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度聚焦「網際網路+」 全力打造智慧校園
西安市灞橋區慶華小學坐落在驪山腳下、灞水之濱的洪慶街道,始建於1957年。與慶華公司、航天四院和火箭軍工程大學毗鄰,有著獨特的軍工科技文化氛圍。學校是全日制公辦小學,是「陝西省示範小學」「西安市一級小學」,市、區級「名校+」教育聯合體「名校」,以委託管理和結對提升形式帶動5所「+校」共同發展。
在灞橋區委、區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區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學校以「責任伴我成長」的辦學理念,塑造「責任」品牌,深入推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學校建設有「電子智慧課堂」、智能錄播教室、校園電視臺、班班通、校校通、人人通、創客實驗室、科技實驗室、電子閱覽室、電子圖書管理系統等。學校積極推進「網際網路++」教育,創建「智慧校園」,著力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環境,為教育騰飛奠定良好基礎。
教育信息化作為國家發展戰略要素,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世界各國紛紛將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通過信息化帶動教育改革創新。學校自2016年就積極落實《西安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著手制定慶華小學信息化建設五年行動計劃。學校領導班子從標準規範、基礎環境、教學科研、管理平臺、師生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移動互聯等方面做出了詳細的發展規劃,前瞻性的將「網際網路+」與「教育」這兩大動力貫穿在一起,發展思路清晰明確,充分調動資源優勢,形成聚焦長遠發展的合力。
自「智慧校園」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學校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心與關懷。西安市現教中心、灞橋區教育局、灞橋區教育局現教中心領導多次來校現場指導建設工作。在上級的關心支持下,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順利完成,從根本上解決了「智慧校園」應用需求,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亮點1 全力推動「雙責智慧課堂」發展
學校著力打造的「雙責智慧課堂」模式已卓有成效,在區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智慧校園」項目完美地將智慧教學設備與「雙責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相融合,改變了傳統的授課方式,實現了以「網際網路+」為依託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多種互動模式,配合學校「電子書包教室」智能學習平臺,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借助便捷的平臺數據採集和分析,進行課堂學習評價,貫穿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大量優質資源如願以償地應用於課堂教學,讓課堂更加豐富,讓過程性評價更加客觀具體。
亮點2 大數據分析、雲計算助跑教育教學
電子考務系統的組卷功能、批改功能不僅僅將老師從繁重的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更是對學習情況的大數據分析,通過雲計算形成學生整體學情報告。教師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講解,做到有的放矢。此外,每名學生都有個人對應的學情分析,長期監測,為指導學習提供了參考依據,家長、教師、學校均可以在移動終端隨時查看,促進了家校聯動,形成了家校合力,為教育教學助跑。
亮點3 辦公自動化帶來高效率
輕鬆實現教學應用「雲管理」。學校引入企業微信及視頻會議系統,手機、電腦、大屏、監控等多種場景互聯互通,真正實現互聯、物聯。2019年學校全面開通企業微信,並將企業微信和原有平臺進行優化整合。學校針對教育環節的各種角色,構建不同的個人空間和機構空間,融資源、服務、數據為一體,實現信息溝通、數據交換,並支持各類應用服務的匯聚與調用。學校教職工在手機端可實現收發通知、信息互動、校務公開、文件流轉、日常審批、財務管理、人事管理、考勤管理、調課管理、電子報修、請假審批等功能,極大地加速了管理效率。教師可以實現雲教研、在線直播授課、智能班級管理等功能。疫情期間,視頻會議、在線直播課堂讓「停課不停學」工作順利開展,都得益於學校「智慧校園」的建設實施。
亮點4 家校互動拉近了溝通距離
「智慧校園」為家校互動提供了平臺,打破了溝通障礙,拉近了家校距離。在學生複課後疫情常態化期間,學校平臺接入了阿里公司開發的「關學」系統及設備。家長通過個人支付寶為學生錄入臉部識別圖像,安全便捷,有效避免了人群聚集。學生到校後「關學」設備即可識別學生信息,記錄測溫情況,按班、按學校生成大數據報表,及時進行異常反饋。學校校長、管理老師、班主任可根據相應權限進行查看學生測溫信息。家長會在孩子進校的時候在手機端收到孩子進校測溫信息照片,及時掌握孩子動態。這些充分保障了師生安全,為家長解決了後顧之憂,獲得了家長的讚譽。
「智慧校園」建設對教育教學的影響是長遠的,提升是巨大的。學校將把「智慧校園」建設列為長期貫徹的重點工作,最終要利用現代高新信息技術、實用的通信系統、創新的整合理念,建立高效的校園管理體系、領先的數字教學體系和便捷的校園生活體系,讓「智慧校園」充分展現它的「聰慧」,助力學校邁向未來教育的美好明天!
(文章來源:三秦都市報)
(責任編輯:youna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