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空間環境,但大多數的時候都是以大人視角去看待的。而對於孩子來說,不僅是空間,空間思維同樣很重要!
什麼是空間思維?
空間思維是指識別物體的形狀、位置、空間關係,理解和記住物體的相對位置,然後通過想像與視覺化,形成新的視覺關係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在腦袋裡想像出形狀。
4-5歲階段是孩子發展空間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時期,它會隨著整體認知能力的提高而進步。我們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環境,去促進孩子的空間思維發展。
空間認知地理學家說,繪本中的插圖,以及繪本中用到的空間語言,足夠為孩子打好空間思維的基礎。培養空間思維可以從給孩子讀「具有空間概念」的繪本開始。
Lucy In The City
《Lucy in the City》是空間認知地理學家創作的繪本,也是幼兒學習空間語言、建立空間思維必不可少的一本繪本。
一隻和家人走散的小浣熊Lucy,通過氣味、視覺和聲音,在貓頭鷹的幫助下,獨立找到回家的路。這個故事的核心是幫助孩子理解周圍的世界,並利用空間思維來解決問題。
繪本中介紹了三個基本的地圖概念:從貓頭鷹的角度鳥瞰地圖;小浣熊仔細觀察周圍環境;小浣熊確定自己的回家路線。像遊戲一樣的互動玩法,能鍛鍊孩子使用方位詞,同時還能養成空間思維能力。
Piggies In The Pumpkin Patch
兩隻小豬在農場裡亂跑,從南瓜地,穿過花園,進入黑牛的圍欄,最後又及時地回到豬媽媽那裡打個盹兒。
在整個過程中,運用到了大量的空間詞彙和空間語言,比如under、behind、into、between、across等,基本包含了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常見方位詞,還有常用的表達方式。根據小豬的亂跑路線,就能畫出一張完整的地圖。
而繪本中文字的形象排列,更有助於孩子對空間語言的理解,比如「along winding wagon tracks」(沿著彎曲的馬車路線跑)這句話,在畫面上就呈現出彎彎曲曲的一條曲線。
除了繪本拼圖等平面類的,還有立體動畫和積木也能培養孩子的空間思維能力。今年600歲的故宮同樣也為孩子們專門拍攝了一個長達100集的紀錄片《故宮100 The Forbidden City 100》。
每集6分鐘的短紀錄片節目,講述一百座建築的命運,呈現故宮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通過一百個空間故事,建構一個故宮的全息建築影像系統,以既富現代感又多樣的方法,演繹紫禁城建築的功能、意象及美學價值。
一集雖然只有5分58秒,卻把銅獅的前世今生講得清清楚楚。
「它們的頭和身體是圓形,底座是方形,體現中國古人天圓地方的地理認識。」
「它們頭上有45個髮髻,呼應皇帝九五之尊的稱謂。」
……
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6分鐘,但卻描述了銅獅的各個細節之處。而6分鐘左右的時間也是孩子最容易集中注意力的時長。這就是為什麼《故宮100》被認為是最適合孩子看的紀錄片的原因。
還有一集介紹了紫禁城裡最大的門——午門。
本就是一個門而已,有什麼特別的呢?可是這部片子卻引發孩子去思考:看看午門的形狀,像不像中國古代木建築中的一個關鍵連接部件——榫卯呢?
紀錄片進而從哲學角度分析這麼設計的原因:榫卯與它的外部空間形成的凹凸結構,指向陰陽和諧,印證和象徵中國人對天地人關係的理解,有容乃大,是它的氣魄。
一般紀錄片都是實景拍攝,可這部紀錄片融入了大量的3D動畫的運用。比如在介紹紫禁城裡最為複雜的建築結構——角樓時巧妙地運用了3D動畫的形式,將角樓的結構層層剖析。這些複雜的結構,在簡單的動畫形式下,變得通俗易懂。
3D動畫的大量應用不僅將難以闡述的建築表現得更加清楚,而且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這些直觀的感受都能很好培養孩子的空間思維能力。
我們在不斷創造空間給孩子的同時,別忘了孩子的能力發展才是更重要的!希望和大家一起創造溫暖有愛的孩子專屬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