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倫敦政經畢業後來到雲南鄉村支教,她相信教育可以給孩子改變未來...

2020-12-27 騰訊網

「教育資源的分配會存在不均衡現狀,但這不是不能改變的。」

這是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課堂上,駱馳被教授點撥而引發的思考,自此也激發了她要為鄉村孩子,為中國教育真正做些什麼的念頭。

「我在美麗中國支教做的事,就是讓鄉村孩子的未來有更多選擇的機會。我相信出身不會完全決定命運,教育至少會給他們帶來能夠為自己拼搏奮鬥的能力和機會。」

2015年從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後,就選擇加入美麗中國支教成為一名項目老師。駱馳說,「我父親是從農村出來的,我身邊很多親戚朋友也都有一個教育改變命運的經歷。」

時至今日,駱馳還一直都記得畢業那年,典禮上院長的一段演講。

「你們來自世界各地,美國、英國、中國、非洲……,但你們有一個共同點:來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是為了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做更重要的事情。」這位院長說,我希望你們在這裡學到知識,然後會分散到世界各地,去影響更多的人,改變這個世界。

用學到的知識去影響更多的人,改變世界,這或許是每位畢業生步入社會的初衷和願景。不同的人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駱馳選擇了通過教育來改變這個世界,為鄉村孩子帶來更多的人生選擇。

教育是什麼?在駱馳看來,教育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個要素,教育可以改變人的命運。「當其他所有條件被束縛時,教育甚至成為了唯一改變命運的途徑。」

回歸初心

其實,駱馳與教育的緣分在她大三那年就已種下。

當時,駱馳正在北京師範大學就讀。大三暑假,她來到貴州畢節支教。駱馳說,支教整個過程只有15天,雖然短暫,但這是我第一次親身接觸支教,我看到了這15天帶給鄉村孩子巨大改變。這使我對支教產生了來自切身體會之後的好感。

就這樣,一顆支教的種子在駱馳的心裡埋下了。

支教的種子在駱馳的心裡發芽、生根、開花

此後,駱馳的人生軌跡再次重新回到校園。大學畢業之後,她來到了英國留學。駱馳留學期間,中國學生留學進入了高峰期。當時外界對留學生群體存在一定的誤解,甚至偏見。

「有一種聲音會認為這些人到國外留學,只是為了去鍍層金,然後再回國搶同胞的工作。留學生不關心這個社會正在發生什麼。」駱馳說,這是對留學生群體的一種誤會。

駱馳說,留學生同樣一直在關心這個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他們希望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在海外求學,學成歸國。這又何嘗不是追尋前輩的夢想,學習回來建設、完善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與很多留學生一樣,留學結束後,駱馳選擇了回國。

駱馳說,很多父母都會對子女說念大學時,儘早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可在學校時,並沒有見過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對於自己的人生方向又怎麼能知道。既然這樣,為什麼不選擇到佔這個世界大部分的地方,到鄉村去看看世界的本來面貌。這之後,再決定怎麼走。

美麗中國支教的模式和理念,正好與駱馳相信可能,改變未來的初心一致。知己難尋,她立即決定加入美麗中國支教。

鄉村的陽光格外的燦爛,駱馳和孩子們坐在校園圍牆下

美麗中國支教成立於2008年,其願景是,讓所有中國孩子,無論出身,都能獲得同等的優質教育。

為了這一美好的願景,美麗中國支教通過「兩年輪換制」,輸送多批項目老師進行兩年長期服務,實現一崗多人,為教育資源匱乏地區提供持續穩定的師資力量;同時,兩年項目體驗,加以專業的培訓支持,讓項目老師經歷紮實的基層教學實踐,使提供優質教育、促進青年成長成為可能,為中國教育資源的均衡化發展積累大批未來人才。

遇見自己

在2015年,駱馳成為了一名美麗中國支教項目老師,在美麗中國支教開啟了育人,遇自己的兩年。駱馳支教的學校位於中國的腹地——雲南,她教授初一孩子的歷史。

「剛到項目學校時,就遇到了滑鐵盧。我以為這件事很簡單,但剛開始教出來的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差。」駱馳說,如何把200多名學生的成績提上來,你會整天想各種各樣的辦法。

