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其實對於很多經驗豐富的老師而言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但對於一些初登講臺的老師來講,確實是一件頗具挑戰性的事情了。那麼,講師如何做。才能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從而保證良好的聽課效果呢?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向來進行闡述:
一、需要了解學生所在年齡的特性
一、每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有各自的特徵:
比如三年級以下的學生對於那種卡哇伊風格的老師可能會比較喜歡,會產生親近感,而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可能就會覺得這種卡哇伊風格的老師會比較幼稚,印象分瞬間拉低;
二、不同時代的學生在喜好方面都會有些差異性:
就拿他們經常看的動漫來講,00後可能會喜歡《鬥破蒼穹》印象比較深刻,而10後可能會對《果寶特攻》比較感興趣,如果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用他們喜歡的動漫人物來舉例的時候,孩子們就會覺得老師「懂」他們,孩子的注意力就會集中起來;
三、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長不一樣:
比如5~6歲時,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0-15分鐘;
7-10歲時,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5-20分鐘;
10-12歲時,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25-30分鐘;
所以,老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注意每個時間節點的控制,在相應的節點要加入一些互動環節,比如在恰當的時間提問,會有效改善學生的注意力情況。
二、講師的自我塑造
除了要了解授課對象所在年齡的通用特徵、喜好之外,老師還應該在自身方面多做準備,課件設置、自我風格的調試和素材的準備都是必不可少的內容。
一、課件設置的豐富性
製作教學課件,是每一位代課老師必須做的一件功課,也是考量老師教學理念的一個過程,而對於現在的教學環境而言,已經比之前好了很多,老師可以放開手腳採用多種形式的課件進行課程的講授。
為什麼這樣說呢?以我們的教學過程為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融入視頻、音頻,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內容的講授(現在大多數會採用這樣的授課方式),也可以單純的通過老師的板書配合老師的講解(20年前的教學方式),也可以通過類似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進行(多用於語文教育或者英語教學)。
但整體比較而言,融合多種表現形式的教學法似乎教育任何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對於能夠基於授課內容或者課程本身,使用多樣化的教學呈現是一種卓為有效的教學策略(並非是先將學生按照某種規則進行分類,然後採用所謂的針對性的方式)。
所以,在課件設置過程中多種形式的生動呈現,對最終授課效果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二、講師風格的多樣化:
幽默、風趣的講師以及專業、嚴謹的講師,這兩種風格都是深受學員喜愛,自然學生在授課過程中的注意力就會保持一個相當的水平,但對於講師而言,最好的則是在授課過程中呈現多重特性,這樣對聽課的學員更有吸引力。
比如,幽默風趣之中表現出自己的專業、嚴謹,在專業、嚴謹之中帶有意思幽默、風趣,老師的整體風格多樣化,對學生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上課時候的注意力也就會比較集中。
比如一位專業、嚴謹的老師在授課過程中突然講了一個幽默的故事或笑話,就會讓學生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這個殺傷力還是很大的。
曾經有一位做中學校長的朋友告訴我,「講課、作報告從本質上而言,並沒有什麼不同,想要抓住聽眾的注意力,不僅你講授的內容要符合聽眾的需求,還要像表演單口相聲一樣,在恰當的時刻抖一抖包袱,聽眾哈哈一笑,注意力就回來了。」說得很簡單,但要想真正做到,一方面需要大量鍛鍊,另一方面還要做好素材積累。
結束語
現在這個大環境中,大多數孩子在注意力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些欠缺,集中表現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回家作業慢等現象,也有部分家長將其歸咎為代課老師的原因。
但究其根本,注意力問題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解決起來也要結合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在家庭中為孩子創造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環境,首先是給孩子營造一個相對簡單、整潔的學習環境;其次在孩子做作業或者專心做其他事情的時候,給孩子營造相對比較安靜的環境,儘量避免打擾;最好在家裡和孩子做一些注意力小遊戲來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水平;
2、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注重多元化教學方式,並結合一些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3、孩子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比如在做作業的時候選擇番茄鐘的方式等。
通過多重手段的共同作用,孩子本身的注意力就會有很大地改善,學習成績也會相應地提升。
全腦開發程老師:教育戰線的一名老兵,主做全腦開發師資培訓、零秒思維寫作師資培訓及家庭教育指導,期待與更多的朋友一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