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幅同安農民畫放彩藝術廈門 贏得外國友人點讚

2020-12-22 人民日報

同安農民畫作品展區展示近百幅畫作。

在剛剛落幕的2018藝術廈門國際博覽會上,一場展示「富美同安新時代」的同安農民畫作品展大放異彩,不僅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欣賞,還有不少外國友人誇讚農民畫「很有中國特色」。

這也是繼去年之後,同安農民畫第二次亮相藝術廈門博覽會。記者了解到,本次參展的近百幅農民畫都是同安農民畫家近期創作的新品,作品多數以民俗文化為背景,如閩南童謠、粽子情、鳳崗甜粿等,全面展現了同安生活化、民俗化和自然化的生活場景和鄉風民俗。

外國友人點讚

同安農民畫很有中國特色

28日下午,記者走進國際會展中心C3館同安農民畫作品展區,只見200平方米的展位上,錯落有致地擺放著近百幅農民畫。臨近閉館時,仍有不少參觀者聚集於此,感受農民畫的魅力。

「規模比去年更大,人氣也比去年更旺了。」展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參展以來,參觀、諮詢和了解同安農民畫的觀眾絡繹不絕,800份宣傳折頁早在開展第一天上午就被領取一空。不僅如此,同安農民畫的衍生產品也受到熱捧,明信片、陶瓷杯、紙巾盒、雨傘等產品早就被一掃而空,這讓農民畫家們備受鼓舞和激勵。

令畫家們倍加欣喜的是外國友人的讚美。「同安農民畫很有中國特色,非常有意思。」一位來自義大利的外國友人如是說,他甚至加了農民畫家何文亮的微信,希望今後能更進一步溝通交流。另外一位外國友人也愛上了同安農民畫,在展區裡駐足觀看了大半個鐘頭,最後挑中了一幅《送王船》,表示要帶回國好好珍藏。

農民畫家新探索

將漆藝與農民畫相互融合碰撞

展廳一隅,記者發現有兩幅農民畫格外特別,它們有著同安農民畫造型樸拙敦厚,構圖飽滿、誇張的特點,卻又沒有同安農民畫濃烈的著色。原來這兩幅農民畫是以漆畫的形式創作的。

同安農民畫家柯登科告訴記者,這幾年,農民畫創作和生存的環境發生了急劇改變,同安農民畫發展陷入了低潮。這次用大漆技藝創作農民畫,就是農民畫家們在尋找同安農民畫出路的一次探索,也是同安農民畫的一次華麗轉身。

農民漆畫是漆藝與農民畫兩個非遺項目相互融合、相互碰撞的成果,在保留農民畫固有的圖式語言基礎上,結合大漆技法進行再創作,通過漆「千文萬華」的特殊材料語言呈現出農民畫的豐富性,從而大大提高了畫面的精彩程度和畫種的整體檔次,對同安農民畫的傳承和發揚益處極大。

大力扶持農民畫

設立創作展示交流中心

56歲的陳建純是有名的第二代同安農民畫家,他的作品《七星燈舞》曾獲第二屆中國農民畫展二等獎,作品《閩南漁女》《農村新貌》《家庭運動會》被中國農業博物館收藏。

然而,誰能想到這樣有才氣的畫家,前些年卻是在酒店的廚房裡,與柴米油鹽相伴呢?陳建純說,前些年同安農民畫的創作環境很不好,忠於理想就要餓肚子,因此他選擇在集美一家酒店裡當廚師,每天只有深夜才能創作。「每晚都是右手執筆,左手捶胸!」

不過現在好了,陳建純指著牆上的畫問記者是否發現這幾年他的畫有所不同。確實,牆上的新作相比他早年的作品色彩更加輕快、層次更加豐富。

「心情好了,農民畫自然就好了!」陳建純說,近年來,同安區委區政府大力扶持同安農民畫,時常組織農民畫藝術家赴上海市金山區、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等農民畫產業先進地區交流,又先後在同安文化館和同安影視城設立了同安農民畫創作展示交流中心,為同安農民畫家們「安家」。他辭去了酒店大廚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同安農民畫的創作中,並不斷提升作品創作水平,2017年入選同安區首批民俗文化人才。

