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了個新手機號,接到了催貸電話」

2020-10-11 新聞先知道1

新辦的手機卡,剛啟用就收到接連不斷的催貸電話;註冊App卻頻繁顯示號碼被佔用;給運營商客服致電,卻被告知要自己協商處理……當手機碼號資源愈發稀缺,「二次放號」這一盤活資源的常規手段,為何給用戶帶來許多新麻煩?


新號怎有「後遺症」?


「二次放號」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當手機號用途愈發廣泛,甚至已成「網絡身份證號」,造成的後果就不是用戶每天多接幾個騷擾電話那麼簡單了。


——新號碼註冊遭拒,多種服務無法享用。目前在河北從事網站編輯工作的施女士,大學畢業後辦理了中國移動「183」號段的新卡。一次她在網購火車票時,發現該手機號在12306網站上已遭註冊,緊急與鐵路客服協商,才得以購票,不至於延誤行程。


接下來,她發現這個新號已經註冊過支付寶、百度網盤、淘寶等多個第三方應用。「當時在網上營業廳隨機選了這個號碼,系統並未提示它是舊號。」施女士說。


——老賴金蟬脫殼,新機主遭催貸騷擾。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不規範的網絡小貸公司野蠻發展客戶,甚至有網貸廣告宣稱「有手機號就能放款」「測測你的手機號值多少錢」。不少老賴為了擼網貸公司的「羊毛」,頻繁換號,導致一些接盤「二次號」的無辜用戶「背鍋」。


一位不願具名的機主告訴半月談記者,從2019年年初辦理新卡至今,每月月初和月末都會接到來自「麼麼錢包」和「醫美貸款」等網貸公司的催債電話,且態度惡劣。運營商建議他開通來電攔截功能,但好景不長,「一些工作客戶的正常電話也打不進來了,無奈只好又關掉」。


——通訊錄等個人隱私存洩露風險。在南京讀大三的楊同學上大學時辦理了新卡,但第一次使用時驚奇發現,手機通訊錄竟然存有大量陌生人的電話,部分還備註了工作單位、職務等。


她告訴半月談記者,常有陌生電話打來要找某某領導,才意識到這張卡應

曾被人使用:「我把以前的通訊錄全刪掉了,這個漏洞如果恰巧被不法分子發現利用,後果真不堪設想。」


多位受訪對象表示,在向運營商提出處理訴求後,各家均把皮球踢給第三方,要求用戶自己協商。用戶需要與各大應用挨個對接解綁,費時費力不說,金融證券類機構往往還要求機主拿著當地營業廳開具的紙質證明線下辦理,這無疑給那些異地號碼用戶增添了負擔。


「二次放號」實乃資源循環


所謂「二次放號」,是指老用戶停用、棄用手機號後,號碼由運營商收回,空置一段時間再次投放市場,供新用戶選擇。從事運營商無線網絡規劃業務的冷俊告訴半月談記者,老號碼重新進入運營商「號碼池」前的「空置期」,在實際業務辦理過程中一般為3個月。


冷俊介紹,碼號資源和網絡IP位址一樣,理論上屬於稀缺資源。國內手機號以11位為主,隨著用戶激增,從最初的「13X」逐步擴展到「17X」「18X」「19X」等多個號段,而今部分號段已無新號可用,這是運營商要回收號碼再次放出的重要原因。


截至2019年7月,工信部已分配50.13億個碼號資源用於公眾移動通信業務。隨著新號段的開放,這一數量還在進一步增長。


「有人問11位號碼能否再延長,比如擴至20位?那樣用戶撥號就很困難了。」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曾劍秋對半月談記者說,「二次放號」其實是國際通行做法。國內在最初制定用戶入網協議模板時,就已借鑑發達國家通信的行業經驗,寫入這一規則。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專家孟然介紹,「二次放號」可以釋放被佔用的碼號資源。除了用戶主動棄用、換號,還包括用戶自然死亡後,手機號無人繼承的情況,這些號碼都會重新啟用,佔了「二次放號」很大比例。


