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河:特色花豬養殖走上脫貧致富「快車道」

2020-12-25 天眼新聞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劍河縣關工委一直致力於通過「黨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購銷+技術」模式,發展特色花香豬養殖產業,努力打造省州縣關工委科技服務示範基地,助農走上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在劍河縣磻溪鎮磻溪社區的花香豬養殖基地內,負責人張秋鳳每天都會按時來到基地內查看飼養的花香豬情況,進行日常的投料、清理、消毒等一系列工作。

「花豬養豬確實是個致富的好項目,除了能讓村裡有了產業支撐,也給我們村裡的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張秋鳳一邊忙碌著一邊說道。    談到為什麼會發展起這麼一個產業。張秋鳳不由得發出感慨。    早年,張秋鳳早年為了增加家裡的收入,便自己投入資金做起了生豬養殖的產業。但是規模並不大,僅能夠滿足自家的生活開銷。

但是因缺乏技術,沒有得到過系統性的學習,張秋鳳自己的生豬養殖不久便遇到了發展瓶頸。恰逢劍河縣關工委的幹部針對發展科技服務示範基地下村調研,便了解到張秋鳳自己發展的養殖項目。

張秋鳳(中)

被張秋鳳對於生豬養殖的堅持與執著所打動,劍河縣關工委的幹部便將情況進行上報,由此便與張秋鳳進行對接合作。    在省州縣關工委的努力和扶持下,2017年,便在磻溪社區成立了劍河縣本地花香豬養殖科技服務示範基地,註冊資金100萬元,其中,張秋鳳投入70餘萬元。    歷經三年的發展,如今,該基地年銷售育肥豬高達400餘頭、仔豬600餘頭,純利70萬元。    花香豬養殖豐富養殖技術和銷售渠道,時下,花香豬養殖事業發展得蒸蒸日上,不斷有農戶參與到花香豬養殖中來,基地規模也越來越大,更是帶動了51戶230人貧困戶參與其中,戶均增收7000元,為當地農村民提供了100餘個就業崗位,有效解決了無業可就的後顧之憂。

「當初,剛準備發展這個養殖產業時,部分村民不理解,也不支持,紛紛抱著拭目以待的姿態,工作進展很慢,為了得到支持,我就和關工委的同志一起上門去動員、去交心,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還是把養殖基地建起來了」談及當時動員村民時的情景,張秋鳳一臉感慨的說到。    「真的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縣關工委的幫扶和指導,通過養豬,讓我燃燒了發展產業的信心和致富的希望」蟠溪鎮磻溪社區貧困戶王玉凡一臉感激的說到。    王玉凡就是花豬產業養殖帶動的其中一戶。據她介紹,家裡有6口人,其中2人為殘疾,還需要人照顧,小孩讀書也要人看管,被「老小」拖住不能外出務工,在家又無一技之長,當時都把我愁壞了,提起當時的情形王玉凡一臉無奈和自卑。    提起現在,她一臉的自豪和自信,家裡不僅養了10頭母豬和1頭公豬,豬仔的銷量更是供不應求,而且家庭收入由原來的負債到現在年純收入5萬多元。如今的自己還成了本地的花豬養殖專家和產業發展的致富帶頭人。     日前,劍河縣本地花香豬養殖科技服務示範基地,產品遠銷北京、成都、重慶等地,通過打造新型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模式,帶領全體社員大力發展本地花香豬標準化養殖,實現產、購、銷一條龍服務,瞄準省外市場這塊寶地,把花豬產品遠銷各地,真真正正讓群眾吃下定心丸,從而帶動更多的群眾穩定增收、加快鄉村振興發展步伐。

