讓觀眾有所思考,有所回憶,從這樣的作品裡面思考出哲理。

二、電視新聞寫作的文學性

(一)電視新聞寫作的文學性應與藝術性相結合

新聞作品的寫作者也要具有一些文學素養。

新聞寫作者寫出具有文學性的新聞,這是一個挑戰。既需要寫作者具有文字功底還要有一些文學素養,最重要的還是有能把所學轉換成所用的能力。

電視新聞寫作的文學藝術性,也在新聞真相的表達上有所創新。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寫別人所寫不到的,對於一個新聞,一個事件,有不同的看法、認知。這個是新聞寫作中很有難度的部分。就像歌德說的那樣:「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沒有不是被人思考過的,我們必須做的只是試圖重新加以思考而已。[3]」也在對各種各樣社會現象或者事件的體會和思考中,從人性的角度出發,這樣才可以創作出足夠優秀的新聞作品。

優秀的新聞作品,在告訴受眾真相的同時,還能讓他們在了解新聞、接受新聞的過程中,全面體會新聞中的文學魅力。從1960年開始,中國的著名新聞記者穆青先生提出了「用散文的筆法寫新聞」,要在新聞的寫作實踐當中,把散文特有的自由、靈動、精煉等手法在新聞作品中得以運用。

(二)電視新聞寫作應強化文學性的滲透力

電視新聞的創作可以利用強化文學性來對滲透力進一步的加強,來完成更加抓人眼球與形成共鳴的目的。

案例分析:

央視的《新聞調查》,利用解說詞和鏡頭的語言,通用敘事文學的手法,強化感情效果,一樣在堅持新聞事實真相的基礎之中,有目的地添加了部分感情的內容,讓很多本來是很枯燥無味的新聞材料,變得更加生動、全面,使觀眾有了情感上的共鳴。「各個報紙的新聞記者們用盡各類方式,希望將『實話實說』的素材變成一種含有文學內容的『實話巧說』,讓新聞更加精煉並富有內涵,用文學性,做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統一。」

記者在進行新聞創作的時候,不僅僅要注重新聞語言的簡單、大眾、清晰,還需要看重關於語言方面的鍛鍊,在語言方面有所創新,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樣新聞語言的創新,就需要利用當前時代中,最接地氣的群眾語言。這樣的群眾語言,就從平常的社會生活中而來,不僅通俗易懂,而且廣泛流傳,受到觀眾的喜愛。

三、新聞寫作的真實性與文學性的有機結合

(一)讓受眾感受到新聞寫作的文學性

新聞的創作,如果僅僅的說明真相和事實,必然會使受眾有種枯燥乏味的感覺,人們在體會和品味這樣新聞的時候,會沒有絲毫的味道,不會有情感方面的共鳴,僅僅是當做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發生,不能深入受眾的心靈深處,因此,新聞寫作的過程當中,需要一定文學性,這樣的需要不僅僅是對於新聞文學色彩的添加,更重要的是,讓受眾在觀看新聞作品時,了解和感受到事件自身所體現的東西。當前的新聞作品當中,常常能夠發現一部分文學作品在新聞中的引用,給觀看者帶來了全新的觀看體驗,這樣不僅能夠把我們帶進所寫的新聞事件當中,還能夠使我們更加真實地體會到事件給我們心中帶來的衝擊,激勵,這就讓新聞更有生命感。顯而易見,新聞當中文學性的加入,完全就是對新聞作品有更好的表達方式[4]。

