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鴨」飛出山區,鋪就脫貧致富路

2020-12-20 廣州公安

廣州番禺警方

幫扶五華縣華安村脫貧工作

「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還有廣州市公安局番禺區分局的對口幫扶,現在我走上了養殖路、致富路,實現了脫貧,自己也要自立自強,努力奔小康。」顏鏡清望著他家後院養殖場的烏頭番鴨,高興地說起自己的經歷,非常感慨,對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幫扶單位充滿了感激。

駐華安村第一書記賴宇朋指導貧困戶養殖番鴨

顏鏡清是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華城鎮華安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61歲的他,患高血壓多年,常年看病吃藥,還要照顧腿殘的妻子和年幼的孫兒,主要靠外出務工的兒子顏明寄錢回來維持家用,生活困難。家裡的農活主要靠他去幹之外,還通過開摩託車在村裡搭客,增加收入來源。2015年11月,全國脫貧攻堅戰的春風吹來,顏鏡清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

2019年5月,番禺區公安分局經偵大隊三中隊副中隊長賴宇朋作為派駐華安村駐村脫貧攻堅第一書記來到了村民的身邊,通過入戶訪問深入了解,覺得顏鏡清有多年的養殖技術和耐心,而且他家後院是一片透光透氣好的竹林,具備養殖烏頭番鴨的場地條件,所以就引導和幫扶他發展烏頭番鴨養殖,並進行了技術培訓和指導。在幫扶單位番禺區公安分局和駐村第一書記的精心幫扶下,顏鏡清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決心依靠扶貧政策和自己勤勞的雙手來脫貧致富,連續養了幾批番鴨,產銷兩旺,他們家庭人均年收入15700多元,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如今已成村裡脫貧致富的典型。

賴宇朋

顏鏡清一家成功脫貧致富只是華安村扶貧工作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五華縣華城鎮華安村是省定貧困村。該村位於五華縣的北端,距離五華縣城43公裡,村四面環山,「山多、地少、土瘠」,是一個典型靠天吃飯的純農業村,也是一個標準的「空心」村。由於缺乏資金、技術和人才,產業難以發展,村民長久以來僅依靠種地和打散工取得微薄收入,勉強維持生計。自2016年番禺區公安分局對口幫華安村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以來,分局黨委高度重視,堅持黨建引領,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始終把對口幫扶工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全力開展各項扶貧工作。分局扶貧工作隊和第一書記駐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深入貫徹分局黨委工作部署,經過深入調查,結合華安村實際,充分發揮當地山林資源豐富優勢,因地制宜,開展以烏頭番鴨養殖作為貧困戶脫貧的主導產業。

「烏頭番鴨」又名香鶉雁,麝香鴨,紅嘴鴨,體型大,長膘快,暢銷於福建和粵東地區,是一種優良的瘦肉型肉用鴨,在華安村山地放養,吃的飼料多為水生物及五穀雜糧,富含維生素B、E和鐵、銅、鋅等微量元素,肉質鮮美,脂肪低,營養價值高,是鴨中珍品,吃過的人都稱之為「飛天鴨」。烏頭番鴨養殖周期短、見效快、銷路好、收益高的特點,截至目前,該項目共幫扶村20戶符合養殖場地基本條件和具備養殖技術的貧困戶,養殖了10批次的烏頭番鴨13540隻,投入資金80.5萬元,銷售產值196.4萬元,已經成為當地助農脫貧的特色品牌。

讓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飛天鴨」

在貧困戶分散式家庭養殖烏頭番鴨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今年4月,扶貧工作隊充分整合資源,全面推行「合作社」加「養殖戶」加「貧困戶」的扶貧模式,打造扶貧番鴨養殖示範基地,帶動貧困戶發展烏頭番鴨養殖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集中養殖一批2000隻烏頭番鴨。為促進消費扶貧,鞏固脫貧成果,該分局在今年中秋節向對口幫扶貧困村華安村收購村集體和貧困戶養殖的2500多隻番鴨,作為2020年中秋節分局工會慰問民警職工會員的慰問品,為華安村集體經濟增收近15萬元,為貧困戶增收7萬多元。

向貧困戶發放鴨苗

捐贈書籍等文娛用品

經過番禺區公安分局4年多的對口幫扶,駐村工作隊通過採取大力發展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危房改造、生產生活條件及人居環境改善等有力措施,交出一份讓村民滿意的答卷。

