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源的分配會存在不均衡現狀,但這不是不能改變的。」
這是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課堂上,駱馳被教授點撥而引發的思考,自此也激發了她要為鄉村孩子,為中國教育真正做些什麼的念頭。
「我在美麗中國支教做的事,就是讓鄉村孩子的未來有更多選擇的機會。我相信出身不會完全決定命運,教育至少會給他們帶來能夠為自己拼搏奮鬥的能力和機會。」
2015年從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後,就選擇加入美麗中國支教成為一名項目老師。駱馳說,「我父親是從農村出來的,我身邊很多親戚朋友也都有一個教育改變命運的經歷。」
時至今日,駱馳還一直都記得畢業那年,典禮上院長的一段演講。
「你們來自世界各地,美國、英國、中國、非洲……,但你們有一個共同點:來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是為了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做更重要的事情。」這位院長說,我希望你們在這裡學到知識,然後會分散到世界各地,去影響更多的人,改變這個世界。
用學到的知識去影響更多的人,改變世界,這或許是每位畢業生步入社會的初衷和願景。不同的人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駱馳選擇了通過教育來改變這個世界,為鄉村孩子帶來更多的人生選擇。
教育是什麼?在駱馳看來,教育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個要素,教育可以改變人的命運。「當其他所有條件被束縛時,教育甚至成為了唯一改變命運的途徑。」
回歸初心
其實,駱馳與教育的緣分在她大三那年就已種下。
當時,駱馳正在北京師範大學就讀。大三暑假,她來到貴州畢節支教。駱馳說,支教整個過程只有15天,雖然短暫,但這是我第一次親身接觸支教,我看到了這15天帶給鄉村孩子巨大改變。這使我對支教產生了來自切身體會之後的好感。
就這樣,一顆支教的種子在駱馳的心裡埋下了。
支教的種子在駱馳的心裡發芽、生根、開花
此後,駱馳的人生軌跡再次重新回到校園。大學畢業之後,她來到了英國留學。駱馳留學期間,中國學生留學進入了高峰期。當時外界對留學生群體存在一定的誤解,甚至偏見。
「有一種聲音會認為這些人到國外留學,只是為了去鍍層金,然後再回國搶同胞的工作。留學生不關心這個社會正在發生什麼。」駱馳說,這是對留學生群體的一種誤會。
駱馳說,留學生同樣一直在關心這個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他們希望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在海外求學,學成歸國。這又何嘗不是追尋前輩的夢想,學習回來建設、完善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與很多留學生一樣,留學結束後,駱馳選擇了回國。
駱馳說,很多父母都會對子女說念大學時,儘早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可在學校時,並沒有見過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對於自己的人生方向又怎麼能知道。既然這樣,為什麼不選擇到佔這個世界大部分的地方,到鄉村去看看世界的本來面貌。這之後,再決定怎麼走。
美麗中國支教的模式和理念,正好與駱馳相信可能,改變未來的初心一致。知己難尋,她立即決定加入美麗中國支教。
鄉村的陽光格外的燦爛,駱馳和孩子們坐在校園圍牆下
美麗中國支教成立於2008年,其願景是,讓所有中國孩子,無論出身,都能獲得同等的優質教育。
為了這一美好的願景,美麗中國支教通過「兩年輪換制」,輸送多批項目老師進行兩年長期服務,實現一崗多人,為教育資源匱乏地區提供持續穩定的師資力量;同時,兩年項目體驗,加以專業的培訓支持,讓項目老師經歷紮實的基層教學實踐,使提供優質教育、促進青年成長成為可能,為中國教育資源的均衡化發展積累大批未來人才。
遇見自己
在2015年,駱馳成為了一名美麗中國支教項目老師,在美麗中國支教開啟了育人,遇自己的兩年。駱馳支教的學校位於中國的腹地——雲南,她教授初一孩子的歷史。
「剛到項目學校時,就遇到了滑鐵盧。我以為這件事很簡單,但剛開始教出來的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差。」駱馳說,如何把200多名學生的成績提上來,你會整天想各種各樣的辦法。
情景共鳴就是駱馳常用的方法之一。講明朝末年李自成均田免賦時,駱馳問學生們,如果皇帝不給你們飯吃,你們生不生氣。生氣,孩子們回答。如果不給你們飯吃,還搶走了你們的田地,你們生不生氣。更生氣,孩子們慢慢被帶入到當時的情景。如果皇帝不給田,李自成給你田,你們跟不跟他走。跟。就這樣,均田免賦的概念,孩子們慢慢理解了。
也正是在駱馳的各種努力下,第二年的下半學期,她教授的班級歷史成績已躍升全縣第二名。駱馳說,嘗試讓學生去理解某一個東西,也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我需要把看似簡單的東西,碾碎了,吃透了,再去教鄉村孩子。
方法對了,孩子們學習的勁頭更足
兩年時間,在鄉村的歷練過程中,美麗中國支教項目老師的演講能力、組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他們成長的非常快。駱馳的成長顯而易見。
駱馳說,當你面對學生的時候,不是自己努力就好。要拉著大家一起努力,這期間,你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以前面對困難時,會先抱怨。現在,我會直接省略掉情緒發洩的過程,跳到如何解決的階段,這讓我的頭腦變得更加清晰。
在美麗中國支教的兩年,駱馳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隊友。駱馳說,在美麗中國支教,會有一群人認同我。支教結束後,我選擇了加入美麗中國支教,成為一名正式的工作人員。
北京立德未來助學公益基金會(美麗中國支教是其設的教育非營利項目)理事長劉澤彭說,全球青年領導力應具備兩個要素,一是社會責任感,要有情懷;二是一份關愛的心,要有一顆為社會服務的心。這兩個要素在美麗中國支教項目老師身上都具備。
在過去的9年間,美麗中國支教1500多位項目老師先後奔赴雲南省、廣東省、甘肅省、福建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資源匱乏地區,在270多所中小學任教。他們的到來,讓更多鄉村孩子獲得了優秀的教育資源,同時也對中國教育均衡化發展形成了持續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