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食其果 [zì shí qí guǒ]
基本釋義:指自己做了壞事,自己受到損害或懲罰。
出處: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典故:
宋朝時期,有位大官名叫丘浚的人去拜訪一位和尚,但和尚看見丘浚的打扮不像是做官的人,於是對他不理不睬,態度非常不禮貌。這個時候,來了位高級軍官的兒子,那位和尚看他穿著打扮非常氣派,便立刻滿臉笑容、必恭必敬地走上前招待。丘浚看到這一切很生氣,等到那個軍官的兒子離開後,憤怒地問和尚說:「你為甚麼對我這樣不客氣,而對他又那麼好呢?」,和尚口才很好,說:「你誤解了!我表面上對他客氣,但內心未必對他客氣;而內心對他客氣的,就沒必要表面客氣。」,這時丘浚手中剛好有支拐杖,一怒之下,向和尚的頭上打去,說道:「按照你的邏輯,打你就是愛你,不打你就是恨你,那麼我只好打你了。」
相關成語:自投羅網 咎由自取 搬磚砸腳
2.開卷有益 [kāi juàn yǒu yì]
基本釋義: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 讀書總有好處。
出處: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太宗日閱《(太平)御覽》第三卷;因事有闕(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典故: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命文臣李防等人編寫一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這部書是宋太平興國年間編成的,故定名為《太平總類》。對於這麼一部巨著,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御覽》。當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閱這部巨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麼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麼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勞神。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並不覺得勞神。」,於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宋太宗由於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讀書,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的閱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謂。後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有益處。
相關成語:手不釋卷 開卷有得 勤能補拙 讀書無用
3.車塵馬足 [chē chén mǎ zú]
基本釋義:①指車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車騎。敬稱對方時亦用之。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奔走駭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於車塵馬足之間。」
4.人心渙散 [rén xīn huàn sàn]
基本釋義:渙散:散漫,鬆懈。思想不統一。形容人心不齊。
出處:清·畢沅《續資治通鑑·元紀·順帝至正二十四》:「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渙散,遂至天下騷動。」
相關成語:一盤散沙 齊心合力
5.見景生情 [jiàn jǐng shēng qíng]
基本釋義:看到眼前的景物,喚起某種感慨。 亦指看到眼前的景物,想起應對的辦法,即隨機應變。
出處:元·宮大用《七裡灘》第四折:「不由我見景生情,睹物傷懷。」
相關成語:觸景生情 觸景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