情景共鳴就是駱馳常用的方法之一。講明朝末年李自成均田免賦時,駱馳問學生們,如果皇帝不給你們飯吃,你們生不生氣。生氣,孩子們回答。如果不給你們飯吃,還搶走了你們的田地,你們生不生氣。更生氣,孩子們慢慢被帶入到當時的情景。如果皇帝不給田,李自成給你田,你們跟不跟他走。跟。就這樣,均田免賦的概念,孩子們慢慢理解了。

也正是在駱馳的各種努力下,第二年的下半學期,她教授的班級歷史成績已躍升全縣第二名。駱馳說,嘗試讓學生去理解某一個東西,也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我需要把看似簡單的東西,碾碎了,吃透了,再去教鄉村孩子。

方法對了,孩子們學習的勁頭更足

兩年時間,在鄉村的歷練過程中,美麗中國支教項目老師的演講能力、組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他們成長的非常快。駱馳的成長顯而易見。

駱馳說,當你面對學生的時候,不是自己努力就好。要拉著大家一起努力,這期間,你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以前面對困難時,會先抱怨。現在,我會直接省略掉情緒發洩的過程,跳到如何解決的階段,這讓我的頭腦變得更加清晰。

在美麗中國支教的兩年,駱馳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隊友。駱馳說,在美麗中國支教,會有一群人認同我。支教結束後,我選擇了加入美麗中國支教,成為一名正式的工作人員。

北京立德未來助學公益基金會(美麗中國支教是其設的教育非營利項目)理事長劉澤彭說,全球青年領導力應具備兩個要素,一是社會責任感,要有情懷;二是一份關愛的心,要有一顆為社會服務的心。這兩個要素在美麗中國支教項目老師身上都具備。

在過去的9年間,美麗中國支教1500多位項目老師先後奔赴雲南省、廣東省、甘肅省、福建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資源匱乏地區,在270多所中小學任教。他們的到來,讓更多鄉村孩子獲得了優秀的教育資源,同時也對中國教育均衡化發展形成了持續的推動力。

