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不解決,我們問心有愧

2020-12-18 騰訊網

  本期《對話長沙》於今晚7時30分在長沙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本報將在明日刊載對話實錄。

昨日,在對話現場,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潤兒認真解答困難職工提出的問題。周柏平 餘志雄 攝影報導
  改制、下崗……他們,經受了打破「鐵飯碗」的陣痛,經受了廢除「鐵交椅」的抉擇。

  「不能讓改革的陣痛變成職工的長痛,要把黨和政府的政策優惠變成職工的實惠!」昨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潤兒做客《對話長沙》,愛民情懷再次率真流露。他說,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國有企業職工承受的改革陣痛,不能漠視國有企業職工現實的生活困難,也不能辜負國有企業職工急迫的期待目光,我們一定要使大家做到住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澤琿,市委常委、秘書長程水泉,副市長謝志迪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節目錄製。

  回應作秀

  「我們就是要把『作秀』變成『作為』,使對話常態化」

  10月10日,陳潤兒首次做客《對話長沙》,和農民工面對面交流,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反響。在網上使用搜尋引擎一次能找到1300多萬個網頁,尤其是市委書記自稱為農民工更是被各大網站引用為標題。

  「讚許的聲音很多,期待的聲音更多,但是不同的聲音也有,有網友尖銳地說陳書記您在作秀!您怎麼看?」節目一開始,面對主持人的直接發問,陳潤兒並不迴避。

  「我也看到了這個批評,也給了我動力,我們就是要把『作秀』變成『作為』,使對話常態化,真正達到我們的初衷:形成群眾訴求的力量。」陳潤兒真誠地說,一個城市的發展,當然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也許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但關鍵是我們面對問題應當採取怎樣的態度。作為執政者,絕不能缺乏直面複雜問題的勇氣!我們的態度是「不迴避、不掩飾、不推脫」。我們選擇搭建這樣一個和普通老百姓直接溝通、交流的媒體平臺,通過這樣一種面對面的方式提出問題、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在上期節目中,共有12位農民工向陳潤兒反映了訴求。「我們一一進行了督查,相關部門的態度非常積極,解決也非常妥善。」陳潤兒表示,我們不僅是要解決現場反映的問題,還召開市委常委辦公會,針對農民工提出的問題,從制度層面和執行環節來解決好這些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我們會拿出切實的辦法,使農民工朋友上次反映的問題,儘快使它變成不是問題,有效地解決好他們的訴求。」陳潤兒說。

  情牽國企

  「他們既是一個令人感動的群體,也是一個亟待關愛的群體」

  1999年,長沙吹響國企改革的號角,長沙市屬國有企業29萬改制職工為推進改革作出了犧牲,承受了陣痛,但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目前部分改制職工生活也比較困難。

  「他們既是一個令人感動的群體,也是一個亟待關愛的群體。」說起這次對話的由來,陳潤兒說,他們不僅僅經受了改革的陣痛,而且支撐了長沙的發展。長沙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也是依靠大家的青春和智慧,凝聚了大家的辛勞和汗水。現在長沙的工業基礎之所以如此雄厚,都離不開大家的辛勞,離不開大家的付出。

  陳潤兒說,國企改革是一個深刻的變革,尤其是作為國企職工,他們既是改革的推動者,同時也是改革的陣痛承受者。但是我們廣大的國有企業職工,始終發揮工人階級的主人翁精神,積極參與,主動投入,甘於奉獻來推動改革。如果沒有大家的體諒,沒有大家的支持,沒有大家的參與,我們國有企業的改革以及經濟體制的構建也不可能有今天這麼一種良好的局面。「長沙的發展,承載了他們的夢想。」陳潤兒說,長沙這些年的發展,也是大家共同創造的。很多職工儘管下崗了,失業了,但總是滿懷信心,闖出了一番天地,幹出了一番事業。長沙發展的道路上,灑下了大家辛勤的汗水,長沙發展的史冊上,寫下了大家的濃墨重彩。