通訊員 潘庭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編輯 張楠楠

編審 彭文貴

相關焦點

  • 清流縣找準脫貧致富「金鑰匙」 特色水產養殖精準扶貧效果顯著
    陳志仁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除此之外,他引進的低碳高效循環流水養殖技術,實現了高密度養殖汙水零排放,加之安裝的自動化雲服務平臺,產量增加2倍以上,利潤增加4成,達到每畝4200元。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不過十幾平米的池子裡,密密麻麻的養殖了5萬條魚,但水質清澈且無味。
  • 「網紅」小吃柳州螺螄粉熱銷 螺螄養殖助力脫貧致富
    螺螄粉銷量不斷提高,對於螺螄的需求不斷提升,這讓村民擁有堅實的扶貧產業基礎,助力村民加快脫貧致富。日前,在廣西柳州市鹿寨縣中渡鎮宏運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田螺養殖基地,村民們正在田裡打撈螺螄,打包後運到柳州市內各大批發市場銷售。打撈工作結束後,便往田裡灑下飼料,等待下一批田螺的豐收。村民將打撈的螺螄倒入筐中。
  • 80後回鄉服務水產養殖 助力鄉親脫貧致富
    80後回鄉服務水產養殖 助力鄉親脫貧致富2021-01-08 13:2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南方農村報        瀏覽量: 226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我從事水產養殖技術研發與推廣工作,不僅僅是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更想幫助更多鄉親脫貧致富。」
  • 「我的脫貧故事」發展產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丨劍河縣南明鎮小湳村...
    我時常在思考,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不應該只考慮自己,而應該多考慮群眾,我心裡萌生一個念頭,要帶領更多群眾脫貧致富。  2019年是劍河縣脫貧出列之年,通過幫扶單位黔東南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幫助,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我們成立了村社建聯劍河縣群振生態產業旅遊開發專業合作社,我是也社員之一。
  • 【脫貧故事】陝西三原縣老徐「羊」眉吐氣走上致富路
    他家的幫扶責任人、等橋村黨支部書記夏豔榮對這戶人格外上心,多次入戶走訪,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脫貧致富。經過多次和鎮政府相關部門溝通,為老徐和妻子爭取到了公益性崗位,每月有了穩定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有了起色。真正的轉變還得從2017年說起,夏豔榮主動找到老徐,動員他用入股分紅的錢發展養殖業,利用空閒時間養羊。老徐也覺得這是一條致富的好路子。夏豔榮帶著老徐到鎮政府申請了產業扶持金。
  • 「飛天鴨」飛出山區,鋪就脫貧致富路
    廣州番禺警方幫扶五華縣華安村脫貧工作「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還有廣州市公安局番禺區分局的對口幫扶,現在我走上了養殖路、致富路,實現了脫貧,自己也要自立自強,努力奔小康。」2019年5月,番禺區公安分局經偵大隊三中隊副中隊長賴宇朋作為派駐華安村駐村脫貧攻堅第一書記來到了村民的身邊,通過入戶訪問深入了解,覺得顏鏡清有多年的養殖技術和耐心,而且他家後院是一片透光透氣好的竹林,具備養殖烏頭番鴨的場地條件,所以就引導和幫扶他發展烏頭番鴨養殖,並進行了技術培訓和指導。
  • 五指山扶貧故事| 「創業農民」黃海川:用立體種養殖闖出脫貧致富路
    南海網記者葉俊一攝  克服年齡大技術弱等困難 打造立體種養殖模式  然而創業並非紙上談兵。黃海川已經年逾50歲,他的精力不再像年輕時那麼充沛;再加上學歷低、經歷少,他的能力技術也不能其他人相比。  在綜合考慮現有的基礎和條件後,黃海川決定發展林間種檳榔,林下養殖本地雞、五腳豬,林邊養殖羅非魚的立體種養殖模式。確定好思路後,黃海川從一磚一瓦壘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特別是2016年以來,他爭取到暢好鄉政府幫扶資金4.5萬元,50多歲的農民黃海川竟然真的建成了一個立體種養殖「基地」。
  • 「鐵腿豬倌」脫貧記:勤勞是脫貧致富的法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付玉成 孫菲 通訊員 高方琪為了改變貧窮落後的生存環境,濱州市博興縣湖濱鎮柳王村貧困戶池永強,身殘志不殘,靠著勤勞的雙手,發展生豬養殖,邁上「脫貧」的快車道。2017年,池永強用借來的一萬塊錢買了兩頭老母豬,開始了他的養殖生涯。然而,沒有經驗、不懂技術的他一開始就迎來當頭一棒。因為沒有經驗,頭一個母豬產仔第一期,13個結果就看到小豬吃著奶看著拉,通過打電話問朋友,池永強聽朋友說小豬最怕拉,一拉就壞,結果沒辦法,就眼看著小豬一天瘦一天,最後剩下的五頭小豬,要看就沒有救數了。
