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吳越同舟 [wú yuè tóng zhōu]
基本釋義:吳越:指吳國人和越國人。 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
出處:先秦·孫武《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典故:
春秋時,吳國和越國經常交戰。一天,在吳越交界處河面的一艘渡船上,乘坐著十幾個吳人和越人,雙方誰也不搭理誰,氣氛顯得十分沉悶。船離北岸後,一直向南岸駛去。剛到江心,突然天色驟變,颳起狂風來。剎時間滿天烏雲,暴雨傾盆而下,洶湧的巨浪一個接著一個向渡船撲來。。兩個吳國孩子嚇得哇哇大哭起來,越國有個老太一個踉蹌,跌倒在船艙裡。掌舵的老銷公一面竭力把住船舵,一面高聲招呼大家快進船艙。另外兩個年輕的船工,迅速奔向桅杆解繩索,想把篷帆解下來。但是由於船身在風浪中劇烈顛簸,他們一時解不開。這時不趕快解開絹索,把帆降下來,船就有翻掉的可能,情勢非常危急。就在這千鉤一發之際,年輕的乘客不管是吳人還是越人,都爭先恐後地衝向桅杆,頂著狂風惡浪,一起去解繩索。他們的行動,就像左右手配合得那麼好。不一會,渡船上的篷帆終於降了下來,顛簸著的船得到了一些穩定。老艘公望著風雨同舟、共度危難的人們,感慨他說:「吳越兩國如果能永遠和睦相處,該有多好啊!」
相關成語:同舟共濟
2.水深火熱 [shuǐ shēn huǒ rè]
基本釋義:老百姓所受的災難,像水那樣越來越深,像火那樣越來越熱。 比喻人民生活極端痛苦。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典故:
出處《孟子·梁急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熱。釋義好像掉進深水和烈火之中一樣難受。比喻人民生活極端痛苦故事戰國時,燕王噲改革國政,把君位讓給相國子之,將軍市被和公子平不服,起兵攻打子之,爆發內戰。燕國大亂,齊國乘虛而入,齊宣王派大將匡章率兵十萬攻燕。燕國百姓對內戰不滿,不願出力抵抗齊軍,出現「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的局面,有些地方的燕國百姓反而給齊軍送飯遞水表示歡迎。匡章只用了五十天工夫,就攻下燕國國都。齊軍攻佔燕國後,並無撤回之意。匡章又不管束軍隊,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紛紛起來反抗。這時,齊宣王向正在齊國遊說的孟子請教,問道:「有人勸我不要吞併燕國,有人勸我吞併它,到底該怎麼辦?」孟子回答說:「如果吞併燕國,當地百姓反而很高興,那就吞併它。古人有此先例,周武王便是。」「如果吞併燕國,當地百姓並不高興,」孟子又說,「那就不要吞併它。古人也有先例,周文王便是。」孟子舉了這兩個例子後指出:「當初齊軍攻入燕國,燕人送飯遞水表示歡迎,那是因為燕國百姓想擺脫苦日子;而今如果齊國進而吞併燕國,給燕人帶來亡國的災難,使他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那他們必然會轉而盼望別國來解救了!
相關成語:坐於塗炭 水火倒懸 生靈塗炭 安居樂業 國富民強 救焚拯溺
3.存而不論 [cún ér bù lùn]
基本釋義:存:保留。 指把問題保留下來,暫不討論。
出處:《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
相關成語:避而不談 姑置勿論 無所不談
4.大筆一揮 [dà bǐ yī huī]
基本釋義:作者運筆神速或任意籤字、塗改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
5.不相上下 [bù xiāng shàng xià]
基本釋義:分不出高低好壞。形容水平相當。
出處:唐·李肇《唐國史補》:「貞元中;楊氏、穆氏兄弟;人物氣概;不相上下。」
相關成語:並行不悖 不差上下 旗鼓相當 無與比倫 並行不悖 迥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