  陳潤兒坦言,這些年,黨和政府沒有忘記大家為企業改革承受的陣痛,為長沙發展作出的努力,也出臺了許多政策,解決了很多問題,但是他們還有很多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陳潤兒真誠地說:「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家庭,大多數負擔重,重新就業難,生活壓力大,亟待我們幫助解決他們的一些現實困難和問題。」

  真誠傾聽

  「請大家放心,歷史不會忘記你們,我們也不會忘記你們」

  昨日,設置在長沙鍋爐廠生產車間的節目錄製現場,電視短片講述著一個個真實且有些心酸的故事——「改制企業欠繳社保費用導致無醫保和養老保險」、「企業改制當時置換金偏低導致目前生活艱難」、 「40、50人員就業困難」……

  買斷人員想辦理正常退休,卻無錢繳保險,怎麼辦?60歲的原長沙飴糖廠職工易升力就一直為這事發愁,期待能有個周全的辦法。節目現場,陳潤兒為他當起參謀,並提出解決的辦法。「不僅要為你擔保,而且要為所有困難企業職工擔保。」陳潤兒深情地說,「養老金高了,生活就會寬裕點。」老易聽了激動地表示,「我很希望交上你這個親民書記朋友。」「當然願意,今天我們相識了,周邊、社區有什麼情況都可以向我反映。」陳潤兒笑著告訴老易,「凡是在信封上註明『人民來信』都是免費郵寄。」

  82歲的黃爺爺因為身體原因不能來到現場,視頻連線中,陳潤兒當即安排民政部門為其解決具體問題。真誠、溫馨的氣氛洋溢開來。

  養老、住房、醫療、再就業……四個直接關係困難職工生活、生存的話題,陳潤兒與國企改制困難職工面對面地傾心交流。從上午9時至中午1時,在長達4個小時的現場錄製中,30多個國企改制困難職工代表一一道出心中的困惑,陳潤兒認真傾聽著每個人的心聲,當涉及到具體的政策時,陳潤兒還當即責成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解讀政策,著手解決個案。這種推心置腹、坦誠相見的方式贏得了更多的理解與支持,節目現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每一次對話都有新的感悟。」陳潤兒說,聽了大家的情況,更加堅定我們的想法,再苦不能讓國有企業的職工叫苦,再難不能讓國有企業的職工為難。大家反映的這些困難,都是發展中的困難,這些矛盾也是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和大家再一次進行對話交流,就是表明黨委、政府對大家的現實訴求,是不迴避的,是面對的。因為矛盾和問題不因為消極迴避而自然消失,而是靠主動面對才能妥善解決。

  陳潤兒說,有的是涉及到制度的完善,有的是涉及到我們政策的落實,還有的是涉及到我們服務的改善。「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我們是問心有愧,也問心有責。」

  「相信通過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這些問題會有一個妥善的解決,請大家放心,歷史不會忘記你們,我們也不會忘記你們。」陳潤兒莊重的承諾讓現場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春節有望住上新房
113戶職工向書記發請柬

  本報訊 (記者 嶽冠文) 昨日的節目現場,來自瀏陽永和鎮磷化工廠總廠的退休職工李傳貴將大紅請柬鄭重地交給了陳潤兒,「陳書記,我代表113戶買不起房的困難職工邀請您在我們春節搬新家的時候,參加我們的喜宴。」

  由於種種原因,李傳貴和其他的113戶職工成為住房困難戶,有的長期租住在外面,有的幾代擠在狹小的空間裡。在市委、市政府重視下,他們廠被納入長沙市工礦企業棚戶區改造點。目前改造工程正在順利進行。