  • 靜靜的劍河
    劍河事實上分為上遊和下遊,上遊風光靜而自然,在英文中是 River Granta ,是指去莊園的一段。下遊穿過劍橋大學,在英語中就是River Cam,(劍河音譯可以叫康河)而徐志摩先生寫的再別康橋其實就是劍河上的一座橋。
  • 文春:靜靜的劍河
    劍河事實上分為上遊和下遊,上遊風光靜而自然,在英文中是 River Granta ,是指去莊園的一段。下遊穿過劍橋大學,在英語中就是River Cam,(劍河音譯可以叫康河)而徐志摩先生寫的再別康橋其實就是劍河上的一座橋,音譯的話是康橋。英文裡邊就是BridgeCam因為有人文的故事,目前而言可以就是劍橋大學內那一個特指的橋。
  • 做好「牛」文章 走上致富路——記全市產業致富帶頭人孫振林
    做好「牛」文章 走上致富路——記全市產業致富帶頭人孫振林 2020-12-23 2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領航新徵程】隴南成縣:觀光休閒農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圖)
    陳院鎮梁樓村漁樂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總經理趙利江接受記者採訪陳院鎮梁樓村漁樂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總經理趙利江,2015年通過招商引資來到這裡發展水產養殖,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這盤棋會越下越大,不僅通過觀光休閒農業拓展了自己的業務,更幫助周圍的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 登仕堡子鎮嚴千戶村:找到「蛭富源」 脫貧致富有保障
    2019年,瀋陽市蛭鯤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通過招商引資落戶登仕堡子鎮嚴千戶村。在這個龍頭企業的帶領下,村民大力發展水蛭養殖,並取得一定成效,村民的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如今,水蛭養殖,讓嚴千戶村找到了致富源,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新途徑。
  • 劍河溫泉城自助遊攻略
    下高鐵後天色已黑,提前約好的林森收藏主題酒店(貴陽朋友推薦)接站車已停在路邊(50元一位),老闆娘親自接站,老闆娘居然是東北人,性格豪爽,十分健談,一路介紹了劍河溫泉城的來歷和許多當地苗族的風俗習慣,收穫滿滿。原來,劍河溫泉城位於劍河縣岑松鎮溫泉村,溫泉村是劍河第二大苗寨,因有溫泉而得名。寨內的民居老屋多在200年以上,屬傳統的吊腳木樓,依山而建。
  • 助你複習走上快車道
    隨著考研人數越來越多,在注重基礎教育的同時,個性化的專業課也轉變了考研輔導的思路,新祥旭創新了輔導方式,不斷優化各大高校的儲備師資,提升服務,一對一的教務保障,積極有效的幫助考生的複習走上快車道
  • 東興:淡水龍蝦養殖助農增收
    在東興市馬路鎮大橋村,鼎盛生態農業科技專業合作社敢試敢為,率先在東興市規模化養殖世界最名貴的經濟蝦種之一——澳洲淡水龍蝦,在提振效益的同時,合作社示範帶動更多農戶參與特色養殖,幫助他們走上穩增收脫貧致富路。
  • 「劍河魯中班」出了北大生
    4年間,從一本線「零的突破」,到今年38名考生上600分以上重點線,龍安彤就讀的劍河民族中學一步步實現了教學質量上的飛躍,越來越多的貧困家庭孩子圓了大學夢。說起這些年來的變化,校長龍家菊至今都覺得挺不真實的。「如果是4年前,我們對清華北大想都不敢想。」龍家菊說,他們學校超過八成孩子的家長在外務工,「不要說從小的培養,連最基本的陪伴都很少。」
  • 自強夫妻的脫貧致富經
    胡玉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李建民    柯正禮、石偉慧是湖北省陽新縣興國鎮七裡崗村的一對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夫妻,這對夫妻乘著國家精準扶貧和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改革春風」帶頭富、帶領富,成為陽新縣脫貧致富的模範和標杆。
  • 貴州大方:即將啟動5G基站建設,助力數字經濟走上「快車道」
    貴州大方:即將啟動5G基站建設,助力數字經濟走上「快車道」 發布時間:2019-10-23 15:55:40   作者:張鳴   來源:貴州網
  • 劍河便民信息匯總(2月22日)
    聯繫電話:18084565106 (2021年2月20日發布於劍河便民網-新版)本地服務2021年貴州公務員考試公告已出,3月27號筆試,劍河中公教育公務員培訓開課了,2月26號盛大開班 培訓地址劍河皇朝大酒店,課程筆面協議,未過全退 歡迎試聽,諮詢,已開班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