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與休閒觀光相結合 巴城崛起觀光農業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中新蘇州網8月17日電:巴城陽澄湖大閘蟹名揚天下,在做大做強大閘蟹產業的同時,巴城充分發揮陽澄湖的品牌價值,堅持走綠色、高效、市場化的現代化特色農業之路,將農業生產與休閒觀光相結合,進一步充實觀光農業內容,加快觀光農業龍頭型企業建設,有效鞏固了農業基礎地位,為富民強鎮開創了又一新途徑。

  觀光農業是現代農業生產與休閒觀光相結合的產物,是旅遊業與現代農業的結合。近三年來,巴城以「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綠色文化花園農業」為宗旨,進一步充實生態農業內容,引進多家內外資農業企業進駐巴城,包括華東農業生態園、創意農莊有限公司、崑山星期九休閒生態農莊、南開生態園等,建成了現代化的生態農業觀光區。

  巴城的觀光農業主要分布在迎賓路兩側,以1個特色產品——葡萄為標誌,以5大農莊為載體,形成了總面積超過萬畝的觀光農業區。觀光農業區與大閘蟹美食一條街、東陽澄湖公園、陽澄湖相連,巴城的旅遊資源由過去的以美食為主的單一套路變成了農業觀光、品嘗美食、休閒娛樂等融為一體的組合拳。萬畝葡萄香飄巴城

  觀光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就其特點而言,一是特色,二是規模。巴城的觀光農業從一開始就在這方面下了功夫,最有代表性的是萬畝葡萄基地。

  巴城鎮萬畝葡萄基地創建於2006年10月,分布於巴城湖村、新開河村、茅沙塘村等7個村內。萬畝葡萄基地種植品種以歐亞雜交種為主,有巨峰、藤稔、夏黑、粉紅亞都蜜等十多個品種,做到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基地分三個區,依託濃厚的鄉土風情與濃厚的蟹文化內涵,力求建設成為一個科技含量高、生態氣息濃、文化內涵深,充滿生機、情趣,有鮮明特色的大型葡萄基地。

  葡萄園一區為觀光休閒、優質高效示範區(核心區)。強調實用與景觀相結合,是集葡萄溝、葡萄長廊、景觀葡萄走廊、葡萄莊園、葡萄展示廳、酒窖、保鮮坊、休閒垂釣、優質高效葡萄示範區、品酒屋、觀賞亭臺等多功能為一體。二區為優質無公害葡萄生產區。分布於茅沙塘村、方港村等5個村,引進優質葡萄品種建葡萄生產基地6500畝,每年提供優質葡萄苗種20餘萬株,可解決「4050」農村勞力再就業2000餘人,年產優質葡萄6500餘噸。三區為葡萄改造示範區。主要對位於新開河村和現代農業種植園內原有的1500畝栽培區進行改造,引入高新技術,更新品種,改造原有避雨設施等,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

  萬畝葡萄基地全部實施無公害種植技術,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對巴城鎮現代都市農業的發展、全鎮富民強村進程的推進、旅遊功能的拓展、環境保護等起到積極作用。古老村落建起生態農業園

  發展觀光農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強鎮富民,因此,巴城在發展觀光農業時,積極引導各村在條件合適時發展農莊經濟,作為村集體經濟第二次發展的基礎。綽墩山村地處碧波萬頃的陽澄湖東岸,是巴城鎮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村。綽墩山村過去依靠大閘蟹實現了強村富民,村集體經濟收入去年超1000萬。如何做到既要保護好環境又能實現更大的跨越成了綽墩山村再發展面臨的課題,觀光農業讓他們看到新跨越的希望。

  綽墩山村正在建設的綽墩生態農業園佔地面積155畝,是集種植、養殖、垂釣、餐飲、休閒、觀光、住宿為一體的綜合性大規模郊外度假休閒場所,具有獨特的農家樂風貌。整個生態農業園設有自然林生態區、農家魚塘區、農家果園區、農家菜園區、餐飲休閒區等。在這裡,您可以感受田園的鄉土氣息,品嘗自採的鮮果,追逐放養的家禽,飽餐農家的飯菜……而生態農業園邊上則是著名的美食聖地「漁家燈火」,您可在體驗農家風貌後品嘗到名揚海外的陽澄美食「一蟹八鮮」。讓觀光農業更風光

  巴城鎮黨委書記張偉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以觀光農業為內容的現代農莊被稱為城市人的休閒會所,巴城背靠國際大都市上海,自然風光優美,加上大閘蟹美食,發展觀光農業條件優越,巴城觀光農業區建成後這裡一定會成為城市人的休閒會所。」

  他的觀點被不少臺商認同。崑山星期九休閒生態農莊是一家臺灣人辦的企業,位於該鎮迎賓西路,毗鄰陽澄湖,佔地面積約700畝,其中水域面積約五分之一。農莊設有水生植物生態區、果樹區、特種動物區、熱帶生態水果區、品果區和垂釣區等。農莊負責人說:「星期九休閒生態農莊以極具特色的果蔬、花卉種植,水產及禽畜養殖為主,以休閒度假、運動娛樂為輔,打造為市民放鬆身心、盡享閒適生活的會所,是都市人回歸自然的理想地。」

