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數學詩文歌訣的文化意蘊——內蒙古師範大學郭世榮教授...

2020-12-12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2019年10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邀請內蒙古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院郭世榮教授為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學科的師生做了一次有關中國傳統數學詩文歌訣的文化意蘊的報告,會議由薩日娜教授主持。郭世榮教授是內蒙古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院二級教授,主要從事數學史、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科技交流史等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主持過各類科研項目20餘項,發表論文和著作160餘篇(部),獲得過教育部優秀社科成果獎,郭沫若歷史學獎,自治區科技進步獎、社科成果獎、教學成果獎等獎,是科學技術史學科群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學科帶頭人。擔任國際數學史委員會執行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科學技術史學科評議組成員,曾任中國數學會數學史分會理事長、中國科技史學會少數民族科技史專業委員會主任等。入選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通訊院士。出席報告會的有我院的紀志剛教授、杜嚴勇教授、王延鋒副教授、毛丹老師、呂鵬老師,人文學院歷史系的董煜宇副教授以及我院數學史學科的碩士生和博士生。

郭世榮教授的報告主要集中於五個方面:「歌訣」的歷史概要;「歌訣」的表達形式;「歌訣」反映的數學內容;「歌訣」體現的數學文化以及簡要的評論。

郭教授指出詩詞歌賦是中國古代教育的重要內容,能詩會賦是文人的基本功,數學家自不例外。今日數學,似乎與詩詞歌賦距離較遠,但古代數學著作中卻常以詩詞歌訣表達數學的問題、算法與思想,頗具文化意蘊。此次報告從數學文化的視角討論古代數學著作中的詩詞歌賦,包括中國數學詩詞歌訣的歷史概況、表達形式、所反映的數學內容和文化意蘊等內容。

中國古代數學詩文歌訣使艱澀的數學內容文學化、歌訣化、趣味化,進而大眾化,頗受百姓歡迎,對於傳播與普及數學有著重要意義。一方面,它體現了豐富的文化意蘊,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別具特色;另一方面,又會出現表述不夠嚴格、不夠清晰的問題。

