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憤忘食 [fā fèn wàng shí]
基本釋義: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奮。
出處:《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子路來到楚國葉縣。縣官沈諸梁間子路:孔子是個怎樣的人?子路回答不上來。後來子路把沈諸梁的問題告訴給孔子,孔子說:你為什麼不這樣回答呢,孔子的生活態度是'發憤忘食'(發憤求學,連飯都忘記了吃),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會高興得忘記憂愁,而不知自己慢慢衰老了。這個成語形容勤奮好學,忘我工作。
相關成語:發憤忘餐 廢寢忘食 好吃懶做 委靡不振 遊手好閒
2. 百步穿楊 [bǎi bù chuān yáng]
基本釋義:在一百步遠以外射中楊柳的葉子。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
出處:《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關羽)帶箭回寨;方知黃忠有百步穿楊之能。」
典故:
秦國的名將白起,領兵前去攻打魏國,有個名叫蘇厲的謀士獲悉後,趕緊去見周朝的國君,提醒他說:「如果魏國被秦軍佔領,您的處境就危險了。」原來,這時周朝的國君名義上是天子,實際上對各諸侯國已沒有管轄權。魏國如被秦國攻滅,秦國的勢力將更強大,對周天子的威脅也更大。周天子問蘇厲怎麼辦,蘇厲建議周天子趕快派人去勸說白起停止進攻,並給白起講一個故事。蘇厲介紹了一個應該向白起講的故事:楚國有個著名的射箭手,名叫養由基。此人年輕時就勇力過人,練成了一手好箭法。當時還有一個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長射箭。一天,兩人在場地上比試射箭,許多人都圍著觀看。靶子設在五十步外,那裡撐起一塊板,板上有一個紅心。潘虎拉開強弓,一連三箭都正中紅心,博得圍觀的人一片喝採聲。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養由基拱拱手,表示請他指教。養由基環視一下四周,說:「射五十步外的紅心,目標大近、太大了,還是射百步外的柳葉吧!」說罷,他指著百步外的一棵楊柳樹,叫人在樹上選一片葉子,塗上紅色作為靶子。接著,他拉開弓,「唆」的一聲射去,結果箭鏈正好貫穿在這片楊柳葉的中心。在場的人都驚呆了,潘虎自知沒有這樣高明的本領,但又不相信養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葉,便走到那棵楊柳樹下;選擇了三片楊柳葉,在上面用顏色編上號,請養由基按編號次序再射。養由基走前幾步,看清了編號,然後退到百步之外,拉開弓,「嗖」、「嗖」、「嗖」三箭,分別射中三片編上號的楊柳葉。這一來,喝採聲雷動,潘虎也口服心服。就在一片喝採聲中,有個人在養由基身旁冷冷他說:「喂,有了百步穿揚的本領,才可以教他射箭了!」養由基聽此人口氣這麼大,不禁生氣地轉過身去問道:「你準備怎樣教我射箭?」那人平靜他說:「我並不是來教你怎樣彎弓射箭,而是來提醒你該怎樣保持射箭名聲的。你是否想過,一旦你力氣用盡,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發百中的名聲就會受到影響。一個真正善於射箭的人,應當注意保持名聲!」養由基聽了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謝。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蘇厲介紹的向白起講了上面這個故事。白起聽後,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戰百勝的名氣,不能輕易出戰,便藉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國的進攻。這個故事還引申出另一條成語「百發百中」。
相關成語:百發百中 貫蝨穿楊 彈無虛發 漫無目標 無的放矢
3.萬戶千門 [wàn hù qiān mén]
基本釋義:指眾多人家。也形容屋宇深廣。
出處:唐·李德裕《長安秋夜》詩:「萬戶千門皆寂寂,月中清露點朝衣。」
相關成語:千門萬戶
4.餘響繞梁 [yú xiǎng rào liáng]
基本釋義:形容歌聲高亢圓潤,餘韻無窮。 亦比喻詩文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出處:晉·張華《博物志》卷八:「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遺糧,過雍門,鬻歌假食而去,餘響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5.琴瑟相調 [qín sè xiāng tiáo]
基本釋義:夫婦感情融洽諧樂。
出處:《詩 小雅棠棣》。
相關成語:瑟瑟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