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4 月份,洋河農業嘉年華立足於宿遷市洋河新區。當地政府將農業科技作為引爆點,輻射江蘇省及周邊省市,著力打造長江三角洲輻射圈內的科技示範園區。園區是以農業為基礎,科技為支撐,文化為紐帶,休閒旅遊為特色,樂活為目標的綜合型農旅項目。本文以洋河農業嘉年華為例,探討觀光休閒農業的運營模式及發展方向,為如何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參考。
現代觀光休閒農業的概念及背景
1. 觀光休閒農業概念
觀光休閒農業是旅遊和農業相結合的第三產業,它兼有旅遊和農業兩個產業雙重屬性特徵,又是一個具有複合特性的服務性產業。對農業而言,它增加了農業的觀光旅遊價值為社會提供了一個新的旅遊形態,豐富了農業結構;對觀光旅遊業來言,擴大了觀光旅遊的空間,豐富了觀光旅遊的內容,現代觀光休閒農業又界定了觀光旅遊和農業必須滿足現代化的要求。旅遊的現代性體現在食住行方面的方便性、舒適性、安全性和衛生性。現代是與傳統和原生態相對的概念,也就是說現代旅遊觀光農業既不同於傳統的鄉村旅遊,也有別於原生態的自然風光之遊,而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將遊客吸引到預先規劃建設好的現代農業園區內進行消費,這種農業園區具有科技示範功能、生產功能、教育功能、參與功能、娛樂功能、修生養性功能、採購功能等。遊客可以在園區參觀,放鬆緊張的心情也可在園區參與各種活動。園區吸引的消費主體是城市居民,根據城市居民不同層次、不同愛好、不同年齡和需求,預先規劃建設有不同的設施,在不同季節服務的對象有所側重。
2. 觀光休閒農業背景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將極大促進鄉村的發展
城市在快速的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快速蔓延和擴張,這也就給城市邊緣區農田景觀衍變一種不確定的空間限制條件,它們必須要迎合未來城市擴散對土地資源重新分配的需求。這就要求農業土地一方面在經濟上有利可圖的前提下轉向專門化,在都市居民的公共開放休閒空間上獲得增值。另一方面,還要求自然環境保留「原始野性」的價值,因為它們不帶有任何都市標記而受到推崇。農田應與城市的綠地系統相結合,成為城市景觀的綠色基質。因此,我認為城市化不單單是城市向鄉村的蔓延,城市的擴展、疏解大城市的機能以及提高田園城市公共生活的水平與質量應該在保持農田景觀應有的規模和鄉村風光特色前提下進行。
旅遊業的發展將有效融合農業領域多元化新局面
目前我國已成為國際旅遊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國內旅遊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旅遊產品正從觀光型向觀光、度假和專項旅遊相合的趨勢發展。而觀光旅遊正與度假旅遊、專項旅遊一起,成為 21 世紀我國旅遊的 3 大亮點。新的世紀,傳統的靜態休憩模式受到衝擊,現代化參與性外出休閒模式將倍受現代都市人的認同和青睞,旅遊活動形式從而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參與化逐步演變發展。而觀光休閒農業園區規劃建設中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充分尊重和利用土地的自然環境,強化整個環境的融合與滲透,強調與城市生活的「對話」,有效發揮空間環境構成的再創造價值及人文價值。所以,在進行觀光休閒農業園區規劃建設過程中,應把原有的農田景觀與農業旅遊觀光園建設有機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基地自身的經濟效益,還可以推動城市綠色產業結構調整,為人們提供高品位健身休閒場所,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三贏局面。
洋河農業嘉年華概況
1. 園區基本情況
洋河農業嘉年華位於江蘇省宿遷市洋河新區,是洋河國家農業公園核心引爆項目,規劃面積 567 畝,其中遊客中心 4915.2 ㎡,8 個主題場館面積 64404.48 ㎡, 生態餐廳6451.2 ㎡ , 育苗溫室 7411.2 ㎡。按照「新時代、新農業、新洋河、新生活」的主題定位,建設主題鑑賞區 ( 蔬菜館、谷實館、纖維館、花卉館、果樹館、中藥館、水科館、沙漠館)、休閒體驗區(萌寵樂園、精品採摘)、科研創新區(研發中心、育苗溫室)、鄉村品牌區(品牌精品店)、綜合服務區(生態餐廳、商業街、遊客中心)等五大功能區,打造集農業生產、農民培訓、農業科普、科技研發、品牌推廣為一體的農業主題公園。具科技引領、人才培育、社會服務、品牌孵化、精品展銷、休閒體驗等功能。
2. 園區功能定位及目標
