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對話長沙》於今晚7時30分在長沙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本報將在明日刊載對話實錄。
「不能讓改革的陣痛變成職工的長痛,要把黨和政府的政策優惠變成職工的實惠!」昨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潤兒做客《對話長沙》,愛民情懷再次率真流露。他說,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國有企業職工承受的改革陣痛,不能漠視國有企業職工現實的生活困難,也不能辜負國有企業職工急迫的期待目光,我們一定要使大家做到住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澤琿,市委常委、秘書長程水泉,副市長謝志迪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節目錄製。
回應作秀
「我們就是要把『作秀』變成『作為』,使對話常態化」
10月10日,陳潤兒首次做客《對話長沙》,和農民工面對面交流,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反響。在網上使用搜尋引擎一次能找到1300多萬個網頁,尤其是市委書記自稱為農民工更是被各大網站引用為標題。
「讚許的聲音很多,期待的聲音更多,但是不同的聲音也有,有網友尖銳地說陳書記您在作秀!您怎麼看?」節目一開始,面對主持人的直接發問,陳潤兒並不迴避。
「我也看到了這個批評,也給了我動力,我們就是要把『作秀』變成『作為』,使對話常態化,真正達到我們的初衷:形成群眾訴求的力量。」陳潤兒真誠地說,一個城市的發展,當然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也許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但關鍵是我們面對問題應當採取怎樣的態度。作為執政者,絕不能缺乏直面複雜問題的勇氣!我們的態度是「不迴避、不掩飾、不推脫」。我們選擇搭建這樣一個和普通老百姓直接溝通、交流的媒體平臺,通過這樣一種面對面的方式提出問題、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在上期節目中,共有12位農民工向陳潤兒反映了訴求。「我們一一進行了督查,相關部門的態度非常積極,解決也非常妥善。」陳潤兒表示,我們不僅是要解決現場反映的問題,還召開市委常委辦公會,針對農民工提出的問題,從制度層面和執行環節來解決好這些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我們會拿出切實的辦法,使農民工朋友上次反映的問題,儘快使它變成不是問題,有效地解決好他們的訴求。」陳潤兒說。
情牽國企
「他們既是一個令人感動的群體,也是一個亟待關愛的群體」
1999年,長沙吹響國企改革的號角,長沙市屬國有企業29萬改制職工為推進改革作出了犧牲,承受了陣痛,但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目前部分改制職工生活也比較困難。
「他們既是一個令人感動的群體,也是一個亟待關愛的群體。」說起這次對話的由來,陳潤兒說,他們不僅僅經受了改革的陣痛,而且支撐了長沙的發展。長沙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也是依靠大家的青春和智慧,凝聚了大家的辛勞和汗水。現在長沙的工業基礎之所以如此雄厚,都離不開大家的辛勞,離不開大家的付出。
陳潤兒說,國企改革是一個深刻的變革,尤其是作為國企職工,他們既是改革的推動者,同時也是改革的陣痛承受者。但是我們廣大的國有企業職工,始終發揮工人階級的主人翁精神,積極參與,主動投入,甘於奉獻來推動改革。如果沒有大家的體諒,沒有大家的支持,沒有大家的參與,我們國有企業的改革以及經濟體制的構建也不可能有今天這麼一種良好的局面。「長沙的發展,承載了他們的夢想。」陳潤兒說,長沙這些年的發展,也是大家共同創造的。很多職工儘管下崗了,失業了,但總是滿懷信心,闖出了一番天地,幹出了一番事業。長沙發展的道路上,灑下了大家辛勤的汗水,長沙發展的史冊上,寫下了大家的濃墨重彩。
陳潤兒坦言,這些年,黨和政府沒有忘記大家為企業改革承受的陣痛,為長沙發展作出的努力,也出臺了許多政策,解決了很多問題,但是他們還有很多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陳潤兒真誠地說:「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家庭,大多數負擔重,重新就業難,生活壓力大,亟待我們幫助解決他們的一些現實困難和問題。」
真誠傾聽
「請大家放心,歷史不會忘記你們,我們也不會忘記你們」
昨日,設置在長沙鍋爐廠生產車間的節目錄製現場,電視短片講述著一個個真實且有些心酸的故事——「改制企業欠繳社保費用導致無醫保和養老保險」、「企業改制當時置換金偏低導致目前生活艱難」、 「40、50人員就業困難」……
