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教育技術 新時代教師如何更智慧?

2020-12-14 新京報

老師借力網際網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的效率。圖/視覺中國

多地學生在線實時共上一堂課,掃碼答題即時生成課堂測驗結果,通過仿真軟體學習電路實驗,觀看微課解決個性化學習問題……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逐漸深入,課堂教學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今年4月,教育部接連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規範(試行)》,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發展,推動智慧教育創新;各省市也在加快智慧校園建設的步伐。面對環境的變化,中小學教師如何應對?如何成為一名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智慧教師」?在教師節來臨之際,記者走訪北京多所中小學,了解老師們的努力、思考與困惑。

現狀

北京將建100個智慧校園示範基地

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技術的發展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視聽感受,以平板電腦以及在線互動分析平臺的應用為基礎的智慧課堂,使師生的互動方式更加多樣。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吳娟介紹,以北京為例,演示型電子設備普及率非常高,老師可以使用高質量的觸控一體機輔助課堂教學;部分學校讓學生自帶平板電腦或建設智慧教室,開展基於智能設備的教學。吳娟說:「目前此類硬體的建設力度比較大。」

北京市教委今年7月下發《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將建立100個「智慧校園」融合應用示範基地,同時將設立100項信息技術與課堂應用融合創新課題,激發一線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積極性。

記者發現,已經有一些中小學教師主動擁抱技術,進行課程創新。比如,史家小學教師開設電影音樂鑑賞與製作課,帶領學生使用iPad中的數碼音樂創作軟體GarageBand製作和演奏音樂;人大附中通用技術教師先後建設增強與虛擬實境、3D列印、無人機科學與工程實驗室,開發相關課程並進行校本教材的編寫。然而,也有部分教師對於新技術存在牴觸和懼怕情緒,更願意保持原本的教學模式。相關專家認為,信息技術在輔助教師教學的同時,也會為他們帶來不少壓力和挑戰。

挑戰

教師面臨教學理念、方式雙重轉變

「面對新技術,我和學生其實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有時候甚至比不上學生。」2013年,人大附中通用技術組教研組長李作林想把3D列印技術引入學校,但由於設備太過昂貴,他和學生決定自主研製。「只能看書查資料自學,一有空就琢磨。」項目進行了兩年,李作林不僅帶領學生完成了3D印表機的組裝和調試,還創造性地實現了超大尺寸列印。

在李作林看來,信息技術是在倒逼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而開發相關課程的過程更是考驗教師的「真功夫」,從教學目標到課程設計到教學評價,都需要結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反覆研究。同時,教學方式也需要發生變化,李作林表示,現在要更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藉助網絡平臺進行交互式學習等。吳穎也認為,智慧課堂需要做教學設計的改變,由講授轉變為開展活動或基於項目的學習等,老師需要準備更多的教學資源,篩選甚至自行開發能夠支持學生學習的素材。「原來主要考慮自己怎麼講,現在要根據教育規律設計學生如何學。」

除了教學實踐,吳穎認為,更核心的挑戰其實是教學理念的轉變。「老師需要認識到,自己培養的是面向未來的數字公民。要從傳授知識轉變為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要引導學生將智能終端作為學習和自我發展的工具,而非排斥信息技術。」

探索

從需求出發 借教學案例展現技術魅力

江蘇師範大學副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博士胡永斌注意到,目前教委、學校等已經為教師提供了關於信息化的集中培訓和在線課程,但是老師面臨的是實踐問題,更適合進行案例教學,建議由做得好的老師展示自己如何應用技術。

史家教育集團副校長汪忱對此十分認同,在學校推廣投屏技術時,他並沒有嘗試給老師們做培訓講原理。而是在一堂數學公開課上為授課老師提供了相關設備和技術支持,老師在座位間走動時就能便捷地通過手機將學生的作業投到大屏幕上,展示給全班。課後,很多老師主動找到他,表示也想使用這種「神奇技術」。汪忱說:「重點在於讓老師看到技術的優勢,讓他們聯想到自己的教學,產生共鳴。」

李作林認為,有些教師不願意去使用新技術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嘗到甜頭」,應該讓他們多體驗,更重要的是從教師的實際需求出發,不同學科、不同學段的教師需要的技術應用可能完全不同。汪忱也表示,學校要實現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讓老師提出想法,學校幫助實現,讓技術真正服務於教學。

記者注意到,不同教師對信息化的熱情、對技術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別。吳穎建議,對教育信息化感興趣的教師可以組成小團隊,或尋求高校科研團隊或社會機構的支持。

■ 案例

「看到好的應用就想拿來輔助教學」

●崔暘 史家教育集團英語部主任

對於信息技術,崔暘一直抱有極大的興趣。早在2003年視頻編輯軟體會聲會影剛推出時,崔暘就開始琢磨怎麼利用它提升課堂教學。「英語課開頭有一個熱身環節,我就自己剪輯一些和課程內容相關的短視頻,調動學生的情緒。」 除了自己探索,崔暘還十分注重借鑑他人經驗。「我有一個習慣,看到好的技術應用就存下來,回頭再進一步研究。」