  「工程進程很快,估計年底竣工,到明年春節前後,就可以搬進新房了,大家都很高興。」他描繪著每天都在不斷加高的新居,高興地向陳潤兒匯報。

  「我們最近會專門對10個重點棚戶改造區組織一次督查,到時我會到你家裡去看看。」陳潤兒聽後欣然接受邀請。

  對話之中

  大有「作為」

  何旭

  在近20天的時間裡,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潤兒率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兩度通過媒體進行官民對話,對話的主角分別是進城農民工和國企改制困難代表。市委書記帶頭對話民眾,表明市委市政府將溝通民意、了解民生、為民解難當成了必須堅持下去的大事。針對某些關於「作秀」的議論,正如陳潤兒所說,我們就是要把「作秀」變成「作為」,使對話常態化,真正達到我們的初衷:形成群眾訴求的力量。

  民生問題不容掩飾和迴避,民眾的現實訴求,社會轉型期出現的各種矛盾,不會因為迴避而自動消失,第一位的是面對,主動面對!主動面對各種複雜問題,與民眾對話交朋友,其本質,還是依靠群眾,相信群眾,走群眾路線。

  對話民眾,現場辦公,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得拿出真功夫。面對民生,蓋橡皮圖章應付了事是行不通的。群眾在對話過程中反映出的各種問題,有些極其個別,多半則涉及群體,政策性非常強。直面這樣的問題,光有熱情和膽識,或僅靠書記一言,就順暢解決所有問題,是不切實際的。觀摩對話,發現那些在政策範圍內能協調解決的,則當場給予民眾以答覆。其他則作為了解到的社情民意予以集中,有待專題研究解決。

  對話民眾,也是一個黨和政府相關政策的辨析、宣講、答疑過程。受許多客觀條件的限制,部分民眾對惠民政策不了解,對理解發展大勢有盲區……這時我們送政策、送服務,當然是雪中送炭。

  對話民眾,是把涉及國計民生大事具體化的過程。同樣,在對話過程中,執政者一旦有承諾,則言必行行必果,得經受住民眾的監督。

  對話的過程,對執政者來說,能及時而準確地對社會萬象把脈問診;對民眾而言,唯希冀其常態,唯希冀其多樣,唯希冀有更多的民生嚮導,和諧之象則立顯矣。

  (長沙晚報 作者:記者 嶽冠文)

