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是秋冬種植比較普遍的農作物,也是咱們老百姓秋冬解決裡吃得比較多的蔬菜作物。如果一個水靈青翠的蘿蔔擺在眼前,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一種想拿過來啃兩口嘗嘗鮮的想法。
但是,不論是咱們農民朋友剛種出來的蘿蔔,還是咱們大家從菜市場上剛買回來的蘿蔔,或者是家裡存放的蘿蔔,我們在用蘿蔔做菜時或洗乾淨要生吃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蘿蔔內部發生「糠心」、「空心」的問題。對於種植蘿蔔的農民朋友來說,「空心」、「糠心」的蘿蔔即使個頭很大,但因為蘿蔔內部空洞、單重低,所以在畝產量上會比正常蘿蔔少很多,對於咱們吃蘿蔔的普通消費者來說,「糠心」、「空心」的蘿蔔吃起來不僅沒有了蘿蔔原有的清脆多汁生鮮味兒,而且入口後的口感既粗糙木澀又難以下咽,即便用它拿來做菜,做出的菜味口感也是非常差的。
其實,蘿蔔「糠心」、「空心」的現象,在蘿蔔地下肉質根快速膨大期和蘿蔔採收後儲存期都非常容易發生,雖然誘發的綜合原因有很多種,但最常見的原因卻只有那麼寥寥幾個,比如說品種選擇不當、地上莖葉生長過旺、膨大期缺水、營養元素缺失(如缺鉀、缺硼)、收穫時發生損傷、存放環境溫溼度過高等等,這樣就很容造成蘿蔔因為地下肉質根膨大時有機養分輸送與積累不足而出現「糠心」、「空心」,或者採收貯藏期的蘿蔔因為體內水分養分流失過量而出現「糠心」、「空心」。
為了幫助大家解決好蘿蔔「糠心」、「空心」的問題,幫助大家種植出更加高產、更加清脆水靈的優質大蘿蔔,下面農技小背簍就給大家講解下導致蘿蔔「糠心」、「空心」的8個主要原因和7個防治管理技巧,咱們種植蘿蔔的農民朋友不妨認真看一看、學一學。
蘿蔔的「糠心」、「空心」問題,歸根到底是由於蘿蔔生長期內地上莖葉生長與地下肉質根生長失衡、肉質根膨大期養分供應不良或蘿蔔體內水分大量流失造成的。
在蘿蔔地下肉質根快速膨大期時,此時肉質根的細胞會迅速的膨大,並且此時蘿蔔的地上莖葉與肉質根同時生長,如果此時沒有充足的營養物質向地下肉質根運輸積累,或者地上長勢過旺的莖葉與發育遲緩的地下肉質根爭奪養分過於激烈,或者地下肉質根生長速度超過地上莖葉生長速度時,就會使處於「飢餓狀態的」蘿蔔肉質根細胞壁不斷的變薄、溶解、分裂或出現氣泡,並最終導致蘿蔔出現「糠心」、「空心」的現象。
除此之外,蘿蔔在收穫貯藏時,如果收穫時不小心造成蘿蔔表面出現了裂痕、傷口,或者收穫後存放時的溫度和溼度比較高(比如說存放的溫度高於5度以上、溼度小於85%以下),這樣就會使蘿蔔在存放過程中因為傷口處過多的流失體內養分或蘿蔔體內的水分不斷流失,進而在最後造成蘿蔔變軟、糠心、空心的問題。
1、與選擇的蘿蔔品種有關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不同品種的蘿蔔在空心、糠心的發生率上有多有少、有輕有重。
一般來說,凡是地上苗株莖葉長勢比較旺盛、地下肉質根質地比較鬆軟(細胞排列疏鬆且細胞壁薄大)的蘿蔔品種,地下肉質根膨大期生長速度比較快且地上莖葉生長速度比較慢的蘿蔔品種,或者是成熟期比較早、生長周期比較短的蘿蔔品種,以及蘿蔔肉質根細胞中含糖量和含澱粉量較少的大個型蘿蔔品種,上這幾種蘿蔔在肉質根膨大過程中或在蘿蔔採收貯藏過程中就非常容易發生空心、糠心的問題。
2、與施肥不當有關
蘿蔔前期需要充足的氮肥供應來加快莖葉的生長,但如果底肥中過量的使用尿素、二銨等氮肥,或者在中後期追肥時使用的氮肥量過大、磷鉀肥使用不足,就會造成蘿蔔體內的大部分養分都被具有頂部生長優勢的地上莖葉旺長所搶奪走,使蘿蔔正處於快速膨大且且需要足量養分供應的肉質根因養分供應不足、發育遲緩而發生空心和糠心的問題。