相關焦點

  • 海歸學子麻省理工金融碩士畢業,卻放棄高薪工作回鄉支教!
    但理工科出身的張強,一直有一個關於教育的夢想。2010年,清華電子系本科畢業後,張強來到雲南臨滄一所鄉村中學做了兩年全職支教老師。自支教以來,張強對教育的關注從未間斷。留學期間,他接觸到國際上備受推崇的STEAM教育,這種融合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的跨學科綜合學習的教育理念,打破了常規的單學科限制,旨在培養更具未來競爭力、更符合當下時代需求的綜合型人才——這不正是他理想中的教育模式嗎?
  • 音體美支教:撬動鄉村教育的小小支點
    江西師範大學等高校參與了這一計劃,這是高校支持鄉村教育的有力切入點,是教育扶貧的有力抓手,它如同一個支點,它撬動了農村貧困孩子亮麗生活和美好夢想的啟蒙,撬動了新世紀學生走向社會、開啟人生的發軔,更撬動了邊遠山區貧困家庭教育脫貧、阻隔貧困的開端。一顆種子,如果它有天分,只需一次清風微醺的啟蒙,就一定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 臺灣清華大學成立「臺北政經學院」參酌倫敦政經學院模式
    他在致辭時指出,臺北政經學院的成立無疑是臺灣高教上一個新的裡程碑。他表示,清華在招生選才有許多新的創意,如繁星計劃、旭日計劃、拾穗計劃;與新竹教育大學合併後更新增教育、藝術學院。臺北政經學院成立是清華發展上重要的另一雙翅膀,結合科技與人文的清華大學將開創臺灣高教的新局面。
  • 「大學生們放過孩子吧,寒假別來支教了」,鄉村老師的話讓人臉紅
    每年寒假,有很多大學生會組團去農村支教,下鄉支教也成了一種流行趨勢,各種媒體也大肆宣傳,也引來更多的大學生支教,按理說,這應該是一件「雙贏」的好事,大學生既得到了鍛鍊,孩子們也接受到了教育,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2020,我在鄉村小學搞樂團!」一個支教老師的逆行人生
    因為今年,這所鄉村小學史上第一次成立了一支樂團!當城市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上各種音樂興趣班的時候,這群鄉村孩子才第一次擁有了系統學習一門樂器的機會。這一切,都是因為一位支教老師的到來……01 「再不去支教就晚了」89年出生的青島男孩楊敬典,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 雪域童年|愛心五千裡:疫情下「雲支教」握手雲南山區孩子
    讀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時,一個三年級的孩子突然雙手調皮地展開,模仿蜻蜓拍打翅膀。課程結束後,周瑾感慨地說,「真的跟我小時候不一樣,今天的小朋友特別開朗、積極,會主動地表達自己。孩子也很淳樸,我覺得特別棒」。她告訴記者,自己曾經喜歡背包旅行,去過很多地方。
  • ...支教老師原型就是她!杭州鄉村教師方平爾!「最後一課」沒有結束…
    得到肯定的答覆,意味著這些鄉村孩子又能有一個開心充實的假期。 孩子們口中的「大方老師」就是方平爾,一位紮根山區「支教」近40年的鄉村教師,也是正在影院熱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第三個故事《最後一課》中,範偉演的鄉村支教老師的原型。《我和我的家鄉》劇組從淳安縣有關部門了解到方老師的支教故事後,先後兩次打到方老師進行採訪。
  • 走出象牙塔去新疆支教: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北京晚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在雲南、新疆支教的年輕老師,聽他們講述第一次正式站上講臺的感受。「怎麼成為老師?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他們常常思考的問題。講臺帶給他們磨練與成長,他們說,教師這個職業雖然辛苦,但也讓他們學會了很多,有了不少成就感。
  • 「責任照亮未來」支教活動:志願者「痛」並快樂著-支教 樂吟東 毛...
    他還記得第一次到雲南大理支教時的情景:一進教室,孩子們高興歡呼;拿到支教隊帶去的糖果、文具等小獎品時,孩子們發自肺腑地笑了;離別時,孩子們依依不捨的流著眼淚......這一幕幕畫面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中。
  • 兒童文學作家參與鄉村支教,創作支教扶貧長篇兒童小說《逐光的孩子》
    書寫這些「最可愛的人」,並成為他們中的一員《逐光的孩子》以一名大學生支教教師蘇老師的視角,講述了其在鄂西山區藍溪小學支教的經歷,生動展現了支教大學生們對鄉村教育從疏離到融入,從不理解到誓死守望、陪伴並見證孩子成長的心路歷程。
  • 《是大臣/是首相》裡面為什麼經常嘲諷倫敦政經學院(LSE)?
    《是,大臣/是,首相》三大主角的劇中設定都是高學歷的精英人士,漢弗萊畢業於牛津大學,伯納德更是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雙學歷」,哈克則畢業於倫敦政經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即「LSE」)。有意思的是,雖然都是英國至今的著名高校,但漢弗萊和伯納德在劇中卻經常嘲諷倫敦政經學院(LSE),搞得大臣(後升為首相)的哈克很是尷尬。那麼倫敦政經(LSE)為什麼經常被嘲諷呢?眾所周知,英國最有名氣、影響最大的大學是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長年霸佔英國高校排名的前兩位。