  巴城陽澄湖旅遊度假區歷經10多年的發展,環境和功能日趨完善,其生態、休閒、美食、度假功能定位準確,每年吸引遊客上百萬人次。陽澄湖旅遊發展總公司副總經理徐春告訴記者,度假區內主推休閒觀光旅遊,除了葡萄園,目前他們還規劃了200畝枇杷園,生態環境建設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也在不斷完善中。

  「發展休閒觀光農業,一般需要優良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農業資源基礎和旺盛旅遊資源的輻射,這些條件巴城已基本具備。」巴城鎮副鎮長張文明告訴記者,在接下來的發展中,他們將堅持規劃先行,因地制宜,杜絕破壞性開發和盲目發展,同時突出特色和亮點,避免各個生態觀光農業項目間的雷同性。在載體的功能建設方面加大力度,對龍頭型項目進行扶持。相信在這樣規劃下,巴城的觀光農業將會更風光。(胡鵬金晶陳貝)

  來源:崑山日報網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中山休閒觀光農業「絢麗綻放」
    記者餘兆宇攝 中山日報12月31日訊 記者昨日從市農業部門了解到,中山市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引導農業向觀賞、休閒、美化等方向擴延。目前,假日農業、觀光農業、旅遊農業等新型農業形態已成為中山市農業發展的亮麗風景線。 據介紹,近年來,中山市安排專項資金補助休閒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積極引導鎮區和社會工商資本建設休閒農業園區。
  • 臺灣這樣玩轉休閒觀光農業
    「現在正值兩岸農業發展合作的關鍵階段。想要打造美麗鄉村,光靠農業科技還不夠,休閒觀光設計也很重要,臺灣發展經驗豐富,未來兩岸可攜手前進。」在日前於臺北舉行的「2016兩岸大健康大農業合作論壇」上,臺灣華山文創園區副執行長林羽婕說。
  • 滎陽打造鄭州「西花園」 都市休閒觀光農業異軍突起
    通過超前布局,在「十二五」期間,滎陽市休閒觀光農業異軍突起,己初步形成沿黃生態農業休閒觀光旅遊帶和南部特色農業山水景觀帶等南北兩條農業旅遊帶,桃花峪生態森林公園、環翠峪森林公園、萬山生態森林公園、黃河溼地漁業產業帶、邙嶺林果產業帶等五大觀光休閒農業區。
  • 張樹林女士在浙江農林大學作題為《臺灣觀光休閒農業》的報告
    張局在報告中給我們介紹了臺灣觀光休閒農業的背景、起源歷史、發展與現狀,從典型案例中深入剖析臺灣觀光休閒農業的規劃設計,並結合大陸實際,談了對於臺灣光休閒農業的認識與體會,也讓在座的人直觀地感受到了臺灣觀光休閒產業獨特的魅力。 她指出,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隨著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和現代化都市的崛起,觀光休閒農業率先在歐洲、美國、日本出現。
  • 現代觀光休閒農業園區運營模式的研究—以洋河農業嘉年華為例
    本文以洋河農業嘉年華為例,探討觀光休閒農業的運營模式及發展方向,為如何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參考。現代觀光休閒農業的概念及背景1.觀光休閒農業概念觀光休閒農業是旅遊和農業相結合的第三產業,它兼有旅遊和農業兩個產業雙重屬性特徵,又是一個具有複合特性的服務性產業。
  • 廣州新添20個農業公園 農業生產和觀光休閒各具特色
    廣州新添20個農業公園 農業生產和觀光休閒各具特色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陳彤  2018-01-28 新快報訊 記者陳彤 通訊員 穗農宣報導 近日,廣州市農業局公布首批認定的
  • 宿遷休閒觀光農業成鄉村振興新引擎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宿遷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不斷拓展農業發展空間,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突出產業龍頭建設、品牌創建、創意設計,讓全市休閒觀光農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據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休閒觀光農業是鄉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橫跨一二三產業、兼容生產生活生態、融通工農城鄉的新產業、新業態。
  • 河北建十佳休閒農業園區 推出30條農業休閒觀光線路
    近日,河北省農業廳出臺《關於加快發展休閒農業的意見》,提出到2017年,實現100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休閒功能全覆蓋,支持建設1-2個農業主題公園,培育10條特色休閒農業觀光帶。在此基礎上,以環京津地區為重點,創建十佳現代休閒農業園區,推出30條以「農業、農村、農事」為特色的高品質農業休閒觀光線路。
  • 案例分析| 休閒觀光農業六大模式
    休閒觀光農業,最早起源於19世紀30年代的歐洲,它是適應現代人逃避工業城市的汙染和快節奏生活方式的必然趨勢。 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休閒觀光農業已經走上規範發展的軌道,然而,我國除臺灣發展的較好以外,其他地區仍處於摸索階段。縱觀世界各地案例,都逃不出6大開發模式。
