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這麼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見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品格養成是十分重要的作用,品格低劣的家長也經常會教出"熊孩子"。
李大媽的小孫子就是因為奶奶的"貪小便宜"差點丟掉性命。
李大媽很寵溺自己的小孫子,小孫子想要天上的月亮她都會踮起腳尖"使使勁",這天,小孫子看電視中有個吃餃子的畫面饞的不行就拉扯著奶奶也要吃餃子,但是李大媽看看家中的冰箱沒有包餃子的菜,這可怎麼辦呢?
她突然靈機一動,想起前些天看見一樓鄰居的小花園裡有"韭菜",好幾盆長得鬱鬱蔥蔥的,就讓孫子在家繼續看電視,自己帶著剪刀跑到了一樓鄰居的小花園,東看看西瞧瞧沒有人在家就用剪刀把花盆裡的"韭菜"剪下來一大把高高興興地回了家。
和面調餡包餃子下鍋,李大媽很快就把做好的餃子端到了孫子面前,李大媽顧不上自己吃,先餵小孫子,小孫子心滿意足的連吃了好幾個,沒過一會兒卻突然一陣腹部絞痛暈了過去,這可把李大媽嚇壞了,緊忙打120將孩子送到了醫院。
通過搶救孩子終於轉危為安,醫生告訴李大媽孩子是誤食了有毒物質導致的食物中毒,還好及時送醫,不然生命都有危險。
李大媽想來想去想到了從鄰居家偷的"韭菜",氣哄哄跑到一樓鄰居家理論:
"你們的心腸真歹毒,種毒韭菜,差點要了我孫子的命,賠30萬給我!"
鄰居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我種的是洋水仙,根本不是韭菜,你分不清楚讓孫子中毒,關我什麼事?"
"再說了,你偷我家東西,你反而有理了?"
李大媽也毫不示弱回懟道:
"我不管!菜是你家的,你就得賠我!"
李大媽品行不正偷東西不說,差點害死小孫子,而且在事情發展到如此地步後依然沒有悔恨的意思,甚至"恬不知恥"向別人索要賠償,可以說是一個品行和三觀都有問題的家長。
品性不端的家長會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將不好的品性"染"給孩子,讓原本應該善良純淨的孩子變成一身陋習的"熊孩子",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還會成為危害社會的隱患。
品行不端的家長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哪些問題呢?
1、影響孩子的品性和三觀
家長如果品行不端也很難教育出品性端正的孩子,父母是孩子從小學習的榜樣,大人偷雞摸狗、刁鑽刻薄孩子也會變成這樣的人,而一個三觀扭曲品行惡劣的孩子不會受到同學和老師的喜愛。
2、讓孩子被孤立
如果孩子受到家長的影響,染得一身陋習,那麼也很難有人願意和他成為朋友,甚至會故意疏遠他,久而久之他會被他人孤立,這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都有很負面的影響。
3、讓孩子成為社會隱患
有句話叫做"三歲看老",從小被父母影響品行不好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會因為扭曲的三觀和陋習而走上歧途,變成嚴重的社會隱患,也給他個人帶來慘澹的人生。
4、影響孩子的未來
家長如果因為自己品性不端犯罪入獄,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未來,如果孩子今後有從政、參軍等意願時,父母有前科往往會被拒之門外,父母的犯下的錯誤會讓孩子承受一生的痛苦和代價。
成為一個正直善良有良知的人不僅是對我們個人負責的行為,更是為下一代健康成長做了良好的鋪墊,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品性,成為一個有道德底線的人,孩子才能從我們身上學到優良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