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乾二先生1928年8月13日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崇武鎮,先後在集美中學、廈門大學化學系就讀,1954年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他歷任廈門大學化學系主任,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所長,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常務委員。
張乾二先生畢生致力於結構化學和量子化學領域的研究,在配位場理論方法、休克爾分子軌道理論圖形方法、多面體分子軌道理論、多電子理論的群論方法、價鍵理論方法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他在國內外著名刊物發表了200多篇學術論文,出版了《配位場理論方法》《休克爾矩陣圖形方法》《多面體分子軌道》《角動量理論與原子結構》《有限群基礎理論及其在物理與化學中的應用》等專著。他帶領團隊將價鍵理論應用建立在從頭算的水平上,提出「鍵表酉群方法」,解決了價鍵理論的基函數問題,發展了從頭算價鍵計算程序XMVB,目前成為了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從頭算價鍵程序。他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二等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福建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等。
張乾二先生從教六十餘載,他治學嚴謹、教書育人,愛生如子、甘為人梯,深受師生愛戴。他熱愛教學,注重基礎理論研究,多年主講《物質結構》《高等物理化學》《量子化學》《群論》《角動量理論與原子結構》《分子光譜》《配位場理論》等十餘門課程,培養了一大批理論化學、結構化學領域的優秀人才。張乾二先生先後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福建省先進教育工作者」「福建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福建省『五一』勞動模範」。
張乾二先生一生淡泊名利、誠樸嚴謹、求真惟實,在管理崗位上無私奉獻,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了全部智慧和力量。在擔任廈門大學化學系主任和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期間,極為重視中青年學者的培養,引進了一批國際名校博士,這些年輕人迅速成長為各學科方向的帶頭人,多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在中科院福建物構所工作期間,布局形成了一支基礎紮實、銳意創新、思想活躍、朝氣蓬勃的結構化學和新技術晶體材料科研梯隊,並大力推進智慧財產權保護和科研成果產業化,為福建物構所在上述兩個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科技成果奠定了堅實基礎。
張乾二先生積極推動理論化學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為中國理論化學學術地位的提升作出了突出貢獻。他親力親為,發起舉辦海峽兩岸理論與計算化學系列會議,積極推動兩岸化學人才的學術交流。
張乾二先生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期間,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他於1993年與其他政協委員聯名提交組建集美大學的提案,得到中央和國家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有力推動了集美大學的順利籌建。
張乾二先生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裡仍在關心理論化學的發展,他的高尚品德、家國情懷和獻身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張乾二先生的一生,是忠於黨的教育事業、熱愛祖國的一生,是為我國科技進步和學術繁榮嘔心瀝血的一生。他的辭世,是廈門大學的巨大損失,也是我國教育界、科學界的重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張乾二先生!
張乾二先生千古!
公告:
疫情期間,喪事從簡,有意送花圈(以單位為主)、發唁電單位或個人請於5月6日12點前與張乾二院士治喪辦公室聯繫,聯繫方式如下:
聯繫電話:0592-2182430
傳真:0592-2186400
郵箱:chem-xmu@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