為「二次號」解困,路正長


多位業內專家表示,碼號資源循環使用有利於盤活通信資源,但消費者作為享受通信服務的主體,享有知情權,在其辦理號碼入網協議時,運營商應明確告知號碼是否為「二次號」。另一方面,如何針對「二次號」完善服務體系,比如全面清除老用戶的信息、痕跡,與相關第三方聯動解綁各種捆綁帳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當前,行業主管部門和通信企業已著手建立數據互通平臺,協調運營商和網際網路企業間的信息互通和帳號管理。比如,工信部指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建立的碼號服務平臺,中國移動推出的「二次號查詢服務」系統以及部分商業機構建立的二次號付費解綁平臺等。


2017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組建「碼號服務推進組」。這一由工信部指導成立的「國字號」服務平臺,在「二次放號」衍生出的「號碼誤標記」問題上,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技術解決方案。


所謂「號碼誤標記」是指因舊機主從事相關業務關係,手機號被標記為快遞送餐、房產中介甚至惡意營銷,新機主取得號碼後,標記未能調整,使用中易遭人誤解,電話接通率低。


孟然介紹,平臺通過與騰訊手機管家、360手機衛士等7家主要號碼標記服務商合作,幫助符合要求的用戶免費取消電話標記。這一功能從2019年6月上線後,到2020年4月底,已處理超過36萬次用戶申請,涉及號碼13萬餘個。


「號碼誤標記只是『二次放號』眾多不良後果之一。」孟然告訴半月談記者,手機號註冊可能涉及的線上線下應用場景不勝枚舉,每年新註冊量都數以億萬計,如果寄希望於共享數據平臺完全覆蓋,幾乎不現實。


「理論上,這些平臺也不能窮盡手機號和App間的關聯。除非第三方與運營商有數據合作協議。」美團點評數據安全研發工程師蘭安娜說,第三方提供的解決方案有限,目前只能在各家帳號系統內增加多因素驗證方式,比如人臉識別、與常用設備或登錄IP對比、設置問題等,以降低「二次放號」等情況帶來的潛在安全風險。


另一方面,如蘭安娜所言,用戶的手機號綁定了哪些應用,登錄的時間、頻率等使用習慣涉及個人隱私,在打破信息壁壘,建立共享帳號數據平臺時,這些帳號數據如何妥善管理,也是亟待填補的制度空白。

