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觀光休閒農業園區運營模式的研究—以洋河農業嘉年華為例

2020-12-20 中農富通長三角規劃所

2018 年 4 月份,洋河農業嘉年華立足於宿遷市洋河新區。當地政府將農業科技作為引爆點,輻射江蘇省及周邊省市,著力打造長江三角洲輻射圈內的科技示範園區。園區是以農業為基礎,科技為支撐,文化為紐帶,休閒旅遊為特色,樂活為目標的綜合型農旅項目。本文以洋河農業嘉年華為例,探討觀光休閒農業的運營模式及發展方向,為如何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參考。

現代觀光休閒農業的概念及背景

1. 觀光休閒農業概念

觀光休閒農業是旅遊農業相結合的第三產業,它兼有旅遊和農業兩個產業雙重屬性特徵,又是一個具有複合特性的服務性產業。對農業而言,它增加了農業的觀光旅遊價值為社會提供了一個新的旅遊形態,豐富了農業結構;對觀光旅遊業來言,擴大了觀光旅遊的空間,豐富了觀光旅遊的內容,現代觀光休閒農業又界定了觀光旅遊和農業必須滿足現代化的要求。旅遊的現代性體現在食住行方面的方便性、舒適性、安全性和衛生性。現代是與傳統和原生態相對的概念,也就是說現代旅遊觀光農業既不同於傳統的鄉村旅遊,也有別於原生態的自然風光之遊,而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將遊客吸引到預先規劃建設好的現代農業園區內進行消費,這種農業園區具有科技示範功能、生產功能、教育功能、參與功能、娛樂功能、修生養性功能、採購功能等。遊客可以在園區參觀,放鬆緊張的心情也可在園區參與各種活動。園區吸引的消費主體是城市居民,根據城市居民不同層次、不同愛好、不同年齡和需求,預先規劃建設有不同的設施,在不同季節服務的對象有所側重。

2. 觀光休閒農業背景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將極大促進鄉村的發展

城市在快速的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快速蔓延和擴張,這也就給城市邊緣區農田景觀衍變一種不確定的空間限制條件,它們必須要迎合未來城市擴散對土地資源重新分配的需求。這就要求農業土地一方面在經濟上有利可圖的前提下轉向專門化,在都市居民的公共開放休閒空間上獲得增值。另一方面,還要求自然環境保留「原始野性」的價值,因為它們不帶有任何都市標記而受到推崇。農田應與城市的綠地系統相結合,成為城市景觀的綠色基質。因此,我認為城市化不單單是城市向鄉村的蔓延,城市的擴展、疏解大城市的機能以及提高田園城市公共生活的水平與質量應該在保持農田景觀應有的規模和鄉村風光特色前提下進行。

旅遊業的發展將有效融合農業領域多元化新局面

目前我國已成為國際旅遊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國內旅遊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旅遊產品正從觀光型向觀光、度假和專項旅遊相合的趨勢發展。而觀光旅遊正與度假旅遊、專項旅遊一起,成為 21 世紀我國旅遊的 3 大亮點。新的世紀,傳統的靜態休憩模式受到衝擊,現代化參與性外出休閒模式將倍受現代都市人的認同和青睞,旅遊活動形式從而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參與化逐步演變發展。而觀光休閒農業園區規劃建設中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充分尊重和利用土地的自然環境,強化整個環境的融合與滲透,強調與城市生活的「對話」,有效發揮空間環境構成的再創造價值及人文價值。所以,在進行觀光休閒農業園區規劃建設過程中,應把原有的農田景觀與農業旅遊觀光園建設有機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基地自身的經濟效益,還可以推動城市綠色產業結構調整,為人們提供高品位健身休閒場所,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三贏局面。

