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堅持了多長時間,總之,現在三歲的大兒子走向了自主刷牙!
正兒八經刷牙大概是從夏天滿了三周歲開始,之前就是想起來才刷一次。兩個兒子的牙齒都不是很好,已經有了蛀牙,具體什麼原因,我覺得是飲食習慣,和吃糖沒太大關係。
我家倆孩子就是用牙習慣不好,夜奶斷的遲,太遲!大兒子雖然斷奶早一點,不到一周歲就斷了奶,但是夜奶這個習慣一直持續了兩年多,晚上不吃母乳後開始喝奶粉。慢慢的牙齒就被腐蝕了,後來有了老二,也忙不過來給他刷牙。直到今年,小兒子學會走路,能稍微獨立了,才有精力管他的牙齒。
一
兒子自主刷牙,大概有這幾個階段:
①觀察:看家裡的大人怎樣刷牙,很好奇。他就靜靜的站在旁邊,瞪著眼睛認真看。
②嘗試:也要學著大人的樣子刷牙,這個時候,我就把提前準備好的牙刷,拿給他,讓他自己胡亂刷。
③幫助:等他對刷牙有了一定的熟悉感,但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幫助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實實在在的技術幫助,上手示範操作並加上語言講解,每一個步驟都要說清楚。這個階段時間比較長,至少有一個月。
一開始我拿著牙刷,一邊給他刷一邊和他說怎樣張嘴,怎樣漱口,有時候還要很誇張的示範。慢慢的放手,我就負責擠牙膏,他自己刷一側,我幫他刷另一側。
關於牙膏,中間還經歷了一段沒有用牙膏的過程。主要是我懶,沒給他準備兒童牙膏,就和我們用的一樣,給他擠一點點。結果他嫌辣,一度不願意再刷牙,我就跟他商量,不用牙膏了。但不能不刷牙,於是就那樣清水刷牙。
有時候,他也想偷懶,尤其是剛開始刷牙的時候。我就把繪本《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拿出來,一起和他看。不用我再多說,自己就要去刷牙了!那幾天,這本書是常駐衛生間的。
這也是另一方面的幫助,心理幫助,當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幫助他堅持下去,除了語言的鼓勵,還要和他商量出實際的解決辦法。
清水刷牙沒幾天,我跟他說,明天咱們去給你買你專用的牙膏吧,專門讓小朋友用的,一點也不辣。他一聽是給自己專門買的,樂的直答應。第二天,就買了兒童牙膏,直到現在。
④自主:最近兩天都是自己刷牙的。從準備工作,拿牙膏和牙刷,接水,擠牙膏,刷牙,再放回去一個流程自己全部能做下來。
當然了,一開始自己做會有手忙腳亂的時候,比如,他把工具都拿到了手上,沒辦法擠牙膏,他就放下刷牙缸,還是擠不上牙膏,因為沒擰開牙膏蓋子,又把牙刷放到旁邊,兩隻手一起先把牙膏擰開,再擠牙膏。
孩子剛開始自己上手,我覺得能站在他旁邊,當他做的不對的時候,不著急,就是對他最大的幫助。對孩子來說,這就是一種信任。孩子自己會發現問題然後去調整。
三天後,他就琢磨清了刷牙的流程。
第一步,把牙膏、牙刷、牙杯都拿出來;
第二步,拿上牙杯,打開水龍頭接水後關好水龍頭,把接滿水的牙杯放在旁邊;
第三步,拿起牙膏,兩隻手配合擰開牙膏後,拿牙刷,擠牙膏;
第四步,放好塗上牙膏的牙刷,開始給牙膏擰上蓋子(他有點左利手,一切擰瓶蓋的動作都對他不是特別友好,總是需要多嘗試幾次,有時候還是需要我幫忙調整方向);
第五步,一手牙刷,一手牙杯,開始刷牙;
最後,所有工具歸位。
在我看來,這就是學習的意義。
學習不僅是在學校學到了課本上的知識,而是發生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學會解決問題。而且孩子如果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好,他也是很有成就感,就越願意做這件事。進而形成正向反饋。做的越好,越願意做,而且是發自內心的願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