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家長課堂》王文元:如何理解「克己復禮」

2021-01-08 搜狐網
王文元【著名國學學者】 

  王文元【著名國學學者】:謝謝大家,我說一件事,就是克己復禮,很多學者都理解不準確。克己復禮那個禮是什麼?兩個意思,一個是周禮,一個是以禮。周禮就是周朝定的一部法典,是法律的法典,這部法律的影響如何呢?我可以這樣跟大家說,現在西方國家很多的法律建置都是在參考或者直接集成了周禮的一些法條而形成的。比如現在的西方,它的代議制,所謂民主制度。就是周禮一個最基本的精神,周禮把整個國家統治,管理的機構設為了六個部門,也就是天官、政官、村官、夏官、秋官、冬官,天官相當於總理衙門,相當於國務院,政官相當於外交部,還有財稅部,還有一些負責禮儀這些教育部。還有村官,是管祭祀的,相當於民政部。夏官國防管,秋官相當於司法部,冬官相當於建築部,現在西方廣泛設這些部實際上從周禮來的,而且西方所有行政學家對此事供認不諱的。現在大家在座不知道有沒有去過美國,美國有一種法律措施,犯了不夠蹲監獄的人在社區裡做義工,而且是劃地為牢的做法。大家知道引渡回來的賴昌星,在加拿大多倫多,還是溫哥華,那個時候就是採取中國的劃地為牢。就是給你劃一個範圍,你不許離開這個範圍。我們國家周朝已經是這樣做了。

  周朝是個什麼社會呢?是個禮樂社會,孔子生活的時代,就是禮崩樂壞,孔子終其一身就是力挽狂瀾,意圖恢復禮樂。禮樂制度是這樣的?禮代表法律,樂代表教育,也就是說法律和教育,就是政府主要抓這兩條,這樣一個社會。

  到孔子的時候我們國家在禮樂這一方面已經有了很高的建樹,產生了六部經典,一個是書經,一個是易經,一個是詩經,一個是禮經,一個是春秋,一個樂經。樂經是口口相傳,後來到孔子之後就失傳了。五經,每一部經典都經過了孔子之手,孔子克己復禮,他不是喊口號,而是踏踏實實的去做工作。這五部經典,其中有的是孔子親自撰寫的,包括春秋這是孔子撰寫的。包括易經裡面的傳這一部分,我們認為如果沒有孔子的話,我們國家就沒有後來兩千多年前能夠那麼完好的執行中國式的法律。

  大家一定要注意到這一點,就是孔子他最偉大的地方,就是使我們國家建立了一套不同於現代法律這種觀念的法律系統。這種法律為什麼不叫法,而叫做禮,實際上跟法制是有關係的。堯舜禹,堯在斷案制定法律貢獻大,他在判案的時候,他走到誰的面前,誰就是肇事者,或者做壞事的那一方。所以非常準。大家知道禮節的禮是道理的理,中國的禮是講道理的法律。現在是不講道理的法律,比如你是殺人的人,但是苦於沒有政治,你就可以逍遙法外。大家知道美國辛普森也是殺妻子,當場很多人都看見了,都不願意作證,因為作證是很麻煩的。中國在很早兩千多年前已經想到這些了,所以採取了中國式的法律。

