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論」這種東西,總是十年八年的來一次

2020-12-16 大腦洞爸爸

目前失學問題的背後,社會保障和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不容忽視,但很多家庭認同「教育不能改變命運」這個觀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9月5日,教育部召開發布會稱,2016年中國義務教育階段鞏固率為93.4%。輟學的原因,「因為教育質量問題,因為厭學或者學習困難輟學的學生可能佔到輟學學生的60%以上,而且主要是初二、初三的學生。」

  自2007年「兩免一補」政策在全國範圍內推開後,加上國內整體經濟發展的帶動,絕對貧困導致無法讀書的現象得到了遏制。即便是經濟因素導致的輟學,多數還是家庭不願意負擔基礎教育增加的成本,而更傾向於讓他們輟學,節約開支,甚至去打工。

  至於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厭學而失學的問題,背後如果沒有家庭的默許,如果家庭對於教育還是積極認可的態度,孩子們也極有可能不會從校園流失。

  目前失學問題的背後,社會保障和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不容忽視,但很多家庭認同「教育不能改變命運」這個觀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讀書作為一種人生投資,周期非常長,投資也不少,見效很緩慢,結果也無法有確定的預期。

  對應的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可以將勞動力變現,門檻也不高。兩相比較,被眼前經濟利益吸引而放棄長期投資,是可以理解的經濟行為。

  個體家庭的短線選擇,由於結果過於突出,能帶來極強的示範效應。其他家庭無論是否有可能通過教育改變命運,都被眼前的經濟回報所吸引。漸漸地,讀書無用論就成為一個區域內的主流價值觀和社會文化,帶動更多人放棄教育。

  但回首過往的每一次讀書無用論,當社會重歸穩定的時候,社會階層變遷的窗口減少,對勞動力價值的評估也趨於穩定,低素質勞動力價值貶低,教育重新歸於最重要的改變命運的窗口。

  低技能勞動者在中國就業市場中,仍然有其就業空間,未來也會如此。但是,隨著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及其帶來的巨大企業利潤,低技能勞動者與高技能勞動者的收入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這種效應,在目前中國經濟就業市場中,已經有所體現。雖然,剛畢業大學生的初次就業工資與體力勞動者差距越來越小,但如果從長時間看,擁有高技能的就業者,將會在未來獲得越來越高的收益,而體力勞動者難以在未來獲得這種收益。

  上世紀八十年代輟學打工的人,如今已是中年,除了少數財富自由幸運兒以外,多數人恐怕將會以低技能勞動終老此生,階層上升對他們而言是困難的。倘若當年稍微多讀一些書,如今也有機會面對更為廣闊的就業市場進行選擇。只可惜,人生無法重來。

  教育投資,短期內看起來似乎不划算。詩書傳世久,古人幾千年的這句總結,在時間的長河裡看來,始終是對的。讀書無用論的泛濫,消耗的是人生未來改變的可能。然而,最終讓就業市場教育那些做出錯誤選擇的家長和孩子,也並非良策。對此,無論是社會輿論還是教育部門,都還需要找到問題的癥結,用新的方式解決新的問題。