相關焦點

  • 新手機號一天接七八個陌生電話_瀟湘晨報數字報
    新手機號一天接七八個陌生電話 客服:手機號註銷後3個月即重新上市,可能是前客戶的朋友打的 2013年12月4日 >     本報長沙訊  「自從辦了這個長沙移動的號碼,我就不敢開機,只要一開機,不管是凌晨還是白天都會有陌生電話打進來,凌晨4點都有。」
  • 辦新手機號後你肯定接到過這類電話!用戶叫苦,運營商束手無策?
    資料圖 中新經緯常濤攝催貸電話轟炸 App無法註冊所謂「二次放號」,是指老用戶停用、棄用手機號後,號碼由運營商收回,空置一段時間再次投放市場,供新用戶選擇。「肯定是這個手機號的前主人將號碼關聯了車輛登記信息,棄用這個號碼後也沒有變更,我才頻繁收到罰單信息,我也不知道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孫先生說。天津的程女士近一年頻繁接到一類話術極其相似的電話。
  • 工信部核發4個新手機號段 這些數字開頭的電話非詐騙
    其實就小編自己而言,一直在使用移動183號段和聯通176號段,用了這麼多年已經有不少感情了,所以自己也並不想更換手機號碼。不過對於5G時代,如果有專屬的新號段推出,還是願意嘗試一下的,畢竟也算是有著特殊的紀念意義。
  • 一天接17個催款電話 新手機號為啥總有「老信息」?
    剛辦的手機號 一天接到17個催款電話新手機號為啥總有「老信息」?「您好,您的分期貸款已逾期,逾期金額為xx元,為避免影響您的信用記錄,請儘快還款!」遭遇一天接了17個催款電話網友「石山空間A」說,這個新號碼是4月21日他在移動營業廳辦理的。
  • 鄭州男子買了個新手機號 老收到「陌生人」信息
    案例 買個新手機號 老收到「陌生人」信息在鄭州市一家二手房中介公司工作的劉先生,最近也遇到了一件有關手機卡的苦惱事。前段時間,劉先生新購買了一張手機卡,然而使用後,卻總是收到一些不屬於他的購物記錄信息。經過諮詢運營商,劉先生得知,原來,那些購物信息都是發給前機主的。「前機主只要停機時間超過期限後,號碼就會回收二次銷售。」
  • 新辦手機卡不斷接催貸電話 「二次放號」如何解困
    新辦的手機卡,剛啟用就收到接連不斷的催貸電話;註冊App卻頻繁顯示號碼被佔用;給運營商客服致電,卻被告知要自己協商處理……當手機碼號資源愈發稀缺,「二次放號」這一盤活資源的常規手段,為何給用戶帶來許多新麻煩?1新號怎有「後遺症」?
  • 新辦的手機卡不斷接催貸電話 如何為「二次放號」解困
    新辦的手機卡,剛啟用就收到接連不斷的催貸電話;註冊App卻頻繁顯示號碼被佔用;給運營商客服致電,卻被告知要自己協商處理……當手機碼號資源愈發稀缺,「二次放號」這一盤活資源的常規手段,為何給用戶帶來許多新麻煩?1新號怎有「後遺症」?
  • 新手機號卻騷擾不斷 我們該如何還二次號「清白」
    新手機號卻騷擾不斷 我們該如何還二次號「清白」在數量龐大的用戶面前,手機號屬於稀缺資源。「二次放號」能循環使用碼號資源,是有效盤活閒置通信資源的必要手段,但它也給用戶帶來了一些麻煩。你的手機號是不是常接到陌生來電?
  • 接到詐騙電話或者疑似詐騙電話怎麼辦?
    大家好,我是愛分享法律知識和生活小技巧的依依!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我接到詐騙電話的事情,希望大家引以為戒,千萬不要中了不法分子的圈套。首先我們要理清他們的詐騙思路。我接起電話之後,他先是自稱是蘇寧金融的客服人員,說我在校期間在他們的平臺上申請過信用貸款,但是一直沒有使用這個貸款。我說我並沒有辦過校園貸,他繼續說我可能辦理過之後就忘記了,所以這筆貸款也一直沒有用,只是一直有這個帳戶。還說如果我不想用的話,建議我註銷這個帳戶,否則會影響到我的個人徵信。
  • 19歲女大學生「裸貸」:實在是太想買新手機了
    「實在是太想買新手機了」2017年底,看著同學們一個個拿著酷炫的iPhone,張凡心裡盤算著換部新手機「迎接新年」,但是她每月只有三四百元的零花錢,對於買時新手機來說是杯水車薪。她想到了「校園貸」。她算了一下,每周要償還420元利息,本金和利息都必須在1個月內償還。對於無緣無故多出的3000元本金,張凡一開始據理力爭,但李良擺出一副「愛借不借,不借走人」的姿態。猶豫再三,張凡還是同意了。「實在是太想要買新手機了。」她說。李良拿出一張借款金額為3.5萬元的欠條,要求張凡「籤字畫押」。