【背景】

上世紀五十年代

舉辦首屆農民畫展

同安農民畫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為了宣傳需要,同安農民利用鄉村的牆壁、黑板,創作壁畫、漫畫,歌頌現實生活中的新人新事,這些農民業餘美術骨幹經過文化部門的組織和培訓,逐漸形成年齡覆蓋上至80多歲老農下到七八歲村童,並具備相當規模的「同安農民畫」創作群體。1956年國慶節,同安縣舉辦首屆「農民畫」展覽,「農民畫」概念應運而生。

同安農民畫雖然打著「農民」的烙印,卻並不是下裡巴人的自娛自樂。在表現形式上,同安農民畫以寫實為主,造型樸拙敦厚,構圖飽滿、誇張,色彩濃烈,構思奇特,不講究比例透視,不受時空制約,恰似兒童畫的天真稚氣,形成了農民畫「俗」和「拙」的特質,具有非常特殊的形式美感與藝術品位,一度蜚聲海內外。

1983年「首屆全國農民畫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同安車鼓》獲得了二等獎;1987年首屆中國藝術節上,同安農民畫《春》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當時福建省總共只有兩幅參展,後來這幅畫還被中國民間藝術館收藏;1988年,同安以起步早、隊伍強、作品多、影響大的優勢,被文化部命名為首批「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許多農民畫作品參加全國展覽屢獲大獎、甚至走出國門巡迴展出……

(來源:廈門日報)