相關焦點

  • 男人有這3個表現,說明他對你問心有愧
    當大雨突然來臨的時候,我們看著被大雨淋溼的行人。總是多了幾分慶幸或者是幸災樂禍,因為我們可以躲在房子裡,靜靜地看著他們被淋。但當事情輪到了自己的頭上,就沒那麼淡定了。男人和女人的關係很微妙,也變化無常。
  • 倘若我問心有愧,那也不必再回頭
    她施展不開,無奈至極。眼看著羊肉駛向遠方,她不得不向他求救。「幫我夾肉。」鍋裡落下一疊子羊肉,冰碴子化在滾水裡。02他們很久沒見了。他發現自己幾乎不記得她的聲音。她還梳著馬尾辮,像小時候一樣。他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幾歲。那時候他倆還沒上初中。一晃眼十年過去,大學都畢業許久了。他端詳著女孩的側臉。
  • 將聽從你心,有無問西東 網友:我們不一樣!
    導語: 將聽從你心,有無問西東。網友:我們不一樣!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很高心在這麼大的網際網路上,和大家相遇。既然如此,小編為大家點評一熱門電影《無問西東》。影片的初衷是為了慶祝清華百年校慶,中間還夾雜了清華校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其實它不僅是一部關於清華的電影,更多的是關乎熾熱與迷茫的青春,個體在時代潮流的抉擇與堅守,還有民族與歷史。將聽從你心,有無問西東。網友:我們不一樣!影片所講的核心觀念就是「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 利他之心,幫客戶解決問題你的生意才會有競爭力
    今天我們繼續來講這本書,活法,昨天我們說到了利他之心,作者有一段時間,去寺廟修行,有一次他在公園裡做苦行僧,沒想到打掃公園的阿姨給了他500日元,這讓他頓時感受到了溫暖。雖然這500日元微不足道,但是作者卻覺得這是最善最美的舉動,這就是所謂的利他之心,善待他人。每個人都應該想到奉獻社會。
  • 「5問法」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才算解決問題!
    如何解決工廠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一種是應付式地解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另一種是從根本上找出原因來解決問題,打破砂鍋問到底。很顯然,後者才是在真正解決問題,這也就是管理所說的「5Why分析法」。所謂5why分析法,又稱「5問法」,也就是對一個問題點連續以5個「為什麼」來自問,以找出其根本原因。雖為5個為什麼,但使用時不限定只做「5次為什麼的探討」,主要是必須找到根本原因為止,有時可能只要3次,有時也許要10次。▌ 5Why經典小案例1.
  • 對你心中有愧的男人,才會有這些「異常」表現,你發現了嗎?
    逃避說明他對你心中有愧,他知道你對他的感情很深,但是他發現自己什麼都可以彌補你,唯獨感情,那他就會心中有愧。感情是無法勉強的,他只能不斷的對你說對不起,他不想看到一個姑娘為自己付出太多。多到自己無法回應和無法承受的地步。所以他面對你的心願他只能儘量躲著不見你。
  • 說話的藝術 | 如何問問題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博學是求學問的首要重點。要先博學,才能進入審問,因為學習之後才知道聖賢學問的綱領所在,才能順著這個道理來發問。也由於學習,才發現在做的過程中會出現哪些狀況,進而「心有疑,隨札記」,先寫下來,再去向人請教。
  • 受之有愧、知恥而勇
    坦誠地講,我受之有愧!作為一個臨床醫師,臨床工作的大部分時間是在醫院的臨床一線,休息時間又經常加班做科研、寫論文,鮮有時間專門下基層作科普講座和義診(儘管這是本人及其樂意而為之的事情)。去年,我參加了幾次統一組織的下基層義診和進社區的科普講座,組織編寫了三本「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科普些列叢書」的三個小分冊(共印發15000冊),雖然在態度上我是高度要重視這些工作,也做了充足的準備,但在具體開展時發現很多市民是非常需要我們多開展這類直接下基層、進社區的工作,特別是我每次回到鄉下的老家,總會為找上門來的鄉親們義診,但可惜回家的次數也不能算多,經常有想複診的鄉親們找不到我!
  • 誰問了最能引起對方思考的問題,誰就能最終贏得決策者的心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銷售理念:誰問了最能引起對方思考的問題,誰就能最終贏得決策者的心。這句話來自於《客戶太忙,如何賣》這本書,這本書我感覺寫的非常不錯,相對來講,他的理論體系還是比較完整的,遠比一些技巧型的銷售書籍好很多。
  • 庶幾無愧
    南宋皇帝宋理宗晚年,由於沉迷酒色,寵信宦官,腐敗成風,民怨沸騰,宋理宗針對時弊出了一份長達586字的試題,希望考生們提出解決對策,自己能聽到「至切之論」以應時弊。20歲的文天祥對時政有很深的見解,他一揮而就寫出了傳誦一時的《御試策》。理宗看後,讚不絕口,御筆一揮,欽點為第一名。當他看到「文天祥」這個名字時,更是眼前一亮,欣喜道:「文天祥,真是天之祥,真是宋之祥瑞啊」。
  • 事後「三愧」,不如事前「三思」
