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育具有傳統底蘊、國際視野、人文情懷、科學精神的奉賢學子,奉賢區在「十三五」期間著力建設具有「賢文化」特色的區域中小幼一體化育人體系。
首先是實施「人文蘊育」德育創新工程。奉賢區教育局組織編寫《i奉賢•賢文化》教育讀本,並進校園進班級;開展「名家進校園」,讓奉賢學子與大師握手;實施中小學生重走「紅色之路」、奉賢學子開啟「世界之窗」暨出國境研學旅行以及「世賢學子」評選表彰等多個德育創新項目。
國學大師錢文忠為奉賢學子作講座奉賢學子首登維也納金色大廳其次是實施「人文課堂」教學改革工程。奉賢區已連續舉辦24屆教學節,一年一屆、一屆一主題,打造南上海「永不落幕的教改舞臺」,落實「全面課程、校本特色」、「人文課堂、有效教學」理念,全面提高課程教學質效。大力推進STEM教育,積極落實「綠色指標」評價,推進小學零起點教學和等第制評價以及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等工作,多個區級特色課程成為上海市中小學專題教育網絡課程。
同時實施「七彩成長」學生發展「美育工程」。每年舉辦區「七彩成長」學生活動節,內容包括道德實踐、少先隊活動、健康促進、藝術人文、科技創新等五個版塊,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活力,使其成為全區學生快樂成長的展示交流平臺,成為區域綜合活動類課程建設的綜合性平臺。
想要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老小舊遠」是首要難題,針對老百姓0-3歲託育和3-6歲學前教育需求,施文龍說,奉賢區加快街鎮幼兒園規劃建設,推進託幼一體化工作和社會化託育點建設。
在基礎教育學段,奉賢區深化教育集團化辦學。組建以區域優質學校為核心、市中心城區優質資源為外援、成員學校組團的「1+1+X」教育集團和緊密型辦學資源聯盟,推進集團和聯盟內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教師隊伍建設和對集團內學校辦學績效評價考核的四個一體化,充分發揮優質學校的優勢和品牌效應,快速提升新建學校、薄弱學校、鄉鎮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
十三五期間,奉賢區共計組建11個教育集團、10個緊密型辦學資源聯盟,集團化辦學100%覆蓋全區中小幼學校。
探索聯合學校辦學模式,已組建3所聯合中學、1所聯合小學,實行聯合學校內全面一體化運作。
啟動教育集團(聯盟)理事長、盟主學校額外新增50個機動教師編制招錄工作。
奉賢區同時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實施初中學校強校工程。積極落實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生均經費、「一場一館一池」、學校教育裝備配置、教育信息化以及教師配置與收入等五項標準,實現本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基本設施和資源配置的標準化、均等化。
根據《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實施百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的意見》,奉賢區推進10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制定《奉賢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實施方案》,明確「強勢資源導入、深度激活主體、注重軟硬兼施、實現聯動發展」工作定位,創新「十大工作機制」,促進初中學校辦學品質整體提升。
在推進高中教育特色化多樣化發展中,為順應新高考改革政策,奉賢區深化高中課程教學改革,結合學校實際探索走班教學,加強學生生涯規劃指導,認真做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近三年來,以奉賢中學為代表的區域高中教育質量取得長足的進步。
在推進教育隊伍建設方面,奉賢區首先構建教師隊伍建設「3233」體系。
「3」 即全面構建市、區、校三級聯動;
「2」 即教師、幹部雙輪驅動;
「3」 即基礎、骨幹、名優梯次推進;
「3」 即聘用流動、培訓晉升、表彰激勵形成合力。
師德建設是重中之重,堅持師德為先,按照 「四有」好老師的總方向,進一步強化師德「五不準」底線思維,進一步倡導師德「五表率」榜樣引領,建立常態化的師德教育宣傳、問題查處警示的機制。
其次,構建「雙金字塔型」師幹訓工作機制。堅持培訓強基礎、突出重點育骨幹、區校兩級協同抓、研修研訓一體化、師訓幹訓兩手硬的原則,構建從基礎到骨幹、名優的「雙金字塔型」師幹訓工作體系。
奉賢區每年組織開展5年期青年教師在南京師範大學進行為期2周的教育教學基礎素養「回爐」提升培訓。成立奉賢教育發展專家委員會,聘請上海教育界知名專家及特級教師、特級校長62人為奉賢教育發展專家委員會成員,擔任區名優校(園)長、教師培養對象的導師,並為奉賢教育改革發展出謀劃策。
第三,實施「卓越教師培養工程」和「鄉鎮教師支持計劃」。奉賢區評選區名校長、名教師、優秀骨幹校長、優秀骨幹教師、優秀青年教師共計816名,每年投入專項人才資金超過1000萬元。成立特級校長工作室、名校長工作室、特級教師工作室和名教師工作室共計56個,進一步加大對名優和骨幹教師的培養激勵力度。大幅度增加鄉鎮教師津貼,每年投入專項人才資金超過3000萬元,穩定了鄉鎮教師隊伍,形成了城鄉教師的合理有序流動機制。
