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下阿蒙」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當時在吳下的阿蒙學識淺薄。吳下是長江南岸一帶,阿蒙即呂蒙。這則成語來源於《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三國時,據有江東六郡的孫權,手下有位名將叫呂蒙。
他身居要職,但因小時候依靠姐夫生活,沒有機會讀書,學識淺薄,見識不廣有一次,孫權對呂蒙和另一位將領蔣飲說「你們現在身負重任,得好好讀書,增長自己的見識才是呂蒙不以為然地說:「軍中事務繁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了。」孫權開導說:「我的軍務比你們要繁忙多了。我年輕時讀過許多書,就是沒有讀過《易》(即《周易》)。掌管軍政以來,讀了許多史書和兵書,感到大有益處。當年漢光武帝在軍務緊急時仍然手不釋卷,如今曹操也老而好學。希望你們不要藉故推託,不願讀書。孫權的開導使目蒙很受教育。
從此他抓緊時間大量讀書,很快大大超過一般儒生讀過的書。一次,士族出身的名將魯肅和呂蒙談論政事。交談中魯肅常常理屈詞窮,被呂蒙難倒。魯肅不由輕輕地拍拍呂蒙的背說以前我以為老弟不過有些軍事方面的謀略了。現在才知道你三學問淵博,見解高明,再也不是以前吳下的那個阿蒙了!呂蒙笑笑說「離別三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今天老兄的反應為什麼如此遲鈍呢?」
接著,呂蒙透徹地分析了當前的軍事形勢,還秘密地為魯肅提供了三條對策。魯肅非常重視這些對策,從不洩露出去。後來,孫權讚揚呂蒙等人說「人到了老年還能像呂蒙那樣自強不息,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一個人有了富貴榮華之後,更要放下架子,認真學習,輕視財富,看重節義。這種行為可以成為別人的榜樣。」「吳越同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雙方在危難中同心協力、共渡難關。這則成語來源於《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睿秋時,吳國和越國經常交戰。一天,在吳越交界處河面的一艘渡船上,乘坐著十幾個吳人和越人,雙方誰也不搭理誰,氣氛顯得十分沉網。船離北岸後,一直向南岸駛去。剛到江心,突然天色驟變,颳起狂風來。利時間滿天鳥雲,暴雨傾盆而下,洶湧的巨浪一個接著一個向渡船撲來。兩個吳國孩子嚇得哇哇大哭起來,越國有個老人一個踉蹌,跌倒在船艙裡。掌舵的老艄公一面竭力把住船舵,一面高聲招呼大家快進船艙。另外兩個年輕的船工,迅速奔向桅杆解繩索,想把篷帆解下來。但是由於船身在風浪中劇烈顛簸,他們一時解不開。這時不趕快解開繩索,把帆降下來,船就有翻掉的可能,情勢非常危急。
就在這千鉤一發之際,年輕的乘客不管是吳人還是越人,都爭先恐後地衝向槌杆,頂著狂風惡浪,一起去解繩索。他們的行動,就像左右手配合得那麼好。不一會,渡船上的篷帆終於降了下來,顛著的船得到了一些穩定。老艄公望著風雨同舟、共度危難的人們,感慨地說:「吳越兩國如果能永遠和睦相處,該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