    扁鵲就回答:「我大哥治病,在病人未發病的時候就剷除病根,所以名聲傳不出去。我二哥治病,在病人剛剛出現小病症的時候,就治好病症,所以人們都以為他只能治小病,名聲只在鄉間傳播。而人們看到我治病的時候都是在經脈上放血、在皮膚上敷藥,自然認為我醫術高明,所以我的名聲最大。」 魏文王大悟。民間也有句俗語,「再好的創傷藥,也不如不拉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無問西東》只問敢勇,心之所向、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有一段內容讓我潸然淚下。那就是這群年輕人在西南聯大讀書生活。1937年抗日戰爭,清華北大南開合併成一個,叫西南聯大。後來剛搬到長沙就遭到了日軍的轟炸,發現長沙不安全。又搬到了昆明,叫西南聯合大學。這裡我找到了一張西南聯大舊照。這裡說個題外話你們知道當年這個學校怎麼從長沙搬到昆明去的嗎?
  • 不解決問題,只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新聞看多了,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遇到問題,很多時候,他們不是去解決問題,而是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而且這種方法屢試不爽,以至於我們都忘了問題還有沒有了,只記得某某人因為某某事兒被處理了。但孤身一個女性,深夜被幾個警察闖進來「送驚喜」,說「驚魂」一點都不誇張。這一幕發生在記者調查採訪期間,就更加引人浮想聯翩了。 這大概就是要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的意思吧。之前幾天曝光酒店衛生黑幕的花總,同樣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他曝光酒店,引來的是被酒店上了黑名單,要重點盯防。甚至還有一堆人要質疑,難道花總向酒店索要財物不成,選擇性曝光?
  • 老外寫的毛筆字,照葫蘆畫瓢,有模有樣,網友:愧為中國人!
    毛筆書法是中國傳承幾千年的一種藝術形式,古代就有各類書法大家,比如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等,他們的字體各具風格,頗具藝術性。現在,雖然自動筆早已經取代了毛筆,但是寫毛筆字卻成了一種愛好,一種傳承,人們都羨慕那些毛筆字寫得好的人。
  •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解決辦法「10」問
    問題一:老人患有行進性老年痴呆,經常與護工描述不符,如何就此問題與患者家屬溝通?答:這個問題問的比較專業,首先我解釋一下行進性老年痴呆是什麼?其實就是說老年痴呆是一個緩慢的逐漸加深的過程。問題四:老年人一會兒哭,一會兒罵人,一會兒鬧怎麼辦?答:這個也是要首先評估老人的認知與精神有無障礙,如果有認知與精神障礙,我們就對老人進行情緒幹擾,轉移他的注意力,或者帶他就診按醫囑服藥就好了,平時也要帶他參加些公共娛樂活動,如果沒有認知與精神障礙,那就也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 八個我們可能永遠解決不了的終極哲學問題
    哲學研究的問題都是自然科學無法解釋的問題。哲學家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闡明我們應當考慮的一些基本問題。這些問題可能總是超出我們的理解範圍。以下是我們可能永遠無法解決的八個哲學謎題。1.宇宙/我們為什麼存在?
  • 問對問題,事半功倍
    哈裡斯也做了一次調查,他們改變了一下問題:「你認為總統撤軍的速度是過快,過慢,還是恰到好處?」結果卻大不相同,有近半數的人(49%)認為撤軍速度剛剛合適。只有29%的人傾向於「加快」。這時的頭條變成:「民眾希望維持現在的撤軍速度。」由此得出,提問本身是決策的一部分,描述問題的方式很大程度影響決策,所以要做對一個決策,或者影響別人做一個決策,你都需要問對問題。
  • 孩子在幼兒園遭欺凌,媽媽不吵鬧從根源解決問題,家長表示沒想到
    導讀:孩子在幼兒園遭欺凌,媽媽不吵鬧從根源解決問題,家長表示沒想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在幼兒園遭欺凌,媽媽不吵鬧從根源解決問題,家長表示沒想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8頁例6及相關內容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操作,掌握解決與按規律排列有關問題的方法,能用有餘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2、經歷應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理解餘數與排列數的對應關係。3、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有餘數除法和生活的聯繫。教學重點:掌握用餘數解決問題的方法。
  • 【職業英文】有譯文:問題解決之「問題」
    從那時起,我還使用了實際問題解決方法(日本豐田公司青睞此方法)、PM分析(備註:此處的PM可能是project management項目管理,preventive maintenance預防性維護,或者productive management生產性維護)和全員生產維護之質量維護的步驟。每種方法都各有利弊,我的成功率伴隨著實踐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