相關焦點

  • 決戰脫貧攻堅,點讚富美同安!第九屆廈門網絡文化節同安脫貧攻堅...
    【節目首播】第3期:勇做新時代新農民 帶領鄉親共圓小康夢隨著本期訪談的播出第九屆廈門網絡文化節同安脫貧攻堅紀實網絡專題活動也即將告一段落大家是否還有點意猶未盡下面就請跟著小編的步伐一起來回顧下吧~活動於8月5日正式上線推出內容豐富 精彩紛呈一「決戰脫貧攻堅 點讚富美同安」活動網絡專題頁面
  • 外國友人體驗製作「葉脈書籤」 樹葉上「刻」出一幅畫
    外國友人展示製作完成的「葉脈書籤」。新華網 葛琦 攝外國友人手持自己製作的「葉脈書籤」和獲贈的巫山紅葉書籤合影留念。7月11日,2020年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暨遊巴南鄉村活動走進巴南區南泉街道,外國友人現場體驗製作「葉脈書籤」,在樹葉上「刻」出一幅畫。  用樹葉雕刻、繪畫是一門古老的藝術,2017年重慶樹葉製作技藝被列入巴南區第三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該技藝所選用的的樹葉需要經過20道工序、歷時1個多月的特殊處理。
  • 郭家銘彈奏視頻引圍觀 高能琴技獲外國友人點讚
    視頻中,外國友人坐滿現場,宛如一場小型音樂會,男生毫不怯場地用全英文發言,並現場彈奏一曲,行雲流水般的演奏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熱烈掌聲,也讓一眾網友直呼「高能」,更紛紛開始猜測其身份。  據調查,這位視頻裡的男主角竟然是演員郭家銘!
  • 嚮往廈門同安(下)
    廈門同安方特旅遊度假區廈門同安方特東方神畫「決戰金山」是大型模擬水災難體驗項目,融匯了災難模擬、水幕電影、天幕表演等眾多國際頂尖的高科技表現形式,真實再現白娘子金山寺怒鬥法海的恢宏場面,重塑中國傳統民間故事《白蛇傳》裡那段流傳千年的壯美愛情傳奇。
  • 廈門同安持續推進農民轉產增收 讓農民更富裕
    ­  同安區委書記黃燕添在會上強調,農村工作是同安的基礎,同安區委自換屆以來始終把農民轉產增收作為「重中之重」,抓好農村工作要發展都市農業、建設現代農村、培育新型農民、推進富民強村,村(居)兩委要發揮「領頭雁」的作用。文明創建工作要注意與解決熱點難點問題、交通秩序整治、共同締造、惠民利民、「富美同安」建設等相結合,要想方設法提升市民素質。
  • 冷軍畫的太像不是藝術?曾梵志畫小人卻被專家點讚!網友:亂彈!
    這幅油畫賣了6000萬質疑歸質疑,冷軍的畫屢屢創出天價卻是事實,你覺得冷軍的畫是不是藝術?如果說冷軍的畫還可以當照片欣賞,至少我們都能看懂照片,那下面這一位畫的小人畫也能稱藝術,我們就越來越看不懂了。他叫曾樊志。
  • 我有獨特的上色姿勢-用一個個點組成一幅畫的點彩派
    大家看到今天的標題可能就知道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點彩畫。那麼這個點彩究竟是什麼樣子?究竟該怎麼"點"?在本期文章中你一定會找到答案。首先,中藝匯小編先給大家講一下何為點彩派:點彩派是在印象派之後出現在法國的,卻其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印象派,代表人物有喬治·修拉、保羅·西涅克(這兩個是創始人)和畢沙羅等人。
  • 嚮往廈門同安(上)
    同安這個地方,不怎麼張揚,長期以來都很低調,其實它曾管轄過包括今天廈門市全境、金門縣、龍海市部分地區1000多年;元代朝廷設澎湖巡檢司也隸屬同安縣併兼管臺灣民政,臺灣行政建制始於此。1935年析出同安縣的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到了1958年同安縣才劃歸廈門市。同安的歷史,就這麼悠久;同安的文化,就這麼深厚;同安的資源,就這麼豐富。但很多人只知道廈門鼓浪嶼,卻不知道廈門同安。
  • 探尋古早味——廈門同安封肉
    上星期試寫了一篇介紹廈門同安古早味小吃大腸血的文章,網友們比較喜歡,推薦量也比較大,給了土哥很大的鼓舞,接下來土哥會多寫一些介紹各地特色小吃美食的文章,和網友們共享。今天再給大家介紹廈門同安的另一種特色美食——同安封肉。
  • 廈門同安特色景點和旅遊路線推薦
    同安別稱「銀城」,是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籍地,自然與人文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周末到同安遊玩,玩什麼特色的景點和路線呢?  一、同安特色旅遊景點推薦:  1、通士達光影體驗館  在這裡,您不僅可以欣賞到一系列優秀的光影藝術作品展,還可以了解、交流攝影藝術的創作體會,增長攝影知識、見識和體驗;這裡還珍藏著廈門各個歷史階段的老照片,讓您見證時代變遷。
