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學!心理學!跟著「感覺」「走」
心學是中國古典文化,國內學者專家對此基本也是以哲學或文學的視角去研究,而採用心理學角度去分析心學的情況寥寥無幾,雖然筆者並非第一人,但是真的是從內心深處相信心學的,就像信佛的人相信釋迦摩尼的存在、信基督教的人相信耶穌的存在一樣,而且用心理學作為工具去探索心學,愈發覺得心學並不玄奧,既可以用科學的方式去解釋,也可以很好地指導我們的生活。本篇之前的《心學!心理學!
-
認知心理學:為什麼我們不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
其實,我一直很敬佩那些能夠很好克制自己欲望的人,這個世界上,我們面臨很多的悲劇,都是因為人的欲望扭曲而造成的,克制欲望是一件極難的事情>欲望分為「物慾」「心理」和「生理」三個層面,對於不同層面,克制的狀態也是一樣。
-
認知心理學:為什麼我們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其實,我一直很敬佩那些能夠很好克制自己欲望的人,這個世界上,我們面臨很多的悲劇,都是因為人的欲望扭曲而造成的,克制欲望是一件極難的事情。修身是為人處世的第一步,而修身的第一步就是克制自己,王陽明曾經說過:「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
認知心理學:為什麼我們不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
其實,我一直很敬佩那些能夠很好克制自己欲望的人,這個世界上,我們面臨很多的悲劇,都是因為人的欲望扭曲而造成的,克制欲望是一件極難的事情。修身是為人處世的第一步,而修身的第一步就是克制自己,王陽明曾經說過:「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
克制欲望。
其實,我一直很敬佩那些能夠很好克制自己欲望的人,這個世界上,我們面臨很多的悲劇,都是因為人的欲望扭曲而造成的,克制欲望是一件極難的事情。當認知到了「全局與半局部」狀態的關係,那麼才會有克制欲望的本能,欲望分為「物慾」「心理」和「生理」三個層面,對於不同層面,克制的狀態也是一樣。
-
欲望心理學。
2020/05/2021:04欲望心理學當然,要想發展自身的優勢,首先要做到對自我價值的有時於我們在工作中保持一種正面的積態度,進而轉換成積無疑是一項超強的利器欲望是寶貝,別放錯地方「貪者,惡之大也」「禍莫大於不知足」「非智之不足,非技之不勝利令智昏,貪婪之心,才是天下禍機之所伏。」
-
人們如何克制過度的欲望呢?
就是說這個世界上的我們,人人都生活在強烈的欲望中。欲是生命內在的希求,既有生理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而由身心產生的欲望,又有著千差萬別的表現形式。佛經中,將之簡單歸納為五種,分別是色、聲、香、味、觸五欲。生命就是在不斷追逐五欲的過程中延續。當上述欲望得到滿足時,會產生暫時的快樂。因而,通常所說的人生幸福,無非是指欲望的滿足。但欲望又是不穩定的。
-
心學!心理學!如何看待精神疾病
王明陽在500年前提出心學,必定是認為心學可以解決任何事情,具有普世價值,心理學也一樣。然而隨著人類對宇宙逐漸深入地了解,發現「普世」裡面總會出現「個案」,那麼心學和心理學是否存在不適用的情形呢?了解過心理學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心理諮詢的從業範圍明確規定不能用於治療嚴重精神疾病急性期來訪者
-
心學!心理學!人生方向在心中
這裡的「維新」即是使日本富強的「明治維新」,而「知行合一」也是心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圖片來源於網絡 回到「心即理」,可能會有人說這個過於唯心主義了,其實心理學療法中三大流派之一的「人本主義」與此類似,人本主義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實現歸結為潛能的發揮,而潛能是一種類似本能的性質,在心理諮詢中,通過幫助患者充分發揮積極向上的
-
心學!心理學!知行合一的本質
上一篇《心學!心理學!知與行》已經與大家分享了心學和心理學中的知行關係,用最通俗的語言來概括就是「道理誰都懂,就看做不做」,這也很符合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所觀察到的現象,但是這並非知行合一的本質,它有著更深層的含義。
-
從心學到心理學:智慧諮詢師學思歷程⊙周學儒
在因緣翻轉之下,認識了心學與陳復教授,初讀陳教授的心學著作,覺得與自家生命十分契合,因此拜陳教授為師學習心學。多年以來,陳教授的悉心教誨也使得我生命不斷成長,受益良多。這幾年以來也在開始接觸與學習心理學內容,2015年時期望有更系統的學習,因而報名了廣東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申荷永教授組辦的「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二年課程,藉此來深入認識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
陽明心學互動問答
整個製造業的創造實際也是在滿足人的欲望,如果企業做得越好,就是更大限度的滿足人的欲望。如果全中國人甚至全世界都去致良知,可能會制約我們的經濟發展,因為大家不需要那麼多了。作為企業經營者,我們要對大自然多一分敬畏,對欲望多一分警覺,你談到的就是這份警覺。換個角度來講,追求幸福美滿的生活是我們每個人的權利,也是企業家的機會。讓我們的客戶、消費者過上更好的日子,讓他們能夠享受到物美價廉的產品有什麼不好?
