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重新定義原子鐘(更加精確)

2021-01-11 光亞星際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量子糾纏可以使原子鐘更精確,它可以幫助科學家探索諸如重力對時間的影響等問題。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方法,他們說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建造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原子鐘。他們的方法可以幫助科學家探索諸如引力對時間流逝的影響以及時間是否會隨著宇宙變老而改變等問題。更精確的原子鐘甚至可以靈敏到探測暗物質和引力波。

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他們使用了一種不同於現有原子鐘的方法來實現更高的精度。它們的設計中心是量子糾纏原子,而不是測量隨機振蕩的原子。原子以一種「根據經典物理定律是不可能的」的方式相互關聯。

該團隊將350個鐿原子糾纏在一起。稀土元素的原子振蕩頻率與可見光相同,比其他原子鐘所用的元素銫每秒的頻率高出10萬倍。麻省理工學院指出,如果科學家能夠精確追蹤這些振蕩,他們「就可以利用原子來區分更小的時間間隔」。

是採用這種方法的最先進的原子鐘,它們從宇宙誕生(大約140億年前)就存在了,研究人員相信,它們的精確度將不到十分之一秒。在同樣的時間框架內,最先進的原子鐘以目前的設置會偏差大約半秒。

更新(12月18日):這篇文章的一個早期版本說,研究人員基於這種技術構建了一個原子鐘。據該團隊稱,他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這樣的時鐘,但到目前為止,「我們所做的是證明量子糾纏可以幫助建立最精確的時鐘。」

引力波,研究,原子鐘,量子糾纏,暗物質,原子鐘,糾纏原子

MIT

原文

MIT researchers show quantum entanglement could make atomic clocks more accurate

It could help scientists explore issues such as the effect of gravity on time.

MIT researchers have designed a method that they say could help build the most precise atomic clock to date. Their approach could help scientists explore questions such as the effect of gravity on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whether time changes as the universe gets older. More accurate atomic clocks would even be sensitive enough to detect dark matter and gravitational waves.

The researchers, who published their findings in a paper in Nature, used a different method from existing atomic clocks to achieve greater accuracy. Instead of measuring randomly oscillating atoms, their design centers around quantumly entangled atoms. The atoms are correlated in a way that's "impossible according to the laws of classical physics."

The team entangled around 350 atoms of ytterbium.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atoms oscillate at the same frequency as visible light, or 100,000 times more often per second than cesium, the element used in other atomic clocks. If scientists can track those oscillations precisely, they "can use the atoms to distinguish ever smaller intervals of time," MIT notes.

Were the most advanced atomic clocks adapted to use this method and they'd been aroun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universe (some 14 billion years ago), researchers believe they'd be accurate to within less than a tenth of a second. The most advanced atomic clocks would be off by around half a second over the same timeframe with their current setups.

Update (12/18):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said researchers built an atomic clock based on this technique. According to the team, their goal is to build one, however so far 「what we have done is a demonstration that quantum entanglement could help build the most precise clock.」

