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欣欣學歷不高,是個開朗可愛的姑娘,她一直很羨慕一些高學歷的朋友,認為自己這輩子是可望而不可及了,只能寄希望於下一代。她找老公的時候也是千挑萬選,一定要本科以上學歷,否則不嫁。不過熬到了30歲,也沒有合適的人選,最終只好和一直追求她的同學結婚。年齡已經不小,家人催著趕緊要孩子,倒是很順利,過了年就懷孕了。
欣欣滿心想著生一個聰明的寶寶,既然遺傳上已經失去了先天優勢,她就把希望寄托在孕期的護理上,想知道孕期注意哪些事情,才能生一個聰明的寶寶呢?這個想法也是很正確的。孩子是不是聰明,來自遺傳、孕期和後天的教育,從孕期開始注意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在孕期,注意下面這些事,寶寶就贏在起跑線上了。
1、吃水果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孕媽每天吃6-7份水果,生下的孩子認知能力明顯高於其他同齡孩子。這是因為水果重的植物營養素、抗氧化劑、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都對孩子的認知能力有改善作用。
所以孕媽媽在孕期要注意吃各種水果,適合孕媽媽吃的水果有很多,像蘋果、橙子、橘子、香蕉、草莓、獼猴桃、哈密瓜、桃子等等,只要是應季能吃到的水果都是可以正常吃的。
需要注意的是,水果中糖分較高,每天的攝入要控制在300g以內。有孕媽媽喜歡把水果放入冰箱中保存,但是從冰箱中取出後不要立即食用,因為可能還有沒有殺死的細菌,要恢復室溫以後再吃。水果最好不要一次買太多,室溫存放,及時吃掉是最安全的。
2、吃含膽鹼的食物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女性在孕期攝入足夠水平的營養膽鹼,所生的孩子在認知功能、信息處理速度上都會明顯加快。
所以,孕期要注意吃一些富含膽鹼的食物,這些食物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像蛋黃、紅色的瘦弱(豬瘦弱、牛肉、羊肉都可以)、魚肉、禽肉、豆類、堅果和十字花科蔬(油菜、大白菜、甘藍、蘿蔔)等等。這些食物不僅有利於讓孩子變聰明,還能增加蛋白質、鈣質、鐵、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的攝入,為營養均衡打下基礎,
需要注意的是,肉類不易攝入過多,因為吃肉食所生的孩子,大腦皮層的溝回比較少。每天吃80g左右的蛋白質就足夠了。
3、補充維生素
加拿大政府資助的一項研究表明,孕期服用複合微量營養素補充劑或普通葉酸,所生的孩子在程序性記憶和學業成績上,都有比同齡人高半年到一年的水平。
很多孕媽媽在糾結要不要補充維生素,這裡就是最好的答案。一般醫生會推薦孕媽媽補充複合維生素,我是從懷孕5個月開始補充的,孕媽媽可以遵照醫生的囑咐按時補充即可。不需要補充太多,每天補充一片就可以滿足要求,畢竟是微量元素。在孕早期前3個月,一定要注意補充葉酸,對葉酸有反應的,可以通過多吃綠色食物來解決。
溫馨提示:孕期飲食一定要健康,上面是推薦吃的食物,還要避開一些不健康的食物,像菸酒、咖啡、濃茶、藥物、燒烤、生的食物、飲料、不明的野生食物等等,這樣才可以保證胎兒神經系統正常發育。
胎教現在被越來越多的孕媽媽認可,胎教的目的不僅僅是對胎兒的教育,也起到孕媽媽自我調節身心健康、為胎兒提供良好生存環境的作用。可以說孕媽媽良好的情緒就是對胎兒最好的胎教。
我們要認識到孕媽媽的情緒狀態對胎兒的發育有重要作用,如果孕媽媽情緒穩定,胎兒在子宮內生活正常,胎動正常,有利於生長發育。如果孕媽媽心情壓抑,激素分泌會出現異常,會通過胎盤傳遞毒素,對胎兒的大腦發育造成危害。當孕媽媽聽到舒緩的胎教音樂時,情緒會變得平和,會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除此之外,孕媽媽要注意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多看書、多傾訴,將情緒釋放出來,心情就會好很多,對胎兒有積極的影響。
胎兒在子宮內能通過感知覺和孕媽媽進行「溝通」,從而促進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的發育,讓孩子更聰明。
可以從懷孕4個月開始進行胎教,播放胎教音樂、讀優美的文學書籍、看漂亮的圖畫、做手工、觸摸肚皮,這都是胎教的一些方式。
溫馨提示:胎教也不要過於盲目,首要任務還是調節自己的心情,達到母子連心的目的。做觸摸胎教的適合,要注意不要轉圈摸肚子,而是上下、左右這樣豎著方向觸摸,防止胎兒跟著轉動,導致臍帶繞頸過緊。
孕期也別忘了做運動,運動不僅讓孕媽媽增強免疫力、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身體靈活性、為順產做好準備,也能讓孕媽媽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合理的體重。
有媽媽要問了,這和胎兒聰明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是有關係的了。孕期保持合理的體重,胎兒的體重也能夠控制在合理的範圍,胎兒的大腦發育就是正常的。如果孕媽媽不注意運動,胎兒體重過大,大腦皮層平滑,使溝回緊緊靠在一起,溝回減少,胎兒就不是特別聰明。
溫馨提示:適合孕媽媽的運動有散步、遊泳、瑜伽,現在不能出門,那就在家做一些瑜伽動作吧,這類資源還是非常好找的,也可以找一些課程或者光碟跟著學習。
總的來說,要想讓生一個聰明的寶寶,孕期就要吃好、心情好、體重控制好,當然也要預防一些疾病的發生,出現意外情況一定及時諮詢醫生。平時各方面做好準備工作,謹慎一點,孩子肯定是聰明又健康的。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