洋河農業嘉年華概況

1. 園區基本情況

洋河農業嘉年華位於江蘇省宿遷市洋河新區,是洋河國家農業公園核心引爆項目,規劃面積 567 畝,其中遊客中心 4915.2 ㎡,8 個主題場館面積 64404.48 ㎡, 生態餐廳6451.2 ㎡ , 育苗溫室 7411.2 ㎡。按照「新時代、新農業、新洋河、新生活」的主題定位,建設主題鑑賞區 ( 蔬菜館、谷實館、纖維館、花卉館、果樹館、中藥館、水科館、沙漠館)、休閒體驗區(萌寵樂園、精品採摘)、科研創新區(研發中心、育苗溫室)、鄉村品牌區(品牌精品店)、綜合服務區(生態餐廳、商業街、遊客中心)等五大功能區,打造集農業生產、農民培訓、農業科普、科技研發、品牌推廣為一體的農業主題公園。具科技引領、人才培育、社會服務、品牌孵化、精品展銷、休閒體驗等功能。

2. 園區功能定位及目標

洋河農業嘉年華的定位是以江蘇省農業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為背景,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地域文化為紐帶,以旅遊創意為特色,以樂享生活為目標引進國際農業先進科技、裝備、人才,藉助園區優勢,發揮農業多功能性,以「農業+」為手段,最終實現「科技引領、人才培育、社會服務、品牌孵化、精品展銷、休閒體驗」的重要目標。洋河農業嘉年華的發展目標是要堅持農業為基,科技為本,人才為法,文化為魂,休閒為體的規劃理念,力爭 3-5 年的時間內,實現「一個中心——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兩個窗口——農業科技展示窗口、創意農業展示窗口;六大平臺——信息交流平臺、品牌培育平臺、職業農民培訓平臺、鄉村旅遊服務平臺、農民創業平臺和中小學科普教育平臺」的偉大願景。

3. 園區開園來所取得的成績

2018 年 5 月份開園以來,「首屆宿遷市農民豐收節」、「第八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兩大「三農」主題盛會先後在園區召開,向國內外「三農」領域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展現了洋河農旅融合發展的驕人業績,描繪了鄉村振興的美好宏圖。

領導關注方面,園區累計接待各類政務、商務考察 400 餘批次,其中省部級以上領導近 20 位,市廳級領導 60 餘位,縣級領導 270 餘位。不斷彰顯出強勁的品牌價值,有效提升了洋河農業嘉年華所在地——洋河新區的區域形象和社會影響力。

扶貧就業方面,洋河農業嘉年華在帶動當地產業富民惠民的工作上也取得了明顯成效,自開園以來,累計培訓各類農民 2000 人次,直接帶動就業創業 800 人次。

榮譽獲取方面,園區堅持品牌推廣和內涵提升並舉,策劃打造鄉村休閒、親子研學、萌寵娛樂等新興產品,積極推動洋河旅遊提品增效。截止至今,累計實現遊客接待 80 萬人次、旅遊經濟收入 2000 萬元。成功獲授「國家 AAA 級旅遊景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企業(園區)」、艾蒂亞「中國最佳鄉村旅遊項目獎」等稱號,入選「江蘇人遊江蘇」旅遊線路,並被納入 2019年宿遷市旅遊年卡。

院校合作方面,園區立足自身優勢,堅持拓寬領域、面向社會,致力推動校企合作聯動。先後牽手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農科院、宿遷學院、宿遷高等師範學校、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等省市近 10 所高等院校,合作成立學生 「實踐教學基地」、「就業實習基地」和「農民培訓基地」,科技興農富民、服務社會發展的綜合運營效益鮮明彰顯。

技術服務方面,園區以農業科技為依託,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大力推廣農業科技,累計接待新型職業農民 500 餘人次,企業培訓 10餘次,技術解答 1 萬餘人次。

科普培訓方面,園區緊扣「農耕教育實踐」主題,針對幼兒、小學、中學等學齡段,積極開發系列研學產品。累計接待中小學生(含幼兒園學生)23 萬人次,獲批「宿遷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宿遷市少工委紅領巾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洋河農業嘉年華SWOT分析