  這個法律為什麼使得孔子經常夢見周禮的制定者,為什麼總是念念不忘跟他的弟子來提克己復禮呢,因為這一部禮,我是每天都要看這本書,我有一天不看受不了。因為這本書寫得太好了,而且每天看以後都要哭,為什麼哭呢?這部法典人情味太濃了。比如一個人不孝順父母,而且鄰裡關係不好,在美國社區裡罰做義工。如果嚴重的話,不悔改給他加罰一個,相當於剝奪你的稱老權,到60歲的時候,不給你60歲的認可。因為周朝的時候60歲的人,由於是孤寡沒有勞動力了,他在鄉的範圍裡可以討一口飯吃,其他人不給他飯吃是不可以的,是違法的。你剝奪稱老權,不給你真正的稱呼,這個是非常非常厲害的一種懲罰。再比如周禮裡,你看西方的法律,西方的法律完全是規範人的,人和人之間的利益糾葛,而周禮相當大一部分填補是規定人和天的關係,人和自然的關係。不許詰責兒女,捕魚網眼大小,以及砍伐樹木的季節,砍伐的方法。我先講到這兒,以後有機會接著講,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仁者愛人」「克己復禮」
    有人曾經問他對克己復禮的看法,他說:「『克己復禮』是很高的道德標準!」「仁者愛人」是孟子《仁者愛人》中的一句。仁者是充滿慈愛之心滿懷愛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擁有人格魅力,品性善良的人。「克己復禮」則是孔子學說的一個重要概念,出自《論語·顏淵》一章。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顏回請教如何才能達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說努力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
  • 搜狐專訪:「多層面教學」有效運用到中國課堂
    ,因為我們要面臨的日新月異的研究成果,而且如何應用到課堂上,應用到孩子的研究中來,對於我們來說非常有挑戰的。我們能夠把握把這些新的理念,還有一些新的科技或者科學方面的發展如何應用到學習中來,如何應用到了解我們學生中來,如何應用於課堂的改變和變革中來,這方面是比較重要的,利用科技力量帶給我們這樣一些優勢。
  • 什麼是「克己復禮」?
    顏淵跟孔子的對話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一則是關於「克己復禮」的討論。在《顏淵》一篇中,顏淵向孔子請教什麼是「仁」。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對顏淵說「克己復禮為仁」,並且克己復禮可以把天下都歸入自身之仁,可見境界之大;孔子還特別提到「為仁由己」,即想不想成為仁人是由自己決定的,而不是由別人決定的。顏淵當然想成為仁人,故而追問孔子「為仁」的具體做法。
  • 3月27日搜狐家長課堂:在家庭中啟蒙孩子的英語
    9、家長如何作一個好的英語啟蒙老師?  講座時間:3月27日(周四)上午10:00-12:00  講座地點:北京市海澱區科學院南路2號院3號樓搜狐媒體大廈3層1號演播廳  講座主辦:搜狐教育(家長俱樂部QQ群:182647053)
  • 作家王文元《中國國家地理》解讀甘肅境內長城風貌
    本報首席記者王文元《中國國家地理》解讀長城全文8000餘字多角度全面展現甘肅境內長城風貌王文元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記者 魏娟)在2016年剛剛上街的新一期《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上,刊發了本報首席記者王文元撰寫的《三代長城存甘肅》一文,
  • 《論語》大講堂——克己復禮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5月10日下午,富平中學劉集校區黨群民老師在學校報告廳做了一場精彩的《論語》講解。八年級全體學生及三十多位老師聆聽了本次講座。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顏回請教如何才能達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說:努力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
  • 克己復禮:闡釋路徑與思想真髓
    綜合馬融、孔安國的註解,則克己復禮的大意為約束自身返歸於禮。第二條注釋中皇侃先陳述自己的認識,又徵引了範寧的解說。皇侃、範寧解說的差別,是對「克己」之「克」的理解不同,一為「約」,一為「責」(責求之意)。他們的解說相當樸實,顯示了訓詁經學的特點。  隋唐之後,對「克己復禮」的詮釋開始顯現出義理化傾向。
  • 孔子的「克己復禮」思想,是要消除人的欲望嗎?
    簡單來說,就是如何和諧地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一種學說。儒家思想是向內的,是推己及人的,特別強調自我的道德修養的主體作用,也就是說,人先要修養好自己,然後再去管別人。所以,孔子說,道德學問是「為己之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的學問,這個修煉,只能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別人是幫不了你的。
  • 什麼是克己復禮?傳統文化的傳承,克己復禮在當代的價值
