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新徵程】隴南成縣:觀光休閒農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圖)

2020-12-20 中國甘肅網

陳院鎮梁樓村漁樂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總經理趙利江接受記者採訪

魚樂農莊一角

  中國甘肅網11月17日訊 (本網記者 任磊 文/圖) 「近兩年來,水產養殖垂釣休閒觀光園已經成為了我們這裡的一個戶外活動品牌,許多國內釣魚賽事都在這裡舉辦,農業生態觀光旅遊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陳院鎮梁樓村漁樂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總經理趙利江,2015年通過招商引資來到這裡發展水產養殖,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這盤棋會越下越大,不僅通過觀光休閒農業拓展了自己的業務,更幫助周圍的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16日,「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暨我為新甘肅打call甘肅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網絡媒體採訪團走進距離成縣縣城5公裡的陳院鎮梁樓村漁樂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記者採訪了解到,近年來,陳院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發展目標,以產業旅遊和生態旅遊為切入點,逐步使農業生態觀光旅遊成為了全鎮新的經濟增長點。

  據陳院鎮黨建辦主任高秀斌介紹,合作社一、二期總投資1800萬元,建成養殖休閒垂釣、旅遊觀光、餐飲服務、特色養殖、果蔬採摘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型合作社。目前,以養殖區、垂釣區、餐飲區、娛樂區和電商產品線下體驗館為主的「四區一館」已建成運營,遊客在觀光遊玩的同時還可以免費體驗和低價購買當地優質農副產品。

  「一、二期流轉土地100畝,村民既有土地流轉的收入(每畝1000元)又有入股分紅,還可以通過在這裡務工獲得其它的收入。目前,已經幫帶建檔立卡貧困戶10戶33人,貧困戶年均分紅1000元。在獲得收益後,還將拿出10%用於村級公益事業。此外合作社還主動吸納梁樓村和周邊群眾在合作社務工,解決就業120餘人。」趙利江向記者介紹發展觀光休閒農業後帶動周邊村民脫貧致富的情況。

  趙利江說,下一步,合作社將著力打造以生態產業觀光為主的果蔬產品採摘園,不斷拓寬經營範圍,解決更多就業崗位,幫帶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目前,陳院生態觀光園已經通過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審批。今後,陳院鎮將繼續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發展思路推動自身發展壯大,以生態產業發展和助推群眾增收為主線,為全鎮建設「田園風情生態鎮、美麗鄉村示範區、特色產業新基地、休閒農業後花園」的奮鬥目標而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焦點

