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銀行攜手阿里金融試水「直銷銀行」、平安集團通過打造陸金所布局P2P業務、騰訊推出行動支付組件米大師、浦發銀行招商銀行等紛紛推出「微信銀行」……金融和科技的相互滲透在「網際網路金融」時代已經屢見不鮮。
「新科技正在改變甚至顛覆金融業原來的傳統經營方式,這是無法逆轉的趨勢。」平安集團副董事長、平安銀行董事長孫建一日前在上海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科技的發展為金融業引入了新的競爭主體,尤其是在信息爆炸式發展的大數據時代,金融業正在經歷著深刻變革。如何借力科技改良傳統金融的經營模式,順應並引領數據時代的潮流,是擺在金融機構面前的一大課題。
無論是放言「如果銀行不改變,就讓我們來改變銀行」的馬雲,還是正在布局金融板塊的IT企業,都讓時下的金融機構倍感壓力。
陸金所、1號店、平安數據科技、平安付、眾安在線……,其實,平安在科技金融領域已經試水了眾多領域。但這在孫建一看來,平安對於新技術的敏感,對於創新的追求還遠遠不止這些。
「交叉銷售只是低層次的綜合金融協同效應,真正的綜合金融並不在於是否全牌照,而在於打通所有業務板塊。」孫建一說。 在平安的規劃裡,利用科技創新不斷搭建一個更加開放的綜合金融平臺,發揮出各個金融領域的協同效應將是平安在科技金融方面布局的重點所在。
早在今年3月末,招商銀行就推出了信用卡微信客服,7月初升級為「微信銀行」,其業務除了一般的信息查詢、信用卡還款外,已經拓展到貸款申請、手機充值、生活繳費、預約辦理專業版和跨行資金歸集等。而浦發銀行的微信銀行,客戶可通過與浦發微信公眾帳號的信息交互進行「微理財」。
科技同樣也不會放棄對於金融板塊的滲透。日前,騰訊低調推出行動支付組件米大師,全面支持微信、手機QQ、手機Qzone等平臺手遊。該組件集合了微信支付、Q點、財付通、銀行卡、手機充值卡等多種渠道,並支持國際渠道,海內外應用均可接入。
科技對於傳統金融業的「顛覆」,尤其讓作為金融業代表的銀行業受到衝擊。民生銀行宣布「牽手」阿里巴巴籌備開展直銷銀行業務則再度顯示,金融與科技的融合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技術的運用。
作為網際網路金融時代的一種新型銀行運作模式,直銷銀行業務拓展不以櫃檯為基礎,幾乎不設立實體業務網點,主要通過網際網路、移動終端、電話、傳真等電子媒介工具,實現業務中心與終端客戶直接進行業務往來,打破了時間、地域、網點等限制。
同樣,平安集團對於科技的運用,也已經並不僅僅在於創新業務方面,即使在對傳統業務的流程改造方面,也已經顯示出更多的科技思路。
「平安銀行的網點未來都不會太大。」孫建一說,一方面平安銀行對物理網點很多功能都會儘可能進行科技替代,比如實現移動開戶等。另一方面,平安銀行正在結合社區建設「銀亭」,這都有賴於科技的力量。
作為國內目前金融牌照最齊全的金融控股集團之一,平安集團是最早將後援中心概念引入國內金融業的金融機構,這也是最早金融機構對於新技術的覺醒,最初僅僅是作為保險展業方面的推動,只停留在工具性應用方面,而現在金融機構對於科技的運用已經悄然轉向平臺建設。
專家認為,金融消費者的需求已經變了,不再是單一需求。但是,如今的金融體系仍然是以產品為中心,這就需要一個能夠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平臺。
(責任編輯:DF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