相關焦點

  • 麻省理工學院建立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原子鐘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建立了他們所說的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原子鐘。他們的方法可以幫助科學家探索諸如重力對時間流逝的影響以及時間是否隨著宇宙變老而改變的問題。更精確的原子鐘甚至可能足夠靈敏以檢測暗物質和引力波。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製造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原子鐘,量子糾纏原子鐘
    原子鐘是世界上最精確的計時儀器,原子鐘可以使用雷射來測量原子的震動,原子以恆定的頻率震動,它們的精度極高,如果它們從宇宙誕生之初就開始運行,那麼到現在,這些原子鐘只有不到半秒的誤差時間。科學家們對此誤差範圍還是不滿意,未來的原子鐘可以更精確。
  • MIT打造出號稱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原子鐘
    打開APP MIT打造出號稱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原子鐘 萬南 發表於 2020-12-18 11:52:16 論計時準確性,原子鐘的名號想必大家不陌生。
  • MIT打造出號稱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原子鐘,進一步推動計時精度的極限
    論計時準確性,原子鐘的名號想必大家不陌生。原子鐘是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最準確的計時工具,最精準的原子鐘150億年的誤差不超過一秒。原子精確而可靠的模式振動,以至於你可以根據它們來設置手錶——這正是原子鐘的作用。這些時計使用雷射來測量這些振蕩,得出的時間精確到足以制定國家和國際標準。
  • 科學家設計新型原子鐘: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10秒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1/10秒之內。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解釋說,量子糾纏有助於減少測量原子鐘用來保持時間的原子振蕩所涉及的不確定性。原子鐘通過與雷射一樣的方法來測量原子云的規則振蕩,這是科學家目前可以觀察到的最穩定的周期性事件。理想情況下,人們將能夠使用單個原子的運動。然而,在原子尺度上,量子力學的奇異規則開始起作用。
  • 新型原子鐘:若持續運行 140 億年,誤差不到 0.1 秒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美國專家最新設計出一種新型原子鐘,它非常精確,如果讓它持續運行 140 億年(相當於當前宇宙的年齡),其誤差竟然不到 0.1 秒。 原子鐘可以揭曉構成宇宙四分之三以上難以捉摸的 「暗物質」,也可以用於研究引力對時間的影響。該論文作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師愛德溫 · 佩德羅佐 · 佩那菲爾說:「與目前最先進的光學時鐘相比,量子糾纏增強光學原子鐘有可能在 1 秒內達到更高精度。」
  • 新型原子鐘:1秒內達到更高精度
    據外媒報導,美國專家最近設計了一種新型原子鐘,這種原子鐘非常精確。他們使用一種叫做量子糾纏的特殊現象,在這種現象中,粒子緊密相連。研究人員解釋稱,量子糾纏有助於減少原子振蕩帶來的不確定性,能精確計時。原子鐘可以揭示構成宇宙四分之三以上的難以捉摸的「暗物質」,也可以用來研究重力對時間的影響。該論文作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師愛德溫 · 佩德羅佐 · 佩那菲爾說:「與目前最先進的光學時鐘相比,量子糾纏增強光學原子鐘有可能在1秒內達到更高精度。」就像大型落地擺鐘利用鐘擺的擺動來計時一樣,原子鐘利用雷射來測量原子云的規則振動,這是目前科學家能觀測到的最穩定的周期事件。
  • 一起來了解最精確的計時儀器——原子鐘
    據美國雜誌《自然》中關於研究人員的成果報導顯示,這些研究人員利用量子糾纏現象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即宇宙生命),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十分之一秒內。自人類文明意識到時間流逝,就開始利用周期性現象進行追蹤。
  • 物理學家用量子糾纏製造了空前精確的時鐘,物理學的一個重大突破
    沒有什麼比原子種計時更精確了。但即使是振動的原子核,也受到量子力學定律所施加的不確定性的限制。幾年前,麻省理工學院和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量子糾纏可以推動時鐘超越這個模糊的邊界。現在,我們有了一個實驗形式的概念證明。
  • 新型原子鐘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10秒
    原標題:新型原子鐘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10秒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1/10秒之內。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解釋說,量子糾纏有助於減少測量原子鐘用來保持時間的原子振蕩所涉及的不確定性。
  • 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10秒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本報記者 馮衛東2020年底,《自然》雜誌刊載了一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的成果報導,這些研究人員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十分之一秒之內。而在同樣的時間框架內,此前最先進的原子鐘偏差在半秒左右。自從人類意識到時間的流逝,就開始利用周期性現象進行追蹤。
  • 新型原子鐘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10秒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1/10秒之內。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解釋說,量子糾纏有助於減少測量原子鐘用來保持時間的原子振蕩所涉及的不確定性。
  • 更精確的秒,更同步的世界時:日意用宇宙信號比較兩地原子鐘
    一秒鐘的官方定義是什麼?乍一眼看上去可能一頭霧水:無幹擾情況下銫 133 原子(133Cs)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輻射的 9192631770 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但即使是如此精密複雜的定義,在新一代原子鐘的技術進步面前也不斷受到衝擊。
  • 專訪:麻省理工學院榮譽教授雷納•韋斯
    從左到右分別為:加布裡娜·岡薩雷斯(Gabriela González)、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Thorne)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與來自全球各地的科學家們一道,通過LIGO,首次直接探測到了抵達地球的引力波。
  • 科學家測量出真實質子半徑!粒子界將被重新定義!
    在剛剛一項期待已久的實驗結果中,科學家首次發現質子的真實半徑,測量值比之前普遍接受的值要小5%左右,為0.831飛米。這一發現一經公布立刻轟動粒子界,這一歷史性的發現將有助於重新定義該粒子的大小,自2010年以來一直令物理學家迷惑的「質子半徑之謎」正式被揭曉!
  • 銫原子鐘的實驗室:一秒有多長?
    實驗室對地基的穩定性要求極高,原子鐘就像初生的嬰兒一般,被處處小心呵護。甭管來多大的科學家,都只能蹲在地上調試設備。  在全世界53個國家的70多個實驗室,有400多個原子鐘一起運轉,維護著人類世界時間的穩定。國際計量局定時收集它們報送的數據,結合經過認證的少數幾個國家計量院研製的基準原子鐘校準,才最終產生國際原子時。
  • 「千克」被重新定義:讓質量測量變得更科學、更精確
    原標題:「千克」被重新定義:讓質量測量變得更科學、更精確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買個菜都會涉及到「斤兩」的問題,可見,千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據《長江日報》報導,近日,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英文簡稱為NIST)公布普朗克常數最精確測量值,並提交國際科學數據委員會(英文簡稱為CODATA),明年國際度量衡委員將以普朗克常數為基準,對質量單位「千克」進行重新定義。那麼,質量單位「千克」為什麼要被重新定義?重新定義「千克」會對我們的生活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 怎樣申請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將申請劃分為兩個等級:定量從1到10定性從5到10(我曾經問過為什麼不定性從1到10,我被告知,對於要做的事情,任何人低於5的都是「沒有意義的」)定量是基於學生能夠滿足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總體要求,能夠在四年內順利完成學業拿到畢業證書,主要看學生的高中的排名,GPA(如果可用),成績單,考試成績,推薦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