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這幾年的發展是迅速的,也漸漸的走入大多數人的視野裡面,他們以相聲的表演形式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其中有熟知的德雲社boss郭德綱,還有在歡樂喜劇人走紅的嶽雲鵬、張雲雷等人。他們其中大多數人的學歷不高卻能做的這般,不禁讓人再回到「讀書無用論」這個問題上面。
我認為這是兩回事,為什麼呢?
首先,相聲是屬於民間說唱曲藝,是藝,簡單的說是學藝。相聲說起來也算是比較難學的,從相聲的入門到登臺其實需要很久的時間去學習的,期間要花很多的精力和時間,有的還不一定就能學會。學這行的現在活躍在臺上的除了老面孔外就數相對年輕的新軍了,如嶽雲鵬、張雲雷這批人。他們的相聲功底還是不錯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較早的接觸了相聲,學習時間較長以致於現在年紀輕輕的就能在臺上給我們展示豐富的表演。這也決定了他們的學歷並不高,學相聲需要長時間不間斷的學。
其次是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像嶽雲鵬,他的老家在河南農村,經濟並不是很好,家裡還有姐姐,他早年也不太順利,當然了還有他個人的原因,這裡不去深究。他很早出來打工,從服務員到相聲演員確實經歷了不少,也吃了很多的苦,這點我們不能去否定。後來慢慢的學習,經過將近十年才初具名氣。
相聲是一藝,學習起來並不亞於學校的知識。很多人接觸它到上臺去表演都是花費了很長時間的,5年、10年都有可能。他們是相聲演員,是有一藝(技)之長的,並不是普通人或者學淺的人能接觸的,這點我們在看表演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
總結下來,學習相聲的年紀一般都不太,很多人是沒接受完初中、高中教育的,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學習,他們從一個門外漢到登臺演出要經歷很多,他們同樣要付出很多我們不為人知的努力才能獲得這一藝(技)之長。學習的精神是值得去肯定,他們或是在學校教育上面走的不遠,或是對學校教育並無太多興趣,但是他們通過學習獲得了一技之長。
「讀書無用論」是很蒼白無力的,不要被一些人的言論蒙蔽了雙眼,現在的乃至以後的社會需要的是有知識的人才而不是那些以「讀書無用論」來麻痺自己的人。德雲社的相聲演員歲學歷不高,但是他們長時間學習所獲得的一門藝術類表演確實是不易,他們沒有在學校教育上走的很遠,但他們也在不同的形式上面展示自己的價值給人們以快樂。
不要輕易的信心那些讀書無用論的觀點,要麼你以學歷見長,要麼你以一技之長或一藝以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