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到一歲的前語言時期,正是寶寶學習語言的敏感期,家長應把握住前語言的敏感期,跟寶寶多說話,注重前語言教育讓寶寶早說話。
以下0~3歲寶寶語言能力時間表,幫你了解寶寶什麼時候會說什麼話。不過,如果你的孩子有這些能力的時間比表中所列時間早或晚一點,多半也相當正常。
1
嬰兒期
語音的產生:從最初的哭聲分化出單音節音,然後是雙音節、多音節、有意義的語音。
0~2個月:單音節階段,2個月元音。寶寶能偶爾發出a,o,e等元音,有時能發出像鴿子叫的咕咕聲。在與媽媽對視時,能偶爾模仿媽媽張嘴的動作。在與觀察者接觸時,寶寶能集中注意力,有時能以發音來回應。
3~4個月:寶寶開始能發出一些輔音。能自發地笑出聲或對家長的逗弄出現反應。能發出高聲調的喊叫,咿呀作語的聲調變長。
5-6個月:能無意識發出「爸」,「媽」等音,同時發出比較複雜的聲音,如a, e, i, o, u,好像要說話,會發出不同聲音表示不同反應,會用身體動作表示到外面玩。
7~8個月:能發出簡單音節,如「打打」,「媽媽」,「爸爸」等,這是前語言發育階段,並開始懂得語意,認識一些常見的物體。
9~10個月:能有所指的叫「媽媽」。懂得一些詞義,建立了一些言語和動作的聯繫,懂得「不」的含義。
11~12月:能聽懂父母的一些話,執行簡單的命令,開始理解成人的讚揚和制止。語言進入萌芽階段,開始學說話。
危險信號:如果寶寶到6個月大還不會發聲,要帶他去醫院。
2
幼兒期
語義和最初詞彙的掌握:1-1.5歲:理解語言的階段,能聽懂成人說的某些詞。
12個月能理解家庭成員的名字,以1-2個疊詞表達,常常「亂語」,用姿勢來表示。會非常有意識地叫「爺爺」、「奶奶」;也會說「給」、「打」、「要」等單音節動詞,會說「飯飯」「包包」「車車」等疊音詞。
13-15個月這個階段仍然是單詞句的水平,但大多數寶寶開始說人生中的第一句話,能夠理解80-100個日常用語。
參考來源:廣州婦幼保健、中國蒙臺梭利協會師資培訓部
16個月寶寶現在不只是自己一個人大聲嘰咕,大部分時間會跟別人說話。想讓你注意他時會叫你(「媽媽」),會點頭和搖頭表示要和不要。會發的輔音更多了。
18個月寶寶的詞彙量有5~20個,包括名詞(媽媽)、動詞(吃)和形容詞(冷)等。能用常用短語來提出要求,比如「要娃娃」。
18~24個月寶寶開始用包含一兩個詞的句子來表達更多的想法,比如「爸爸走」,「寶寶抱」。
2歲寶寶知道150~300個字了。能說包含兩三個詞的句子,只是詞和詞之間會有很多停頓,聽起來有些磕巴。比如「寶寶……摔了」,「媽媽……上班」。
2~3歲寶寶能夠在相關環境中就某事或某個東西簡單地聊幾句。經常會問一些簡單的問題。會說的話也從常用短語擴展到有3~6個詞的句子。詞彙量達到450個左右,包括很多動詞。能夠正確使用你、我、我們這種代詞。
兒童的語言是自然發展而來的,而不是教出來的。所有兒童都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在開始時只能說一些簡單的音節,過一個時期就能說音節較為複雜的詞語,到最後就能掌握整個的句子和語法。
幼兒語言發展具有階段性特點,蒙臺梭利博士在幼兒身上有一個偉大的發現,那便是吸收性心智。吸收性心智是幼兒獨有的一種特殊的學習方式,即幼兒會像海綿一樣,從環境中吸取信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