除此之外,蘿蔔生長發育期內對硼十分敏感,如果蘿蔔在生長過程中缺硼比較嚴重,而咱們農民朋友又沒有注意通過底肥或葉面噴肥為蘿蔔補充硼肥,那麼蘿蔔也會給大家帶來糠心、空心、黑心的減產損失。
3、與澆水不當有關
蘿蔔的空心、糠心以及爛心都與澆水有著直接性的關係,蘿蔔地下肉質根快速膨大期時需要足量的水分供應才能達到肉質根細胞快速分裂膨大、肉質根細胞排列緊密充實的目的,如果蘿蔔在肉質根快速膨大過程中出現土壤長時間乾旱缺水或者土壤忽幹忽溼的情況,或者咱們農民朋友在澆水上不及時蘿蔔遭遇了久旱,那麼蘿蔔處於膨大期的肉質根細胞就容易因供水不足而出現細胞壁脫水、變薄、分裂、起泡的問題,進而導致蘿蔔發生空心、糠心的現象,反之,如果蘿蔔澆水過多或土壤含水量過高,又會導致蘿蔔因為長時間被水浸泡、根系呼吸與吸收不良而發生爛根、爛心的問題。
重點是:在蘿蔔生長期內要保持水分均勻供應,如果蘿蔔前期澆水過多、後期土壤乾旱,特別是肉質根形成期與膨大期時缺水嚴重,蘿蔔出現空心、糠心的概率會大大的增加。
4、與播種期、播種密度有關
秋冬種植的蘿蔔一般為耐寒性較好的品種,這樣的品種比較適合在冷涼的環境中生長,如果秋冬種植的蘿蔔播種時間過早、生長期溫度過高(特別是夜溫過高),不僅會影響到蘿蔔的發芽出苗成活率,而且播種過早、溫度過高的環境,還容易造成蘿蔔因為前期莖葉生長過旺、呼吸作用過強大量消耗株體養分、過早抽薹發育、頂部生長點掠奪養分能力過強等而發生糠心、空心的問題。
除此之外,蘿蔔種植密度過大,會導致蘿蔔株與株之間互相激烈的爭奪水、肥、光、溫等資源,這樣就容易造成肉質根快速膨大期的蘿蔔因為有機養分供應不足而出現空心、糠心的問題。
5、與土壤質地有關
相比保水保溼性較強的壤土和黏土來說,把蘿蔔種植在保水保溼性較差的沙質土壤上更容易發生因缺水而糠心、空心的問題,而且種植地的沙性越大,蘿蔔發生空心、糠心的概率會越高。
6、與採收過晚、貯藏環境高溫乾燥有關
一般來說,在蘿蔔成熟後就應當及時採收,如果採收時間過晚,就會導致蘿蔔地下肉質根積累的養分物質隨採收期推遲而不斷的流失損耗,這樣一來不僅會造成蘿蔔肉質根的纖維不斷的脫水老化,而且也容易引發蘿蔔發生空心、糠心現象。
除此之外,蘿蔔採收後最適合放在低溫高溼的環境中進行貯藏保存,如果把採收後的蘿蔔放在溫度在4-5度以上、溼度在80-85%以下的高溫乾燥環境中儲藏,那麼隨著貯藏時間的增長,蘿蔔就會因肉質根內的水分不斷脫水流失而逐步發生糠心、空心的問題。
1、從品種選擇上預防
對於蘿蔔糠心、空心發生率比較高的種植區,在播種蘿蔔前,建議選擇肉質根肉質排列緊密的中等個頭或個頭較小的蘿蔔品種、生長周期較長的蘿蔔品種,同時儘量避免種植極早熟型或早熟性的蘿蔔品種、大個型的蘿蔔皮品種。
2、從種植地選擇上預防
蘿蔔缺水乾旱容易發生糠心、空心的問題,因此,在種植蘿蔔時應當儘量選擇保水保溼性較好的壤土或輕黏性土壤種植,對於沙性較大的種植地土壤,建議大家採取覆膜種植的方法,或者結合整地對田地進行摻土增黏,以此來提高田間土壤的保水保溼保溼能力。
除此之外,在蘿蔔種植前應當對地塊進行25-30公分的深翻,以此來提高土壤的疏鬆通透性和保溫保溼保墒性,從而為蘿蔔肉質根膨大發育營造一個良好的根際土壤環境。
3、從播種期上與播種密度上預防
對於蘿蔔來說,最科學的播種方法就是適期播種,以此來保持蘿蔔生長期內有一個適宜的溫度環境、在蘿蔔地下肉質根形成膨大期時有一個利於肉質根發育的較大溫差環境,比如說,此時越冬蘿蔔的種植,最好在晚秋10月份溫度降到22-24度左右時再進行種植,因為蘿蔔的種子在20-25度左右的溫度環境中最有利於發芽出苗,幼苗莖葉在15-25度左右的溫度環境中生長的最好,而地下肉質根在18-20度左右的環境中發育的最好。
