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辦手機卡不斷接催貸電話 「二次放號」如何解困

2020-12-19 人民日報

新辦的手機卡,剛啟用就收到接連不斷的催貸電話;註冊App卻頻繁顯示號碼被佔用;給運營商客服致電,卻被告知要自己協商處理……當手機碼號資源愈發稀缺,「二次放號」這一盤活資源的常規手段,為何給用戶帶來許多新麻煩?

1

新號怎有「後遺症」?

「二次放號」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當手機號用途愈發廣泛,甚至已成「網絡身份證號」,造成的後果就不是用戶每天多接幾個騷擾電話那麼簡單了。

——新號碼註冊遭拒,多種服務無法享用。目前在河北從事網站編輯工作的施女士,大學畢業後辦理了中國移動「183」號段的新卡。一次她在網購火車票時,發現該手機號在12306網站上已遭註冊,緊急與鐵路客服協商,才得以購票,不至於延誤行程。

接下來,她發現這個新號已經註冊過支付寶、百度網盤、淘寶等多個第三方應用。「當時在網上營業廳隨機選了這個號碼,系統並未提示它是舊號。」施女士說。

——老賴金蟬脫殼,新機主遭催貸騷擾。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不規範的網絡小貸公司野蠻發展客戶,甚至有網貸廣告宣稱「有手機號就能放款」「測測你的手機號值多少錢」。不少老賴為了擼網貸公司的「羊毛」,頻繁換號,導致一些接盤「二次號」的無辜用戶「背鍋」。

一位不願具名的機主告訴半月談記者,從2019年年初辦理新卡至今,每月月初和月末都會接到來自「麼麼錢包」和「醫美貸款」等網貸公司的催債電話,且態度惡劣。運營商建議他開通來電攔截功能,但好景不長,「一些工作客戶的正常電話也打不進來了,無奈只好又關掉」。

——通訊錄等個人隱私存洩露風險。在南京讀大三的楊同學上大學時辦理了新卡,但第一次使用時驚奇發現,手機通訊錄竟然存有大量陌生人的電話,部分還備註了工作單位、職務等。

她告訴半月談記者,常有陌生電話打來要找某某領導,才意識到這張卡應曾被人使用:「我把以前的通訊錄全刪掉了,這個漏洞如果恰巧被不法分子發現利用,後果真不堪設想。」

多位受訪對象表示,在向運營商提出處理訴求後,各家均把皮球踢給第三方,要求用戶自己協商。用戶需要與各大應用挨個對接解綁,費時費力不說,金融證券類機構往往還要求機主拿著當地營業廳開具的紙質證明線下辦理,這無疑給那些異地號碼用戶增添了負擔。

2

「二次放號」實乃資源循環

所謂「二次放號」,是指老用戶停用、棄用手機號後,號碼由運營商收回,空置一段時間再次投放市場,供新用戶選擇。從事運營商無線網絡規劃業務的冷俊告訴半月談記者,老號碼重新進入運營商「號碼池」前的「空置期」,在實際業務辦理過程中一般為3個月。

冷俊介紹,碼號資源和網絡IP位址一樣,理論上屬於稀缺資源。國內手機號以11位為主,隨著用戶激增,從最初的「13X」逐步擴展到「17X」「18X」「19X」等多個號段,而今部分號段已無新號可用,這是運營商要回收號碼再次放出的重要原因。

截至2019年7月,工信部已分配50.13億個碼號資源用於公眾移動通信業務。隨著新號段的開放,這一數量還在進一步增長。

「有人問11位號碼能否再延長,比如擴至20位?那樣用戶撥號就很困難了。」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曾劍秋對半月談記者說,「二次放號」其實是國際通行做法。國內在最初制定用戶入網協議模板時,就已借鑑發達國家通信的行業經驗,寫入這一規則。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專家孟然介紹,「二次放號」可以釋放被佔用的碼號資源。除了用戶主動棄用、換號,還包括用戶自然死亡後,手機號無人繼承的情況,這些號碼都會重新啟用,佔了「二次放號」很大比例。