  • 廈門首座7D玻璃天橋開放!就在廈門同安野山谷景區
    廈門首座7D全透明玻璃天橋  開!放!啦!  這座玻璃天橋就在  同安!同安!同安!膽小慎點!  近處看是這樣  身處高空!瑟瑟發抖!  停公交站點:城西站、小西門、同安一中、梵天寺。  2、各路公交至同安BRT城南站,轉乘廈門或漳州至安溪班車,過龍門隧道後,野山谷大門口下車。
  • 外國友人用沙畫描繪心境 體驗轉瞬即逝的美好
    近日,8名旅居山東的阿富汗、韓國、葉門、東帝汶、查德、南蘇丹友人跟隨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外國友人體驗活動來到山東省圖書館尼山書院,首次觸電這種神奇的藝術創作——沙畫,通過沙畫描繪當下心境,用作品溫暖自己與他人。這一次,「感知山東」外國友人體驗活動再次來到了古色古香的尼山書院,並有幸接受了沙畫師馮景老師的指導。在體驗之初,馮老師向大家介紹了沙畫的歷史淵源以及傳承發展。
  • 廈門特產:同安封肉
    廈門除了聞名海內外的鼓浪嶼,美食就像是廈門的另一張名片,來廈門旅遊有什麼值得帶的特產呢?廈門什麼土特產最出名?1、同安封肉同安封肉是廈門特有的特產,相傳,同安封肉是為紀念王審知被敕封為「閩王」而創製的一道菜餚。
  • 直擊坂田零點「封村」:外國友人被拒進村點讚感謝
    小陳是新圍仔村防疫檢查點附近一家酒店的服務員,13日凌晨剛過,她成了第一個要進社區的人。小陳告訴工作人員,12日白天就有社區工作人員到他們酒店宣傳,因此經理批准她提前五分鐘下班,所以到檢查點是13日零點了。工作人員看過小陳的工作證後,準許放行。
  • 我終於學會了山水畫的「點彩」!
    從肇慶回來後,由於從張老師那裡得到真傳,加上自己堅持每日一畫,不斷練習,我的山水畫水平感覺有了一個質的提升,目前的作品發到朋友圈和書畫群裡的已經有五十多幅了,有的還被收藏。親朋好友見到我,有的驚訝地伸出大拇指對我說:「沒想到你退休後,一不小心成了大畫家!」
  • 廈門同安薄餅製作技藝:卷出記憶中的「家鄉味」
    在廈門同安,一張薄餅、十幾種食材,捲起的便是一種難以割捨的「家鄉味」。同安吃薄餅習俗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2017年5月,吳招治薄餅製作技藝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薄餅嫂」吳招治成為省級非遺傳承人。幾十年來,她守護傳承著這份家鄉的滋味,讓海內外的遊子回到故鄉,能從卷卷薄餅香氣中,喚醒記憶中一段段關於家的溫暖時光。
  • 中國泡菜博覽會開幕 外國友人現場參觀
    央廣網成都9月28日消息(記者劉濤、眉山臺記者李佳倫、丁媛媛)9月28日下午,參加第九屆中國泡菜博覽會的15個國家的近60名外國友人和微商團隊,走進眉山市東坡區吉香居和味聚特廠區參觀考察。眉山泡菜獨特的製作工藝和口味,深深吸引了這些外國友人。
  • 又一所國內名校將落戶廈門! 選址在這→|同安一中|廈門六中|中學|...
    (培育)學科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部級設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實驗室43個,博士後流動站15個;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3個,教授643人,副教授941人,博士生導師342人,專任教師1966人,教職工3471人,全日制在校生29119人,研究生11141人,外國留學生
  • 大師畫「花朵」,畫出了藝術美,贏得繪畫愛好者喜歡!
    因為喬治亞·歐姬芙經常畫女性的器官,但是她的畫從來不需要打馬賽克,所以贏得了很多男性朋友的喜愛。 我們看到上面的這幅畫以後大家是不是也被這幅畫所吸引呢?這幅畫的名字是《曼陀羅 / 白色花朵一號》,在2014年的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拍出了4440萬美元,這幅作品的價格也是喬治亞·歐姬芙一生當中最貴的繪畫作品,當我們看到這幅畫以後給人的感覺是非常的清新乾淨,這也象徵著女性的純潔,所以很多喜歡繪畫收藏愛好者的朋友都願意收藏這樣的一幅繪畫作品,但是也有的網友說這幅畫也看不出是女性的某個器官呀,大家不要著急,好的畫總要留到後面,下面我們再看喬治亞·歐姬芙的另一幅繪畫作品
  • 中秋國慶期間 廈門同安三大景區邀您過別樣假期
    不妨到同安逛逛! 到同安影視城賞國粹、遊皇城,感受國潮文化魅力;到金光湖穿越林海,徜徉森林氧吧,品嘗養生美食;到北辰山登高望遠,打卡復古場景,回味時代變遷……心動不如行動,一起到同安三大景區享受不一樣的假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