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大的樂事之一,就是嘣爆米花了,一聽到街上的吆喝聲,就趕快拿起搪瓷茶缸,舀上滿滿一茶缸玉米或者大米,提著籃子或者拿著簸箕就奔吆喝聲而去了。
嘣爆米花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大伯們,一輛手推車載著全部家當:一筐黑乎乎的煤塊,一臺同樣黢黑的手搖式的爆米花鍋,一條用廢輪胎和粗布做成的髒兮兮的口袋,一臺電動的或者腳踏的鼓風機,一把用來坐著搖爆米花鍋的凳子,一個裝錢和糖精的小箱子,走街串巷的吆喝著。
那時候的農民,種的作物品種比現在多,現在的農業已經非常的商品化,一個區域說種什麼都種什麼,而那時候的農民,種的很多東西都是自己吃或者用的,所以幾乎每家都儲存有很多種糧食,幾乎什麼都可以拿來嘣:黃豆、高粱、大米、玉米、花生甚至小麥,都可以嘣出相應的膨化食品,各有風味,這些就是我們小時候主要的零食了,當時我最喜歡的是嘣黃豆和花生了,特別的香,有時吃得太多了,結果飯都吃不下。
那時候,嘣一鍋爆米花,只要幾毛錢的加工費,如果沒有帶白糖,還可以用大爺的糖精,記得是一毛錢一小包,別看只有那麼一點,比一大把白糖還甜呢!當時我最喜歡吃糖精的爆米花,因為它不會像白糖一樣弄得手上黏黏的,味道卻更甜。
這種傳統的爆米花,據說含鉛量高,也不夠衛生,慢慢的被市場淘汰,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只有在農村才能偶爾見得到,每鍋的加工費也漲到了好幾元,而這種傳統的方法,每次能嘣出來半麻袋的爆米花,只有剛出鍋時好吃,放幾天就沒什麼香味了,還很容易受潮,所以小時候,家裡會有一個專用的大塑膠袋,用來儲備嘣好的爆米花。如今,各種包裝的、散裝的爆米花已經充斥市場,甚至可以在家裡自己用爆米花機做爆米花了,這種傳統的零食,也逐漸成為8090後兒時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