為了預防蘿蔔地上莖葉與地下肉質過於激烈的競爭養分,建議咱們農民朋友在種植蘿蔔時應當根據品種特性、地力高低等進行合理性的密植,但一定不可種植密度過大,尤其是種植個頭較大的大中型蘿蔔時,建議採取高壟(壟高15-20公分、壟背寬18-20公分)的種植方法,種植壟間隔可以掌握在掌握40-50公分左右,同時大型蘿蔔品種可以適當增加種植密度,以此來抑制地上莖葉的旺長、促進地下肉質根的膨大。除此之外,在蘿蔔出齊苗後,要及時間苗2-3次,建議在蘿蔔長有2-3片葉和3-4片葉時分別間苗1次,以此來確保蘿蔔每棵苗株都一個充足的生長空間。
4、從科學施肥管理上預防
種植蘿蔔,施好、施足底肥最重要。一般來說,種植蘿蔔時,可以結合整地每畝施入3000-400公斤腐熟農家糞肥或300-400公斤優質有機肥,另外配施20-25公斤氮磷鉀三元複合肥,切忌不可過量的使用氮肥,每畝氮肥用量應當控制在10-12公斤左右。
除此之外,在蘿蔔中後期追肥時,應當注意增施磷鉀肥、靈活且少量的補充氮肥,建議在蘿蔔肉質根開始形成時,根據長勢情況用中氮、低磷、高鉀的複合肥15公斤左右連續追施2次,每隔10-15天追施1次,長勢旺則少施氮肥,長勢弱則適當增加一點氮肥用量即可。
同時,在蘿蔔蓮座期開始,用0.3%的磷酸二氫鉀連續噴施2-3次,每隔7-10天噴施1次;蘿蔔缺硼容易糠心、空心,因此,對於土壤缺硼的蘿蔔種植地,建議在苗期開始儘早補硼,可以在幼苗長到3-4片葉時到採收前10-15天的這個時間段內,根據情況用0.2-0.3%的硼砂或硼酸溶液(或者按照每畝100-150克硼砂+60公斤清水噴施,硼砂要先用熱水溶解後再使用)噴施2-3次,這樣可以很好地預防蘿蔔因缺硼而空心或糠心。
5、從科學澆水管理上預防
蘿蔔的空心、糠心、爛心問題,大部分都是由於澆水不當造成。一般來說,蘿蔔在生長前期的苗期時澆水應當保持土壤適度溼潤,在蘿蔔進入到蓮座期時要適當進行控水蹲苗(如果蓮座期土壤乾旱應當先澆水再控水蹲苗),一直蹲到蘿蔔葉片變深綠為止,在蹲苗完成後接著澆灌1次透水,此時在蘿蔔肉質根形成、膨大到採收前10天左右時應當一直保持土壤始終溼潤,這樣既可控制地上莖葉旺長、健壯苗株,又能促進蘿蔔地下肉質根順利的膨大發育,從而確保後期高產優收。尤其在蘿蔔肉質根形成期後一定要預防土壤乾旱缺水或忽幹忽溼等問題的出現,否則蘿蔔就很可能會出現空心、糠心的問題。
6、從採收與儲藏管理上預防
蘿蔔在成熟後應當及時採收,採收與轉運時要小心謹慎,避免造成蘿蔔外皮發生機械性的損傷或裂口。同時,對於採收後的蘿蔔應當將其放在溫度1-3度左右、溼度90-95%左右的陰涼環境中,或者把蘿蔔埋在溼潤的沙土中,如果蘿蔔採收期過晚或者存放的溫度高於4度以上、溼度小於85%以下,都容易導致蘿蔔空心、糠心問題的發生。
7、通過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預防
農技小背簍一般不建議大家使用外部藥物噴施農作物。但對於蘿蔔空心、糠心發生率嚴重的地塊,咱們農民朋友為了降低種植上的損失,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分別在蘿蔔播種後30-40天和採收前15天左右時,用濃度用量為100毫克/千克的萘乙酸噴施1次,因為對蘿蔔噴施萘乙酸可以有效的預防蘿蔔上的糠心、空心現象的發生。
除此之外,對於生長期內地上莖葉長勢過旺的蘿蔔,咱們農民朋友一方面可以通過控肥控水的方法進行控旺增產,另一方面也可以每畝使用15克的15%多效唑噴施1-2次,每隔7-10天噴施1次,這樣就可以起到「控制莖葉旺長、促進肉質根膨大發育」的增產作用。
除了以上七種方法外,在蘿蔔採取前20-25天左右時及時摘掉2-3片的下午或外圍老黃葉、在採收前30-35天左右時挖掉頂部心葉生長點、在蘿蔔地下肉質根長出地面3-5公分左右時進行扶根處理等,都可以起到提高蘿蔔產量、改善蘿蔔品質的目的,這些農技小背簍以前都曾專門寫文章給大家介紹過,再次不再逐一做詳細的介紹。
點擊上方「關注」農技小背簍
每日了解更多新鮮農業種植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