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的時候只希望每次產檢綠燈通過,生的時候不缺胳膊短腿健康就好,養大了又希望比別家孩子更聰明。這就是養育路上的「階梯式希望」。如果不出意外,現在懷孕的你,將來也會有這樣的期許。
預則立!其實在養娃的路上也可以「跳級」,想生一個聰明寶寶,在孕期就可以準備起來。抓住寶寶大腦發育三階段,補充適量的營養。
懷孕三個月的時候,胎兒腦發育進入第一個高峰。一般而言,當胚胎從第18天的時候,就開始了TA的神經組織的發育,當TA的腦部組織基本形成後,在胚胎19天的時候,其神經系統就會快速發展。因此,懷孕三個月內胎兒腦部發育會進入第一個頂峰時期。
第一件事:口服葉酸
在懷孕的前三個月,孕媽媽要注意遵醫囑補充葉酸,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一般推薦在備孕的時候,準爸爸與準媽媽就要開始口服葉酸,孕媽媽可以口服整個孕期。當然,如果是突然懷孕,沒有經歷備孕階段也沒有關係,從發現懷孕的開始口服也不晚。
第二件事:攝入堅果
這時孕媽媽的胃口可能不太好,因為早期妊娠反應比較重,有些初次懷孕的媽媽喝水都吐,哪還記得補什麼營養呀,其實這種情況下可以清淡飲食的同時,可以適量吃一點堅果,因為堅果熱量比較高,可以滿足進食少的孕媽媽機體需求,同時堅果內含有一些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
更重要的是這些堅果可以補腦,促進胎寶寶的大腦發育。另外,適量的堅果補充還可以降低寶寶過敏性。
堅果推薦:核桃,每天4-5個最適合
核桃仁的外形就猶如人體大腦,其褶皺就像大腦皮層。中國人有「以形補形」的傳統,於是吃核桃能補腦的說法就流傳了開來。
核桃含有比較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更重要的是含有必需的鈣、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核桃中大部分的脂肪屬於不飽和脂肪,對補充孕媽媽早期營養有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正值秋季,核桃有黑髮功效,孕媽媽在這時適量吃核桃是不二之選。
溫馨提示
除了堅果外,如果孕吐非常嚴重的孕媽媽,可以進食一些烤饅頭片有一定止吐作用,同時可以補充能量。在這一階段,孕媽媽的情緒也非常重要,儘量避免抑鬱、緊張等負面情緒。
懷孕第4-5月時,胎兒大腦發育會處於第二個頂峰,並偶然呈現回憶的痕跡。孕4-5個月意味著進入孕中期,為刺激胎兒大腦發育,對於孕媽媽來說,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胎教。
第三件事:胎教
胎兒在這個階段就具備聽力能力,媽媽說什麼寶寶都能聽得到,而且還會在大腦裡形成潛在記憶,尤其是對準媽媽或準爸爸的聲音非常敏感。有時聽到爸爸下班回家的聲音,胎寶寶都會在肚裡手舞足蹈。
胎教的方式有很多,我們常見的就是音樂或對話。在和肚裡的寶寶說話的時候,媽媽要注意自己的語氣以及音調,給胎寶寶一個良好的刺激印記。另外,胎教最好準媽媽與準媽媽一起參與,切莫小看爸爸聲音的影響哦。
溫馨提示
在大腦發育第二個階段,孕媽媽要注意避免各種有害因素的影響,充分休息,心態平和,心情愉悅。
懷孕第6個月時,胎兒大腦外表呈現腦溝回,大腦皮層的層次也基本定型。這時具有腦細胞約140億個,相當於終身的腦細胞數量。
大家要知道,大腦溝回的多少可能直接影響到胎兒的智力,溝回越多,意味著寶寶以後的記憶能力越大,貯存量越大。
有相關研究表現,常吃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孕媽媽,骨骼結實,大腦皮層溝回因有充足的營養會大量增加,因此大腦溝回也更加粗獷。
常吃肉食為主的孕媽媽,胎兒體格可能較大,但大大腦皮層溝回相對較少。
這項研究是不是意味著孕期要少吃肉呢?結果不得而知。建議孕期飲食應保持均衡營養,葷食搭配。孕媽媽切莫偏食,有肉有菜才是最佳膳食。
第四件事:補充DHA
DHA是一種多不飽和脂肪酸,屬於ω-3必需脂肪酸。它是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尤其是大腦組織以及視網膜細胞的發育,均需要足夠的DHA參與。如果孕期DHA缺乏,會對胎兒的神經細胞的功能和大腦的發育造成影響。因此,DHA又被稱為「腦黃金」。
專家建議:準媽媽從妊娠4個月起適當補充DHA。
DHA補得越多,寶寶越聰明嗎?
很多人一聽說DHA可以讓胎兒更聰明,就使勁補,有用嗎?其實不然,雖然DHA對胎兒的大腦發育起著關鍵作用,但我們要知道胎兒的智力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遺傳、環境、後天培養等。
另外,因為DHA不穩定,在體內容易氧化,過量攝入DHA,它會在孕媽媽機體中氧化為自由基,反而不利於身體健康。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孕婦和哺乳期媽媽每日攝入DHA不少於200mg。
DHA從何而來?
食補DHA
食補往往是首選,下面三類主要的DHA來源食物,準媽媽可以適量食用。
DHA配方奶粉:孕期奶粉中也有添加DHA的種類,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適量購買。
DHA補劑:一些特殊情況可以選擇使用DHA補劑進行補充。但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當然,寶寶出生後智商的高低,由多種因素決定,包括遺傳、環境、營養、後天培養等。但孕媽媽們,可以從服葉酸、吃核桃、做胎教、補DHA,這幾個方面出發,孕期著重於這四大「舉措」,為高智商寶寶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的原創內容,【天天話育兒】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
關注,分享更多母嬰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