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個輟學的學生到附近的KTV打工,他表示目前他的月收入在三千塊左右,如果平時加班多,可以領到四千多的工資。要知道四千多的工資已經超過了在偏遠地區教書教師的工資,要知道現在我的工資也僅僅是2500塊左右,而作為一名輟學的高中生,能夠在一個四五線城市擁有三四千的工資,對於在校的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而一些老師累死累活也不一定有這樣的收入。這個時候「讀書無用論」就開始擁有市場了。
昨天就有一個學生來問我,稱老師你的工資才2500元,已經輟學出去的那位同學能拿到三四千的工資,那我們讀書還有什麼前途呢?類似的情況同樣發生在同一天,一些學生到辦公室找我聊天表示「某某的爸爸就是讀書不好,現在還不是當老闆,而在還開上了豪車」「現在網上做直播,打打遊戲就可月入好幾萬」「搬磚似乎一個月也能掙個三四千,還不用早出晚歸」這些問題拋給我,竟讓我無言以對,作為一個邊疆地區月收入僅在2500左右的教師對於這樣的問題確實難以一時間解決。那麼作為教師該如何駁斥這種「讀書無用論」呢?
首先第一種方式就是直接回擊學生的言論。一般情況下教師想到的回擊語言是「雖然工作不分高低貴賤,但是你將來當公務員,白領還是去工地搬磚或者是掃大街都是由你的分數決定,就目前的形式而言讀書為將來的你提供的選擇權,讀書越多越好選擇權就越大,不讀書只有別人選擇你而不是你選擇別人」,這樣的話語能夠直截了當地將學生的問題懟回去,這種方法固然好,但是有一個缺點是對於叛逆的學生來說,聽多這樣的話語反而助長其叛逆心理。
第二種駁斥方式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比如說用網絡上一些熱點事件來剖析,如那位北京大學畢業賣豬肉的學生,很多人非常不理解為何堂堂一個北京大學畢業生要去賣豬肉,真的是浪費了學歷,浪費了那麼多年以來的努力,讀書真的太沒用了。但是如今你再去看看這位賣豬肉的北大高材生,你會發現他已經靠賣豬肉賺了18億人民幣同樣是賣豬肉,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以及大學生賣豬肉,結果也會不一樣,因為他們的發展空間以及人脈資源是不盡相同的。不過這樣的例子雖然很有說服力,但是這個北大高材生的例子離學生太遙遠,很多學生壓根就沒聽說過這個例子。為此這樣的駁斥方式缺陷也很大。
第三種駁斥方式就是通過自身經歷以及學生周邊的人和事來引發學生們的共鳴。首先講解一些自身考教師的經歷,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遇到的關於學歷以及讀書有關的事件,比如說一些地方招聘教師如果是研究生的直接免筆試或者免筆試同時免面試,如果你覺得這是你的隱私,可以告知他們去一些企業招聘的地方,看看一些企業招聘的學歷要求,這樣學生才會懂得「讀書無用論」是如此的荒謬。
在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讀書無用論」的問題上,老教師要比年輕教師有經驗,因為他們所教過的學生較多,看到的例子也很多,他們隨隨便便一個例子就可以將學生說得心服口服,為此年輕教師除了以上三種方式之外,還應向學校的老教師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