1. 發展機遇(Opportunity)

第一,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第二,農文旅項目近年來備受關注和追捧。

第三,洋河政府對現代農業項目高度重視。

第四,洋河國家農業公園初建成,嘉年華作為核心區引爆項目。政策、資源條件優越。

2. 優勢分析(strength)

區位優勢明顯

交通條件是發展旅遊的命脈。洋河農業嘉年華立足江蘇省宿遷市洋河新區,位於泗陽縣、泗洪縣交界處。鎮區面積 4.8 平方公裡。洋河是宿遷市的重鎮,東南距泗陽縣城30 公裡,北距宿遷市區 18 公裡,南距泗洪縣城青陽鎮 41 公裡。它依傍古黃河,地處徐淮、徐寧公路交匯處,寧徐宿、徐宿淮鹽兩條高速公路橫貫東西。距離漣水機場 63.7 公裡,距離觀音機場 88.3 公裡,距離徐州東站 119 公裡。2019 年底三棵樹將開通宿遷市內的高鐵站,可進入性極強。

資源優勢突出

第一,空間環境上,洋河鎮水資源豐富,坐擁「三河兩湖一溼地」,空氣品質、生態植被良好,生態環境保存完整。

第二,自然資源特色上,景區內集現代觀光農業、農業科技展示、魚塘、萌寵等資源類型豐富,資源組合狀況良好。

第三,種植習慣上,傳統的農耕方式有所保留,農耕文化豐富多彩。

第四,人才資源上,富江公司作為富通集團子公司,依託中國農業大學,有強大的專家、技術和信息做支撐。

第五,鄉土文化上,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動多姿多彩。

第六,飲食習慣上,傳統飲食具有鮮明特色。

客源優勢充足

一般來講,農業旅遊客源的區域限制相對較大,以近、中程遊客為主,對周邊城市的依賴性較強。周邊有江蘇人口基數最大的徐州市及淮安市,這兩個城市居民是基礎客源市場,顯著的區位交通優勢為農業旅遊的客源組織提供了便利。

宏觀政策及社會經濟體系完善

以設立宿遷市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和雙創田園為契機,宿遷市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總體規劃面積1638 畝,對農村政策的傾斜和「鄉村旅遊」、「和諧旅遊」為主題的農業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為洋河今後的旅遊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鄰近長三角經濟區,許多實力雄厚的私營業主,對投資旅遊產業興趣濃厚,資本基礎的雄厚,投資機制靈活便捷,為農業鄉村旅遊快速發展提供了可能。

3. 挑戰分析(Threats)

農業旅遊推廣面臨「形象遮蔽」的影響

在大眾眼中,洋河農業嘉年華作為現代農業觀光園區,生產職能顯著,旅遊職能薄弱,容易產生思維固化問題,造成「形象遮蔽」印象。

日益升級的鄉村旅遊市場需求

由於旅遊者文化水平層次的不斷提高和旅遊經歷的不斷豐富,旅遊者的需求也呈現出差異化、複雜化和個性化的特徵,這就要求洋河農業嘉年華農業旅遊的旅遊項目要多樣化,滿足遊客的不同需求。

洋河農業嘉年華如何在與周邊區域的競爭中壯大

旅遊業的發展受到各級政府、領導的關注,周邊縣區,紛紛開展旅遊業,周邊景點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競爭壓力大。

旅遊產品缺少帶動不了二次消費

洋河農業嘉年華目前缺少「拳頭型產品」和「開門型產品」做支撐,帶動不了遊客進行二次消費,收入以門票銷售為主。

4. 劣勢分析(Weakness)

第一,資源優勢和基礎條件相脫節。生態環境良好,農業鄉村旅遊資源保存完好,但基礎條件相對較差,接待能力薄弱,不能滿足最基本的旅遊發展需要。

第二,洋河農業嘉年華景區比較孤立,周邊沒有旅遊配套資源。洋河農業嘉年華周邊目前只有一個成型的 4A 景區——洋河酒廠文化旅遊區,但僅接待洋河酒廠旗下的客戶經銷商,旅遊比重偏小。因此,還無法形成良好的洋河旅遊體系。

