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名無實 [yǒu míng wú shí]
基本釋義:光有空名,實際上並不是那樣。
出處:《莊子·則陽》:「有名有實,是物之居;無名無實,在物之虛。」《國語·晉語八》:「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典故:
出處《國語,晉語八》一天,晉國的大夫叔向去拜訪老朋友韓宣子。韓宣子是當時晉國的六卿之一,職位很高。但他見了叔向,不住地唉聲嘆氣,說自己很窮。不料叔向聽他這樣說,便站起身拱手向他祝賀。韓宣子不解地問道:「我是有卿的名,而沒有卿的實際,無法跟大夫們相比。我正為此犯愁。你為什麼要祝賀我呢?」叔向正色道:「我就是因為你貧窮才來道賀的呀!窮,不一定是壞事;你只要回憶一下弈武子三代的遭遇,就可以知道了!「叔向知道韓宣子很清楚奕武子三代的不同遭遇,所以特地提起了這件事。最後他又說:「我看你像弈武子一樣貧困,就想到您已經有了他那樣的德行,所以才表示祝賀。不然,我只會擔心,哪會再向您表示祝賀呢?」韓宣子聽了叔向的話,頓時愁雲消散,向叔向行禮說:「多謝您對我的指教,要不我連自己將走向滅亡也不知道呢。」
相關成語:空洞無物 久假不歸 名存實亡 名副其實 名不虛傳 名實相副
2.一網打盡 [yī wǎng dǎ jìn]
基本釋義:比喻一個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徹底肅清。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第四卷:「劉見宰相曰:『聊為相公一網打盡。』」
典故:
晉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是兩兄弟。夷吾得秦國和齊國的幫忙,登上國位,就是晉惠公。可是惠公的大臣分作兩派,擁護惠公的一派以卻茅和呂省為首。暗裡擁重耳的一派以裡克和丕鄭為首。可是這班人對晉惠公個人來說都是有功的。當丕鄭到秦國去公幹的時候,惠公藉故殺了裡克。丕鄭回來後,心裡很恐懼,深怕自己也給惠公殺掉。可是事情倒沒什麼對他不利的,他就安心下來。當然,他心裡很恨惠公,便暗地召集同黨,商量趕走夷吾,迎公子重耳登位。有一天,屠岸夷要來見丕鄭。他從午間等到深夜,才見著丕鄭。丕鄭問他有什麼事情,屠岸夷告訴他,惠公要殺他,所以請丕鄭相救。丕鄭說:「你去叫呂省救你吧!」屠岸夷說:「呂省不是好人,我正要喝他們的血,吃他們的內呢!」丕鄭不大相信。屠岸夷還獻議了怎樣怎樣推翻惠公的辦法。丕鄭聽了,大聲喝道:「是誰教你來說的!」屠岸夷見他不信,只好咬破了指頭,鮮血之流,對天發誓說:「天老爺在上,我如有三心兩意,叫我全家都死光。」這麼一來,丕鄭就相信了,跟著丕鄭這一伙人密謀了。他們寫了一封信給重耳,請他準備回來。丕鄭、共華、屠岸夷等十位大臣都籤了字。屠岸夷把信貼胸的帶走了。第二天,他們上朝,惠公問丕鄭說:「你們為什麼要迎公子重耳?」丕鄭這一班人都吃了一驚,心知不妙,都給縛去軟了頭。這九位反對夷吾的大臣全都一網打盡了。
相關成語:一掃而空 斬草除根 除惡務盡 漏網之魚 一介不取
3.失石之難 [shī shí zhī nán]
基本釋義:指在作戰中遭到箭與石的攻擊
出處:《史記·晉世家》
4.白日升天 [bái rì shēng tiān]
基本釋義:原是道教指白晝升天成為神仙。 後比喻一下子富貴起來。
出處:晉·葛洪《神仙傳·陰長生》:「後於平都山東白日升天而去。」
相關成語:白日飛升 羽化登仙 白日上升
5.緘口不言 [jiān kǒu bù yán]
基本釋義:緘:封閉。 封住嘴巴,不開口說話。
出處:《明史·何遵傳》:「正德間;給事、御史挾勢凌人;趨權擇便;凡朝廷大闕失;群臣大奸惡;緘口不言。」
相關成語:緘口結舌 噤若寒蟬 鉗口不言 言無不盡 洩露天機 滔滔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