  • 接到這個號段的電話要小心!
    全國首例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告破警方取證錄音:你好,打擾你一下,我這邊是某某平臺,這邊對你做個回訪,有一款信貸App推薦給你,我們這款App是全額到帳的,沒有任何砍頭費。相信這種詐騙電話很多人都接到過,除了提供所謂的網絡貸款,還有的是推薦股票。
  • 25歲大學生服毒身亡後 手機頻頻接到網貸催款電話
    正當家人沉浸在悲痛中時,小森留下的電話卻每天接到大量來自網貸平臺的催款電話,對方態度惡劣。家屬認為,小森的死可能與不堪網貸還款壓力有關。警方認定為服毒自殺25歲的小森是位於長安區的某高校學生,今年7月即將畢業,前一段時間他到河北去找工作,不料卻在當地離奇身亡。
  • 情人節,網戀的男友說給我個驚喜,接到快遞的電話……
    兒子轉身離開,一會兒,拿了一棵葫蘆種子說:「媽媽,你給我生個葫蘆娃。4:美女下班回家,當拐入路燈昏暗的一條小胡同時,一男子正張著雙臂迎面向她走來。美女心中憤然,嘴裡罵著:臭流氓!不由分說照著對方的小肚子就是一腳,只聽哐啷一聲響,年輕男子垂頭喪氣地罵道:今天真倒黴,莫非遇到了鬼,第二塊玻璃又沒送成!
  • 為什麼總接到95開頭的電話?這些電話有什麼來頭?
    之前小獵寫的一篇文章裡有提到過,360安全衛士18年統計的騷擾電話449.3億次,其中推廣電話以54.7%的佔比位列第一,而房產中介以及保險理財並不包含在其中。這相當於我國每個人能接到至少17個推銷電話,當然,如果一年真的接到17個推銷電話,其實真的不算多。
  • 頻繁接到這個號段騷擾電話?內幕曝光!一鍵屏蔽↘
    2019年5月,針對「95」號段騷擾電話舉報增多、給通信用戶造成困擾的情況,工信部進行了專門整治,聯合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約談了多家呼叫中心企業,並關停部分號碼。時隔近一年,記者調查發現,隨著整治行動的開展,「95」號段騷擾電話雖有所減少,但仍然很多,讓群眾煩不勝煩。
  • 接到這兩個數字開頭的電話,可得注意了!
    不少人都接到過95開頭的電話號碼。喂,你好,需要貸款嗎?保險了解一下?特價房,我給您介紹一下?……時不時接到這些營銷電話,讓大家不勝其煩。1貸款沒貸到,搭進去29萬2019年年底,江蘇南通市民孫先生接到一個9527開頭的電話,對方向他推銷貸款,正缺錢的孫先生申請了30萬元貸款,但需要下載一款貸款軟體才能進行操作。
  • 新手機號能查別人支付寶?
    原標題:新手機號能查別人支付寶?   手機號再次流通 不「解綁」風險大   北青報記者通過網上客服和營業廳電話諮詢手機運營商工作人員,對方表示,手機號4個月欠費就自動註銷,也有用戶主動到營業廳註銷,合約機的話如中途欠費,會在合約到期後註銷,註銷時不會對用戶進行有關解除各種綁定的提醒。
  • 買了新手機,該如何保養呢?
    車子跑到一定的公裡數,要去4S店做一個全面的保養,買了新手機卻不知道如何保養,這可怎麼辦呢?別著急,這篇文章看完,相信你會成為你一個保養小能手。手機最重要的幾個組成部分,分別是 屏幕、電池、系統、還有就是購機時隨廠贈送的一些配件,耳機及充電器數據線。關於手機屏幕現在的手機屏幕,雖然大部分都是進口的康寧大猩猩鋼化玻璃,大家在使用的時候,儘量還是要避免跟硬物混裝在一起,比如鑰匙跟硬幣。
  • 合肥一女子3個小時轉帳67萬元 接到民警電話才知被騙
    自稱「唯品會」客服來電蔡女士在家附近的一家體檢中心上班,10月9日中午下班後,她接到自稱「唯品會」客服人員的來電,「首先問我7月14日在唯品會買的衣服還滿不滿意,接著才說下面的事。」騙子讓蔡女士加QQ進行「指導」。
  • 「趕緊註銷,不然影響個人徵信」接到這個電話後接連被騙,警方預警:校園貸詐騙「升級」了
    身份證號是XXX對嗎?」這一開場白之後,就是一通「恐慌攻擊」,稱有人冒用你的資料註冊校園貸,如果不註銷貸款就會影響徵信。當接到這樣的來電,你是否也會緊張起來?記者從警方獲悉,此類詐騙近期多發,騙局主要瞄準年輕人,尤其是新踏入社會、剛畢業不久的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