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郭志強|湖南報導
1月22日,新冠肺炎疫情成蔓延之勢,華菱衡鋼總經理凌仲秋從其武漢同學群中敏銳地嗅出了製造業即將面臨的「危機」。華菱衡鋼率先成立疫情防控小組;動員員工不走親訪友、不回湖北老家過年;將廠區、園區和社區第一時間納入防疫體系……這一系列防疫舉措「一氣呵成」。
這讓華菱衡鋼化被動為主動,也讓這個坐落在華南市場的鋼鐵企業搶佔了諸多先機:全員返工率迅速達到99%以上,調整經營思路,騰挪市場空間,逆勢出徵,利用數位化信息技術,減少疫情對製造業的衝擊。
提前拉響疫情防控「警報」
2020年1月中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開始肆虐,武漢同學群中零零碎碎的疫情信息讓凌仲秋漸漸感覺到「不妙」:疫情橫行,對製造行業帶來的衝擊難以想像,必須未雨綢繆,早做部署。
1月22日深夜,華菱衡鋼管理層當機立斷,火速成立以總經理凌仲秋為首的疫情防控小組。
「當時,衡陽及周邊地區都還沉浸在即將到來的春節喜慶氛圍中,對疫情防控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大家還未真正認識到。我們啟動疫情防控後,陸續分發口罩和消毒用品到各個二級單位,員工逐漸認識到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大夥一下就都有了防控意識。」凌仲秋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當本地人對疫情幾乎還「沒感覺」時,華菱衡鋼已「拉響警報」,要求湖北籍員工不得返鄉,員工避免去人多場所,果斷取消了大型會議等聚集性活動。
1月23日,湖南省成立省級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聯防聯控工作機制,要求各市州、縣市區建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制。同日,衡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並建立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據湖南國資系統的人士透露,華菱衡鋼率先成立疫情防控小組,走在了多數製造業企業前列,為戰「疫」物資儲備、阻斷疫情傳播渠道、疫情防控摸排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而據湖南省衛健委通報,截至1月23日24時,湖南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4例。就在各地不斷升級疫情防控舉措的同時,華菱衡鋼方面也層層加碼疫情防控措施。
1月23日,華菱衡鋼黨委書記左少懷去聯點單位督查防疫措施回來後,立即在全公司下發「強硬」通知:「疫情期間員工不去外地探親訪友;無特殊情況不得去外地出差、回鄉過年……」
「廠裡下這個禁令的時候,票都買好了,當時很不理解。現在回過頭來看,廠裡防控舉措還是很超前,當時要是回老家了,現在可能還出不了城。」華菱衡鋼219分廠的王曉宏家住湖北襄陽,事後他體會到華菱衡鋼「硬核」防疫舉措的良苦用心,慶幸自己免遭了一場疫情帶來的恐慌經歷。
當然,華菱衡鋼禁止員工回鄉探親等人員流動,也為公司年後99%的員工返崗率奠定了基礎,節約了員工14天隔離時間和隔離防疫成本。
「華菱衡鋼防控舉措科學、超前,體現在他們長遠考慮到了上下遊產業鏈企業的協同效應和對廣大員工『後院』疫情的嚴密防控。」上述湖南國資系統人士告訴記者。
鋼管深加工產業聚集區坐落在華菱衡鋼旁,園區聚集了45家下遊企業,在下遊企業手足無措的時候,華菱衡鋼果斷將園區企業納入防疫體系,實行一體化管控。集中為這45家下遊企業提供口罩、消毒測溫、排查跟蹤等支持,為產業鏈協同掃去「後顧之憂」。
企業旁邊的社區常住人口近2萬人,華菱衡鋼有3000名員工居住於此。「後院」不穩,軍心勢必不穩。
如何把包括廠區、園區、社區在內的「大衡鋼」2萬人納入防控體系,幫助社區防疫戰疫?衡鋼退休黨員幹部、團員青年志願者擔任起社區宣傳員、督導員,向社區居民贈送疫情防控參考手冊,無償提供口罩等防護用品,引導居民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來。
在凌仲秋看來,疫情中,華菱衡鋼沒受到衝擊,得益於科學、超前的防疫體系管理,公司果斷地將華菱衡鋼生產生活相關的廠區、園區、社區一併納入防疫體系,實行一體化管控。
