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影
中新網12月8日電 如何在劇本中融合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何與跨國團隊合作、溝通?如何談一場文化碰撞的「戀愛」?7日,第二屆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在天津舉行,日本編劇荒井晴彥、法國導演弗裡德裡克·奧伯汀、好萊塢編劇史蒂文·加裡·班克斯和中國編劇蘆葦齊聚一堂,暢談編劇跨國合作可能性。
中國電影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閻曉明提到,這幾年中國電影發展非常快,但票房和口碑好的電影越來越少,因此需要創作者有獨到的間解和天才的想法。
作為威秀電影亞洲公司總裁的艾秋興在跨國電影合作上頗有經驗,她拋磚引玉地提起了在日美合拍片《最後的武士》。荒井晴彥表示:「就我來看,這部影片的完成度不是很差」。
在此之後他批評了日本電影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現象,很多日本電影國內反響平平,在國際電影節上卻收穫頗豐。「他們是站在歐美的視角上拍的,如一說到日本,就是武士、切腹或者藝伎這些要素都是必須存在的,這恐怕是為了滿足外國人的一種需要吧。」
說起代表日本的一些電影導演,像小津安二郎、黑澤明、溝口健二這些導演。黑澤明很多都是改編莎士比亞的原著,荒井晴彥稱之為:「屬於全世界的黑澤明」。他的這個電影是貫穿東西文化的感覺。小津著名的《東京物語》也是有這樣的關係。他認為真正日本式的電影應該是任俠片(相當於中國的武俠片):「主要表達的一個主題是關於日本式的人情,就是一個公理、道理和人情的主題,但很可惜這種電影在世界上沒什麼市場」。
荒井晴彥向青年編劇建議,如若遇到跨文化題材的劇本「我們首先必須要學習我們要寫這個對象的國家文化和歷史。」
針對跨文化改編的難度這個問題,蘆葦舉《霸王別姬》說,他回憶起這部佳作在坎城電影節第一次公映的時候,鼓掌聲長達十分鐘。蘆葦感嘆:「有的人以拿中國的區域文化或者拿一個全世界各地的區域文化來作為藉口,我覺得這是對電影的特性和特點不夠自信的緣故。其實真正好的電影,全世界都可以看懂。」
據悉,第二屆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是由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攜手天津濱海高新區管理委員會、中國(渤龍)影視產業基地主辦,北京銀夢影視文化藝術公司、深圳市新格局投資有限公司、天津星夢傳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天津高新區承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