據施文龍介紹,奉賢區教育系統正在推進全員崗位聘任。自2019年起,全面實施全員崗位聘任,進一步推進區內教育人力資源的有序流動、有效整合和科學配置,進一步增強幹部教師的崗位責任意識,進一步激發乾部教師的主動作為活力,全面優化全區教育人力資源配置,全面激活全區教職員工,真正實現「優聘」,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崗位上,讓優秀的人教育出更優秀的人。
自貿區新片區的設置,對於奉賢教育的發展來說,是新的機遇。奉賢「東方美谷」和「未來空間」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也給了奉賢教育新一輪發展極大的想像空間。以更高定位、更寬視野、更深戰略,以創新、創造的勇氣,「瞄準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推動奉賢教育事業實現新發展,創造新高峰、新奇蹟。
在公建配套學校建設方面,2015年以來,奉賢區新建成中小幼學校(校區)8所,重大改擴建中小幼學校10所。目前在建新學校和重要改擴建項目8所(個)。有序關停條件薄弱的民辦農民工子女小學、民辦三級幼兒園和學前看護點。至2019年,提前一年全部關停了16所民辦農民工子女小學,民辦三級幼兒園由原來的30所減少至19所,27個學前看護點全部關停。
優化教育投入機制,提高教育投入效益。奉賢區實施促進學校自主發展的「星光」計劃和促進學校創新發展「支點」計劃,從深化學校內涵建設和支持、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兩方面,予以資金和資源支撐,軟硬兼施、精準投入,促進學校個性化、品質化發展。自2015年起,共實施「星光」、「支點」項目822個、309個,激發城鄉學校主動發展、創新發展的活力。
加強基於學校評價的區域教育治理能力建設。自2016年起,奉賢區實施《奉賢教育年度發展報告》發布制度,以開門辦教育的思路,讓社會各界更多地了解奉賢教育、更好地理解支持奉賢教育。2017年起,每年開展全區中小學生七彩成長滿意度測評、教師樂業育人滿意度測評和家長滿意度測評,努力辦學生七彩成長、教師樂業育人、家長滿意、社會讚譽和政府放心的「五優」學校。今年是「十四五」的布局之年、謀劃之年,新時代的教育,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多元個性成長。
新時代也賦予了成長教育新的內涵,施文龍說,新時代成長教育的價值觀要堅持教育促進學生發展的本質任務,堅持所有教育活動以學生發展為本;其次要充分認識到人的智能多元的規律,不能追求理想化的「完人」和「全人」教育,堅持教育必須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讓教育活動契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多元個性成長;第三,要全面回應新時代的要求,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首先要看到每個學生成長的潛在性、自我發展性、多元差異性。學校教育的對象是兒童是青少年,處在這個年齡段的人是最具成長潛在的,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而每一個學生都是各有特點、多元差異的。
好教師要有敬業精神、專業智慧、樂業情懷。沒有一顆愛心,沒有一點奉獻精神是肯定做不好教師工作的,好教師必須具有敬業精神。同時,教育是科學,教育工作是一門專業的工作,好教師應該在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中凝聚專業智慧。
教師還要讓課堂充滿學習活力。課堂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渠道、主陣地,什麼樣模式的課堂培養出什麼樣特點的學生,滿堂灌的課堂出來的必然是習慣接受式學習的學生,互動討論式課堂出來的更多是思維活躍的學生。要提高學校教學的質效,首先要研究學校的課堂文化,因為一所學校的課堂文化就是這所學校教學文化的核心。
新時代的成長教育,更要讓班級洋溢成長氣息。如果說課堂主要是學生學習、求知的場所,那麼班級是學生成長發展的主要場所。一個學生在班集體中的角色定位、擔任職務和作用發揮,正是促進他成長發展的有效載體,往往是什麼樣特色的班集體往往培育出什麼樣特色的學生群體。
施文龍舉了個例子,有些學校的班級學生幹部以班主任老師的選擇任命為主,那麼這樣的班集體顯然不利於學生自主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反之,很多學校非常注重班級學生幹部的民主選舉和適度輪崗,培養學生自我管理和領導能力,而且通過班幹部適度輪崗制度,讓更多學生得到自我管理和領導能力的鍛鍊,即便是有的學生競選班幹部失敗了,其實也是一次挫折教育、成長教育,因為每個人的人生永遠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與其將來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束手無策甚至沮喪頹廢,還不如讓他在學生時代就接受風雨挫折的磨練教育,在磨練中成長。
此外,也要讓校園成為人文家園。新時代成長教育的學校管理文化的價值導向,要堅持科學管理基礎上的以人為本,即首先強調科學的制度管理,重視科學系統的建章立制,強調學校管理是對科學系統的制度體系的有效執行,同時還要充分重視建章立制和制度執行中的人文關懷,讓每一個學校個體感受到人文的溫度和向心力,讓校園成為人文家園。無論是學校管理者還是受管理對象、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其共同的本質是活生生、有情感的人,管理和教育本身就是一種人文性的激活。
圖片由奉賢區教育局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