第三,停留時間較短,旅遊產生的效益不高且旅遊產品單一,不是旅遊目的地。洋河農業嘉年華的旅遊處於起步階段,住宿、餐飲等基礎接待設施環節薄弱,晚間娛樂項目還沒有成體系,致使遊客消費結構單一,消費鏈過短。主要以半日遊為主,沒有成體系的文旅產品將直接影響景區的旅遊經濟效益。

第四,受季節影響明顯。旅遊業是一個脆弱性的產業,容易受外來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季節的影響。而農業鄉村旅遊更是如此,鄉村旅遊嚴重依賴於農業旅遊資源,農業旅遊資源受季節變化影響非常大,淡旺季明顯。

第五,圍繞技術推廣和業務拓展沒有形成專業的拓展隊伍。目前洋河農業嘉年華缺少業務拓展團隊、技術研發團隊,無法增加項目附加值。

園區運營提升對策及發展方向

綜上可知,洋河農業嘉年華所面臨的現狀是機遇和挑戰並存。因此要及時抓住機遇,善於迎接挑戰。

第一,完善管理,建立一支專業的、成熟的服務型人才隊伍,努力提高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因此在從業人員素質的培訓上,應該定期舉辦管理培訓班,重點提高基層從業者的文化素質。同時還要與省內院校加強緊密合作,吸納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為農業旅遊的發展帶來更多生力軍。

第二,加大政府的引導和資助力度。招商引資,增加資金的積累。洋河農業嘉年華旅遊還在起步階段,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有待提高,基礎設施的不完備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農業旅遊地功能的發揮,也會影響到旅遊地的形象和收入。因此增加資金的積累,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創造一個擁有良好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保障的農業旅遊景區。

第三,結合園區特色,籌劃創新活動,做到旺季招流、淡季引流。

第四,加大洋河農業嘉年華品牌建設。通過線上、線下綜合營銷,對洋河農業嘉年華品牌建設進行對渠道推廣,努力打造成集農業觀光、親子娛樂、休閒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農旅融合典範。