(二)掌控好真實性與文學性協調的尺度

在新聞創作的過程裡面,希望作品可以同時具有文學性和真實性,想要得到這個效果,不是隨便地添加和應用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有機的統一和靈活的調整,這樣才可以使新聞創作水平有更好的發展。筆者建議:在新聞創作的過程中,文學性的使用要把握適度的原則,有選擇的使用,允許有一些誇張的成分,因此,很多時候,文學寫作能給大家帶來廣闊的想像,但是新聞的創作完全不同,因為真實性是基礎,要優先保證真實性,所以,在新聞創作的過程當中,文學性要在事件原因、經過、結果完全呈現之外有所添加,要全面的思考,不能對真實性有所影響,因為部分的文學詞語含有深刻的語言色彩,假設使用失誤,就有可能把讀者帶到一個誤區當中,讓新聞作品丟失了本來的色彩,還有在新聞創作的過程中措辭方面,要仔細推敲,力求嚴謹,最大限度的不使用模稜兩可的詞語,不能對新聞創作的嚴肅性有嚴重影響,即使可以在新聞創作裡面添加一些文學詞語,但是一定不可以超越嚴肅性,因為嚴肅性是新聞作品創作的靈魂,一定不可缺少。

掌控尺度,把文學性和真實性全面有效的在新聞創作的過程中運用,也能夠添加一些作者對於事件的感情色彩,這樣是新聞創作裡面,關於文學性的應用,但是尺度很重要,不能讓整個作品都變得偏激,要注意語言色彩的掌握,能讓大部分讀者能夠接受,能產生共鳴是最理想的。

案例分析:

在球賽報導的裡面,部分運動員因為一些客觀原因,沒有做到估計的期望時,就是作者本身也有一定的怨氣,但是這樣的思想不能錯誤的傳達給觀眾,因為新聞創作的過程當中,要對事件有著客觀而正確的評價,新聞工作這又肩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要做到滿足人民群眾的信息需求,應該為新聞的發展環境樹立一個更強的責任感,排除自身的情歌因素,更好的促進新聞事業的發展,所以作者需要使用緩和性的文學語言,要讓群眾收到一個真正的宣傳效果,不僅要把事實報導給觀眾,還需引導人們正確的輿論,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去本著堅持真理、堅持真實的態度去面對讀者,以此來客觀的表達新聞寫作的真實性效果。

在新聞創作的過程當中,希望讓新聞創作既要有真實性,還想讓讀者有更高更好的思考空間,就需要在新聞創作當中,達到真實性和文學性的有機統一,也只有這樣,創作出的新聞作品才能夠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賈穎為北京市房山區廣播電視中心記者)

 

參考文獻:

[1] 丁柏銓.略論「展示」新聞事實[J].新聞戰線,2003(7).

[2] 肖偉.全知視角對幾類新聞報導真實性的影響[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

[3] 陳立生.誰在敘事——試論新聞的敘述主體[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4).

[4] 荀潔.模糊化:中國報紙新聞文體的創新[J].莆田學院學報,200(2).

