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提前開幕,「光棍節」變「雙節棍」,從歷年的11月11日提前至11月1日。狂歡大促時間拉長,各種補貼、玩法更是層出不窮讓消費者看花了眼,預售、秒殺、滿減、現金紅包、購物津貼、積分兌換金額、預付定金直減……優惠此起披伏,剁手黨買買買雖爽,也要留意別踩這些坑,別以為薅了「羊毛」,卻反倒被割了「韭菜」。
直播火爆 警惕售後糾紛
今年「雙11」,直播帶貨成為各路玩家爭搶的「高地」。比去年提早了大半個月,而率先打響這場馬拉松式戰鬥的,是李佳琦和薇婭兩位淘寶直播的佼佼者,同時下單立減、豪華贈品贈送、優惠券津貼組合等種種優惠也紛紛送給了直播間的觀眾手中。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提醒消費者,對於低價、小眾的商品應當理性購買。
摸清優惠「套路」
謹防「先漲後降」
「雙11」期間,價格優惠是刺激消費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家電商也因此打出促銷牌,秒殺、折扣、紅包、優惠券、預付定金直減等不停歇。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告訴記者,面對商家的各類促銷活動,消費者一定要理性購物,避免因衝動消費落入商家「套路」。對於「先漲後降」的消費套路,消費者可以向相關監管部門反饋。同時建議電商平臺建立相應的價格保護機制,避免商家虛抬價格。
面對平臺新玩法
預售「定金」要留神
今年「雙11」,在部分商家的預付定金直減的活動中,消費者需提前支付定金,如未支付尾款則定金不退。
蒙慧欣提醒,這些平臺推出的系列玩法,其主要目的提高消費者活躍度,引流且激活用戶,提高用戶留存度。消費者一定要看清並區分「定金」和「訂金」,了解預售規則及時支付尾款,定金一旦支付不可退,而訂金原則上可退。
社交拼購或藏「貓膩」
下單需謹慎
低價拼購的模式人們也早已不再陌生,除拼多多等拼購電商外,淘寶、京東、蘇寧等電商紛紛推出拼團平臺,雙11期間各家電商的拼團促銷活動此起披伏但也良莠不齊。
對此消費者需謹防「虛假拼團」連結,對朋友圈等社交軟體分享的各類拼團連結,有些可能帶有木馬病毒,當點擊後就落入詐騙分子的圈套,輕則洩露個人信息,重則直接造成個人經濟損失。
特價限購、消費返現
與實際不符
在以往的電商大促期間,經常出現某些商家推出特價限購、消費返現等活動,但實際上,消費者成功下單後,商家卻以已達上限或庫存不足等理由拒絕消費者下單。
蒙慧欣表示,商家以特價限購吸引下單,實際可購買數量與宣傳不符的,涉嫌虛假宣傳。一般而言,商家打出此類標語主要是為了吸引部分消費者下單,從而提高商品訂單量,從而出現類似「砍單」行為,對於特價限購數量與實際不符的情況,消費者應及時向平臺方舉報,
警惕發貨陷阱
避開物流高峰
「雙11」期間,一波又一波的促銷活動刺激消費的同時也給商家和物流帶來壓力。
蒙慧欣提醒,大促期間購物消費者需做好物流滯後的心理準備。對於一些急需的商品,提前諮詢商家發貨時間,對於一些食品類、易腐易壞類商品,最好避開物流高峰。而籤收時先驗貨後籤收,對於未經同意就放代收點的物流行為可以向有關部門舉報。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