洋河農業嘉年華的定位是以江蘇省農業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為背景,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地域文化為紐帶,以旅遊創意為特色,以樂享生活為目標,引進國際農業先進科技、裝備、人才,藉助園區優勢,發揮農業多功能性,以「農業+」為手段,最終實現「科技引領、人才培育、社會服務、品牌孵化、精品展銷、休閒體驗」的重要目標。洋河農業嘉年華的發展目標是要堅持農業為基,科技為本,人才為法,文化為魂,休閒為體的規劃理念,力爭 3-5 年的時間內,實現「一個中心——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兩個窗口——農業科技展示窗口、創意農業展示窗口;六大平臺——信息交流平臺、品牌培育平臺、職業農民培訓平臺、鄉村旅遊服務平臺、農民創業平臺和中小學科普教育平臺」的偉大願景。
3. 園區開園來所取得的成績
2018 年 5 月份開園以來,「首屆宿遷市農民豐收節」、「第八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兩大「三農」主題盛會先後在園區召開,向國內外「三農」領域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展現了洋河農旅融合發展的驕人業績,描繪了鄉村振興的美好宏圖。
領導關注方面,園區累計接待各類政務、商務考察 400 餘批次,其中省部級以上領導近 20 位,市廳級領導 60 餘位,縣級領導 270 餘位。不斷彰顯出強勁的品牌價值,有效提升了洋河農業嘉年華所在地——洋河新區的區域形象和社會影響力。
扶貧就業方面,洋河農業嘉年華在帶動當地產業富民惠民的工作上也取得了明顯成效,自開園以來,累計培訓各類農民 2000 人次,直接帶動就業創業 800 人次。
榮譽獲取方面,園區堅持品牌推廣和內涵提升並舉,策劃打造鄉村休閒、親子研學、萌寵娛樂等新興產品,積極推動洋河旅遊提品增效。截止至今,累計實現遊客接待 80 萬人次、旅遊經濟收入 2000 萬元。成功獲授「國家 AAA 級旅遊景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企業(園區)」、艾蒂亞「中國最佳鄉村旅遊項目獎」等稱號,入選「江蘇人遊江蘇」旅遊線路,並被納入 2019年宿遷市旅遊年卡。
院校合作方面,園區立足自身優勢,堅持拓寬領域、面向社會,致力推動校企合作聯動。先後牽手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農科院、宿遷學院、宿遷高等師範學校、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等省市近 10 所高等院校,合作成立學生 「實踐教學基地」、「就業實習基地」和「農民培訓基地」,科技興農富民、服務社會發展的綜合運營效益鮮明彰顯。
技術服務方面,園區以農業科技為依託,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大力推廣農業科技,累計接待新型職業農民 500 餘人次,企業培訓 10餘次,技術解答 1 萬餘人次。
科普培訓方面,園區緊扣「農耕教育實踐」主題,針對幼兒、小學、中學等學齡段,積極開發系列研學產品。累計接待中小學生(含幼兒園學生)23 萬人次,獲批「宿遷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宿遷市少工委紅領巾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洋河農業嘉年華SWOT分析
1. 發展機遇(Opportunity)
第一,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第二,農文旅項目近年來備受關注和追捧。
第三,洋河政府對現代農業項目高度重視。
第四,洋河國家農業公園初建成,嘉年華作為核心區引爆項目。政策、資源條件優越。
2. 優勢分析(strength)
區位優勢明顯
交通條件是發展旅遊的命脈。洋河農業嘉年華立足江蘇省宿遷市洋河新區,位於泗陽縣、泗洪縣交界處。鎮區面積 4.8 平方公裡。洋河是宿遷市的重鎮,東南距泗陽縣城30 公裡,北距宿遷市區 18 公裡,南距泗洪縣城青陽鎮 41 公裡。它依傍古黃河,地處徐淮、徐寧公路交匯處,寧徐宿、徐宿淮鹽兩條高速公路橫貫東西。距離漣水機場 63.7 公裡,距離觀音機場 88.3 公裡,距離徐州東站 119 公裡。2019 年底三棵樹將開通宿遷市內的高鐵站,可進入性極強。
資源優勢突出
第一,空間環境上,洋河鎮水資源豐富,坐擁「三河兩湖一溼地」,空氣品質、生態植被良好,生態環境保存完整。
第二,自然資源特色上,景區內集現代觀光農業、農業科技展示、魚塘、萌寵等資源類型豐富,資源組合狀況良好。
第三,種植習慣上,傳統的農耕方式有所保留,農耕文化豐富多彩。
第四,人才資源上,富江公司作為富通集團子公司,依託中國農業大學,有強大的專家、技術和信息做支撐。
第五,鄉土文化上,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動多姿多彩。
第六,飲食習慣上,傳統飲食具有鮮明特色。
客源優勢充足
一般來講,農業旅遊客源的區域限制相對較大,以近、中程遊客為主,對周邊城市的依賴性較強。周邊有江蘇人口基數最大的徐州市及淮安市,這兩個城市居民是基礎客源市場,顯著的區位交通優勢為農業旅遊的客源組織提供了便利。
