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大學成立腦與智能實驗室和未來實驗室,是國內高校探索學科交叉...
清華大學成立腦與智能實驗室和未來實驗室,是國內高校探索學科交叉的縮影學科越交融 科學越開闊來源:《人民日報》2017-12-20 趙婀娜打破學科界面、推動學科交叉、促進科研創新,在國內,像清華大學這樣的探索不在少數。
-
清華成立兩交叉學科實驗室:腦與智能實驗室、未來實驗室
清華成立兩交叉學科實驗室:腦與智能實驗室、未來實驗室 12月15日下午,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未來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立,成立儀式在清華大學主樓舉行。
-
好未來成立腦科學實驗室,與史丹福大學合作研究「AI+教育」
雷鋒網消息,近日,好未來宣布成立腦科學實驗室,並與史丹福大學達成人工智慧戰略合作,未來將通過人工智慧與腦科學,推動「AI+教育」的學術研究和產品落地。雷鋒網了解到,好未來在去年就在籌備腦科學實驗室。據了解,好未來腦科學實驗室將重點從三方面進行研究:利用腦功能的客觀監測,加強課堂診斷、觀察,為追蹤長期有效的人腦「學習歷程」打下基礎;研究更有針對性、更準確的學習能力評價系統;同時在科學指導下,設計出相應的產品,激發大腦的最好學習狀態。
-
萬字整理:中國腦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機構概覽
力爭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腦科學研究基地乃至世界一流水平的腦科學國際合作研究中心,建設具有明確時空尺度和位置信息的神經元類型、神經環路和網絡、血管網絡等三維精細腦結構與功能大資料庫,提取跨層次、多尺度的腦連接時空特徵,在認識腦、模擬腦、保護腦方面將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破譯腦功能與腦疾病, 並推動類腦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
2020清華大學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博士後招聘公告
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面向高端有源植入醫療器械的應用技術研究;(2)面向神經和精神疾病的神經調控新療法研究;(3)面向腦科學的神經調控機制研究;(4)醫學人工智慧方法與應用研究。2013年以來,實驗室先後成功實現腦起搏器、迷走神經刺激器、骶神經刺激器和脊髓刺激器等系列神經調控技術和產品的成果轉化,在帕金森病、癲癇、尿失禁和疼痛等多種神經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得到大量應用,相關產品累計植入患者超過1.2萬人,覆蓋300多家醫院,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實驗室在人工智慧領域做出重要的方法學工作,並有成功的醫學應用。
-
2019年中關村論壇「腦科學與未來」平行論壇精彩預告!
一、論壇主題:腦科學與未來社會二、時間地點:2019年10月17日(周四)14:00中關村展示中心會議中心圓明廳三、議題簡介:21世紀是大腦競爭的時代,腦科學成為當前國際科學前沿的熱點領域
-
教育行業下個風口已來,好未來成立「腦科學實驗室」
人們開始關注神經學、腦接口等前沿腦科學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試圖通過了解大腦工作原理,解開腦的奧秘。 今日,在好未來主辦的「賦能教育極』智』未來」——「AI+教育」學術交流會上,好未來正式宣布成立國內教培行業首家「腦科學實驗室」,通過腦科學推動「科技+教育」的學術研究和產品落地。
-
【人物聚焦】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江實驗室腦...
,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上海腦科學和類腦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2017年9月,張江實驗室揭牌,重點攻關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兩大領域,而類腦智能研究是兩者間的橋梁。實驗室內部建立了共享機制,各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能夠共享實驗設備,尤其是大科學裝置。
-
清華大學成立兩交叉學科實驗室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孫琪)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未來實驗室15日成立。清華大學希望通過提供學科交叉平臺,集合多個學科資源,促進產生更多創新成果。 腦與智能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教授王小勤說,實驗室未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開發新型的腦活動測量、解決腦疾病、攻關類腦技術、推動通用人工智慧系統研究等。
-
好未來成立腦科學實驗室
PingWest品玩1月26日報導,好未來宣布成立腦科學實驗室,希望基於學生的大量學習數據,探索學生的學習動因。同時,通過成立腦科學實驗室,好未來也將與各大高校合作,逐步推動腦科學領域的課題研究。目前,好未來有4000名技術、產品和教學研發人員,未來三年內,這一數字將超過1萬人,其中包括500人規模的AI和腦科學研發團隊。同時,好未來還將在全球範圍內建立由頂級科學家和優秀研究院支持的6所聯合實驗室,並將在2018年成立海外研發中心。
-
天津腦科學中心成立,助力「天津智港」建設
天津腦科學中心成立,助力「天津智港」建設 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近日,依託該校建設的「天津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簡稱「天津腦科學中心」)正式成立。
-
「神經調質系統介觀腦功能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啟動!