一次區公開課上,其他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了在線互動平臺Kahoot,崔暘受到啟發,想到用它優化自己的課堂。「在學習飲食金字塔時,我們原本會給孩子發金字塔形狀的教具和食物貼紙,讓他們做自己的金字塔,但是由於課堂時間有限,只有少數同學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飲食習慣。」引入Kahoot平臺後,學生可通過iPad選擇自己常吃的食物,即時生成數據統計圖,直觀顯示全班同學的飲食偏好,再與標準的飲食金字塔對比,教育學生合理膳食。崔暘認為,通過使用這一技術平臺,課堂效率得以提高,全班同學都有參與感。下課前,還可以用Kahoot平臺發布在線測試,檢驗學生掌握情況,並即時生成測試結果。

在擔任班主任期間,崔暘還嘗試打造智能班級,比如用小米盒子給學生播放英文電影,通過小米攝像頭處理突發情況等。他說:「每次看到有意思的新事物,我就會聯想它用到課堂裡會是什麼樣子。」崔暘希望把自己會的技術都教給其他教師。現在,作為史家教育集團英語部主任,崔暘嘗試引進更多優質資源供教師選擇,帶領教研組一同探索新技術對英語教學的優化。

聲   音

怎麼教、是否使用技術、教學進度如何安排等,需要提高靈活性,尊重老師的個人選擇。以美國為例,在教學方面,美國的教師具有較大的自主權,學校一般不做幹預,但是會在學期末評估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滿意度。同時,美國的技術設備採購方式更加靈活,不是由學校統一購買,而是發放教育券,每位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採買。這種相對靈活的方式可為教育技術進課堂提供參考。

——江蘇師範大學副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博士胡永斌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馮倓秋