第五,豐富旅遊項目,加強產品促銷。洋河農業嘉年華旅遊項目要推出研學、萌寵、親子等項目,每一個項目都要有主打品牌,有閃光點,因此應定期推陳出新,做到創意不斷。

第六,加大場館創新。引進新品種、新設施、新技術。豐富農業科技內涵,增強科技含量。第七, 整合周邊旅遊配套資源,形成以洋河農業嘉年華為核心的洋河旅遊路線。

相關焦點

  • 宿遷休閒觀光農業成鄉村振興新引擎
    為此,近年來,宿遷將休閒觀光農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點之一,以休閒觀光農業的發展不斷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走進市洋河新區的洋河農業嘉年華園區,各類富有特色的蔬菜、花卉,宛如童話般的各類動植物造型,讓人目不暇接。該項目規劃面積567畝,規劃建設主題鑑賞區、休閒體驗區、科研創新區、鄉村品牌區、綜合服務區等五大功能區,致力打造農旅融合主題園區。
  • 河北建十佳休閒農業園區 推出30條農業休閒觀光線路
    近日,河北省農業廳出臺《關於加快發展休閒農業的意見》,提出到2017年,實現100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休閒功能全覆蓋,支持建設1-2個農業主題公園,培育10條特色休閒農業觀光帶。在此基礎上,以環京津地區為重點,創建十佳現代休閒農業園區,推出30條以「農業、農村、農事」為特色的高品質農業休閒觀光線路。
  • 臺江依託苗族文化打造休閒觀光農業扶貧示範園區
    「『二園』為現代高效農業科技示範園和觀光休閒農業園,建設規模分別為200畝和500畝,主要是展示現代農業技術、優良品種、先進設施,進行技術培訓,開展科普教育,為遊客提供生態農業觀光旅遊。」
  • 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創建現代農業莊園
    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生態觀光農業是農村脫貧、鄉村振興有效途徑。新的時代,傳統的靜態休憩模式受到衝擊,現代化參與性外出休閒模式將倍受現代都市人的認同和青睞,旅遊活動形式從而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參與化逐步演變發展。農業觀光園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
  •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創新「農業+」模式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推行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王希錄/提供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推動「農業+旅遊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日本伯格地球規劃建設150畝領先國際水準的育苗、育種基地;梅頌園應用設施栽培、節水灌溉、立體種養等農業新技術,規劃建設國際領先的日光溫室+魚塘的種養模式。把科研成果轉化為農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用得上」的實用技術,使園區發展成為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推廣基地,成為引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基地。
  • 休閒農業的10種業態和9個模式
    如農業嘉年華中的各類創意景觀往往是遊客聚集拍照的地方。 採——吸引遊客和盈利的抓手 採摘作為近年迅速興起的新型休閒業態,以參與性、趣味性、娛樂性強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已成為現代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一大特色。
  • 農業嘉年華 南京都市休閒農業品牌越擦越亮
    ·南京農業嘉年華開啟54天之旅近年來,南京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著力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全市休閒農業發展亮點頻頻。為以更開拓的氣度、務實的作風、創新的思維,推進南京休閒農業、創意農業發展等再上新臺階,提升南京休閒農業品牌效應,9月28日—11月20日,第十二屆中國·南京農業嘉年華南京江寧臺灣農民創業園舉辦。 中國·南京農業嘉年華是南京首創並註冊的農業節慶活動,從2005年開始重點打造,2009年「農業嘉年華」商標成功註冊。
  • 現代觀光農業園區如何規劃?
    建設觀光農業園是中國農業轉型升級,加快農業現代化和城鄉園林化並與國際接軌的必然選擇。觀光農業園的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基於農業產業的科學本質和旅遊觀光的經營本質需相融配套,觀光農業的開發往往以封閉的農園或開放的景區作為建設載體,而且往往局部的封閉和區域的開放相輔相成形成體系,並以農園為核心和重點。
  • 河北故城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打造「農業+」新模式
    創新發展「農業+基地」模式,促進現代型農業穩步發展。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建立科研基地。引導各入園企業與高校院校、農業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新引進了覆盆子、慄香薯、草莓等新品種30多項。為發揮園區傳統種植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瓜果、中草藥等訂單農業。輝業源公司與日本、韓國籤訂種植合同,出口秋月梨、水果胡蘿蔔、陽光玫瑰葡萄等高端果蔬。
  • 中山休閒觀光農業「絢麗綻放」
    記者餘兆宇攝 中山日報12月31日訊 記者昨日從市農業部門了解到,中山市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引導農業向觀賞、休閒、美化等方向擴延。目前,假日農業、觀光農業、旅遊農業等新型農業形態已成為中山市農業發展的亮麗風景線。 據介紹,近年來,中山市安排專項資金補助休閒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積極引導鎮區和社會工商資本建設休閒農業園區。