郭世榮教授的報告主題明確、內容豐富、思想深刻,充分發掘了古代詩文歌訣中的數學內容,展示了數學在當時社會中的重要性,同時啟發數學史和數學教育研究者探索數學詩文歌訣對現代數學教育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傳統文化教育需要分級教材
    ­  近些年,傳統文化教育受到高度重視,新版語文教材增加古詩文比例更是受到多方關注,這是一件好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話題討論也應展開,即應有專門的傳統文化教育教材,配合語文、歷史等學科的滲透,以形成立體化的教育格局,有序、有效地推進傳統文化教育。­  關於傳統文化教育,仍有一些重要問題有待釐清,內容遴選仍缺乏系統思路。
  • 陝西師範大學堅持14年手寫錄取通知書 翰墨傳承傳統文化
    陝西師範大學新生王宋源13日向中新網記者表示。當日,陝西師範大學舉行了「2020年毛筆書寫新生錄取通知書活動」,該校十餘位老教授將用一周時間毛筆手寫約4500份新生錄取通知書。據了解,該活動從2007年延續至今,已經堅持了14年,旨在讓廣大學子在入校前,收穫一份富有經典氣息的「成人禮」。
  • 在儀式感中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和理解
    比如在班級語文課上教授古詩文吟誦,開展詩文吟誦比賽,利用課餘時間帶孩子們參加吟誦節目演出。同時,章珊珊老師還在初一初二兩個年級開展傳統文化和吟誦大課講座,讓近千名師生了解吟誦,熱愛傳統文化。北京市海澱實驗中學初二(9)班學生郭梓陽說:「我每節語文課都要領讀吟誦,吟誦讓我感覺語文很好玩,很好學。吟誦背過的古詩文就再也不會忘。而且,天天吟誦,我的嗓子也越來越洪亮了!」
  • 愛雲兒配樂朗誦吳康教授詩文《地球遐想曲》
    >5.吳 康——我的奧數情結(1-6)4.吳 康——中秋國慶數學詠嘆調3.V5季軍主播愛雲兒朗誦吳康教授詩文《數學之美》2.數學名家詠人生—— 吳康《人生五憾》&《人生無憾》、大罕《人生五景》1.品吳康教授《數學之美》詩文,賞四十五組動態數學美圖【吳康簡介】        吳康(1957.7.~  ),男,祖籍廣東高州。
  • 中國數學五千年
    中國傳統數學源遠流長,有其自身特有的思想體系與發展途徑。它持續不斷,長期發達,成就輝煌,呈現出鮮明的「東方數學」色彩,對於世界數學發展的歷史進程有著深遠的影響。一些西方學者由於持有「歐洲文化中心論」的偏見,錯誤地認為中國古代數學是受西方數學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而實際上,從遠古以至宋、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一直是世界數學發展的主流。
  • 內蒙古傳統文化進校園
    二)部分實踐性教育專家類:1、王自超:傳統文化教育專家。國際儒商聯合會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委員,山西師範大學客座教授。2、楊德才:華中師範大學本科,清華大學博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3、於海洪老師:國學教育專家。北京得謙書院院長。4、金雪老師:情緒管理專家、教練。
  • 有利於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內蒙古師範大學部分教師就...
    9月8日,就今年秋季新學期全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開始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並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有關情況,記者採訪了內蒙古師範大學幾位專家學者。民族學人類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敖其說:「一方面,新政策能夠逐漸提升少數民族學生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學習使用水平。從研究的角度來講,我現在主要從事民俗學、民族學研究,蒙古族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但在目前大多數蒙古族同胞都在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傳播。
  • 內蒙古成立東北亞民族歷史文化研究院
    中新社呼和浩特12月8日電 (記者 張瑋)內蒙古師範大學東北亞民族歷史文化研究院8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正式成立,中外高校學者與會。當日,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日本滋賀縣立大學等近20所中外高校學者前來參加本次活動,共同搭建東北亞民族歷史文化研究平臺。東北亞,即東亞東北部地區,其範圍包括中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列島、俄羅斯遠東地區等。
  • 八閩千姿:拯救閩南文化「活化石」泉州歌訣
    它是以閩南方言進行創作和傳唱的一種口頭文學表現形式,流行於閩南、臺灣和東南亞閩南籍華僑華人聚居地,被譽為閩南文化的「活化石」。  傅孫義是泉州歌訣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出生於書香世家,從小就熟知100多首泉州歌訣。「小時候沒有玩具,念歌訣是我們的樂趣,下雨天孩子們沒事做,就會圍坐在一起念歌訣《天烏烏》。」傅孫義說。
  • 2018年全國數學教育學術年會在貴州師範大學舉辦
    7月31日至8月3日,2018年全國數學教育學術年會在貴州師範大學寶山校區舉辦。本次學術年會由北京師範大學、西南大學、貴州師範大學以及貴州省高等教育學會主辦,貴州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承辦。
  • 堅持14年 陝西師範大學教授為新生手寫錄取通知書
    8月13日上午10點,隨著學校老教授呂九如先生書寫出的第一份毛筆錄取通知書在現場發出,陝西師範大學2020年用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正式拉開了帷幕。據悉,這是該校2007年以來,連續14年用這一方式書寫新生錄取通知書。今年,該校共有十幾位退休教師為4500餘名新生書寫錄取通知書。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最重要載體,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
  • ...重大項目「國內外蒙古族傳統生態文化文獻整理與研究」開題論證會
    11月1日上午,由我校民族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蘇和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內外蒙古族傳統生態文化文獻整理與研究」開題論證會在霍林河校區勵志樓213會議室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人類學學會會長、著名民族學與人類學家郝時遠研究員,內蒙古大學原副校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民族學學會副會長齊木德道爾吉教授,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蒙古學學會秘書長金海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族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色音研究員,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蒙古文學學會副會長陳崗龍教授等組成的專家組
  •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中共中央黨校文史部李文堂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馬俊峰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王中江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梁濤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曹峰教授、韓國慶北大學漢字研究院張泰源教授、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郇慶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崔唯航研究員,分別以文化自覺、自信與自強,哲學自覺的話語維度,文化自覺與文化自強——現代中國公民文化建設的幾個問題,老子學中「道」的難題某種尋解,清華簡《厚父》與中國古代
  • 傳統文化特色課程
    這些傳統文化常識大致包括:節氣文化、姓氏文化、禮儀文化、飲食文化、科技文化、藝術文化等。這些文化常識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有的已經式微,比如傳統禮儀文化;有的還在發揮重要作用,比如節氣文化。作為中國人,特別是有中國精神底色的中國人,必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常識體系有一定掌握。
  • 上海市2019年留學生中國詩文誦讀大會展演活動在復旦大學舉行
    留學生中國詩文誦讀大會自2017年開始舉辦,受到在滬高校留學生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大會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要求,彰顯中華語言文化魅力和時代精神,加深留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熱愛,提升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審美素養,從而傳遞好中國聲音、傳播好中國文化、闡釋好中國思想、展示好中國形象。
  • 第二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高端論壇在南京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廣祿)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經過了百餘年的互動,進一步融合發展出豐碩的文化果實。自20世紀90年代至今,「文化自信」漸成時代強音。其中,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與發展成為一個備受矚目的議題。
  • 「中國古代壁畫摹復系統技法人才培訓」項目在內蒙古開班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連輯,內蒙古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雲國宏,中國油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壁畫學會理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景波,斯琴塔娜藝術博物館創始人斯琴塔娜,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原內蒙古博物院院長、研究館員塔拉,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博物館處處長侯俊,內蒙古美術家協會主席董從民,內蒙古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版權局)專職副局長烏恩其,內蒙古師範大學副校長張海峰,以及斯琴塔娜藝術博物館古壁畫研創基地團隊參加此次活動
  • 內蒙古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在興安盟有分校了
    內蒙古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興安分校、第四中學、第十五中學的三位校長率先發言,在對內蒙古師範大學送來優質教育資源表示感謝的同時,也表達了在師資培訓、課程開發、管理提升、文化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強與內蒙古師範大學及附屬中學深入合作的意向。
  • 中國行政區劃歌訣
    初中階段,八年級中國地理的學習內容是讓學生掌握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及輪廓特徵。對廣大學生來說,記憶34個省級行政區確實較為困難,為了較好的學習34個省級行政單位,大家可以可以用以下口訣來記憶。
  • 「三禮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孔子研究院舉行
    &nbsp&nbsp&nbsp&nbsp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鄭昊 曲阜報導&nbsp&nbsp&nbsp&nbsp9月19日-20日,由孔子研究院主辦的「三禮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曲阜舉行。