南京腦觀象臺(Nanjing Brain Observatory, NBO)宗旨是圍繞全球腦科學計劃的重大需求,傾力打造「自由行為動物腦成像」的核心能力,大規模獲取腦動態圖譜數據,推動重大原創發現,助力腦疾病臨床新藥創製,並啟迪類腦與人工智慧研究。
-
東大成立「腦科學智能技術研究院」,兒童成重要應用者
5月18日上午,東南大學在四牌樓校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成立「腦科學與智能技術研究院」。旨在為全世界提供腦科學大數據資源,將腦智智能應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腦科學研究不僅是當前國際科技前沿的熱點領域,也是理解自然和人類本身的「終極疆域」。
-
蒲慕明:意義非凡的腦科學
腦科學是一門極富魅力的生命科學,它充滿神秘,又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意識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人各有志?為什麼有些人更聰明、記憶力好?為什麼有些兒童有自閉傾向?為什麼有些人患抑鬱症?機器人怎樣才能擁有人類的智慧和能力?人類社會未來如何與智慧機器人共存?這些問題可以說與腦科學密切相關。
-
中科院自動化所發力類腦智能研究—新聞—科學網
第一是訓練效率問題,必須有大量標註樣本訓練才能保證足夠高的泛化性能。第二是不夠魯棒,神經網絡可能把不屬於任何類別的模式非常自信地判別為某一類。而人腦學習模式只需要少量樣本,而且對不認識的模式可以很可靠地拒識。」劉成林指出,人工智慧面臨的局限,急需新的理論來突破。目前,人工智慧在圖像識別、語音處理上的精度難以進一步提高,且學習過程很不靈活。故此,急需從腦科學和神經科學尋找新的借鑑。
-
腦科學研究的三大發展方向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克隆猴項目就是為了研發出克隆猴的疾病模型,以便應用於腦疾病治療方面(下圖)。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用體細胞克隆技術於2017 年底培育出的克隆獼猴——中中、華華腦科學研究的另外一個重要應用在腦機智能技術、類腦研究方面。
-
上海腦科學交流平臺,誠邀您加入
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是中國科學院在2014年首批成立的四個卓越創新中心之一。旨在以科學問題為導向,凝聚中科院的科研實力,通過團隊合作和學科交叉融合,解決在腦科學和類腦智能技術兩個前沿領域的重大問題。
-
深圳腦科學、合成生物學兩大科技基礎設施完成全部立項程序 將在...
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兩大設施作為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光明科學城核心啟動區重點建設項目,在十大設施中最早獲得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報告及概算批覆,率先完成了全部立項程序,將全面進入建設實施階段。
-
「不死之腦」與腦移植,換腦能否幫我們實現永生?
這是一個歐盟的項目,當時有來自3個國家的4個實驗室共同開展研究。雖然有很多新的發現,但是並沒有給出一個完美的解答。其實越是做腦科學的人,越會覺得大腦神秘莫測,就像一個黑箱,我們把一些信號輸入,然後獲得一些信號輸出。
-
AIE實驗室與網易科技共同啟動Omega AI計劃 探秘人工智慧,網際網路與腦科學的未來
2011年,由歐盟資助,歐洲35位科學家啟動了RoboEarth研究計劃。試圖讓機器人共享信息並存儲它們的發現。2013年,歐盟委員會宣布將「人腦工程」列入「未來新興技術旗艦計劃」,力圖集合多方力量,為基於信息通信技術的新型腦研究模式奠定基礎,加速腦科學研究成果轉化。2014年8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宣布,將資助36項腦科學相關項目,涉及實時全腦成像、新的神經網絡理論以及下一代光遺傳學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