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生性強健,耐性十足,適合多地開展種植,隨著馬鈴薯作為主糧使用,馬鈴薯的使用也逐漸增多,種植面積在這幾年也有明顯增強,馬鈴薯種植對於環境要求不高,種植相對簡單一些,加上價格相對穩定,在農村種植馬鈴薯的數量也有明顯增多,我們也很喜愛將馬鈴薯製作成為各種各樣的食物,很受大家的喜愛,在製作馬鈴薯的過程之中,有時候也會發,馬鈴薯會出現空心的狀況,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是不病害呢?還能夠食用嗎?
我們切馬鈴薯的是,有時候會遇到,一個看似碩大的馬鈴薯,切開之後,靠近塊莖中心附近會出現一個空蕩蕩的空腔,空腔的邊緣呈現角狀,整個空腔是一种放射的星星形狀,有了空腔的馬鈴薯,由於背部空洞,澱粉含量極低,吃起來發硬而且發脆,雖然還可以食用,但口感和營養價值是要大打折扣的,自然也不受大家的歡迎,馬鈴薯有時候會出現空心和黑心,這兩種性質是不一樣的,不能同等對待,造成馬鈴薯空心的原因是什麼呢?
馬鈴薯產生空心的原因,是由於營養過剩造成的,而且個頭越大的馬鈴薯越容易出現空心,個頭較小的馬鈴薯反而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我們在種植馬鈴薯期間,在地下塊莖生長的膨大期間,忽然遇到了肥水過大,像原本乾旱的土壤,突遭大量的降水,或者是大量的肥料使用,都可以讓地下塊莖迅速的膨大,內部的寓意會轉化之後再次進行利用,逐步的造成塊莖中間的乾物質越來越少,組織被吸收殆盡,從而慢慢的在中間形成了一個空腔,造成了馬鈴薯的空心發生,
除了突然的肥水加大容易造成馬鈴薯空心,缺乏鉀肥,也很容易產生馬鈴薯空心現象,馬鈴薯膨大期間施肥,要適量的增加磷鉀肥的使用量,鉀肥的缺失,也很容易讓塊莖迅速膨大,而塊莖內部卻得不到充足的養分供應,從而產生馬鈴薯空心現象。
如何防止我們種植的馬鈴薯產生空現象:首選是從根源做起,選擇種植一些空心病發病率極低的馬鈴薯品種,從根源上減少馬鈴薯空心病的發生,有的馬鈴薯品種是很容易就會出現這一現象,種薯選擇很重要。
種植期間,可以適當的調節一下種植密度,縮小一下種植距離,減少缺苗率,讓植株生長空間緊湊、合理,這樣可以讓馬鈴薯植株均衡受肥,能夠讓群體結構一直處於良好的狀況之下,減少馬鈴薯因為肥水過多,而造成的空心。
加強日常的田間管理,種植期間,對於肥料、澆水的管理,要做到合理、科學的使用,並且只施肥的時候,根據馬鈴薯的生長季節不同,合理的搭配肥料的氮磷鉀劑量,避免因為缺少某一種肥料,而產生塊莖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