「搶佔先機,下手早、快、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期鋼鐵行業面臨需求下降、庫存高漲、價格承壓、運輸困難等眾多問題,部分鋼企面臨著較大的經營風險。
鋼鐵行業屬於連續性生產行業,但受疫情和市場訂單減少影響,仍有部分鋼廠出現停產減產。據報導,2月18日,浦項(張家港)不鏽鋼股份有限公司擬定2月20日起對包括煉鋼、熱軋及冷軋在內的全流程產線進行暫時性停產,預計持續時間6天左右。
鐵水奔流、鋼花四射、軋機轟鳴、紅管穿梭……華菱衡鋼的生產經營卻並未因疫情而受影響,依然如往日一樣有條不紊,紅紅火火。
春節期間,華菱衡鋼生產平穩,但有兩家主要下遊工程機械行業客戶、部分汽車行業客戶都停產將近一個月,需求端的停產直接傳導到上遊。
「下遊停產會影響我們生產,客戶的貨或壓在廠區倉庫,或壓在客戶倉庫裡。」凌仲秋告訴記者。
2月23日,有中國鋼鐵行業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從下遊開工情況來看,疫情對鋼鐵行業的影響集中體現在 2、3月份,預計一季度鋼材需求將會大幅下降。
受終端需求下降、交通運輸受阻等因素影響,近期鋼材庫存大幅增加。為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2月12號,華菱衡鋼管理團隊重新調整研究疫情期間的經營策略和市場發力方向。
「疫情期間,誰下手早,誰下手快,誰下手準,誰最後就能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凌仲秋面對疫情的影響,年前就開始在謀劃來年的經營策略,他認為機會稍縱即逝,要看得「早」;行動「快」,雷厲風行;瞄「準」市場靶心。抓住了「早」、「快」、「準」這三字內涵,就抓住了市場先機。
特殊時期,特殊經營打法定了,那麼市場發力點又在哪裡呢?
經過評估和研判,華菱衡鋼將發力點瞄準了國內、國外兩個細分市場,營銷隊伍迅速逆勢出徵。
一個月不到,華菱衡鋼國內國外的市場開拓一線不斷傳來好消息,潛在訂單和籤約訂單來勢喜人。左少懷充滿自信:「按照目前的市場需求和合同情況,衡鋼全年產量、銷售、利潤指標暫不需調整預期。」
凌仲秋則表示:「在所有行業都受到疫情衝擊情況下,對未受疫情影響的潛在市場機會進行深入分析研判,我們在危機中嗅到了機會,並快速抓住了這個機會。」
智能化是製造業的永恆主題
此次戰「疫」過程中,數位化的工具和手段成為製造業轉型的有力抓手。
疫情中,鋼鐵企業龍頭寶鋼依託自身廣泛而深入的數位化轉型基礎,利用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遠程運維技術,將寶山基地的冷軋熱鍍鋅智能車間變成了一座24小時運轉卻不需多人值守的「黑燈工廠」。
2月23日,上述鋼鐵行業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稱,這種「不碰面生產」的智能化生產方式展現出製造業企業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更靈活的應變措施。
寶鋼的智能化工廠只是疫情中製造業借力數位化的一個縮影。以寶鋼、華菱衡鋼為代表的製造業成為逆風前行的代表,智能化、數位化工具成為製造業穩產的利器,幫助製造業企業提升了效率,解放了生產力。
「對製造業來說,智能化是永恆的主題。智能化改造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凌仲秋表示,製造業的智能化護航防疫和生產,讓我們這類製造業管理智慧化、製造智能化、服務智敏化,這是適應智能革命的需要,也是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的需要。
2月3日,華菱衡鋼全員返崗。而之前的十餘天時間,普通管理崗位基本上全部通過智能化辦公系統居家辦公。依託「智慧衡鋼」信息平臺,公司合同管理、計劃管理、排產管理、財務管理、黨建管理有條不紊,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平穩運行。
「智能辦公平臺的使用,降低了疫情感染的風險,也穩定了製造業的『軍心』和士氣。」凌仲秋以鋼管發運為例,面對高企的庫存壓力,公司依託大數據系統管理管材的發運,既省事又高效。
「有了大數據思維和工具,客戶需要什麼鋼管,鋼管在什麼地方,大數據系統一目了然。在高庫存情況下,數位化系統提高了我們的發運能力。」凌仲秋表示。
責編:呂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