相關焦點

  • 讀書有用論和讀書無用論一樣有害
    前一段時間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然後隨之而來是各種非常有意思的駁斥讀書無用論的觀點。個人認為這些隨處可見的反駁讀書無用論的觀點本身並不能真正克服讀書無用論,甚至是讀書無用論的幫兇。簡單來說,兩種觀點實際上是一種。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簡單來說。
  • 讀書無用論的反思
    「百無一用是書生」,如果說讀書無用,古人已經直接回覆你了。為什麼我們還要讀書,國家要以權利與義務相結合的形式推行義務教育,讀書最後的作用是什麼?  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現在人人都能認識字了,甚至英語也能簡單看懂一些了,又開始討論讀書無用論來了。為什麼呢?
  • 「讀書無用論」漫談
    但面對物價飛漲,樓市居高不下的社會現實,「讀書貴、就業難」的社會問題日益突出。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小學幾元錢的學費演變到如今「入園難、上園貴,貴過大學學費」的程度,一個幼兒每年上萬元的學費已不再是新聞了。特別是1999年國家高校擴招後帶來的「就業難」這一事關個人前途和家庭幸福的重大百姓生活問題,直接導致了廣大農村新的「讀書無用論」捲土重來。
  • 我們經歷過幾次「讀書無用論」?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至少經歷過四次「讀書無用論」風行的時代,每一次都與社會大環境的變動緊密相關,我們且不去討論「讀書無用論」是否正確,先看看它是怎樣產生的?白卷英雄」——那個年代的「讀書無用」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第一次「讀書無用論」興起了。1966年秋「停課鬧革命」,運動開始了,城市內的學校率先停課,該年底農村學校也陸續停課。
  • 有一種讀書無用論,叫做「倖存者偏差」
    這種讀書無用論,在農村裡常常被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像這種讀書無用論,就是典型的陷入了「倖存者偏差」的思維當中了。雖然有些個別人,沒有讀過多少年的書,卻因各種機緣巧合與努力下,走向了成功。但是更多的人,卻努力了一輩子,仍然難以成功。
  • 讀書無用論,並不一定是錯的
    這個問題就是「讀書無用論」穿上了小混混和成績好的馬甲。我不想說什麼讀書有用或者讀書無用,有的時候讀書就是無用,有的時候讀書就是有用,不論什麼結論,都有一堆案例可以作證。「讀書無用論」最大問題不是這句話本身,而在於讀書和無用之間的邏輯錯位和應用場景的不明確。當你能夠確認好讀書的定義和有用的定義時,自然就不存在爭論了。
  • 我為什麼反駁讀書無用論
    讀書無用論,這個理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被眾多人宣傳,有些人認為這個說法不無道理,有些人則認為這個理論大錯特錯,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讀書無用論大概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年輕的時候辛辛苦苦的讀書,最後進入社會取得的經濟效益還不如不怎麼讀書的人多,換句話說就是上了這麼多年學,才掙那麼點錢,所以說最後就覺得讀書無用。第二個方面就是,讀書讀了這麼多年,最後長大了書中大部分的知識都給忘了,那麼我讀書幹嘛呢?
  • 最全面反駁讀書無用論:讀不讀書,有什麼區別?
    讀書有沒有用呢?這個問題已經被說了無數遍,仍然有人高中退學,妄想一夜成名;一些老闆鼓吹讀書無用論,以不讀書為榮;這種怪現象是如何來的呢?筆者今天就來幫大家分析分析。這絕不意味著,他們成功的原因是不讀書,他們只是換了一個地方讀自己的書。不是讀書就能成功,但不讀書的人,即使成功,也無法長久。當今社會已經尋找不到一個「不需要讀書就能勝任」的崗位,即使是菜市場賣菜的大爺,也需要讀書或請讀書的人,來幫他解決農產品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成功具有偶然性,這個世界上有76億人,比你有天賦、比你努力的人實在太多。不讀書,連成功的機會都沒有。
  • 別再相信讀書無用論,拼命讀書是大多數人的捷徑
    讀書無用論 千萬別當真,拼命讀書是大多數人的捷徑。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結束了,2020年的高考,因為疫情,來得晚了一些,但是頻頻傳來的喜報,卻來得剛剛好。最近,朋友圈,微信群基本上被高考狀元刷屏了,各種採訪、各種贊助和獎勵表揚,十年寒窗,一朝成名,著實不易。讀書無用論是本世紀最大的謊言。
  •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讀書無用論」?
    1「讀書無用論」相對應的就是「讀書萬能論」。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讀書最初是貴族們的特權,直到封建時期科舉制度的產生讓農民、商人等群體有機會通過讀書考取功名,金榜題名封妻蔭子,擺脫低下身份成為貴族,從此光宗耀祖!讀書和晉升通道緊密聯繫在一起,讀書成為晉升最佳途徑,從此也成就讀書萬能論。