  • 甘肅隴南市成縣廟下村生態田園綜合體規劃方案
    田園綜合體是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的新支點, 是農村農業轉型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是傳承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的重要載體。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以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廟下村田園綜合體為例, 討論探究了田園綜合體的收益模式, 如何增加園區收入, 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和村民的收入, 促進鄉村生態宜居的建設。
  • 2020·甘肅隴南成縣核桃節——旅遊篇
    #2020甘肅隴南成縣核桃節#2020年8月24日,成縣即將舉辦2020·甘肅隴南成縣核桃產銷對接商貿洽談會,想要來成縣的朋友們,除了參加成縣核桃節外,還可以順便到成縣的旅遊景點去轉一轉,領略成縣的大美風光。
  • 隴南「騎」跡來啦,請查收!
    ▲陽壩梅園景色康縣花橋:位於康縣長壩鎮,是西北地區集鄉村養生養老、田園觀光、休閒度假、民俗體驗、鄉村旅遊培訓及農特產品加工、展示、銷售等產業鏈融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景區▲康縣花橋村 攝影/張平良第三站:成縣—杜甫草堂、陳院生態園記者從隴南成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了解到
  • 「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胡斌賢 攝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特色產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記者日前從省農委了解到,近年來湖南休閒農業處在爆發式增長階段,今年上半年,全省休閒農業接待遊客人次1.1億人次,實現經營收入21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5.6%和13.3%。
  • 隴南「騎」跡來啦,請查收!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陽壩梅園景色康縣花橋:位於康縣長壩鎮,是西北地區集鄉村養生養老、田園觀光、休閒度假、民俗體驗、鄉村旅遊培訓及農特產品加工、展示、銷售等產業鏈融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第三站:成縣—杜甫草堂、陳院生態園記者從隴南成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了解到,受前期暴雨泥石流災害影響,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國家4A級景區西狹頌景區、國家森林公園暫不具備安全開放條件和旅遊接待能力,繼續關閉;杜甫草堂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開心農場」帶動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扎蘭屯市達斡爾民族鄉巴圖村加大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積極打造「開心農場」解決村民和貧困戶就業問題,帶動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金秋時節,走進巴圖村的「開心農場」,茄子、豆角等各種綠色蔬菜映入了我們的眼帘。村民們正在忙著採摘除草等工作,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 【甘肅】「隴上江南杯」釣魚錦標賽在成縣舉辦
    4月23日,2016年「隴上江南杯」甘肅省第十六屆釣魚錦標賽(隴南成縣站)比賽在成縣陳院鎮漁樂農莊拉開帷幕,共有來自甘肅、陝西、四川省的15支代表隊近300名選手將參加角逐。   此次比賽是由甘肅省釣魚協會主辦,隴南市釣魚協會、成縣釣魚協會、成縣漁樂農莊承辦,甘肅橫川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客友海比鄰釣具(武漢)有限公司、山東威海鑫星漁具有限責任公司、成縣海斯特旗艦店等單位冠名贊助。
  • 白鹿原生態農業觀光示範園紀實
    於是,他決心依靠每年從事礦山開採及其它工業產生的利潤,走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業之路,依靠科技,保護原生態,利用原生態,發展特色農業,調整產業結構,作出示範,帶動一片,徹底改變家鄉面貌,讓廣大農民儘快走上致富之路。  從2001年生態農業觀光示範園開始建設,張平為了心中的理想,付出了艱辛的勞動,自籌資金,打井、建房,拉電、修路、區域治理、引進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
  • 宿遷休閒觀光農業成鄉村振興新引擎
    江蘇金海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慶告訴記者,「海棠節不僅提升了基地的知名度、帶來了客戶,更為這裡的百姓帶來了致富機遇。」一株海棠給劉集鎮的鄉村振興帶來了新機遇,這也是宿遷休閒觀光農業蓬勃發展的縮影。目前宿遷休閒觀光農業經營主體達407個,去年接待遊客445萬人次,營業收入達17.6億元。
  • 甘肅成縣農戶:揮鋤頭「蠻力」到借網絡「巧力」
    2013年以來,成縣依託返鄉青年、未就業大學生、幫扶幹部等力量探索「電商+精準扶貧」模式,不少農民從中獲益。圖為當地農戶包裝貨物。支紅居住在甘肅隴南市成縣蘇元鎮「手工掛麵大村」張灣村,該村近三分之一戶村民家中都有製作手工掛麵的設備。2017年,張灣村製作手工掛麵16萬多斤,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銷往全國各地。支紅是從事手工掛麵行業最早,制面技藝最好的人之一,前幾年通過賣掛麵,他家早已脫了貧。
  • 新莊發展「紅色旅遊」帶動貧困村民走上致富路
    脫貧致富走出「新模式」賓川縣紅色海稍農業觀光旅遊開發公司成立以來,海稍村委會9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以5000元入股參與公司發展葡萄種植示範基地建設、新莊村村民小組1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以3846元入股參與公司發展鄉村旅遊,貧困戶變成了公司的小股東。
  • 農業生產與休閒觀光相結合 巴城崛起觀光農業
    中新蘇州網8月17日電:巴城陽澄湖大閘蟹名揚天下,在做大做強大閘蟹產業的同時,巴城充分發揮陽澄湖的品牌價值,堅持走綠色、高效、市場化的現代化特色農業之路,將農業生產與休閒觀光相結合,進一步充實觀光農業內容,加快觀光農業龍頭型企業建設,有效鞏固了農業基礎地位,為富民強鎮開創了又一新途徑。
  • 康縣景盛生態農業觀光採摘園村民們正在對草莓進行摘葉管理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入冬以來,康縣景盛生態農業觀光採摘園村民們正在對草莓進行摘葉管理。
  • 廣西退伍軍人用甘蔗渣種植食用菌 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脫貧故事】廣西退伍軍人用甘蔗渣種植食用菌 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解說】在廣西柳州市柳城縣社衝鄉一片翠綠的甘蔗林中,一座藍色彩鋼瓦搭建的食用菌種植基地格外顯眼,這是廣西退役武警洪龍金和幾個退役戰友合辦的食用菌種植基地。
  • 嵩縣一對夫婦返鄉創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近進廠務工賺錢脫貧致富。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近進廠務工賺錢脫貧致富。生產醫療用品  據悉,該公司由唐力、王曉娟夫婦於2017年4月創建,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擁有無菌淨化車間,配備有微生物檢驗室,可容納近百人就業。
  • 湖北安陸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脫貧致富
    2014年,村集體收入微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83元。經過5年努力,團山村不僅在全市率先整村脫貧出列,去年村集體收入還增至11.3萬元,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7萬元。  2010年,趙棚鎮退伍軍人葉小伍回鄉創業。
  • 博湖:休閒觀光農業為全域旅遊注入發展新活力
    每年到了葡萄成熟的季節,基地也會吸引本地及周邊的遊客前來觀光採摘。由此也帶動了當地以休閒觀光、採摘體驗為主的旅遊經濟,為農民增收開闢了新渠道。  據了解,磬玉酒莊綜合體項目包括8-10個葡萄酒莊、5千畝沙漠生態公園、葡萄小鎮(亞瑪娜莊園)等項目,建設期限5年,投資金額共13.30億元。
  • 滎陽打造鄭州「西花園」 都市休閒觀光農業異軍突起
    通過超前布局,在「十二五」期間,滎陽市休閒觀光農業異軍突起,己初步形成沿黃生態農業休閒觀光旅遊帶和南部特色農業山水景觀帶等南北兩條農業旅遊帶,桃花峪生態森林公園、環翠峪森林公園、萬山生態森林公園、黃河溼地漁業產業帶、邙嶺林果產業帶等五大觀光休閒農業區。
  • 「農旅文」助力大理賓川新莊村脫貧致富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2015年以來,新莊村以農為景,以旅遊為媒介,以文化創意為動力,充分發揮當地集紅色文化、農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及海稍魚文化為一體的優勢,探索實踐「黨支部+紅色旅遊+貧困戶」扶貧模式,走出了一條「以文促旅、以旅興農、農旅文融合」的發展新路,助推了村民脫貧致富。
  • 現代觀光休閒農業園區運營模式的研究—以洋河農業嘉年華為例
    本文以洋河農業嘉年華為例,探討觀光休閒農業的運營模式及發展方向,為如何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參考。現代觀光休閒農業的概念及背景1.觀光休閒農業概念觀光休閒農業是旅遊和農業相結合的第三產業,它兼有旅遊和農業兩個產業雙重屬性特徵,又是一個具有複合特性的服務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