買斷人員想辦理正常退休,卻無錢繳保險,怎麼辦?60歲的原長沙飴糖廠職工易升力就一直為這事發愁,期待能有個周全的辦法。節目現場,陳潤兒為他當起參謀,並提出解決的辦法。「不僅要為你擔保,而且要為所有困難企業職工擔保。」陳潤兒深情地說,「養老金高了,生活就會寬裕點。」老易聽了激動地表示,「我很希望交上你這個親民書記朋友。」「當然願意,今天我們相識了,周邊、社區有什麼情況都可以向我反映。」陳潤兒笑著告訴老易,「凡是在信封上註明『人民來信』都是免費郵寄。」
82歲的黃爺爺因為身體原因不能來到現場,視頻連線中,陳潤兒當即安排民政部門為其解決具體問題。真誠、溫馨的氣氛洋溢開來。
養老、住房、醫療、再就業……四個直接關係困難職工生活、生存的話題,陳潤兒與國企改制困難職工面對面地傾心交流。從上午9時至中午1時,在長達4個小時的現場錄製中,30多個國企改制困難職工代表一一道出心中的困惑,陳潤兒認真傾聽著每個人的心聲,當涉及到具體的政策時,陳潤兒還當即責成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解讀政策,著手解決個案。這種推心置腹、坦誠相見的方式贏得了更多的理解與支持,節目現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每一次對話都有新的感悟。」陳潤兒說,聽了大家的情況,更加堅定我們的想法,再苦不能讓國有企業的職工叫苦,再難不能讓國有企業的職工為難。大家反映的這些困難,都是發展中的困難,這些矛盾也是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和大家再一次進行對話交流,就是表明黨委、政府對大家的現實訴求,是不迴避的,是面對的。因為矛盾和問題不因為消極迴避而自然消失,而是靠主動面對才能妥善解決。
陳潤兒說,有的是涉及到制度的完善,有的是涉及到我們政策的落實,還有的是涉及到我們服務的改善。「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我們是問心有愧,也問心有責。」
「相信通過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這些問題會有一個妥善的解決,請大家放心,歷史不會忘記你們,我們也不會忘記你們。」陳潤兒莊重的承諾讓現場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本報訊 (記者 嶽冠文) 昨日的節目現場,來自瀏陽永和鎮磷化工廠總廠的退休職工李傳貴將大紅請柬鄭重地交給了陳潤兒,「陳書記,我代表113戶買不起房的困難職工邀請您在我們春節搬新家的時候,參加我們的喜宴。」
由於種種原因,李傳貴和其他的113戶職工成為住房困難戶,有的長期租住在外面,有的幾代擠在狹小的空間裡。在市委、市政府重視下,他們廠被納入長沙市工礦企業棚戶區改造點。目前改造工程正在順利進行。
「工程進程很快,估計年底竣工,到明年春節前後,就可以搬進新房了,大家都很高興。」他描繪著每天都在不斷加高的新居,高興地向陳潤兒匯報。
「我們最近會專門對10個重點棚戶改造區組織一次督查,到時我會到你家裡去看看。」陳潤兒聽後欣然接受邀請。
對話之中
大有「作為」
何旭
在近20天的時間裡,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潤兒率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兩度通過媒體進行官民對話,對話的主角分別是進城農民工和國企改制困難代表。市委書記帶頭對話民眾,表明市委市政府將溝通民意、了解民生、為民解難當成了必須堅持下去的大事。針對某些關於「作秀」的議論,正如陳潤兒所說,我們就是要把「作秀」變成「作為」,使對話常態化,真正達到我們的初衷:形成群眾訴求的力量。
民生問題不容掩飾和迴避,民眾的現實訴求,社會轉型期出現的各種矛盾,不會因為迴避而自動消失,第一位的是面對,主動面對!主動面對各種複雜問題,與民眾對話交朋友,其本質,還是依靠群眾,相信群眾,走群眾路線。
對話民眾,現場辦公,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得拿出真功夫。面對民生,蓋橡皮圖章應付了事是行不通的。群眾在對話過程中反映出的各種問題,有些極其個別,多半則涉及群體,政策性非常強。直面這樣的問題,光有熱情和膽識,或僅靠書記一言,就順暢解決所有問題,是不切實際的。觀摩對話,發現那些在政策範圍內能協調解決的,則當場給予民眾以答覆。其他則作為了解到的社情民意予以集中,有待專題研究解決。
對話民眾,也是一個黨和政府相關政策的辨析、宣講、答疑過程。受許多客觀條件的限制,部分民眾對惠民政策不了解,對理解發展大勢有盲區……這時我們送政策、送服務,當然是雪中送炭。
對話民眾,是把涉及國計民生大事具體化的過程。同樣,在對話過程中,執政者一旦有承諾,則言必行行必果,得經受住民眾的監督。
對話的過程,對執政者來說,能及時而準確地對社會萬象把脈問診;對民眾而言,唯希冀其常態,唯希冀其多樣,唯希冀有更多的民生嚮導,和諧之象則立顯矣。
(長沙晚報 作者:記者 嶽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