  • 從德雲社的學歷如何看讀書無用論?
    他們其中大多數人的學歷不高卻能做的這般,不禁讓人再回到「讀書無用論」這個問題上面。我認為這是兩回事,為什麼呢?首先,相聲是屬於民間說唱曲藝,是藝,簡單的說是學藝。相聲說起來也算是比較難學的,從相聲的入門到登臺其實需要很久的時間去學習的,期間要花很多的精力和時間,有的還不一定就能學會。
  • 「讀書無用論」是錯的嗎,我們能夠反駁嗎,我們有資格反駁嗎?
    現在的網絡上面,自由的言論很多,只要你不談論政治,有時候謠言都能滿天飛,更不必說一些人發表自己的個人觀點了,那是完全沒有什麼限制了,想說什麼就能夠說什麼,只要自己認為對的,只要自己認為有理,黑的都能夠說成白的,更不必說關於讀書的話題,許多人都在宣揚「讀書無用論」,那麼,他們的說法是錯的嗎?我們能夠反駁嗎,而我們是否有反駁的資格呢?從現實的角度看待這句話。
  • 鼓吹讀書無用論的那些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有用?
    特別是最近幾年,這種思想越來越影響很多人。那麼是哪些人在提起過讀書無用論呢?一、一些人云亦云的那些人;在金錢至上的社會中,一切以金錢為主,鄉情,信任,這些最基礎的東西在金錢的衝擊下變得支離破碎。鼓吹讀書無用論是一種對知識的不屑,用金錢衡量著世間的一切,價值觀的不同,另外由於投資和回報率很難的問題。
  • 世上最大的謊言就是讀書無用論
    不管是在現實亦或是網絡,這樣的話語都太多了,學校裡的混子學生,七大姑八大姨,遠方親戚,都會對你進行這樣的「指導」我先放兩張圖,讓那些宣傳讀書無用論的人感受一下那些在文章裡寫著賈伯斯,比爾蓋茨退學,最後卻掙到了一堆錢,宣傳讀書無用論的作者們。
  • 「讀書無用論」重出江湖?怕不是在做夢
    但最近總是聽到一些「讀書無用」的言論,我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父母是否還會有這種想法:讀不讀書不重要,還不如早點出來社會學習一門手藝,社會上那些當大老闆的,沒幾個讀過多少書的!這種想法的根源是錯誤的!如果你作為一名家長,還有這種想法的話,請及時改掉這種錯誤的想法;如果你是一名學生的話,請不要聽家長這種胡話!
  • 【燕山星雲】不是讀書無用,而是你無用
    在眾聲喧譁的讀書無用論中,我比較注意三種聲音:  一種讀書無用論的鼓吹者,自己真沒讀過幾天書,但或是其他能力突出,或是運氣較好,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你的舊友聚會,或許也有這樣一種悲涼的酸楚:極沒文化的髮小,居然成了大款。我們這些讀了十七八年書的,除了學位啥也沒有。
  • 新「讀書無用論」真在撕裂著鄉土中國,網友:讀書真的有用
    導讀:經濟的高速發展下,有時候會導致一部分人盲目追求經濟效應,做任何事情都要求短時間收穫經濟報酬,任何事情都要求看到收益,包括讀書和學習也都是為了以後過上好生活如若沒有發到目的,就盲目地認為「讀書無用」。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周恩來說:「為中國的崛起而讀書。」
  • 讀書無用論有多可怕:那些不讀書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讀書無用論有多可怕:那些不讀書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為什麼我要努力讀書?讀書有什麼用啊?就在9月2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就近年來農村地區流行的「讀書無用論」提出問題,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對此做出回應:他承認「讀書無用論」的確在一些欠發達地區大行其道,這是一個客觀而現實的問題,如果家長們認為,讓孩子上學無法讓他們接觸到更好的工作,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們自然會質疑讀書的重要性。
  • 說「讀書無用論」的人,你們良心不會痛嗎?
    只是通過考試的形式,讓大家去掌握它,你可以覺得這門技能對你終身無用,但是請不要到處宣揚「無用論」。因為即便他是一個學習數學的天才,當他做學問研究時,看到的大量材料也有可能是英文原稿;即便他是一個為生活奔波的小職員,也有可能會在某一天接待外國客戶,從而得到了一個升職機會。其次,中國的教育,即便萬般不好,千般應試。但是我們要深刻的知道,高考,是這社會上相對公平的一次考試。
  • 別再相信「讀書無用論」,讀書是回報最大的項目
    當然,鄰居阿姨不是第一個說「讀書無用」的人,我見過很多說讀書無用的人,而我自己可以說是讀書無用論的我想說讀書無用論是最大的謬誤,學識更淵博的人,他的個人價值更大。01有的人讀書就是為了求財,他們讀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用學歷去換取高收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