  • 什麼是觀光生態農業模式?觀光生態農業模式還具有這幾種特點!
    什麼是觀光生態農業模式°觀光生態農業模式是運用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原理,將生態農業建設和旅遊觀光結合在一起的良性模式。觀光旅遊型生態農業模式是一種新的園林形式,是近年來新興的城郊農業發展模式,該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開發為中心,以農產品加工為突破口,以旅遊觀光服務為手段,在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培植名貴瓜、果、菜、花卉和特種畜、禽、魚以及第三產業等新興產業,進行農業觀光園建設。
  •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農業+」新模式助推產業融合發展
    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建立科研基地,引導各入園企業與高等院校、農業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新引進了覆盆子、慄香薯、草莓等新品種30多項。為發揮園區傳統種植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瓜果、中草藥等訂單農業。故城縣輝業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日本、韓國籤訂種植合同,出口秋月梨、水果胡蘿蔔、陽光玫瑰葡萄等高端果蔬。
  • 案例分析| 休閒觀光農業六大模式
    休閒觀光農業,最早起源於19世紀30年代的歐洲,它是適應現代人逃避工業城市的汙染和快節奏生活方式的必然趨勢。 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休閒觀光農業已經走上規範發展的軌道,然而,我國除臺灣發展的較好以外,其他地區仍處於摸索階段。縱觀世界各地案例,都逃不出6大開發模式。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類型及運營要點(附名單)
    導讀: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是以技術密集為主要特點,以科技開發、示範、輻射和推廣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目標。不斷拓寬園區建設的範圍,打破形式上單一的工廠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圍繞農業科技在不同生產主體間能發揮作用的各種形式,以及圍繞主導產業、優勢區域促進農民增收的各種類型都納入園區建設範圍。  模式上,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為原則,以產品、技術和服務為紐帶,利用自身優勢、有選擇地介入農業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環節,有效促進農產品增值,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
  • 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要點
    現代農業產業園如何充分發揮其作用?如何規劃設計,才能打造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綠維文旅董事長林峰博士提出: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規劃設計要以科技為先導,以產業園區為載體,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區位環境和產業比較優勢,圍繞農業資源和特色,結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綜合社會效益。
  • 眉山農業嘉年華
    成雅高速公路眉山農業嘉年華!9月29日,全省首個集農業高科、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眉山農業嘉年華項目,在眉山市彭山區盛大開園。  眉山農業嘉年華是中國農業大學聯手彭山區,推出的全國第五個、四川省首個農業嘉年華主題園區,該項目融合了農業的生產功能、生態功能和生活功能,對激發當地農業發展、促進當地產業結構調整、構建都市型現代農業格局具有積極的作用。
  • 農業生產與休閒觀光相結合 巴城崛起觀光農業
    中新蘇州網8月17日電:巴城陽澄湖大閘蟹名揚天下,在做大做強大閘蟹產業的同時,巴城充分發揮陽澄湖的品牌價值,堅持走綠色、高效、市場化的現代化特色農業之路,將農業生產與休閒觀光相結合,進一步充實觀光農業內容,加快觀光農業龍頭型企業建設,有效鞏固了農業基礎地位,為富民強鎮開創了又一新途徑。
  • 怎樣規劃設計休閒農業園區景觀及基礎設施配套系統?
    就在上周,我們團隊去一家以種植為主的休閒農莊參訪,也許是莊主對休閒農業不了解,也許是找了景區建築方面的人做了規劃,整個農莊走一圈下來,覺得很惋惜,同時又為莊主擔憂。惋惜的是整個莊園的道路全都被硬化了,別說綠化,就連花草樹木都沒見到幾棵。
  • 哈爾濱農科院觀光農業成旅遊新去處
    據園區劉穎卓主任介紹:「自2016年該園就與哈爾濱市教育局開展了為教師節免費遊園活動,去年教師節這天接待教師2000餘人次,平時,又開展了親子遊。只要天氣好,家長們就會帶著孩子來這裡體驗田園生活。」走進佔地面積4070平方米的現代化觀光溫室園區內,鬱鬱蔥蔥的不知名的花草珍奇植物盡收眼底,一派南園風光撲面而來,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數字農業、垂直農業、無土栽培技術、太陽能植物工廠技術、休閒養生農業、蔬菜技術、園藝療法等現代農業技術及具有較強觀賞性的寒帶
  • 滎陽打造鄭州「西花園」 都市休閒觀光農業異軍突起
    近年來,滎陽市按照「打造鄭州新城區和西花園」的發展定位,發揮滎陽都市現代農業基礎和區域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培育提升休閒觀光農業園區,開工建設現代漁業示範區,培育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市生態農業建設成效顯著。農業休閒園區60餘家,農家樂100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