  • 鄉村教育需要更多「燃燈者」
    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一個工人家庭,17歲到雲南支邊,隨後考入麗江師範學校,把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都奉獻給了孩子;她沒有自己的孩子,卻被數百個孩子親切地叫媽媽;她克服種種困難到處募捐,努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建成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十年來家訪行程超過10萬公裡,幾十年的工作收入除了看病吃藥,至少捐出上百萬元給學校和貧困山區的孩子;她身患重症備嘗艱辛,卻帶病堅守崗位
  • 鄉村需要什麼樣的支教
    陽光小學是贊皇縣大山裡的一所寄宿制留守學校,目前全校130多名學生中的67人是留守兒童,5個孤兒,18個特困孩子。每到假期,這些孩子的假期安全與教育令人牽掛。近幾年,學校為這些孩子提供了免費託管,並通過引進假期大學生支教隊伍解決師資不足等困難。鄉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支教,如何才能把支教活動做好?
  • 倫敦政經學院和蔡英文,「沒頭腦」和「不高興」
    Lin)所寫《獨立調查報告:蔡英文博士論文與證書的真偽》,指蔡英文事後補送到母校的論文粗製濫造,且補發的畢業證書是偽造,證明蔡並未在1984年取得倫敦政經學院(LSE)的法學博士,且該學院有很大嫌疑包庇維護蔡英文。林環牆並非無的放矢。
  • 兩岸青年學子踏尋孔子行腳 赴偏遠鄉村支教
    記者 阿琳娜 攝  中新網西安7月27日電(記者 阿琳娜)27日,2013年「青年踏尋孔子行腳」活動西安站啟動,來自陝西師範大學和臺灣師範大學的20餘名師生赴陝西省南部偏遠鄉村體驗為期一周的支教生活。  本屆「青年踏尋孔子行腳」活動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由臺灣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澳門大學等24所高校近300名學子支教臺灣偏遠地區學校。第二階段則由臺灣師範大學學子赴大陸陝西、雲南、重慶、青海、湖北等地的偏遠地區體驗支教生活。
  • 倫敦政經學院和蔡英文 像「沒頭腦」和「不高興」
    原標題:倫敦政經學院和蔡英文,「沒頭腦」和「不高興」不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沒頭沒腦將這樣一位曾致力於國家統一的人物寫入新聞稿,蔡氏是否又要不高興了。蔡英文連選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她的母校之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在官網發了一篇新聞稿,算是道賀。
  • 大學生朋友們,寒假能別來支教了嗎?鄉村老師的話讓人臉紅
    一來為鄉村相對落後的教育添磚添瓦,幫助農村的孩子們了解外面的世界,學習最新的知識,二來又可以鍛鍊到身處城市內的大學生們,讓這些高知群體真正了解中國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培養吃苦耐勞的品格。但是,就在這種美好的表象之下,一位鄉村老教師吐起了「苦水」。他對於大學生支教的表態和我們看到的支教情況天差地別,甚至說,希望你們(大學生)寒假不要再來鄉村小學支教。
  • 俞敏洪的鄉村教育調研日記
    「讓孩子在參與建設中一天天感受到他們可以改變學校,甚至改變家鄉。我希望有一天孩子們可以認識到:他們也可以改變世界。」肖詩堅在和老俞交流的時候如此表達道。 我相信那一刻老俞心裡的溫暖的,即使在貴州12月陰雨綿綿的天氣裡。我也相信,對於老俞來說,普安一中是他人生另一個新的起點,一個真實的、深入到鄉村孩子們中間去做教育的新起點。
  • 那些大學畢業後,選擇去西部支教的大學生,後來怎麼樣啦?
    那些大學畢業後,選擇支教工作的大學生,後來怎麼樣啦?目前因為中西部教育水平的差異,所以很多中東部沿海地區的高校大學生,畢業後,選擇了到西部地區支教,一方面,響應國家的號召,另外也是希望將自己所學知識,充分應用於實際教學中去,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一些貧困地區的孩子,讓他們可以接受教育,很多人都有著一個疑問,那些大學畢業後到西部地區支教的大學生後來都怎麼樣啦?
  • 扶貧一線話小康|「文山班」「雲支教」,他們的命運被改變了!
    她年幼父母離異,父親外出務工,她和妹妹與年邁的奶奶一起生活。近幾年爸爸回家養牛,家裡的日子才稍微好了些。今年妹妹初中畢業後到浙江去打工了,「全家的希望都在我身上,壓力還是很大的」。她說,上海的學習、生活條件都比家裡好很多,更要好好學習。校長劉浩平告訴記者,「文山班」的孩子日常要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等8門基礎課程和日語、信息化等技能課,畢業後可以拿到高中、中專雙學歷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