相關焦點

  • 名人傳記:真實性與文學性如何統一
    在創作歷史文化名人傳記時,讀者和出版方往往希望做到真實性與文學性的統一,即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進行文學藝術創作,力求生動傳神,追求本質的真實,塑造出飽滿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性和可讀性。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傳記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門類,它就是史部的一科,但又帶有文學性。
  • 電視記者文稿寫作30條軍規
    ◎作者:陳安慶◎來源:南方傳媒書院01電視、視頻新聞和報社表達不一樣。電視節目中,解說詞必不可少,通過寫作來完成。電視記者要做出好內容,除了圖像拍得好外,精美的文案解說詞必不可少。                          02電視記者寫作和報社記者一樣,需要最基本的真實、準確,客觀、公正。電視新聞文案寫作中,忌說大話、講空話和假話,空話套話廢話會失去信任與認可。
  • 在新聞寫作中借鑑文學手法的技巧分析
    摘要:新聞寫作中,對文學手法的借鑑與應用,可以促進新聞寫作與文學創作之間的有效融合,促進新聞傳播效果及文學價值的有效提升。基於此,本次研究就新聞寫作中借鑑文學手法的技巧進行分析,首先介紹新聞寫作與文學創作之間的差異性,進而探討新聞寫作中對於文學手法及創作技巧的借鑑與應用方法。
  • 「名家訪談」作家王志國談歷史小說應兼具真實性、人民性和文學性
    退休以後開始文學創作,寫過一些詩歌、雜文,發表過一些中、短篇小說,出版有長篇歷史小說《西遊前傳》《龍盤虎踞》《三燕王朝》《大遼王朝》和《後金王朝》上、下兩部,其中《大遼王朝》和《三燕王朝》在瀋陽日報連載。我是先寫詩歌、雜文和中、短篇小說,後來在朋友的鼓勵和幫助下,才試著進行長篇歷史小說的創作。
  • 特稿寫作技巧 | 一個新聞故事的誕生
    回溯其英文詞源是「Feature Writing」,字面意思按理是「專題報導」,但移植到中國的新聞語境就很不靠譜了,完全是另一個範疇。縱然釋義紛繁,特稿的內涵終究通過行業實操逐步固定下來。此後,以《南方周末》提出「中國式特稿」為標誌,其本土化進程開啟。總的來說,特稿可以理解為一種文學性和創造性兼備的新聞。
  • 探討中國非虛構寫作
    答題思路從題目中我們可以發現,這道題是對非虛構寫作以及深度報導相關知識的考察,難度不大。在回答時,要合理安排內容先後次序,以較為清晰的論述邏輯分別對非虛構寫作的概念、中國非虛構寫作的發展現狀和當下困境進行闡釋,最後回答對深度報導水平的自我思考。
  • 企業新聞寫作經歷回顧系列(1)
    新聞消息和內部信息有時並沒有明顯的界線。同時,新聞的文體有很多,如通訊、廣播電視新聞稿、調查報告、情況反映(內參)等等,但最長見的問題卻是消息。今天就重點給大家交流一下消息寫作。主體——更為細緻地了解新聞的內容(用充足的事實表現主題,是對導語內容的進一步擴展)。背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結語——新聞結尾(背景和結語常常暗含在主體中)。按新聞的五個結構寫下來,要求反映新聞的真實性,時效性,準確性和簡明性特點。具有觀點鮮明的立場,內容真實具體,反應迅速及時,語言簡潔準確。新聞(又稱消息),通常分為動態新聞、綜合新聞、典型報導和新聞述評四類。
  • 文學性(考研筆記162)
    文史知識浩瀚如煙,難以周全,下文中如有差錯,請來函指正,願與同道中人共同進步。 一、說在前面的話: 1、這是一個學生寫的考研複習筆記,是學習過程中所做的摘錄、記錄,還有一點兒自己的隨想隨感。文中所錄的參考答題,也只是參考。
  • 新聞寫作中的選題技巧
    在選稿時要緊扣一個「新」字,即稿件內容要新近,稿件報導模式要新鮮,稿件寫作文風要新穎。新聞事實越具有新意,對受眾就越具有吸引力。稿件內容要新近。今天的新聞是金子,昨天的新聞的銀子,前天的新聞是垃圾。事情發生的時間距離新聞報導的時間越近越好,應最迅速、最及時地把最新鮮的信息傳達給受眾。
  • 2018年自考《廣播新聞與電視新聞》練習試題及答案
    2018年自考《廣播新聞與電視新聞》練習試題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 廣播、電視在內容方面體現的風格特點是()A.
  • 兒童戲劇改編:在文學性中創造戲劇性
    應該如何看待「兒童文學的戲劇性與兒童戲劇的文學性」?這是一個非常具有辯證關係的話題,值得不斷思考和探討。日前,世界兒童和青少年戲劇藝術大會中以「從兒童文學到兒童戲劇——兒童戲劇的改編藝術」為主題的研討活動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四樓排練廳舉行。
