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老宅的芭樂樹下,有我們難忘的童年記憶

2020-12-19 廈門日報

芭樂樹下歡樂多

作者 / 周慧端

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

趁著假期,我們一群姐弟相約回海滄東孚老宅團聚。漫步老宅,發現牆角的那棵老芭樂樹,枝幹錯落有致,嫩枝上還開著幾朵米白色的花。這是阿公在我出生前就種下的一棵紅心土芭樂樹,果實成熟時只有桌球大小,黃色的果皮包裹著紅色的果肉,果肉裡鑲嵌著金色的果籽,特別惹人喜愛。

當我七八歲時,它已經長成一棵大樹,花開時節總是招來三五成群的蜜蜂。開花時我們期盼它結果,果子還未成熟,我們就迫不及待拿著自製的帶彎鉤的竹竿去鉤。此時的芭樂苦中帶澀,難以下咽!當果子長到淺綠色時,口感已變得酸甜清脆,長到黃中透亮時才最為香甜。這時的竹竿已顯得不夠長,機敏的姐姐連忙搬來高凳,一躍而上,接過竹竿專注地鉤選,我們在樹下左躲右閃,很是歡喜。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下雨的午後,大家坐在廳堂前的石坎上玩拍手遊戲,看著風中搖曳的枝葉,聽著雨將果子打落的譁譁聲響,心中多了幾分期許。驟雨初歇,我們急切地走到樹下,只見樹葉上的雨滴晶瑩剔透,而樹下星星點點的金黃色果子半躺在泥沙裡。有的果子因太過成熟已經裂開,香氣四溢,無奈沾滿了泥土,只能捨棄。

面對清洗乾淨的成堆芭樂,我們樂開了花,圍坐在小桌前大快朵頤。吃剩的芭樂切成片,趁著大太陽曬乾後裝進玻璃瓶裡,等到芭樂季節過後當零嘴。

有一天,叔叔突然宣布,要把芭樂樹挖掉蓋豬圈,我們急得直跺腳。他看出了我們的不舍,特意繞開了芭樂樹,於是,芭樂樹和豬圈「相安無事」,彼此守望。很快又到採摘季,當我們鉤選得正歡時,堂妹喊道:「芭樂掉進豬圈裡啦!」一隻母豬聽到「咚咚咚」的聲響後,飛快地跑出來,緊接著跳出成群的小豬仔,一股腦兒把果實舔進了嘴裡。

看著可愛的小豬們,我們又氣又無奈。小弟在旁支招:「我們在彎鉤下做個網兜如何?」這可真是一個好主意。從此,豬兒「守株待果」的機會少了許多。有時看著小豬們饞得很,我們也會與它們分享。當小豬們爭搶得正歡時,母豬就在一旁默默守護,這場景特別溫馨。就這樣,我們在芭樂樹下度過許多歡樂時光!

如今,四十年過去了,我們都已長大成人,豬圈移除建了庭院,泥沙地也成了水泥地。而那棵倚靠在牆角的老芭樂樹,寄託了我們對阿公的懷念,也是姐弟們回憶童年時光、永不過時的話題,期待下次芭樂結果時再聚首。

作者

周慧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喜歡回味兒時的快樂點滴,隨筆記錄抒發情感,偶遇《廈門日報》心懷感恩,希望能與廣大讀者分享更多點滴趣事。

朗讀者

紀鷺薇,廈門演藝職業學院戲劇與音樂劇系副主任、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講師。

徵集

★《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心靈夜悟」」、「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發送音頻作品或原創文學作品至電子郵箱xmrbsbjczs@126.com,請在郵件標題處註明「夜讀+朗讀者姓名」或「夜讀+作者姓名」,並附上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音頻製作:黃曉青 許夢潔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千庫網