    「克己復禮」是孔子試圖恢復周王朝穩定社會秩序的核心主張,並逐漸成為了社會規範,在中國古代大一統時期發揮了顯著作用。禮的包容性和超越性以及當今社會依然存在的禮的根基,使我們能夠借鑑「克己復禮」,發揮其粘合劑作用,為解決當代中國個人與社會道德關係的建構,及社會關係的和諧發展提供理論幫助。
  • 「克己復禮」不是復闢的口號
    幾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中,一說「禮」,便認定是「封建禮教」,必須批倒;孔子的一句「克己復禮」,便被認為是「復闢的口號」,將他指斥為「復闢奴隸制」的罪魁禍首。那時的人們談「禮」色變,禮儀文化被摧殘得面目全非。看看今天我們身邊的那些不禮貌的亂象、不道德的亂象吧,禮儀文化的正本清源,已經到了時不我待的時刻了。
  • 論語:「克己復禮」釋義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主旨】此段選文主要講孔子向弟子顏回講述實現仁、達到仁的境界的方法。【注釋】克:朱熹注為「勝也」,克制的意思。己:朱熹注為「身之私慾也」,體現了「存天理,滅人慾」的思想。我們一般解釋為「自己」就行。復:朱熹注為「反也」,恢復的意思。
  • 略說孔子07 何以「克己復禮」
    「克己復禮」是儒家的思想,孔子的主張。如果能準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基本上可以對儒家思想有較好的把握,不至於跑偏。「禮」是什麼?孔安國在《尚書序》中明確「孔子定禮樂」,這裡的「禮」指的就是「儀禮」。為什麼孔子要「定」禮,應該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現在的社會,我們知道,各地風俗各不相同,所以很多活動如婚喪嫁娶,交給禮儀公司處理。
  • 中西文化pk:如何通過「克己復禮」阻斷「踢貓效應」
    這就跟美國著名心理諮詢師薩提亞女士說的:「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看待問題才是問題。」受到批評,情緒不好,產生壞情緒這個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這可以理解,但產生壞情緒之後產生了「踢貓效應」就不可取了。首先要做到了克己復禮,阻斷壞情緒的傳播。克己復禮出自《論語.顏淵》。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這句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孔子說:「克制自己,一切都按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
  •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當代作家賈大山曾說:「我也想效法古人,晝有所為,夜有所告,以攝意心。告天?天無言。告地?地無語。告妻?夫妻相愛情深,難免護短。」
  • 克己復禮新解 人生的路愈走愈寬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克己復禮新解」。 幾年前在香港《明報月刊》,連續好幾期,很多學者都在討論這四個字「克己復禮」。那麼這四個字處於《論語》。我們今天為什麼說是新解呢?是因為我自己研究了幾十年,認為這樣的解釋比較說的通,我們把原文先看一下。顏淵請教孔子什麼是仁,仁這個字要把它理解為如何行仁?
  • 「未來需要突破的是對人的深刻理解」|搜狐科技AI峰會大咖談教育與...
    原標題:「未來需要突破的是對人的深刻理解」 | 搜狐科技AI峰會大咖談教育與未來文|搜狐科技11月26日,由搜狐科技主辦的「2019搜狐科技AI峰會」在北京舉行,為廣大讀者解讀AI前沿新技術,探索行業新趨勢。
  •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當代作家賈大山曾說:「我也想效法古人,晝有所為,夜有所告,以攝意心。告天?天無言。告地?地無語。告妻?夫妻相愛情深,難免護短。」
  • 不夠聰明也沒事,不打緊,「克己復禮」就好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孔子的弟子顏淵向孔子請教如何達到仁的境界,孔子告訴他說:要努力約束自己,讓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如果真的能做到這樣,就可以達到你理想的境界了,這必須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
  •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辨釋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朱熹註:「復,反也。」「反」即「返」,回返,還原。蓋朱熹以為「禮」乃「理」,人道本該如此,然私慾常使偏離,克制自己回到正軌,所以訓「復」為「反」(返)。
  • 克己復禮:克制自己的欲望,比戰勝別人更重要
    克己復禮,是一個成語,如果單從字面上來理解,還是很容易的,克,就是克制,復,就是實行。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要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於禮。克己復禮原文出自於《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