-
我的儒家文化學思歷程:從陽明心學到心學心理學⊙張辰
但是,現代人學習傳統文化的方式呈現出兩種態度:一種是把經典奉為圭臬,視做真理,通過不斷的自責與自我懲罰,維護自己道德上的潔癖;另一種是受成功學的影響,將傳統文化當做美化自己欲望的手段,既可以安心爭奪利益,還能為自己加冕道德的美名。
-
王陽明心學是成功學?不要過度神話
現在有培訓機構大肆宣揚所謂的「成功學」,灌輸心靈雞湯,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教授王陽明心學,且學生都是公司領導,企業高管等等,每天在一個封閉環境下學習,學習的時候沒收手機,學完還要賣培訓機構的書。再把一些新成員拉進來,咋聽咋像傳銷。
-
孩子喜歡搶別人的東西,不會克制欲望,原因是父母沒進行格物教育
發育過程的階段已經過去了,現在是寶寶自己的欲望在作怪,寶寶不會克制自己的欲望,總是喜歡擁有這種感覺。 父母的溺愛 上幼兒園的寶寶還會出現這種喜歡搶別人東西的行為,是因為父母沒有教育好或者是父母沒有做好克制欲望的引導。
-
網絡流行語科普 克制說教欲望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克制說教欲望是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10-23 19:25 來源:語文指揮中心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克制說教欲望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小時候被要求過度克制的孩子,長大了有哪些性格缺陷?挺後怕的!
我們總是教育子女克制自己的欲望,卻忘了告訴孩子如何用合理合適的方法去獲取自己想要的。為什麼孩子見到什麼就想要什麼?為什麼孩子看到別人有什麼就想要什麼?為什麼孩子似乎總不滿足?對於孩子的要求,如果我們一味地打壓,一味地要求孩子克制,不僅會適得其反,因為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是想要,而且還會產生其他更加嚴重的問題。小時候被要求過度克制的孩子,長大了有哪些性格缺陷?挺後怕的!
-
心學!心理學!本心就是真理
當我們看到路邊奄奄一息的小貓時會產生憐憫之心,當我們看到有人遇到困難時會產生助人之心,當我們做了錯事被領導指責時會產生羞恥之心……心學講「純心即天理」,直白翻譯就是我們內心最根本的想法就是正確的答案。為了用現代科學方法理解「純心」,筆者大膽引入了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中的一個概念——潛意識。
-
心學!心理學!西方文化中的「天理」
心學中的「心即理」講求真理都在心中,無須參考外物,筆者也用較科學的方式解釋過,即二十多年所處環境信息的潛意識積累形成的社會道德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詳情請參考「心學!心理學!本心就是真理」)。總而言之,文化對個人和國家都是最根本的影響因素,文化差異使中西方在一些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個人價值、社會風氣和國家體制,因此,心學中的
-
陽明心學之「心」究竟是什麼?
陽明心學,先要弄清何為心,那麼必須先從概念上來明確為什麼是「心」。心的另一面是意識性,是思維層面,屬於與客觀存在相對應的,能反應客觀在的意識性質,可以用「思維」、「意識」、「思考」「思想」「欲望」「希望」「理智」「智慧」等等表達。「心」的功能「良知」「私慾」等等,均屬於是人對外在事物的各種反應。是心之動,是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