編輯:陳少英 曾欣悅 值班主任:蔡萍萍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夜讀|對芭樂「路轉粉」
    輕輕咬了一口,有點澀、有點甜,不像檸檬酸澀,不似釋迦果蜜甜,初嘗芭樂,感覺它的味道並不突出。聽說芭樂富含維生素C,有助降低血糖血脂、預防動脈硬化,我開始「逼著」自己食用芭樂,連爸媽來廈門小住,我都不忘推薦芭樂,告訴爸媽吃芭樂有益健康。漸漸地,我們都習慣了芭樂獨特的氣味,甚至覺得那是罕有的清香。圖片來源千庫網愛上了芭樂的味道之後,我特地種了一棵芭樂果樹。
  • 夜讀|誰的童年記憶裡少得了那一罐美味罐頭?
    在我的童年記憶裡,罐頭可是逢年過節才能吃到的珍貴食品,要是作為拜年的禮物,拎出去可是倍有面兒。廈門人過年餐桌上必有的炒米粉,離不開豬腳罐頭,挖一點,加進米粉裡炒,絕對滿鍋生香。三絲罐頭拌廈門泡麵,則是妥妥的廈門味道,外出的遊子總不忘捎上這兩樣。
  • 我記憶的童年瑣事
    [原創]我童年在池塘玩耍一直留在我的記憶之中,尤其是在池塘邊小夥伴們之間那充滿童心與歡樂的事,最使我難忘。當感到累時,便躺在池塘邊的大樹下向上望。望著那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遠處那連綿起伏的群山。風,柔極了,像媽媽的手撫摸在我的身上,還有那燕子的呢喃。感受著這一切,簡直就像喝了媽媽給我的紅糖水一樣,心裡又暖又甜。
  • 芭樂味是個什麼味?不慌,這次我們來談談芭樂特性和種植技術
    芭樂味是個什麼味?不慌,這次我們來談談芭樂特性和種植技術 《東成西就》劇照 筆者對芭樂的初印象來自於90年代無釐頭港片中的那句高頻粗口「香蕉你個芭樂」,具體內含個什麼我們就不深究了,但芭樂確實是個很個性的水果
  • 閩南夜話|蚊香裡的記憶
    蚊香裡的記憶作者 /謝平貴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兒時的夏夜,我喜歡躺在那塊寬大的楠木板上,透過天窗打量著老宅外的月朗星稀,享受著穿堂風帶來的絲絲涼意一時間,海水沿著管道傾瀉而下,以此來消殺那些溝渠裡的蚊蠅。那時,老街坊們還會想起那位在深田路蚊香廠上班的黑豆伯,因為他能根據鄰居們的需求,將門市部所售的蚊香打包好捎帶回去。為人和藹的黑豆伯非常健談,和任何人都能搭上話茬,尤其喜歡在閒暇時找我爺爺談天說地。
  • 夜讀|這樣快樂的童年,你一定也有過
    母親時代的兒童教育和我們現在不同,比如,媽媽那時候交給張媽一塊錢,叫她帶我們小孩兒到「城南遊藝園」去,就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沒有人說這是不合理的,因為那時候的母親,不太注意「不要帶兒童到公共場所」的說法。
  • 老樹慄花與童年記憶
    在村口的那顆老慄樹下,有我和爺爺的記憶,更有我那難忘的童年。「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小時候,在老樹下,爺爺經常為我講《少年中國說》。小時候的我,在老慄樹下,便默默許下心願,要做一名為國,為家鄉做貢獻的棟梁之才。
  • 童年是什麼,是我們回不去的階段,是最難忘的時光
    提起童年,你想到了什麼?沒錯,大多數人最美好的時光就是童年了。這段我們只有三分之一的記憶的童年時光,承載了太多的歡樂。你們的童年是什麼樣的?是否也有很多小夥伴、高高的草叢和寫不完的作業呢?她仿佛看到了女兒常常做的夢: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輕風的吹送下,飛呀飛,飛進了金色的陽光中。生命猶如一棵大樹,童年就像大樹上最油亮的綠葉。她好像是那棵稚嫩的蒲公英,在土壤的滋潤下成長,又在微風的吹送中,越飄越遠。幾年後,一張從遙遠的地方飛來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使那個夢更真實了。
  • 神似西瓜的紅心西瓜芭樂,用赤紅柔軟的心徵服你!
    如果說餐桌上的芭樂味能勾起回憶,那樹上的番石榴果則能引回童年。在農村裡,很多人家門口邊都會種上一兩棵番石榴樹,小時候總愛跟小夥伴們去偷芭樂吃,無論多高的樹,總能想辦法爬上去。就算果子還是泛青的,也要不死心地戳個指甲印......
  • 老宅大院裡的「鎮宅樹」有什麼說法?什麼樹可以種植?一起了解下
    在農村有許多家庭的房子的前門或者是後門都有一棵樹的,而且大家把這種樹的名字叫做鎮宅樹。他們覺得自己房子的前門或者是後門種了一棵樹的話就可以保護我們一家老小的平安,而且這樣的話全家也是可以長壽的,那麼我們在這個時候種什麼樹在哪兒,也是有特別講究的說法的,不管我們信不信這樣的說法,但是這些都是我們從小到大一直默默陪伴成長的樹,而且從現在看起來也是特別有自己家長的味道的。
  • 《童年往事》:侯孝賢鏡頭下的童年
    侯孝賢鏡頭下的童年,一清如水,初看時覺得平淡,事後卻覺不尋常,時不時地,想起一些鏡頭一些對話。《童年往事》,沒有對童年過多的粉飾,也沒有對童年過分的討伐,好像一個旁觀者在講著過去的事。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小時候多快樂啊,再也找不到小時候那樣單純的快樂了。也聽到有人說,都是原生家庭的錯,讓我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我想不粉飾不討伐才應該是真正的回憶態度。雖然過往在我們一遍遍的回想中,總是被一遍遍地修飾,以至於到後來就不記得它本來的樣子,反倒覺得最後的故事才是真實的故事。
