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中國人境外旅遊瘋狂購物行為令世人咋舌,從普通的奶粉、拖鞋、化妝品、馬桶到高檔奢侈消費品,什麼都買,把國外很多商品買脫節,把價格也推高了好幾倍。有人調侃說,就差沒有搬水搬空氣了。而且國人這種行為,讓國外商人把賺錢眼光瞄準中國人錢包,並專門針對中國人制定營銷策略,意在把中國人錢包「掏空」。
對國人這種狂購行為,很多人感覺奇怪,也覺得無法理解。但他們花的畢竟是自己的錢,不是公款,外人也不好過多評頭品足和指責;且每個人都有追求生活品質和時尚權利,有選擇更好商品欲望。但是,我們千萬別被這種外在狂購形象掩蓋國人真心消費心態,而是應對背後原因進行深刻解剖,及時出臺相關引導政策,把國人境外消費行為引導國內消費上來,轉化成擴大內需提振經濟的動力。否則,國人境外狂購的故事一直會往下延續,且只會越演越烈,那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悲哀,這是任何有良知和責任感的中國人所不願看到的。
從當前看,國人境外購物,除了盲目「崇洋媚外」和消費攀比心裡之外,最大原因還在於我國產品質量、商品監管與價格監管機制、關稅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亟需完善的地方。正是這些原因,才是驅趕國我境外購物的「罪魁禍首」。由此,民眾境外狂購至少在四方面為我們提了個醒:
首先,產品質量要跟上。一方面,政府要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產品質量標準認證檢測體系,對全國製造企業下發統一製作規範,避免各地各企業各自為政混亂狀態,消除出現同類產品標準與質量相差懸殊現象發生。另一方面,行業管理部門、行業協會應發揮檢查督促職能作用,消除本位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對各類企業商品生產標準和質量監督要跟上,並加大打假力度,致力構建社會監督網絡平臺,對發現問題及時舉報,把不合格產品扼殺在「搖籃裡」, 讓假冒偽劣商品無處遁形,提振民國購買「中國製造」信心。
其次,產品宣傳要跟上。產品宣傳既是企業責任,也是企業擴大銷售的很好手段,企業通過電視、報紙等媒介將新製造的產品性能、產品購成原料、性價比等方面向公眾進行宣傳說明,讓消費者對產品「安全性、適用性」有一個全面了解和比較,做到消費有數,避免認知盲區。且通過宣傳,也使廣大消費者全面掌握同類產品與國外產品之間的功用差異,讓民眾正確把握自己購物行為,最終消除國民對境外商品盲從心裡。
再次,關稅改革要跟上。客觀地說,我國在進口境外奢侈品確實存在關稅過高問題,這是導致國人境外狂購奢侈品重要原因,政府一定要吸取這個教訓,克服「殺雞取卵」傾向,樹立「放水養魚」關稅理念,建立「一切有利於促進國內消費、一切有利降低國內外商品價格差距」的關稅稅制,切實降低國內高檔奢侈品與國外高檔奢侈品之間價格差,讓國民在奢侈品消費上能享受與國外奢侈品一樣價格,消除國民在國內購買奢侈品的被剝奪感,最終把國民從境外消費拉回到國內消費。
最後,價格監管要跟上。國人境外消費還受到國內價格管理混亂影響,隨著中國價格管制放鬆和放開,一些商品經營者無視相關法律規範,加之價格監管部門力量和手段限制,或受某種利益驅動,在各類商品尤其是進口高檔商品價格監管上基本「失靈」,致使亂漲價、漫天要價等行為屢禁不絕,嚴重傷害了消費者感情。由此,當前隨著市場全面開放,價格監管絲毫不能放鬆,尤其不能在價格監控上放任自流,對產品生產成本、銷售價格建立一整套科學監測機制,適時向國民發布價格參考信息,防止亂抬價或漲價行為,確保產品銷售價格公正、公平,重振國民購買國內產品價格信心,最終把國民消費目標從境外轉移到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