  • 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創建現代農業莊園
    為支持我市休閒農業事業的發展,保障生態園的建設和發展需求,我局結合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完善工作,為該園區預留了部分建設用地規模,用於保障項目的接待和餐飲等建設。同時,為支持區域經濟發展,我市每年分配長清區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約700畝,由長清區政府根據全區實際進行分配。
  • 什麼是觀光生態農業模式?觀光生態農業模式還具有這幾種特點!
    什麼是觀光生態農業模式°觀光生態農業模式是運用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原理,將生態農業建設和旅遊觀光結合在一起的良性模式。生態觀光農業主要由以下四種類型組成:觀光漁業、觀光農園、觀光畜牧、觀光園藝等,其主要開發形式為:漁業捕撈垂釣、生態農業觀賞、農業生產模擬、農業科學教育、畜牧養殖模擬、畜牧產業觀賞、森林野營度假、野生植物觀賞、休閒生態農業等多種生態農業觀光形式
  • 農業部首推:國內第一批休閒觀光牧場
    旅遊觀光與體驗相結合   君樂寶優致牧場位於河北省石家莊(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市,是集奶牛養殖、奶業科普、休閒旅遊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觀光牧場,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吃住玩買讓你嗨 臺灣這樣玩轉休閒觀光農業
    「現在正值兩岸農業發展合作的關鍵階段。想要打造美麗鄉村,光靠農業科技還不夠,休閒觀光設計也很重要,臺灣發展經驗豐富,未來兩岸可攜手前進。」在日前於臺北舉行的「2016兩岸大健康大農業合作論壇」上,臺灣華山文創園區副執行長林羽婕說。
  • 現代觀光農業園區如何規劃?
    建設觀光農業園是中國農業轉型升級,加快農業現代化和城鄉園林化並與國際接軌的必然選擇。觀光農業園的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基於農業產業的科學本質和旅遊觀光的經營本質需相融配套,觀光農業的開發往往以封閉的農園或開放的景區作為建設載體,而且往往局部的封閉和區域的開放相輔相成形成體系,並以農園為核心和重點。
  • 廣西欽臺農農業生態觀光休閒基地開園
    中國臺灣網10月4日欽州消息 日前,落戶廣西欽州欽南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欽臺農農業生態觀光休閒基地正式開園,國慶假期,免費向欽州市民和各地遊客開放,同時舉辦多項主題活動,讓遊客體驗別樣的臺灣風情。  欽南臺灣農民創業園位於廣西欽州欽南區久隆,2011年經國臺辦和農業部聯合批覆成立。
  • 休閒農業中,觀光採摘果園怎麼設計才吸引人?
    果樹作為休閒農業及景觀設計的重要要素,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在許多採摘果園的果樹景觀中存在著群體空間格局不合理、觀賞性差、季相變化設計不當、斑塊鑲嵌不諧調等突出問題。果園公園化就是將傳統的公園設計元素與果樹有機地結合起來,突出果樹特有的自然生態、養生、文化及農業生產價值體現等功能,發掘果園生產、生活和生態價值,拓展水果經營理念的外延,提升果園的園林美化景觀效果,使果園成為人們休閒、品果、陶冶情操和開展文化活動的理想處所。
  • 臺江依託苗族文化打造休閒觀光農業扶貧示範園區
    「『二園』為現代高效農業科技示範園和觀光休閒農業園,建設規模分別為200畝和500畝,主要是展示現代農業技術、優良品種、先進設施,進行技術培訓,開展科普教育,為遊客提供生態農業觀光旅遊。」
  • 臺彰化觀光休閒農業發展協會與綿陽籤署合作協議
    臺灣彰化縣觀光休閒農業發展協會一行在綿陽考察。(圖片來源:綿陽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11月7日綿陽消息 日前,臺灣中華兩岸城鎮綠色農經觀光產業協會理事長任培厚率臺灣彰化縣觀光休閒農業發展協會一行26人到綿陽,就投資環境和合作項目進行了為期3天的實地考察,並籤訂了2個合作協議和1個合作意向協議。
  • 博湖:休閒觀光農業為全域旅遊注入發展新活力
    每年到了葡萄成熟的季節,基地也會吸引本地及周邊的遊客前來觀光採摘。由此也帶動了當地以休閒觀光、採摘體驗為主的旅遊經濟,為農民增收開闢了新渠道。  據了解,磬玉酒莊綜合體項目包括8-10個葡萄酒莊、5千畝沙漠生態公園、葡萄小鎮(亞瑪娜莊園)等項目,建設期限5年,投資金額共13.30億元。
  • 哈爾濱農科院觀光農業成旅遊新去處
    走進佔地面積4070平方米的現代化觀光溫室園區內,鬱鬱蔥蔥的不知名的花草珍奇植物盡收眼底,一派南園風光撲面而來,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數字農業、垂直農業、無土栽培技術、太陽能植物工廠技術、休閒養生農業、蔬菜技術、園藝療法等現代農業技術及具有較強觀賞性的寒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