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的迅猛發展,「網際網路+智慧校園」建設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遍地開花,各地信息化教育的建設成效顯著,其中,由怡海數據負責搭建的「建陽區智慧教育雲」平臺,最為典型。
「智慧教育雲」平臺將「網際網路+」的先進技術、智能終端設備硬體及雲平臺軟體系統相互結合,集教學、學習、科研、管理等功能於一體,圍繞學校、教師、家長及學生的需求,搭建高效的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構築靈活的信息化支撐服務體系,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模式,促進區域教育均衡公平,提升區域教育質量。
建陽區智慧教育雲平臺自2017年啟動,是建陽區教育局響應南平市「十三五」教育發展專項規劃而開展的,由怡海數據全權負責開發及搭建的大型「網際網路+教育」項目。目前已完成兩期的建設與驗收,已構建起區校兩級智慧教育應用體系,並完成了全部城區10所學校的以智慧教學卡為核心物聯網智慧校園的建設和應用。目前平臺總用戶數已逾10萬人、智慧卡發卡17600張、藍牙物聯網AP總計250個,雲平臺自上線以來總PV超過1300萬人次、最高日活達到60000人次(建陽區35萬人口)、用戶平均停留時長超過350秒。
引入移動化教學輔助工具,打造智慧課堂
「智慧教育雲」平臺中的「輕課堂」教學工具,目前已在建陽區10個試點校和試點班中進行深入使用。
該工具結合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技術,搭配學生智慧卡,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整合,為教師授課提供了便利,實現教學師生互動的常態化,並採集教學過程中師生的行為數據,實現智能化的課堂教學、課後回顧、學情分析以及行為評價,構建智慧教學體系。
在疫情期間它很有針對性的提供了兩種有效的網絡授課方式:微課和輔助直播教學。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教師共上傳了8105課件,共產生1178節微課,累計教學時長479.5小時,觀看次數96590人次,觀看學生8213人。其中建陽一中韓秀娟老師的微課《語法專題系列之--形容詞,副詞》成為微課播放冠軍,共播放1921次。智慧教學(輕課堂)的微課和異步答題功能,以其易用性受到建陽區廣大教師的歡迎。
為了能夠幫助廣大老師更快適應信息化教學,怡海數據為建陽區的教師組織了多輪線下及線上的競賽、培訓、直播講座等。
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智慧教育雲」的又一利器——教學行為分析評價系統,主要目標在於建立教學、評課、反饋診斷,實現全過程記錄,聚焦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進,提升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實現基於證據的教育決策和教學研究。有助於教師進行教學評估、自我反思,從而改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水平。
另外,「智慧教育雲」平臺用量化手段準確定位區內每位教師教學中待改進的部分,使建陽區教育局、教育學院制訂教師培訓計劃更有針對性,提升宏觀教育決策的有效性和教研業務開展的精準度。為教師自我學習、教學能力提高,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為教師專業成長、職業素質的提升提供發展平臺;提高教師主動反思的意識和教學反思能力;有利於實現專家引領、同伴互助,提高教科研能力。
共建共享優質教學資源,推動基礎教育高位均衡發展
「智慧教育雲」通過豐富建陽區本地特色資源,為區內學校積累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形成學校優質資源和特色資源,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覆蓋面。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更多的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優化校園管理,簡化教務流程
建陽區的所有學校都配備藍牙接收器,可自動採集到學生在校內的行為軌跡。再配合易校園的行政班課表和走班課表,可實現完全自動靜默式的班級學生點名功能,給班主任減少大量日常管理負擔。
另外,「建陽智慧教育雲」項目裡還建設了區-校兩級的OA行政辦公管理系統,靈活可配置的辦公流程自定義功能,極大的提高了辦公自動化系統效率,在上下級批文、發布通知公告、會議申請與記錄、學校設備報修以及物資設備申領採購等方面,發揮巨大優勢,全面提升學校的科學管理水平。
怡海數據致力於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將網絡技術和教育教學積極結合,建設校園生活一體化。
網際網路+教育
就是科技、快捷、高效、共享的智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