華安村目前已形成了光伏發電、水心壩大棚種植、番鴨養殖、土雞養殖等效益明顯的產業,2019年,全村37戶有勞力貧困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超過了1.8萬元,村集體收入17萬元。2019年底達到了退出相對貧困村標準的行列,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2戶共143人全部實現脫貧。全面落實了「兩不愁、三保障」,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1戶低保戶、6戶五保戶,社會兜底率100%,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100%,貧困戶子女享受生活費補助和免學費補助落實率100%。

華安村小學樓頂安裝的光伏發電項目

華安村的貧困戶已老有所養,醫療有保障,孩子有學上,危房改造好,家庭收入上去了;村道硬化、路燈安裝、垃圾處理、巡邏車、監控等硬體建設,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編輯丨小開

相關焦點

  • 南洞鄉葛根豐收鋪就脫貧致富路
    據悉,近年來,南洞鄉各村通過發展中藥材種植,流轉零散、閒置土地,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規模化、規範化產業發展體系,帶動周邊村民就地務工、增產增收,鋪就產業脫貧致富路。(樊暢、楊興菊)【來源:汝城手機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蔡燕:聚「沙」成塔,鋪就脫貧致富路
    讓我們手挽手、心連心會聚在一起,聚「沙」成塔,聚力攻堅,完成剩下的任務,鋪就群眾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審籤:譚輝 編輯:廖康莊【來源:中國硒都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惠農政策鋪就「黃金路」
    疫後重振,建始及時出臺《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支持農業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果政策十條》,簡稱支持農業發展「黃金十條」,1413萬元財政獎補,四兩撥千斤,持續發力,鋪就一條條脫貧致富「黃金路」。
  • 衢寧鐵路為浙閩山區鋪就發展致富路
    衢寧鐵路的開通運營,不僅為浙南閩北14個區縣(市)迎來了一條連接長三角、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通江達海快捷通道,更為浙閩山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動能,鋪就發展致富路。衢寧鐵路為浙閩山區鋪就一條綠色生態旅遊路。
  • 中國鐵塔為群眾脫貧致富鋪就信息路
    近六年來,累計投資約3.3億元建設資金,建設完成1500多個扶貧基站,實現信陽市八縣兩區7個貧困縣700多個村子的網絡信號全覆蓋,正用信息網絡鋪就鄉村致富路、託起村民致富夢。聚焦特困地區,鋪就「電商扶貧」信息路近年來,信陽鐵塔積極推進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網絡信息扶貧,由區域負責人周冰帶領黃家順、姚金龍、徐森三名員工負責光山縣扶貧基站建設。
  • 鹿寨縣六坪屯村民:條條「南蛇」鋪就脫貧致富路
    這些蛇,對貧困戶韋長宗來說就是早日脫貧致富的希望。韋長宗是2019年的預脫貧戶。他幾年前就一直想發展肉蛇養殖這個產業,但給妻子治病要花很多錢,他便放棄了。後來,他的妻子還是離世而去,振作起來的韋長宗決定要好好幹事業,讓生活好起來。今年,他通過申請貸款和向親戚朋友借錢,在有養蛇經驗的朋友的幫助下把養蛇基地建了起來。
  • 福建:四好農村路,鋪就百姓致富路便民路
    原標題:四好農村路,鋪就百姓致富路便民路   近日,由交通運輸部主辦的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暨「十大交通微博」發布活動在福州舉行。活動揭曉了2019年度「十大最美農村路」名單,福州市晉安北峰環線全景公路鼓宦線等10條農村公路脫穎而出,被網友推選為「最美農村路」。
  • 女警bug頻出,阿水化身飛天小女警吐槽:「飛在天上都能被抓」
    在相當一段時間之內下路的生態都是以功能性為主,符合功能性的英雄才有上場的機會,比如維魯斯、寒冰、EZ以及燼。不過這段時間隨著女警光輝的組合強勢崛起,女警這個英雄也是再一次回歸賽場:絕對T1的女警目前下路生態當中女警憑藉手長的優勢,在一眾被削弱之後的英雄面前再一次抬頭成為了絕對的一姐,尤其是在配合光輝這樣手長並且帶盾帶控的英雄時會把她的優勢給放大,在賽場之上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這兩個一起的組合。
  • 陳先志:為村民鋪就致富茶路