3

為「二次號」解困,路正長

多位業內專家表示,碼號資源循環使用有利於盤活通信資源,但消費者作為享受通信服務的主體,享有知情權,在其辦理號碼入網協議時,運營商應明確告知號碼是否為「二次號」。另一方面,如何針對「二次號」完善服務體系,比如全面清除老用戶的信息、痕跡,與相關第三方聯動解綁各種捆綁帳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當前,行業主管部門和通信企業已著手建立數據互通平臺,協調運營商和網際網路企業間的信息互通和帳號管理。比如,工信部指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建立的碼號服務平臺,中國移動推出的「二次號查詢服務」系統以及部分商業機構建立的二次號付費解綁平臺等。

2017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組建「碼號服務推進組」。這一由工信部指導成立的「國字號」服務平臺,在「二次放號」衍生出的「號碼誤標記」問題上,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技術解決方案。

所謂「號碼誤標記」是指因舊機主從事相關業務關係,手機號被標記為快遞送餐、房產中介甚至惡意營銷,新機主取得號碼後,標記未能調整,使用中易遭人誤解,電話接通率低。

孟然介紹,平臺通過與騰訊手機管家、360手機衛士等7家主要號碼標記服務商合作,幫助符合要求的用戶免費取消電話標記。這一功能從2019年6月上線後,到2020年4月底,已處理超過36萬次用戶申請,涉及號碼13萬餘個。

「號碼誤標記只是『二次放號』眾多不良後果之一。」孟然告訴半月談記者,手機號註冊可能涉及的線上線下應用場景不勝枚舉,每年新註冊量都數以億萬計,如果寄希望於共享數據平臺完全覆蓋,幾乎不現實。

「理論上,這些平臺也不能窮盡手機號和App間的關聯。除非第三方與運營商有數據合作協議。」美團點評數據安全研發工程師蘭安娜說,第三方提供的解決方案有限,目前只能在各家帳號系統內增加多因素驗證方式,比如人臉識別、與常用設備或登錄IP對比、設置問題等,以降低「二次放號」等情況帶來的潛在安全風險。

另一方面,如蘭安娜所言,用戶的手機號綁定了哪些應用,登錄的時間、頻率等使用習慣涉及個人隱私,在打破信息壁壘,建立共享帳號數據平臺時,這些帳號數據如何妥善管理,也是亟待填補的制度空白。

(來源:半月談微信公號)

