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華菱入股FMG(Fortescue Metals Group Ltd)仍是中國鋼鐵行業成功收購國外上市公司股權的典型案例,外界說華菱與FMG的合作,既挖了礦,又淘了『金』。」11月11日,華菱集團宣傳部有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事實並非如宣傳的那般完滿。華菱集團儘管已經是FMG的二當家,但對其並沒有經營權,一直徘徊在董事會門外;而且,其能否從這家號稱世界第四大礦山的公司獲得可觀又優惠的鐵礦石供應仍有爭議。
爭議儲量
2009年5月,位於湖南的華菱集團正式與澳大利亞FMG公司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前者以2.38澳元/股的較低均價獲得FMG公司17.34%的股權,成為FMG第二大股東。
與三大礦山相比,FMG公司要年輕得多。儘管其近年來發展迅猛,但市場對其實際儲量仍有疑慮。
今年11月11日,一位華菱集團礦石業務部門的高級管理者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稱,2012年之前,FMG已宣布擁有100億噸資源。
一位熟知FMG公司的資深行業人士認為,華菱集團參股FMG並不虧,因為FMG 的發展趨勢還是比較良好,「它的儲量雖然沒公布的那麼可觀,但儲量確實不小」。
「目前為止,FMG提出的項目開發、經營運作計劃都能夠如期執行到位。」華菱集團高層強調。
自去年起,FMG就已經開始有產能運往中國。
不過,和君諮詢分析師解雷認為,FMG的鐵礦石產能並沒有預期那麼好,「它主要靠一幫搞資本運營的人在做,很多對項目的描述還是稍微偏樂觀了,至少沒有按時達量達產」。
華菱集團已經與FMG聯姻多年,但並未從後者那裡撈到便宜的價格。
FMG執行董事史貴祥(Russell Scrimshaw)此前稱,華菱與其他FMG客戶待遇一樣,按照其他客戶同樣的價格購買鐵礦石。
這得到了華菱集團方面的證實。其上述宣傳負責人表示:「籤訂鐵礦石長期協議,重點是為了獲得穩定的資源,鐵礦石長期協議的定價已經完全和市場接軌。」
尷尬二當家
華菱集團宣傳部門有關負責人稱,華菱和FMG還尋求在其他方面的合作,如物流、潛在資源開發等。
此前不久,FMG磁鐵項目的總經理Michael Masterman還帶領著團隊到長沙訪問,與華菱共同研究冰川河谷磁鐵礦項目(現合併入「鐵橋」磁鐵礦項目)的合作事宜。
在雙方合作日漸擴大的背後,這家擁有巨量資源的礦業公司,給予華菱集團的權限有限。在外界看來,以股權換取FMG非執行董事席位並未給華菱帶來實質利益。
據前述行業資深人士說,作為第二大股東,華菱集團也非常希望從FMG那裡得到權益礦,但地位非常的尷尬,「它可以享受協議礦的礦權,也可以享受FMG 的收益權,但沒有經營權」。
貴為FMG第二股東,華菱方面卻不能列席董事會的經營會議。此前,每次涉及鐵礦石定價、銷售時,時任華菱集團董事長的李效偉均必須迴避。
解雷日前對記者表示,華菱集團與FMG合作是從資本市場角度切入,還算在一個相對比較合適的時間段,但「這種方式往後面臨的問題是,華菱沒有拿到應有的話語權」。
不過,「華菱也沒必要全拿FMG的礦,因為你從幾家拿貨,價格還能相互比較,不管從買家還是賣家,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解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