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放開二胎政策以後,不少家長迫不及待地加入到生二胎的「大軍」,一是,作為「獨生子女」一代,體會過「一個人」的孤單,再生一個,兩個孩子一起長大,這份快樂是無法用物質替代的。二是,兩個孩子長大後有個照應,遇到什麼事情能有商有量,相互幫一把。
好友小雨就是一個很現實的例子,母親生病住院,自己孩子還小也需要照顧,那段時間多虧了哥哥忙前忙後,費用上也是兩家平攤,小雨說,如果不是哥哥,自己真的不知道怎麼辦。
所以,在很多家長看來,生二胎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最近就有網友留言訴說了自己的苦惱,「生了二寶以後,一家人都非常高興,每天上班回家看到兩個孩子,感覺再累也值得。
但沒過多久,令這位媽媽苦惱的問題出現了」,大寶性格和以前大不一樣,以前對弟弟百般疼愛,就連家長不小心讓弟弟摔倒了,當哥哥的也會替弟弟「報仇」,如今,弟弟動一下他的玩具,大寶就會衝二寶吼,甚至有幾次把弟弟推倒。
做錯了事情,批評他,不但不聽,還學會了頂撞,哭鬧。直到有一次,情急之下打了大寶一下,大寶哭著大叫「你和弟弟在一起玩的那麼開心,而你對我就這麼兇」,聽到這句話,這位寶媽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為什麼生了二胎,老大「性格」大變?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一、關注指數下降,大寶受到了「冷落」
二寶年齡小,正是需要全家呵護照顧的階段,吃喝拉撒,事無巨細,一家人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小寶身上,自然就忽略了老大,想想以前全家可是圍著自己轉的,大寶會覺得受到了「冷落」。
孩子很聰明,為了引起你對他的關注,他會做出一些讓家長引起注意的事情,比如看到媽媽抱著老二,他也會跑過來讓媽媽抱,還故意奶聲奶氣的撒嬌等,這都是孩子想得到爸爸媽媽關注的信號,這叫情感需求。
二、「表現不同」,導致爸爸媽媽「偏心」
小寶寶天生有招人喜歡的「魔力」,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年齡小,是法寶」,年齡小佔盡了優勢。
又因為兩個孩子分別處在不同的年齡段,小寶還沒有開始調皮,而大寶卻截然不同,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爸爸媽媽自然給小寶的笑臉多,而給大寶的是「訓斥」多一些。
三、「大讓小」的教育方式,大寶內心不平衡
相信這是絕大多數家庭的教育理念,「你年齡大,理所當然地要讓著小的」。舉個很現實的例子:
兩個孩子搶奪一件玩具,這個不用想,肯定是大寶完勝,當爸爸媽媽聽到小寶「哭鬧」時,家長第一時間訓斥的肯定是大寶,「你就不能讓著點弟弟」,如果大寶讓給了弟弟還好說,如果堅決不讓,爸爸媽媽又是一頓嘮叨「這麼大了,一點也不懂事」。
那麼,當家長發現大寶的變化後,要如何做呢?
1、給大寶更多的關心和愛
原本,在小寶到來之前,爸爸媽媽的愛都是大寶自己的,突然有一天家裡「闖進」了一個小人,自己的愛也被分走了,此時的大寶內心變得敏感而脆弱,爸爸媽媽在照顧小寶的同時,也要儘可能地抽出時間陪伴大寶。
陪他打鬧,陪他做親子遊戲,甚至在陪小寶玩的時候,也可以讓大寶參與,要讓大寶明白,小寶的到來沒有分走爸爸媽媽對他的愛,而是給他多了一個夥伴,一個親人,多了一份童年的快樂。
2、多一分溫柔和耐心
家裡有兩個小孩,家長心累也是雙倍的,難免會心煩意亂,碰上大寶調皮搗蛋,那正好成了家長的發洩對象。
當孩子的淘氣與家長的想法衝突的時候,爸爸媽媽先靜下心來,和孩子講講道理,多誇他,很快他就會高高興興地順著你的想法去做。
3、謙讓是美德,但不是「應該」
不要再把「你是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這種觀念灌輸給孩子,這樣的教育不但不會讓孩子責任感增強,反而會讓他更加牴觸,也會讓小寶的變得自私。
謙讓也好,分享也罷,必須是建立在快樂和心甘情願的前提下,任何人都有拒絕的權利。兩個孩子起了爭執,最好的辦法是不要插手,可以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如果你做不到袖手旁觀,那麼就做到同等對待,對事不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