相關焦點

  • 新辦的手機卡不斷接催貸電話 如何為「二次放號」解困
    新辦的手機卡,剛啟用就收到接連不斷的催貸電話;註冊App卻頻繁顯示號碼被佔用;給運營商客服致電,卻被告知要自己協商處理……當手機碼號資源愈發稀缺,「二次放號」這一盤活資源的常規手段,為何給用戶帶來許多新麻煩?1新號怎有「後遺症」?
  • 「我買了個新手機號,接到了催貸電話」
    新辦的手機卡,剛啟用就收到接連不斷的催貸電話;註冊App卻頻繁顯示號碼被佔用;給運營商客服致電,卻被告知要自己協商處理……當手機碼號資源愈發稀缺,「二次放號」這一盤活資源的常規手段,為何給用戶帶來許多新麻煩?新號怎有「後遺症」?
  • 新辦手機號卻頻繁被騷擾!「二次放號」問題怎麼破?
    新辦的手機號碼不斷接到催債電話,註冊微信、支付寶、淘寶、微博等App時頻繁顯示號碼被佔用……手機號碼就像網絡通行證,無法完成App的綁定,就不能使用其全部功能。如今,手機號碼資源已經越來越稀缺,「二次放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
  • 消費者買新手機卡頻遭「二次號」困擾 如何破解?
    本文轉自【工人日報】;【民生經濟看點】消費者買新手機卡頻遭「二次號」困擾閱讀提示 老用戶停用、棄用手機號後,號碼由運營商收回,空置一段時間再次投放市場,供新用戶選擇,這被稱為「二次放號」。「我是8月份辦的這個移動的新卡,買火車票的時候才知道這是『二次號』。」朱輝說。隨後,他聯繫移動客服,客服讓他給12306平臺打電話,最後12306平臺解除了舊有綁定後重新登錄才解決問題。 朱輝的遭遇並非個例。運營商二次放號,雖然有利於盤活通信資源,但卻給新用戶帶來了各種問題。
  • 新手機號卻騷擾不斷 我們該如何還二次號「清白」
    新手機號卻騷擾不斷 我們該如何還二次號「清白」在數量龐大的用戶面前,手機號屬於稀缺資源。「二次放號」能循環使用碼號資源,是有效盤活閒置通信資源的必要手段,但它也給用戶帶來了一些麻煩。你的手機號是不是常接到陌生來電?
  • 新開的手機卡是「二次放號」,為什麼手機號不升級到12位呢?
    有一次朋友新開通了一張聯通的SIM卡,回來之後卻發現支付寶註冊不上。於是朋友諮詢營業廳,註冊不了的原因是號碼註冊過了,他這張卡是一張俗稱」二次放號「的卡,需要溝通平臺官方去進行特殊的處理方可成功註冊。於是有的朋友就很是不接與氣憤,為什麼要「二次放號」呢,11位的手機號碼不夠用嗎?不夠用為什麼不直接全國升級到12位手機號碼呢!這背後其實是有許多原因的,容我慢慢道來。
  • 新號碼遭騷擾註銷要交2萬違約金 「二次放號」問題怎麼破?
    延伸閱讀:新辦手機號卻頻繁被騷擾!「二次放號」問題怎麼破?新辦的手機號碼卻不斷接到催債電話,註冊微信、支付寶、淘寶、微博等App,卻頻繁顯示號碼被佔用……如今,手機號碼就像網絡通行證,無法完成App的綁定,就不能使用其全部功能。如今,手機號碼資源已經越來越稀缺,「二次放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
  • 新手機號頻繁被騷擾 運營商「二次放號」問題怎麼破?
    新辦的手機號碼卻不斷接到催債電話,註冊微信、支付寶、淘寶、微博等App,卻頻繁顯示號碼被佔用……如今,手機號碼就像網絡通行證,無法完成App的綁定,就不能使用其全部功能。如今,手機號碼資源已經越來越稀缺,「二次放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
  • 辦新手機號後你肯定接到過這類電話!用戶叫苦,運營商束手無策?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12日電 (常濤)「現在我接電話聽到『徐工』兩個字就掛斷。」說起自己近一年手機被頻頻騷擾的經歷,天津的程女士連連叫苦。據程女士稱,「徐工」是該手機號的前主人,該號碼被「徐工」棄用後,運營商進行了回收,又給到了程女士。運營商這種做法被稱為「二次放號」,這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 新辦手機號被頻繁騷擾問題怎麼破?
    新辦的手機號碼卻不斷接到催債電話,註冊微信、支付寶、淘寶、微博等App,卻頻繁顯示號碼被佔用……如今,手機號碼就像網絡通行證,無法完成App的綁定,就不能使用其全部功能。如今,手機號碼資源已經越來越稀缺,「二次放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