  • 品讀·記者行思|我們終究無法回到過去,能回去的只是曾經的老宅
    聽說縣裡糖廠家屬樓老宅拆遷推平了,終究還是沒能看上它最後一眼。人這一輩子,可能有很多個家,歷經好多個宅,但儲存童年記憶的,大抵只有那麼一兩個。畢竟,童年只有一次。我們對童年的記憶,大多是從模糊卻又時而清晰的片段開始,糖廠給我的最初記憶,是空氣中甜絲絲的味道。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 【那些年,我們瘋狂的遊戲】難忘童年「過家家」
    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正在玩過家家  湘潭在線4月7日訊(湘潭晚報記者 廖豔霞)最近,湘潭晚報連續推出了《那些年,我們狂歡的遊戲》系列報導。紙飛機、撞拐子、丟手絹……這些70後、80後心中經典的童年遊戲,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共鳴。  4月6日,80後女孩陳思源致電本報新聞熱線58266666,和我們分享了她最難忘的童年樂趣——過家家。  偷菜,險被蜜蜂叮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過家家,最好玩、最精彩的就是到鄰居家菜地裡去偷菜。」
  • 「水上童年」的記憶
    「水上童年」的記憶厲劍童童年,是一個人心靈的棲息地,是一個人行走世上的「潤滑油」,是夢想插翅飛翔的動力源。回味童年,就是在品味人生,開啟新的人生。若是從空中俯瞰,我們村幾乎就在一個被水庫、攔河壩等水利設施包裹著的村子。夏季這些水庫塘壩個個都蓄滿了水,陽光下波光粼粼,浮光耀金,整個村子幾乎成了一個「江南水鄉」。這些無疑為我的「水上童年」創造了最基本的水源條件。我家住在村子南端,距離全村歲數最大的那棵百年老柿子樹不過百餘米。村南的這條小河就在柿子樹前,而小河的源頭則是村南的這座水庫。小時候,雨水特別多。
  • 如鹿飲溪,似鯨入海,百年老宅最強改造,這才是魂牽夢縈的設計
    百年老宅,早已滄桑破敗,但經由設計師重新雕琢,煥發新生,或許這才是老宅應該有的模樣。▼恬靜碧空下的百年老宅本案改造設計,位於海南,是一座歷經了百年滄桑的老宅,具有海口傳統民居建築特色—無隱設計。▼原本破舊失修的青磚路,被設計師加以改造成木板路,又有自然氣息▼在庭院之中,增設了一處涼亭,夏日避暑,似乎都可以嗅見片片海風。▼院內一片繁華似錦,這一樹的繁華,在陽光的斑駁之下, 顯得有具詩意。
  • 找尋童年的記憶——和平一校長白島分校舉行「勒樹梗」PK賽
    唐人有詩云:「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小時候的每個秋天,我們常常會玩兒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遊戲——勒樹梗。
  • 鞍山:臺安縣桓洞鎮桓洞村「張家老宅」,不是張學良家的張家老宅
    鞍山:臺安縣桓洞鎮張學良出生地紀念館1901年6月4日,張學良出生在今臺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少帥在此渡過童年。現保存有舊居草房4間,並尚有當年的水井和大棗樹等。但其實,除了張學良的「張家老宅」,桓洞鎮還有一座「張家老宅」,這就是位於桓洞村十八戶門的「張家老宅」。這座老宅同樣年代久遠,基本保持了最初的歷史原貌,規模比張學良的家宅還要大,但卻一直不為人知,大概是因為張學良的張家老宅名氣太大了,掩蓋桓洞村「張家老宅」的光芒。
  • 智慧樹上的智慧果實和智慧樹樹下的紅果果綠色泡泡不僅結婚
    把智慧果實放在智慧樹上,智慧樹放下來,你和我,智慧樹玩遊戲前,開心你和我。多少人難忘的童年記憶?我還記得小時候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電視機前看智慧樹,學著和紅果果和裡面的綠色泡泡跳舞,然後看小古董覺得好可愛。現在想想,當時CP這個詞沒有出現,紅果果和綠泡應該是第一對粉絲CP!
  • 兒歌再現《童年的小搖車》簡譜修訂版,程琳留戀童年最難忘是什麼
    《童年的小搖車》是一首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廣受歡迎的流行歌曲,具有鄧麗君歌曲的曲風格。那一天媽媽問我到,童年最難忘的是什麼在朦朧朧的記憶中,難忘那小小的搖車它搖著日月它搖著星索,它搖著媽媽無字的歌童年的時光悄悄地流過,母愛啊深埋在心窩深埋在心窩,那一天媽媽問我
  • 柿子樹下
    ,就是故鄉村口的那棵老柿子樹。冬天來臨了,唯有在柿子樹上能勾勒出生命的張力。那些掛在樹梢的零星柿子,在寒風中像是雕琢的紅寶石,與蒼勁的枝幹形成強烈地對比。面對著蕭然的景色,讓柿子樹更加顯得空靈和絕美,遠遠地望去,就是一幅富有生機的國畫。當冬雪飄下時,那柿子樹就被粉妝玉砌成為了玉樹瓊枝,那些被冰凍的柿子就似美人痣一樣,顯示出一份冰清玉潔。人們望著柿子樹,盼望著來年事事如意,等待著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