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講個故事:
今天和課程開發小組的同事在討論一個問題。
問:「如果有人問你結構化思維是什麼?怎樣的思考過程算是點狀思維,怎樣的思考過程算是線性思維,又或者算是面狀思維,算是網狀思維呢?」
答:「如果只能想到結構是什麼,或者想到思維是什麼,這就是點狀的,如果能想到結構化思維的概念是什麼,這是線性的,但如果既能想到結構化思維的運用、案例,同時又能想到結構化思維、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聯繫,繼而聯繫結構化思維的概念,這就是網狀思維。」
以上的對話引發了這邊文章的產生。
讓我們先忘掉它,看看下面三個問題,如果是你,會怎麼回答呢?
問題1:畢業了,我應該選擇大城床還是小城房?
這是一個「月經式」的話題,即每到畢業季就會成為一個熱點話題,那這個問題究竟難不難呢?
其實,對每一個剛畢業的人而言,這個問題都不會有非常清楚、正確的答案。
因為這是取決於每個人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在大城市可以見識到更多人,在更大的城市經歷更多,這就是站在個人的層面,一種點狀思維;
如果是在你這個專業,會有哪些公司的工作可以幫你更上一層樓,這是線性思維;
而面狀思維就是說,你這個專業所處的這個行業,在這個城市是什麼樣的現狀,處於發展的什麼階段;
最後是綜合考慮大城市、小城市它在政治、經濟、環境等方面的發展情況,或者結合SWOT去分析你大城市和小城市,這就是網狀思維。
思考「點」是沒有錯的,但是思考「面」、「網」會更有利於你作出明智的選擇。
問題2:學了結構化思維你想推薦給別人,你會怎麼說呢?
「我最近報了一個課,很不錯,叫做結構知了,教你怎麼在工作生活中運用結構化思維的。前幾天我看到它們發的推文,一看文章介紹我確實很需要,然後價格也很優惠,我就報名了。老師以前是在諮詢公司的,在學習時,老師會一對一點評你的作業,氛圍還是很不錯的哦,在社群內會有知識輸入和交流討論,下個月要開營了,你可以考慮下哦。」
聽了這段話,你有什麼樣的感受,是不是感覺有點「飄」,不知道究竟獲得了什麼重要信息。
這斷話經歷了至少5次以上的思路切換,從說自己報了課、到課程評價不錯、再到課程講什麼、再到說為什麼要報這個課、再到體驗到的點、再到報名日期。
其實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講話都是這樣的,想到哪裡說到哪裡,對方可能跟不上我們的節奏,也吸收不了全部的信息,只能一臉懵。但如果你能從聽眾的角度去思考,將會是另一種形式:
「我給你推薦一門課程,叫結構知了!為什麼我覺得很不錯,是因為:一、它是講結構化思維的,幫助我們有序思考和表達;二是學習氛圍很不錯,老師會一對一點評你的作業,學員還會在社群裡互動;三是性價比很高。下個月就要開營了,推薦你去看看哦。」
從推薦課程,到講述推薦的三個原因,最後說到報名日期,用這樣的模式去表達,我們叫它金字塔架構,這種模式是由一個高層級信息跟幾個低層級信息,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去組建起來構成的立體框架。
思考有框架,表達清楚,才能讓別人體會到你的能力。
問題3:下面兩篇文章,你會打開哪一個:
《畢業3年,我如何從月薪3000到5萬》
《畢業3年,我如何從月薪3000到3500》
這樣的標題你一定見的不少,第一個標題確實非常吸引人,因此閱讀量也的確更高。
這兩篇文章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從世俗的意義上來說,一個是成功的故事,另一個是失敗的故事。
沒有人不想看成功的故事。但我們究竟應該從成功中學習,還是失敗中學習呢?
成功要滿足的因素有很多,不僅要努力,要有能力,還要有機遇,有資源,等等原因,如果你去模仿這樣的成功,往往可能會得不到相同結果,因為你模仿的未必就是對方成功的原因,並非只要滿足對方所說的【努力】。
從失敗中學習,才是一種有效反思。就像項目為什麼會失敗,找到原因或許會更輕鬆更直接,這也是值得去參考,去傳遞的經驗。
我們要問這三個問題,其實它代表了不同的思考方式。
第一個問題,代表你思考的層次有多高。
你是只考慮到了自己的需求,還是背後那些變化的、不變的事物,是否能通過表面看本質,不再是「看山看山,看水是水」的狀態,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是一個思維方式。
第二個問題,代表你是否運用思維模型進行思考。
它並不複雜,其實就是說你的思考是否有框架,有沒有把很多雜亂的信息,有序組織起來的能力。就像運用結構化思維,它會教你該用什麼樣的語言和什麼樣的思維,有效地去組織信息。
最後一個問題,代表了你思考的維度是否足夠豐富。
我們都知道從正面看待事物,如果從反面去看待它,反向進行思考是否也行呢。從多個維度去判斷一件事情,做的決定會更加全面,有思考高度。
思維高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升,它要求我們在生活中多練、多思,但它最終都會化成你自己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