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到了病毒性腸炎的流行季節,上吐下瀉的小病患們又變多了……
寶爸、寶媽們帶著生病的寶寶來醫院就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疑問——
「醫生,我家寶寶一吃就吐,這是咋了?」
「大夫,我家的吃完就拉,我該咋辦?」
「孩子先開始吐,然後開始燒,現在又開始拉,啥時候能好啊?」
通過對寶寶發病過程的仔細詢問,經驗豐富的兒科醫生會做出這樣的判斷——寶寶很有可能得了病毒性腸炎,需要進一步進行糞便化驗,明確病原。
同時,通過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決定相應的治療方案。病情較輕的可以通過口服藥物的形式慢慢好起來,病情較重的寶寶們則需要門診輸液留觀或者住院治療。
關於脫水
一些細心的家長會告訴醫生,「我家寶寶吃不下東西,一天能拉十幾次二十幾次,感覺就是個直腸子,一吃就拉,尿的也不多,感覺寶寶很不舒服,又不會說,就只會哭,哭的時候又沒有眼淚,手和腳也是涼涼的」。其實,這種情況就是脫水了!
脫水是病毒性腸炎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下面的表格可以幫助評估患兒的脫水程度。
如果發現寶寶出現了表格中的脫水錶現,一定要及時就診,積極預防脫水程度進一步加重。可以進食吃藥的寶寶首選口服補液鹽Ⅲ,嘔吐嚴重無法進食的寶寶則需要靜脈補液。
關於口服藥物
有些寶爸、寶媽會有這樣的疑問——
「醫生,我家寶寶吃藥不配合,能不能光輸液,不吃藥?」
答案是否定的!
治療腹瀉,口服藥物很關鍵。
寶寶和家長們的配合程度往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口服補液鹽Ⅲ。預防和治療腹瀉引起的輕、中度脫水,並可用於補充鈉、鉀、氯。很多家長可能沒有注意,藥盒裡面有一個塑料的小盒子,上面標有250ml的刻度。服用前,需要用溫開水將小盒子衝燙乾淨,然後將一整袋量的藥物充分溶解於250ml的溫開水中隨時口服。這個濃度是經過嚴格配比的,所以不可以再添加液體進行稀釋。嬰幼兒應該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了總比不喝好。
益生菌(腸道微生態藥物)。可以起到調節腸道菌群的作用。比如大家熟知的媽咪愛(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整腸生(地衣芽孢桿菌活菌顆粒)、益君康(複方嗜酸乳桿菌片)、培菲康(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億活(布拉氏酵母菌散)等,排名不分先後。貯藏時應注意溫度不宜過高,使用時用溫開水衝服,水溫不宜超過40℃,避免與抗菌藥物同服。
蒙脫石散。對消化道黏膜有覆蓋作用,提高黏膜屏障對病毒、病菌以及毒素的防禦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藥品說明書明確寫到——將本品1袋倒入50ml溫水中,攪勻後服用。所以,半袋需要25ml水,1/3袋需要16-17ml的水,衝藥時一定要注意濃度。服用後大便變成稠糊狀或者正常的成型狀,就要停用,否則會導致便秘。
消旋卡多曲顆粒。減少水和電解質的過度分泌。對於稀水便次數特別多的寶寶可以口服這個藥物,同時這個藥物可以和食物、水或母乳一起服用,注意溶解混合均勻。連續服用不得超過7天。
補鋅。可以縮短腹瀉病程,促進康復。患兒能進食後即可補鋅治療,6月齡以下的嬰兒每天補充元素鋅10mg,6月齡以上的患兒每天補充元素鋅20mg,共10-14天。病毒性腸炎的寶寶們往往餵藥都比較困難,所以寶爸、寶媽們只能根據寶寶的自身情況進行嘗試和選擇。
(特別聲明:此部分藥物無任何利益衝突,僅供參考,不做特殊推薦!)
關於吃什麼
幾乎每個家長都會問醫生「我家寶寶到底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
原則是調整飲食,鼓勵進食。
由於輪狀病毒感染後容易繼髮乳糖不耐受,所以建議6月齡以下的嬰兒將平時餵養的普通配方奶粉更換為無乳糖奶粉,時間約為1-2周,等到寶寶腹瀉好轉後2周轉回原先餵養的配方奶粉。
對於6月齡以上的患兒可以繼續食用已經習慣的日常食物,但是需要注意一定要清淡好消化,比如米湯、大米粥、調料不多煮的比較軟的龍鬚麵等。避免吃生冷刺激、不好消化的粗纖維蔬菜和水果、高糖和較為油膩的食物。
常言道病從口入,對於護理病毒性腸炎的寶寶,一定要注意消毒和隔離。
注意手衛生。
(有關七步洗手法看這裡學)
同時,還要注意清潔和保護寶寶的小屁屁哦!
來源:西安市兒童醫院
END
編輯:楊蕾 趙國棟
審核:梁媛
點亮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