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巴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
今年春晚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小品就是《婆婆媽媽》,賈玲飾演的婆婆和張小斐飾演的兒媳簡直就是現實生活中婆媳的真實寫照,只不過小品畢竟是小品,為了突出教育意義,引起大家的深思,結局總是圓滿和美好的。
但實際生活中,有了矛盾的婆媳之間,幾乎很少可以再次和平相處。尤其是坐月子期間產生的矛盾,更加難以釋懷,「月子仇,一輩子」可不是隨意編造的。
01「我媽不是保姆,沒義務伺候你」,媽寶男為母撐腰,妻子霸氣回懟
葉子和老公是通過相親認識的,當初她看中對方老實又孝順,這才下定決心嫁了過去,婚後不久她便懷孕了,葉子的媽媽考慮到女婿上班,女兒一個人在家不放心,於是主動從老家搬了過去。
從懷孕到分娩,婆婆只是偶爾過去看一眼就走,全程都是葉子的媽媽忙前忙後。出院回家後又照顧了一星期左右,老人家的身體終於熬不住累病了,葉子心疼不已,執意讓媽媽回老家了。
坐月子不能沒人在身邊,葉子考慮再三,打算請個保姆,誰知她婆婆得知後,堅決不同意,口口聲聲說這樣會讓鄰居說她這個做婆婆的閒話,於是主動去伺候月子了。
葉子原本也沒指望婆婆能像親媽一般,但沒想到的是,婆婆比想像中的更過分,每天什麼都不幹,孩子也不抱,早晨醒來就一直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還把聲音開特別大,完全不顧及她和孩子。
後來葉子實在忍不住了,和婆婆發生了爭吵,當天晚上婆婆便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向葉子老公告狀了,誰知她老公不分青紅皂白的便指責道「我媽又不是保姆,沒義務伺候你,再說你不就生個孩子嗎,至於這麼矯情?我看別人也沒這樣。」
葉子聽到這些話,立馬心寒回懟道「我和你媽確實沒有彼此照顧的義務,等她老了也別指望我去伺候,而你身為丈夫和爸爸,你好好想想你的義務是什麼。」
從那之後,葉子幾乎沒有帶孩子去過婆婆家,而她老公也沒臉再指責葉子了。
婆媳矛盾自古以來就是個難以解決的大難題,畢竟兩人沒有血緣關係,也沒有感情基礎,只是因為同一個男人而成為一家人,所以說,這個男人便成了婆媳關係中最重要的人。
我想生活中大部分男人也明白這個道理,但就是不知道具體應該怎麼做,其實很簡單!
02
1、 分得清主次
當一個人成家立業後,自己的那個小家才是一輩子的港灣,對於男人來說,更是自己的責任所在,所以說,當婆媳遇到矛盾,要懂得孰輕孰重,不要傷了妻兒的心。
2、 承擔自己的責任
妻子懷孕分娩後,身心都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而照顧孩子更是一個體力活,因此丈夫一定要儘量抽出時間幫妻子分擔一些,體諒她的不容易,只有妻子心情好了,婆媳矛盾也就不那麼明顯尖銳了。
3、 學會兩邊哄
正如小品中演的那樣,當丈夫在家時,婆媳之間表現得非常好,可是一轉身,兩人就開始互相指責,所以說要從根源解決,平時在她們面前多說對方的好話,兩邊都哄高興了,相處的時候就會和睦很多。
4、 平衡好兩個家庭
無論怎樣,都要明白一個道理,婆媳永遠不可能像母女一樣,因此關係再好也不要經常住在一起,平衡好兩個家庭之間的距離,各自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緩解婆媳矛盾的關鍵。
5、 調節自己的情緒
一邊是自己的媽媽,一邊是自己的妻子,這讓不少男人處在左右為難的位置,因此面對婆媳矛盾時,往往會覺得煩躁,甚至氣憤,一不小心就會激化矛盾,所以說這時候一定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才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最後,也希望所有婆婆能體諒兒子兒媳的不容易;兒媳也多理解一下婆婆的小心思;丈夫則要起到調和潤滑的作用,共同把這個大家庭經營得和和睦睦,只有家和才能萬事興。
你有遇到婆媳矛盾嗎?又是怎麼解決的呢?和大家分享你的故事吧!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寶寶為何愛吃手?有哪些危害?該怎麼糾正?一次性講透,請收藏
「外國人都不坐月子,中國女人太矯情」,丈夫抱怨,婆婆給力回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