宏觀政策及社會經濟體系完善
以設立宿遷市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和雙創田園為契機,宿遷市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總體規劃面積1638 畝,對農村政策的傾斜和「鄉村旅遊」、「和諧旅遊」為主題的農業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為洋河今後的旅遊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鄰近長三角經濟區,許多實力雄厚的私營業主,對投資旅遊產業興趣濃厚,資本基礎的雄厚,投資機制靈活便捷,為農業鄉村旅遊快速發展提供了可能。
3. 挑戰分析(Threats)
農業旅遊推廣面臨「形象遮蔽」的影響
在大眾眼中,洋河農業嘉年華作為現代農業觀光園區,生產職能顯著,旅遊職能薄弱,容易產生思維固化問題,造成「形象遮蔽」印象。
日益升級的鄉村旅遊市場需求
由於旅遊者文化水平層次的不斷提高和旅遊經歷的不斷豐富,旅遊者的需求也呈現出差異化、複雜化和個性化的特徵,這就要求洋河農業嘉年華農業旅遊的旅遊項目要多樣化,滿足遊客的不同需求。
洋河農業嘉年華如何在與周邊區域的競爭中壯大
旅遊業的發展受到各級政府、領導的關注,周邊縣區,紛紛開展旅遊業,周邊景點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競爭壓力大。
旅遊產品缺少帶動不了二次消費
洋河農業嘉年華目前缺少「拳頭型產品」和「開門型產品」做支撐,帶動不了遊客進行二次消費,收入以門票銷售為主。
4. 劣勢分析(Weakness)
第一,資源優勢和基礎條件相脫節。生態環境良好,農業鄉村旅遊資源保存完好,但基礎條件相對較差,接待能力薄弱,不能滿足最基本的旅遊發展需要。
第二,洋河農業嘉年華景區比較孤立,周邊沒有旅遊配套資源。洋河農業嘉年華周邊目前只有一個成型的 4A 景區——洋河酒廠文化旅遊區,但僅接待洋河酒廠旗下的客戶經銷商,旅遊比重偏小。因此,還無法形成良好的洋河旅遊體系。
第三,停留時間較短,旅遊產生的效益不高且旅遊產品單一,不是旅遊目的地。洋河農業嘉年華的旅遊處於起步階段,住宿、餐飲等基礎接待設施環節薄弱,晚間娛樂項目還沒有成體系,致使遊客消費結構單一,消費鏈過短。主要以半日遊為主,沒有成體系的文旅產品將直接影響景區的旅遊經濟效益。
第四,受季節影響明顯。旅遊業是一個脆弱性的產業,容易受外來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季節的影響。而農業鄉村旅遊更是如此,鄉村旅遊嚴重依賴於農業旅遊資源,農業旅遊資源受季節變化影響非常大,淡旺季明顯。
第五,圍繞技術推廣和業務拓展沒有形成專業的拓展隊伍。目前洋河農業嘉年華缺少業務拓展團隊、技術研發團隊,無法增加項目附加值。
園區運營提升對策及發展方向
綜上可知,洋河農業嘉年華所面臨的現狀是機遇和挑戰並存。因此要及時抓住機遇,善於迎接挑戰。
第一,完善管理,建立一支專業的、成熟的服務型人才隊伍,努力提高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因此在從業人員素質的培訓上,應該定期舉辦管理培訓班,重點提高基層從業者的文化素質。同時還要與省內院校加強緊密合作,吸納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為農業旅遊的發展帶來更多生力軍。
第二,加大政府的引導和資助力度。招商引資,增加資金的積累。洋河農業嘉年華旅遊還在起步階段,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有待提高,基礎設施的不完備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農業旅遊地功能的發揮,也會影響到旅遊地的形象和收入。因此增加資金的積累,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創造一個擁有良好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保障的農業旅遊景區。
第三,結合園區特色,籌劃創新活動,做到旺季招流、淡季引流。
第四,加大洋河農業嘉年華品牌建設。通過線上、線下綜合營銷,對洋河農業嘉年華品牌建設進行對渠道推廣,努力打造成集農業觀光、親子娛樂、休閒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農旅融合典範。
第五,豐富旅遊項目,加強產品促銷。洋河農業嘉年華旅遊項目要推出研學、萌寵、親子等項目,每一個項目都要有主打品牌,有閃光點,因此應定期推陳出新,做到創意不斷。
第六,加大場館創新。引進新品種、新設施、新技術。豐富農業科技內涵,增強科技含量。第七, 整合周邊旅遊配套資源,形成以洋河農業嘉年華為核心的洋河旅遊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