相關焦點

  • 擁抱新技術,教育更「智慧」:精銳教育創新中聚力前行
    其中,精銳教育集團高級副總裁馬牧原、精銳教育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大加盟公司總裁孟曉強出席會議,分別在「中國教育的變與不變」、「AI時代,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要如何變?」的圓桌論壇環節發言交流,分享精銳教育在教培行業的探索經歷,並展望新趨勢下的發展方向。
  • 「新技術時代下的未來教育」論壇圓滿落幕,再次吹響海澱「教育高地...
    12月11日,由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新技術時代下的未來教育」主題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隆舉辦。
  • 全面提升新時代高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教師節重要寄語,充滿了對廣大教師的特殊厚愛,體現了對廣大教師的充分肯定,飽含了對廣大教師的殷切希望,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為新時代教師隊伍高質量建設指明了方向,是根本遵循。學習領會寄語精神,要深刻把握好三個關鍵詞。一是新肯定。對於廣大教師在抗擊疫情、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在線教學中的重要貢獻,習近平總書記給予了充分肯定。
  • 工業革命4.0時代下,智慧教育如何拉開發展新格局
    目前,我國教育發展在實現大規模的個性化教育、教育精準化管理和教育高位均等目標上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工業4.0時代,智能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有望破解上述教育發展瓶頸,推動教育系統的又一次革命性變革,打造智慧教育新格局,繪就大國教育新藍圖,為建設教育強國插上騰飛的翅膀。人類教育伴隨著人類的出現而產生,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進化。
  • 智慧教學策略——優秀智慧的教師,必須面對與運用好數位化技術
    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網際網路對公眾認識世界的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數字原住民在無處不在的信息技術環境中成長起來,對於新技術的習得方面更具優勢,並善於利用技術來促進學習。這對於數字移民說,相互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習合作都面臨著一些挑戰。
  • 開啟智慧課堂,做新時代教師——鴻合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系列培訓...
    來源:時刻頭條前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整個教育生態和教師個體而言,都是一場革新與挑戰,把握這場疫情背後的成長契機,就能擁抱更好的教育未來。那麼,信息化時代教師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必備素養?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推進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實施,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和應用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 高皇偉 | 新時代國際漢語教師教育轉型與方案探析
    這種發展不僅需要基於現代教師教育的實踐,還要賦予新教育的價值思想,進行全方位系統的改革,以切實提升國際漢語教師教育質量。(三)新教育對國際漢語教師質量的新追求新時代呼籲新教育,而新教育就是一種「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教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新形態,是適應新時代信息化知識社會的新追求,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實踐和探索的新過程。
  • 充滿挑戰與變數的時代,如何從雲到端推進智慧教育創新?
    一場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導致全球90%以上約15.8億在校學生被迫停課,居家在線學習的方式堪稱史上最大規模的教學方式變革。後疫情時代,教育教學的形態、教育者的應急管理水平和應對能力都正面臨嚴峻考驗。面對這個充滿挑戰和變數的時代,技術是教育創新、形態變革最重要的抓手。
  • 攜程孫潔:擁抱智慧旅遊時代 加強數字基礎建設
    攜程作為在線旅遊代表,集團執行長孫潔在會上發表「新時期旅遊企業面對的挑戰與應對」專題演講,強調行業「擁抱智慧旅遊時代,加強數字基礎建設」的發展方向。  本屆「湘湖對話」以「信心與變革·面向未來的旅遊業」為主題,關注疫情影響下的旅遊生態,從產業、教育、科技等多維度剖析旅遊業的立體圖景,向全球旅遊業界傳遞信心。對此,孫潔分享了攜程在疫情下的多項經驗舉措。
  • 全球智慧教育大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論壇」成功舉辦
    本次大會經教育部批准,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網際網路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承辦。大會共設置「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未來教育與教師能力建設」、「5G時代的智慧教育」等12個專題論壇,其中「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論壇」由科大訊飛承辦。
  • 教育進入信息化時代,作業幫如何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
    所暉表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網際網路+」與大數據成為國家戰略,網際網路等技術開始與各行各業深入融合。教育行業也不例外,一根網線,成功地將優質教育資源與分散在全國各地的用戶進行了連接。  據統計,截至2019年12月,我國固定網際網路寬帶用戶接入為4.5億戶。在近1.94億K12學生家庭中,寬帶普及率早已超過90%,智能設備無處不在。
  • 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智慧校園」建設方向
    中國教育後勤展覽會2020年11月10-12日「智慧校園」是近年來校園信息化建設中最火的一個詞,在和一些學校的深入溝通中,發現很多學校理解的概念還是停留在「三通兩平臺」等基礎建設方向上,教育理念稍微前沿一些的學校則更關注:綜合素質發展、德育考評、特長培養、教師研訓等事項,但這些和我們所定義的「智慧校園」還有一定的距離。
  • 人工智慧助中國農村教育擁抱「全球化」
    中新社銀川11月21日電 題:人工智慧助中國農村教育擁抱「全球化」中新社記者 李佩珊「老師很缺,但現在學生趕上了好時代,老師可以是屏幕那頭的、『全球化』的。」如劉師岐所言,教師結構性短缺、優秀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始終制約著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2019年1月,寧夏成為中國首批推進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的地區。近兩年來,寧夏的「人工智慧+教育」讓教師隊伍培養進入「大連接」「大交互」「大協同」時代。
  • 描摹智慧課堂,展望智能教育
    當前人工智慧研究最核心、最精妙的領域在於如何讓智能系統盡力模擬人腦的思維模式。期待智能系統能通過使用大量來自特定領域的數據、自動篩選出已有數據信息與期望結果之間的關聯性,為想要的結果做出最佳決策。這些內容的介紹大大擴展了老師們對人工智慧的認識。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全面提升新時代高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教師節重要寄語,充滿了對廣大教師的特殊厚愛,體現了對廣大教師的充分肯定,飽含了對廣大教師的殷切希望,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為新時代教師隊伍高質量建設指明了方向,是根本遵循。學習領會寄語精神,要深刻把握好三個關鍵詞。一是新肯定。對於廣大教師在抗擊疫情、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在線教學中的重要貢獻,習近平總書記給予了充分肯定。
  • 學習空間的「變革」正在到來 智慧教育的核心是創造性的教育智慧
    教育行業的全面「觸網」,在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甚至於AR/VR、MR等科技技術賦能智慧教育的條件下,教的智慧、學的智慧、評的智慧以及未來在智慧教育生態建設過程當中如何著力?王教授有自己的認知觀點:後2020時代,尤其依託於5G時代的背景,智慧教育進入「進行時」和「現在時」,也從「順勢應變」到「主動創變」。
  • 智能技術如何賦能教育行業?聽尚德機構、阿里巴巴怎麼說
    6月14日,2019第五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召開,尚德機構受邀出席期間的智慧教育行業沙龍,與其他教育機構一起圍繞智能技術如何賦能教育行業等問題進行探討。  此次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充分利用北京優勢,展示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成果、推動智慧城市產業生態圈建設,引領智慧城市未來發展方向。
  • 迎接未來教育,開啟中國智能教育新時代
    作為目前國內最有影響力和唯一以引領「未來教育」發展趨勢為品牌特色的綜合性主題展會和高端學術論壇,本屆主題設定為「迎接未來教育,開啟中國智能教育新時代」。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帶來教育裝備採購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產品新技術成果的不斷湧現和普及應用,也推動了學校教育技術手段的革新,越來越多的學校建設與需求追求個性化及特色化發展,這些都在改變傳統的教育裝備展會模式。
  • VIPKID首席技術官鄭子斌:科技創新推動「新教育時代」加速到來
    現場匯聚了眾多追求突破的創變者、打造用戶體驗的實踐者,以及創新技術研究員,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等,共同碰撞思想、交流學習,將創新的影響力帶給世界。作為K12在線教育領頭羊,VIPKID首席技術官鄭子斌受邀出席大會,並發表了「新教育時代的『新物種』」主題演講。
  • 從教三十五年英語老教師:擁抱新技術 淘汰舊思維
    「教育沒有急功近利的浮躁氣息,沒有一曝十寒的投機取巧,教師需要有一份時刻堅守的平常心,同時在堅守中不斷創新。我理想中的教育是終生教育,讓學生在自由的狀態中學習,培養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興趣,讓教育更有創造力。」徐州三十一中的劉老師用一段精煉的話語,道出了三十五年的從教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