    陳先志:為村民鋪就致富茶路全國人大  作者:  2020-10-21 他是來自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桃嶺鄉高灣村長嶺組的一位農民代表,面對偏僻貧窮的山村現狀,他不退縮、敢創新、真幹事,帶領鄉親成...
  • 小小柚子樹 鋪就致富路
    廣安龍安柚,演繹出「小小柚子樹,鋪就致富路」的精彩故事。(廣安日報廣安區記者站 張國盛 記者 張啟富 曾誠 文/圖) 來源:廣安日報
  • 臨洮縣龍門鎮蔡家莊村的脫貧致富路
    通到家門口的水泥路開通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高速路」,帶動群眾擴大黨參、洋芋、牛羊等種養殖產業,實現增收致富。  「有了充足的電力支撐,我們村的特色產業可以更好的發展,以前的貧苦日子一去不復返了。」說起動力電的變化,村民邱正義深有感觸。以前想要壯大養牛產業,可是電力不足嚴重製約著產業的發展。
  • 鋪就致富路——記龍井市開山屯鎮懷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金正哲
    原標題:鋪就致富路 「村子裡變化可大了!以前收入在3000元左右,現在都達到1萬元了。這裡可有村書記的功勞啊!」日前,記者走進龍井市開山屯鎮懷慶村,提起村書記金正哲,村民金春華讚不絕口。 金正哲是龍井市開山屯鎮懷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工作20餘年,他先後帶領村民發展食用菌栽培、養雞等多種產業,為小山村開啟了一條致富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也由2738元飛躍到了10230元。 金正哲今年59歲,是土生土長的懷慶村人。1993年,金正哲擔任懷慶村村主任後,帶領村幹部走出去觀摩學習,吸取先進經驗,制定了懷慶村的發展之路。
  • 山東費縣大田莊鄉: 山區貧困村有了生態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大田莊鄉黨委政府積極探索山區貧困村脫貧新路子,以本鄉黃土莊村為試點村,創新脫貧方法,實踐脫貧經驗,開拓出山區貧困村脫貧致富的三條新路子。  借力政府規劃,發展鄉村旅遊。大田莊鄉按照發展全域旅遊的總體規劃,大力發展鄉村生態遊,在試點貧困村設立全域生態遊服務中心,並成立鄉村旅遊協會及旅遊用工服務中心,指導農家樂實行星級管理,對貧困戶進行統一培訓、統一調配。
  • 【甘肅電力「十三五」成就巡禮】光伏扶貧惠民生 鋪就「陽光」致富路
    【甘肅電力「十三五」成就巡禮】光伏扶貧惠民生 鋪就「陽光」致富路 2020-12-17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路好走了、產業多了、腰包鼓了——洮南市多措並舉按下脫貧致富...
    路好走了、產業多了、腰包鼓了——洮南市多措並舉按下脫貧致富「快進鍵」 作者:王昕    編輯:郝楊    來源:中國吉林網    2020-
  • 飛天茅臺1499,打飛的貴州買茅臺酒月入十萬?
    查發現,茅臺機場的進港買茅臺活動已經停止,而是變成了銷售茅臺系列酒捆綁飛天茅臺的活動,受市場追捧的飛天茅臺藏得更深了。 今年9月,茅臺機場還推出了一度受到爭議的『大學新生憑錄取通知書買茅臺』活動。
  • 湖口縣均橋鎮趕著鴨子走上幸福路,貧困戶成「致富帶頭人」
    鄉間小道上,農人輕聲的呵斥揮動著小竹棍,驅趕著一群吃飽喝足的肥鴨子搖搖擺擺的走回鴨棚,夕陽的餘暉仿佛給人身上鍍上了一層金邊,又像是一張極富詩意的田園畫卷,畫出來的是羅壠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吳吉員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前景。
  • 建甌:紙燈籠「照亮」婦女脫貧致富路
    在產業發展的迅猛帶動下,建甌全市18個鄉鎮(街道)有兩萬名婦女在「家門口」從事紙燈籠加工,邁向脫貧致富路。  產業振興「新引擎」  「既想離家近,方便照顧孩子;也想就業發展,增收致富。」這是建甌眾多婦女的心聲。由於紙燈籠製作工藝簡單、上手快,對工作環境要求低,除了集中生產外,工人還可以將材料領走,在家加工。
  • 敦煌飛天的藝術形象
    其數量之多,可以說是全世界和中國佛教石窟寺廟中,保存飛天最多的石窟。【名稱由來】敦煌飛天的名稱由來佛教中把化生到淨土天界的神慶人物稱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中云:「外國呼神亦為天。」佛教中把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天。
  • 陳建軍:扮靚「門面」做實「裡子」 鋪就幸福小康路
    陳建軍:扮靚「門面」做實「裡子」 鋪就幸福小康路來源:如東新媒體 發布時間:2020-12-23 10:電話:0513-80865519 傳真:0513-80865516郵箱:1605797543@qq.com 地址: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掘港鎮長江路2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