  • 新媒體形式下尋找電視新聞的創新點
    比如安徽衛視的《超級演說家》中的娛樂明星資源,也被看作是很好的新聞資源,田震,看新聞的觀眾也可能想了解她從一個知名歌手轉型當主持人背後的故事,這樣的新聞做出來,一樣有收視和關注度。一方面,新聞節目也可以通過綜藝節目來擴大影響[1];更重要的一方面則是通過向觀眾提供輕鬆娛樂的新聞信息,傳遞一種價值觀,給受眾以精神的啟迪。從創新的意義上來說,這才是用輕鬆詼諧的報導方式,對新聞真實性本質的把握[2]。
  • 非虛構寫作:內涵、特點以及在我國 興起的多維因素
    非虛構寫作有許多別名,如新新聞主義、敘事新聞、文學新聞、長新聞、非虛構創意寫作、特稿寫作等。非虛構寫作目前還不是一個嚴謹、科學、邊界清晰的概念。《韋氏大詞典》第2版中對非虛構寫作的定義是:一種內容基於現實和事實的文學分支,以敘事散文的方式處理或提供觀念,包括傳記與歷史文章,與虛構文學相對,與詩歌和喜劇相異。美國非虛構作家何偉(Peter Hessler)認為「非虛構即是真實,不可編造」。
  • 2011年度山東省廣播電視節目獎擬獲獎作品公示——電視新聞
    2011年度山東省廣播電視節目獎擬獲獎作品公示——電視新聞 關鍵詞:廣播電視節目獎 電視新聞 [提要]2011年度山東省廣播電視節目獎擬獲獎作品公示——電視新聞
  • 基於對新媒體時代新聞真實性維護的思考
    摘 要: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普及和自媒體的不斷出現,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範圍更加廣泛,獲取方式更加自由。新媒體的廣泛應用,使得人人都有可能成為新聞的發布者和傳播者,新聞真實性受到極大挑戰。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信息得以存在的根本條件,是新聞的生命。
  • HipHop歌曲中的音樂性和文學性,究竟哪個更重要?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讀者們的評論說一說,Hip-Hop中的音樂性和文學性,究竟哪個更重要?眾所周知,關於說唱音樂中的音樂性和文學性,一直以來都是個尖銳且爭論不休的問題;而且關於音樂性問題的解釋和說明,我的同事紙博士已經做了很好的科普了,在這裡借用一下他的觀點,以知乎上的這條分析為例,我們可就此來進行探討。
  • 2012年度全省新聞理論研討會獲獎論文和交流論文目錄
    走轉改」:風險社會語境下電視民生新聞輿論引導的路徑選擇範海誠  鍾起龍贛州電視臺「走轉改」是提高輿論引導力的良方方  英江西日報讓新聞「活」起來——從江西日報《都市周刊》創新新聞寫作方式談提高輿論引導力龔豔平江西日報在「走轉改」中提升「三力」——談談地市級黨報「走轉改」與輿論引導能力的提高劉重耀井岡山報「走轉改」活動中應把握的關係胡光華江西日報心裡有民眾就有競爭力肖琳俊大江周刊「走轉改」中見真功夫—
  • 新聞論文 - 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網絡公示_中國記協網
    時代新媒體使用狀況與未來趨勢思考鮑國之,董向慧,吳阿娟盧劍鋒傳媒天津記協06.01淺談網絡時代廣播的現場報導張麗君,張文,王金洋——西部廣播電視天津記協07.25傳統媒體最大危機是忘了「讀者」張顯峰高海珍新聞與寫作行業報協會03.05新媒體衝擊背景下的紙媒時效性探析李高超——新聞傳播行業報協會10.20電視問政:構建城市公共治理平臺顧亦兵楊芳秀新聞戰線湖北記協12.01適應傳播新趨勢 構建引導新格局王暉冷梅新聞戰線雜誌社江西記協
  • 主流書寫重回文學性 兒童文學創作五年大不同
    然而,在迎來了市場的「黃金十年」後,兒童文學經常面對的,是文學的文學性、藝術性、原創性正遭遇商業化取向造成的膚淺化、娛樂化、碎片化、平庸化、快餐化的質疑。讓人欣慰的是,十八大之後的五年尤其是全國兒童文學創作出版座談會召開以來的三年間,兒童文學呈現出大為不同的創作出版新氣象,主流書寫重回文學性。
  • 全國2013年1月自考廣播新聞與電視新聞真題
    、電視事業基本標誌的是A、堅持無產階級黨性原則 B、堅持實現經濟效益第一的原則C、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基本方針 D、保持旗幟鮮明的風格5、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欄目主要發揮了評析性專題的A、輿論監督功能 B、紀實功能C、表意功能 D、結構功能6、音響在新聞報導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作用是A、增強報導的現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