  • 新辦的手機號碼,註冊不了支付寶
    魯網10月11日訊 近日,市民李先生新辦了一張手機卡,用新手機號註冊支付寶等平臺時,被提醒該手機號已被使用,無法註冊。這是咋回事?經過詢問,他得知自己新辦的卡是「二次放號」的號碼。前用戶註銷時沒有去各個平臺解綁,導致他無法再註冊。
  • 新騙術!辦卡領電話手錶,一市民被騙兩百萬
    業務員免費上門辦電話卡,以信號不好為由,二次採集人臉信息,就這樣偷偷辦出手機卡。無獨有偶,二手車行經營者,謊稱可代辦高額信用卡,以「0元購車」騙取信任,結果讓客戶背上了巨額貸款。要想不被「黑」卡,除了時刻提防個人信息安全,更重要的是不貪小便宜,切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 從未在中信銀行辦卡 卻無故收到銀行的催帳單
          信報訊 5月21日,周先生撥打本報熱線80889088提供線索,從未在中信銀行辦卡的他被屢屢告知欠銀行將近15000元,要求其立馬還款,這究竟是周先生健忘還是一個騙局?
  • 這種卡不能辦!黑龍江警方「斷卡」行動:小心你的銀行卡、電話卡...
    拿身份證去銀行開一張空卡,再去辦張手機卡,轉手就能賣400元-600元錢,這看似是一個餡餅,卻暗藏巨大的隱患。案例一小夥高價收購「四件套」大成(化名)是肇源縣二站鎮人。今年9月份以來,他開始收購銀行卡與手機卡,再轉賣出去賺錢。
  • 男子新號碼遭騷擾註銷要交2萬違約金 營業廳:該號為靚號
    新辦的手機號碼卻不斷接到催債電話,註冊微信、支付寶、淘寶、微博等App,卻頻繁顯示號碼被佔用……如今,手機號碼就像網絡通行證,無法完成App的綁定,就不能使用其全部功能。如今,手機號碼資源已經越來越稀缺,「二次放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所謂「二次放號」,是指老用戶停用、棄用手機號後,號碼由運營商收回,空置一段時間再次投放市場,供新用戶選擇。
  • 剛買的手機號 一插卡收到銀行欠款18萬元簡訊
    原來,原號用戶在放棄使用手機號前未解綁各種帳戶,邱先生買的是移動公司二次放號的手機號。現在,邱先生苦惱了,這個手機號不能綁定自己的各種APP業務,號碼原主人綁定的帳戶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除。  就此,記者展開調查,發現手機號註銷時未及時解除綁定服務,不僅給新號用戶帶來麻煩,甚至可能給原手機號用戶帶來經濟損失。
  • 用上這一招,百分百可以知道想要申請的新手機號是不是二次放號
    現代生活每個人都要跟手機號打交道,幾乎每個人都擁有一個手機號碼。每天都有很多人申請新的手機號,大家擔心申請到的手機號由於上一任主人沒有及時解綁微信、支付寶等帳號,會給自己帶來極大的不方便,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大運營商二次放號問題。
  • 學生"被辦"電話卡 餘額不足教導主任催繳話費
    學生的門禁一卡通「搭載」了SIM卡。  今年,為防止上學耍手機,達州市達川區南外某中學學生「被要求」辦理某通信運營商電話卡。但進校後需統一交手機,拔出SIM卡可插入到門禁一卡通內,在學校只能打公用電話。  讓學生吐槽的,不僅是校方要求學生辦理電話卡,話費餘額不足時,教導主任還會「催繳話費」。該校負責人稱,電話卡和門禁一卡通並沒有綁定,而辦卡都是學生自願,「我們只是提倡他們使用這種卡,因為資費比較便宜。」
  • 新辦的手機卡,卻看到別人的銀行卡餘額信息
    她只能想到,這與一年前自己辦理新號卡後,不斷能夠收到發給「李婷」的信息有關,通過這些信息,孫女士甚至能夠清楚地看到對方中國銀行卡餘額,工作地點等等。被錯誤的快遞信息騷擾了半個多月,孫女士終於忍不住,想要找到自己手機號的前一位主人「李婷」,希望她能儘快更改自己的信息。
  • 國美極信通信內部放號 助力新商業模式探索
    國美集團副總裁劉誠明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透露,國美電器(0493.HK)虛擬運營商業務將於17日在內部放號,預期當天將有1萬多個用戶從原電信運營商轉入國美極信通信。  5月15日,國美極信通信在移動通信轉售業務領域,啟動聯通、電信雙網同時開放業務,計劃6月份正式投入商用、公開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